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當精準扶貧遇見美麗鄉村:三農互聯網金融從孤軍奮戰到群雄並起

"金融發展現在全球和中國都處在一個艱難的選擇期,從原來傾向於服務富人、財富增長、城市,到現在傾向於服務大眾、服務便利、服務全局。"5月19日,上海黃金交易所理事長焦瑾璞在2018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閉門午餐會聚焦"金融發展與精準脫貧"上表示,普惠金融是一個不斷髮展和完善的概念,不能靜止地看待它,尤其是數字技術的飛速革新給普惠金融帶來了跨越式發展模式,促使普惠金融有利於資源優化和供給側改革,有利於經濟可持續發展,有利於金融穩定和社會平穩。

當"精準扶貧"被越來越重視時,如何進一步切實發揮金融在精準扶貧中的支撐作用,成為金融業探索的重要方向。而在三農領域,尤其亟待普惠金融重估鄉村價值,進而將鄉村推進建設為"美麗鄉村"。

根據《中國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16)》提供的數據,在"三農"領域平均每增加1元貸款,可以增加人均收入0.2018元,貸款1.1萬元,其收入增長相當於增加1個外出務工人員給家庭帶來的人均純收入,或人均增加3.2畝耕地帶來的純收入。

"通過與當地的小額信貸助農組織合作,宜農貸出借給有志於從事種植、養殖項目創業的貧困戶,讓城市的愛心人士可以參與到精準扶貧工作之中。"宜信公司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唐寧在2018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閉門午餐會聚焦"金融發展與精準脫貧"上表示宜農貸,開發供應鏈金融產品,打造和諧農業生態鏈,讓農戶即時拿到現款,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宜農貸自2009年推出伊始就專注農村扶貧事業。除了以宜信宜農貸為代表的公益型互聯網金融扶貧模式外,以翼龍貸為代表的商業性互聯網金融平臺,開始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全面進入扶貧領域,為扶貧事業做出了一定的貢獻。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翼龍貸的業務共覆蓋180個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向42627個借款戶(次)輸送資金25.16億元,平均利率為15.83%,平均借款規模為59026.14元。

在2016年之前,"三農"互聯網金融一直未能進入互聯網金融的主流,也為成為"三農"金融的主流。

當時"既沒有'三農'互聯網金融的成熟概念,在行業內,也僅有翼龍貸一家互聯網金融平臺在三農領域的規模接近100億元,其他10億元級的企業都非常少。2015年,翼龍貸一家就佔了三農互聯網金融市場份額的80%。"5月11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佈的《中國"三農"互聯網金融發展報告(2017)》(下稱《報告》)如是稱。

2016年是"十三五"扶貧攻堅的第一年,諸多互聯網金融平臺也開始進入扶貧領域。數據顯示,自2016年以來,大量互聯網金融平臺開始涉足"三農"業務。其中業務範圍內包括"三農"業務的P2P網貸平臺達到335家,專注"三農"領域的P2P網貸平臺達29家,較2015年約15家的數量增長近1倍。據中國社科院財經院互聯網經濟研究室主任李勇堅等人的觀察,至少有翼龍貸、螞蟻金服、京東金融、理財農場等9家互聯網金融平臺在"三農"領域的交易額超過10億元。

由於"三農"領域的平臺數量增加,翼龍貸雖然增長速度很快,但其市場佔有率趨於下降,由2015年的80下降到2016年的40%-45%。

"正如我們在《中國"三農"互聯網金融發展報告(2016)》中所指出的,三農金融的額缺口高達3.02萬億元,是互聯網金融的藍海。因此,大量平臺進入該領域,是符合我們預期的。"《報告》稱。

《報告》認為,"三農"互聯網金融的交易額增長速度大幅度提升,一方面是因為"三農"領域金融缺口巨大,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在現有的監管框架下,"三農"互聯網金融的分散小額、服務實體的特性,符合政策監管的方向。

受益於市場及監管等利好因素,2016年有多家"三農"互聯網金融機構獲得融資。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又9家"三農"領域互聯網金融平臺進行了11輪次的融資,佔當年全年行業融資總數的15%。

當精準扶貧遇見美麗鄉村:三農互聯網金融從孤軍奮戰到群雄並起

數據來源於《中國"三農"互聯網金融發展報告(2017)》

由於互聯網金融監管趨嚴,根據盈燦諮詢不完全統計,2017年上半年涉農P2P網貸平臺的數量為242家,其中專注於"三農"金融的平臺有23家。

從規模和資金實力上來看,銀行尤其是農業銀行、農商行、農信社在我國農村經濟和農村金融的發揮著主導作用,產品涉及的範圍也比較廣。相比與其他的參與者,銀行在農村線下網點較多,並且資金規模實力雄厚,目前銀行仍然是"三農"金融的服務的主要提供者。

傳統金融機構也藉助互聯網快速發展支付業務。據不完全統計,共有4037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和41家非銀行支付機構在農村地區提供互聯網支付服務。央行發佈的《2016年農村地區支付業務發展總體情況》顯示,農村網銀用戶達到4.29億戶,其中,手機銀行用戶數達到3.73億戶,全年手機支付達到23.40萬億元,增長率超過70%;從整體上看,在農村互聯網支付業務中,手機支付業務一枝獨秀。

盈燦諮詢分析師高麗秀認為,目前來看,P2P網貸平臺"三農"金融的深入程度不夠,大部分平臺的"三農"金融更多的是針對涉農企業在開展,產品的模式通用化明顯,受制於徵信信息數據來源有限的問題,在"三農"金融產品的創新上明顯的不足。

"P2P行業自2016年8月進入合規整改以來,到目前為止我認為已經進入準後備案時代。在這段時間,主流的網貸平臺都進行了積極地合規整改,同時結合市場和自身的特徵對未來的市場策略和發展模式進行重新認識。在監管進入常態化且不斷加強的背景下,網貸作為互聯網金融的產物,在創新金融產品的過程中通過對科技應用的落地,更應該為普惠金融的推動落地做出貢獻。"翼龍貸總裁陸奇捷表示,P2P在實踐"普""惠"的同時,應利用科技快速發展帶來的機遇,迅速捕捉到並服務於傳統金融機構所忽視的群體或無法獲得金融服務的群體,通過提高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提供創新性和低成本的產品與服務,來豐富金融生態的多樣性,促進普惠金融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