06.25 17 年前,他拿 245 萬幫朋友創業;如今,朋友們還給他 580 億

17 年前,他拿 245 萬幫朋友創業;如今,朋友們還給他 580 億

來源:華商韜略(ID:hstl8888)

到如今,龔虹嘉當初投資的245萬已經變成了將近580億的回報。

特殊存在

沒有高科技天使投資人慣有的名氣,也沒有投資什麼風口上的時髦企業,一些天天泡在創業投資圈找資金的人,甚至都不知道他的名字。

但若以投資業績和回報論,很多大名鼎鼎的投資人在龔虹嘉面前也只能甘拜下風,單就海康威視這一筆,他的投資回報就比他們管理的總資本還高。

這讓龔虹嘉成為投資界一個特殊的存在。

龔虹嘉不追風口,不愛湊熱鬧, 但卻是個熱心腸。

讓他走上投資這條路的是這個熱心腸。讓他把這條路走得更好,得到福報的,也是這個熱心腸。

今年53歲的龔虹嘉本來喜歡並擅長文科,高考時還獲得全省唯一的作文滿分。他本來想做記者、當律師,但老師勸他考入了華中科技大學,學習計算機。

17 年前,他拿 245 万帮朋友创业;如今,朋友们还给他 580 亿

在工科院校,龔虹嘉的文科優勢變成了劣勢,但熱心腸讓他找到一方天地,成了學生頭子和關係王。

一個例子是,當時球踢得好的人都被院系官方球隊招安了,很多愛踢球但水平有限的同學被撂荒。龔虹嘉將這些被組織拋棄的人組織起來,領著大家一起玩兒,到後來甚至可以和專業球隊同臺pk。

這段經歷深刻影響到他後來的投資。

“它讓我相信:平凡的人也可以成就不平凡的事情。就像我們的足球隊俱樂部,只要充滿激情、組織得當,同樣可以和優秀球隊一較高下。”

大學畢業後,龔虹嘉跑到深圳去闖蕩,繼續熱心腸。

有段時間,幾乎每週都有人找他借宿。當時,他的生活並不怎麼如意,來的人,有些跟他熟,有些不熟,但無論熟不熟,能幫的他都幫。

他的投資,就是從幫忙開始的。

機會就在身邊

1994年,幹了七、八年電子技術和產品工作之後,龔虹嘉與人合夥創辦了德生公司,生產收音機。

這在當時是個餿主意。

其時,受電視衝擊,收音機市場不斷萎縮。有利可圖的高端市場被索尼、松下等日本廠商壟斷,國產品牌只能在低端市場靠價格戰苟延殘喘,最便宜的只賣七八元,不但是夕陽,還是個貼本的生意。

龔虹嘉決定幹,因為他心裡有把新算盤。

他要做介乎於低端和高端之間的中檔收音機。這是他從生活中發現的機會。他曾花600元買過一臺索尼收音機,一翻捯飭後,他發現這個洋品牌並不是什麼了不得的高科技,只不過外觀和品牌比國產的好。

繼而,他動起了心思:如果自己能幹出更好的外觀和品牌,不賣洋牌子這麼貴,但比其他國產品牌貴一截,一定有不錯的市場和利潤。

投資上百萬,他說幹就幹。

瞄準中端補空白的精準定位,加上得當的廣告和品牌策略,讓龔虹嘉稍微努了把力就搞出了大名堂,高峰時,50元以上的收音機市場德生佔了超過70%。

17 年前,他拿 245 万帮朋友创业;如今,朋友们还给他 580 亿17 年前,他拿 245 万帮朋友创业;如今,朋友们还给他 580 亿

之所以能贏得比較輕鬆,因為當時的大多數國產品牌根本就沒想過怎麼打廣告、做品牌這件事,甚至都不能叫國產品牌,只能叫國產產品。

或許是因為這樣的經歷,龔虹嘉後來曾這樣分享:一個善於觀察、勤于思考、願意相信、勇於嘗試、敢於創新的人,會源源不斷地發現機會,獲得靈感。

“好運就是降臨到每個人的身上。”

收音機大捷讓龔虹嘉有了更多資本,熱心腸則讓他認識了更多人。這些人中,不少都是有才華,有創意,想創業但沒錢的人。遇到這樣的人,龔虹嘉覺得靠譜就會幫,幫著幫著,就走上了投資的這條道。

海康威視就是這麼幫出來的。

海康威視的創始人陳宗年、胡揚忠,都是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系的校友,畢業後,都在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二研究所工作。

出於對校友創業激情和理想的支持,龔虹嘉沒怎麼計較就投資了,更沒想過會有這麼大的回報。

投資同學、校友,也是龔虹嘉的一個特色,不少同學、校友,也都給他帶來豐厚的回報。這也讓他對華中科技大學很感恩。在一次跟學弟學妹們的分享會上,他則特別提醒大家要珍惜身邊人、身邊事:

“機會也許就在你身邊,你的同學也許就是你未來事業上的合作伙伴。”

做跟別人不同的事

從大學到現在,龔虹嘉的人生大事都在校友、同學,以及校友、同學的朋友們中,這個有限的圈子進行。

“甚至包括娶妻,幾十年來,數番來來回回,我都和這幾十個人發生著各種聯繫。”

這是他珍惜身邊人、身邊事,進而把精力都花給身邊人,身邊事導致的結果,也是他天性的使然。

龔虹嘉是熱心腸,卻不是交際達人;他勤于思考、創新,能吃苦、肯奮鬥,卻不是那種沒有戰爭打會很無聊,喜歡跟人搶,跟人拼的戰鬥強。

“害怕與人爭搶,是我骨子裡的性格。”他說。

不爭不搶,要成功,只能獨闢蹊徑了。

這也就有了他的三不投資學:做別人不想做、不願做、不敢做的。他說,這才是天使投資人該做的事。

“你的價值就在於,你獨具慧眼選擇了曾經無人問津的項目,沒人看好的團隊,最後取得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巨大成功。這相當於發掘出了別人沒有發覺的巨大金礦,也是一種價值的創造。”

除了海康威視這樣的典型,龔虹嘉1995年初試牛刀的德康通信,也是一個這樣的例子。

這家公司的創始人是3位60多歲的老科學家,完全沒有做生意的經驗,在一些專業投資人眼中,把錢交給三個老頭去創業是很滑稽的事。

但龔虹嘉看好他們的行業經驗、人脈、成果,以及老驥伏櫪的事業心,帶著支持老前輩的熱心就投了。

結果,三個老同志比年輕人還踏實、還努力、還認真、還能拼,不幾年就做成了中國最大的移動計費軟件公司並於1998年併入亞信。

2000年5月,亞信在納斯達克上市,龔虹嘉也因此投出了第一家通過上市退出的公司。

17 年前,他拿 245 万帮朋友创业;如今,朋友们还给他 580 亿

“你看,像我這種才疏學淺,跟當時不被看好、沒有名校背景,沒有成功經驗的老頭子合作,也能做出了不少成績。所以,成功的道路有很多條,成功的模式有很多種。要成功,就不要太執著成功的模式和道路。”

專注流媒體技術的富年科技也是差不多的路數。

2002年,龔虹嘉投資它時,手機還處在2.5G時代,流媒體應用太新鮮,也很少人看好。但龔虹嘉投了。

2005年,手機進入3G時代,中科院計算所都跑來找富年合作,一位專家好奇地問龔虹嘉:你怎麼在2002年就敢做這個事?龔虹嘉說:

“等你們覺得可以做的時候,還輪得到我嗎?”

如果大家都看到一個點,你肯定拼不過更優秀的人。這是龔虹嘉一直堅持的一個觀點。他還開玩笑說,自己之所以總是投土鱉,也是因為“海歸和職業經理人都有好看的履歷,誰都想要,我怎麼可能搶得過。”

所以,他不爭,結果卻撿到不少獨家的大便宜。

不要太自以為是、太精、太功利

龔虹嘉判斷一個創始人是否值得投資,主要會看對方是不是有激情、有夢想、夠堅持,同時在自己的領域有足夠的沉澱和積累。

他一直相信,一個背景很差的團隊,只要充滿激情,組織得當,捨得拼命幹,一樣可以取得好成績,這道理,跟他當年在學校帶足球隊一樣。

他所投資的很多人,都不是一眼看上去就能成功的人,包括海康威視也如此。

海康威視的陳宗年、胡揚忠都沒有公司管理和商業經驗,但他們對數字音視頻監控系統充滿激情,而且有篤定的志向,希望搞掉日本鬼子的壟斷地位。

也就憑這一點,龔虹嘉就投了,而且出錢、出技術。

對各種各樣優秀的人才,龔虹嘉是隻要你足夠有優點,他就能足夠容忍你的缺點,並最大限度滿足你的意願。投資另一家公司富年時,他看上了一位編解碼技術天才,招其入夥,但對方提出三個條件:第一,不坐班,只在家幹活;第二,先給一筆錢,保證下半輩子後顧無憂;第三,只籤一年合同。

什麼都還沒幹呢,就談這麼多條件,而且很苛刻,但龔虹嘉一口氣全答應了。他都這樣了,對方自然也不好懈怠,最終把技術做到了世界前沿。

海康威視也是,從成立到上市,中間經歷無數的磨合,包括對幾個技術派創始人現代商業意識的普及,都讓他操碎了心,跑斷了腿,說破了嘴。

到今天,他還是公司副董事長。

如今,當初連股東意識都沒有的海康威視,已是全球視頻監控設備的第一大企業,並將業務延伸到智能家居、工業自動化和汽車電子等行業,產品和解決方案應用到15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16年,海康威視的淨利潤高達72億人民幣,到目前為止,其市值已超過3200億人民幣,超越萬科、超越美的,為深市市值第一大。

17 年前,他拿 245 万帮朋友创业;如今,朋友们还给他 580 亿

17年前,龔虹嘉投資給海康威視的資金是245萬人民幣。到如今,這筆投資已變成接近580億人民幣的回報。

就憑這一筆投資,龔虹嘉便可在各種中國富豪榜上位列前30位。

在一次演講中,龔虹嘉說自己撿到海康威視這個大便宜,運氣是好到匪夷所思、天理難容了。

為了天理能容一點,他還更加“多做一些其他有錢人不願意做的事。”比如,大多數富豪不願意跟早期創業者交談,那他就去多跟早期創業者交談。

現在,身為幾百億的大富豪,龔虹嘉不但依然親自跟早期創業者談,而且樂於為這些創業者站臺。

他認為,即便是做投資也不要太功利,而是要珍惜生活中遇到的每個人、每件事,“要堅信自己所能遇到的都是最好的,都是一種天意、一種風水。”

他說,當他盤點一路走來的歷程時,會讓自己感動的片段,並不是那些高回報帶來的喜悅,而是那些他跟創業者交往的溫暖瞬間。

龔虹嘉曾投資一家芯片公司,在他退出投資那年的公司年會上,他告訴公司創始人說,今天是我最後一次來參加你們年會了。

“中途離開時,他把我送到門口,拉著我的雙手久久不願鬆手,我看到他眼裡有激動的淚水在打轉。”

龔虹嘉說,他能讀懂那種感動。“在公司最困難的那些歲月裡,在公司找不到出路看不到希望的那些日子裡,我始終信任他們,和他們站在一起。”

這位創始人告訴龔虹嘉,雖然他的身價已不太適合參加這種小公司年會了,但他們仍然希望他每年都能來。“來了能讓我們心裡感到踏實,能鼓舞士氣和信心。”龔虹嘉真就每年都去參加了,直到公司上市。

不過,投資始終是個有遺憾的事。

龔虹嘉同樣也有大遺憾。美團的王興曾經找他,希望他拿出不到1000萬,做美團的天使投資人。

“聊了不到一個小時。我問他:你要這個錢幹什麼?他說要籤5000家線下商戶。

我看王興斯斯文文的,性格比我還內斂,不是適合幹這件事情的合適人選,最後我沒有答應給他投這筆錢。”

當時若投了,美團的回報也會很驚人,但當時已那麼有錢的龔虹嘉,就那麼草率的錯過了,不到1個小時,就否掉了王興送到手邊的幾百億。

這讓他非常感概:“運氣來的時候,我自以為是了。”也有些後悔自己當時太功利,決定太草率。

財富這個東西就是這麼神奇,你機關算盡去求,往往一場空,無心插柳,卻常常有意外驚喜。

無論騰訊,還是阿里,真的都不是可以神機妙算,或者所謂的成功法則能夠專業推演得出來的。

小富在人,大富在天。做一個天都會對你好的人,或許就是致富的秘籍。

17 年前,他拿 245 万帮朋友创业;如今,朋友们还给他 580 亿

2016年,2017年年度十大科技自媒體優秀作者。互聯網風雲榜已入駐百度百家號、今日頭條、一點資訊、雪球、搜狐IT、天天快報、新浪看點、網易新聞、鳳凰新聞、UC大魚號、天極自媒體、創業家、億邦號、金評媒、艾瑞網、驅動中國、品途商業評論等專欄作者,各大專欄平臺粉絲覆蓋量超100萬。文章轉載商務合作,加微信:zhaicaihua002

17 年前,他拿 245 万帮朋友创业;如今,朋友们还给他 580 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