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2 當嗩吶吹響時代最後的悲歌,還剩什麼?

《百鳥朝鳳》講述了兩代嗩吶人的傳承故事,影片由中國第四代導演吳天明執導,演技派陶澤如加持,上半年憑藉《老男孩》大熱的胡先煦也有參演。可以說,《百鳥朝鳳》是一部由電影匠人拍的一部有關嗩吶匠人的故事,電影流暢而生動,在平淡中給人以感動。

當嗩吶吹響時代最後的悲歌,還剩什麼?

看完《百鳥朝鳳》,我的內心彷彿接受了一場洗禮,那是一種靈魂深處的觸動和震撼,小人小事,卻飽含真情,折時代一個社會的悲歌與真誠。這部影片將時代背景置於解放後的時期,這時候的中國百廢待興,一切都渴望得到新生,然而在中國最廣大的農村卻仍然按照農村的習俗生活著。在農村人的生活中,生老病死是常事,對農村人而言,人這一生最大的風光或許就是在紅白事上,能夠請上一個班底,吹拉彈唱一番,而這之中,嗩吶自是重中之重,因為它代表著主人的聲威和名望。嗩吶吹奏也分等級,一般人都只能擁有低配版的,也就是一般的嗩吶吹奏,但是如果在白事上,往生者是一位在當地極富名望、深得民心的老者,那麼他就能夠享受“百鳥朝鳳”的高配豪華版的音樂待遇。

當嗩吶吹響時代最後的悲歌,還剩什麼?

從這可以看出,這的嗩吶已經不再是貴族鄉紳的專利,轉而它成為為人民做實事的人的代表,成為節氣的一種象徵。電影的主人翁有兩位,是嗩吶的師徒匠人。在師父的時代,社會風氣還沒有如此的開化,這時,在農村,嗩吶匠的地位還是很高的,師父基本上走到哪,都受到社會的尊敬與奉承,但是師父有自己的氣節,從不為幾個紅包而違背自己的良心,吹奏一曲《百鳥朝鳳》,從不受別人的利益驅使。自己班子裡賺的錢,也多數分給徒弟謀生,自己也回家務農耕種,幫補家用。

徒弟從小耳濡目染,從師父身上看到很多的閃光點,以師父的處事原則為自身定義。師父教的不僅是技藝,還有但是歲月變遷,一切都在改變,變化的也有村莊人的文化和眼光。出外見過世面的鄉下人,終於知道外面的精彩。原來世界還有其他的音樂,西洋樂器開始從社會的上層傳入社會底層農民的環境中,於是嗩吶匠人的生存環境受到了嚴重的威脅。

當嗩吶吹響時代最後的悲歌,還剩什麼?

長大後,接了師父班的徒弟的生活,面對著外來環境的極大挑戰。在這個同時,很多原來的嗩吶匠,都放棄了作為嗩吶人的尊嚴,離開了一輩子跟隨的嗩吶,投入到外出打工討生活的行列。因此,徒弟的嗩吶班子,再也找不到足夠的人來進行紅白事的演奏。另一方面,家人也開始不理解徒弟的生活,要求徒弟隨大流出去謀生。但是師徒倆人身上都有一種匠人的情懷,嗩吶是我們追求一輩子的事業,我們不能輕易的放棄或者離開。

嗩吶的傳承是一種歷史的命題,文化的交融,我們不能輕易的放棄。最終,師父死在了自己吹奏《百鳥朝鳳》的時刻,這是悲傷的,卻也是最好的結局,至少他堅守了他熱愛的事業,保護了他鐘愛的文明遺產,捍衛了作為嗩吶人的尊嚴。

當嗩吶吹響時代最後的悲歌,還剩什麼?

徒弟要做的是守候,社會需要像他們這樣的匠人,需要這樣的文化傳承者。當天地間只餘墓碑、嗩吶、徒弟的時候,我是悲傷的,但是我也是慶幸的,因為我知道,這不會結束,《百鳥朝鳳》會一直響起,會一直吹奏下去,嗩吶匠人精神和情懷會一直流傳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