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養老保險也許能讓你溫飽,卻很可能不給你體面老去的尊嚴

父母響應時代的號召沒有生二孩,當時的宣傳口號就是“計劃生育好,政府來養老”,我不知道父母是不是信過這句口號。也許他們當時正值風華,根本就沒有現在養老的概念,他們所熟知的依然是養兒防老。如今父母都到了養老的年紀,領著一份養老保險金生活,而那句口號已經湮滅在了時代前進的大潮中。

幾十年下來什麼樣的口號似乎都比不上養老保險金,這才是可靠穩定的養老來源。那麼看看關係未來的這份養老保險怎麼來的,又可以給我們什麼。

假設22歲開始工作到60歲退休,平均月工資1萬元並足額繳費,那麼每月工作的企業和個人所繳養老保險差不多是2800元。一生繳納保險金總額近130萬。這些就構成了養老保險金的基本投入,也是以後發放的來源依據。這份養老金可以給我們什麼呢?按照規定60歲退休後養老計發月份為139個月,這139個月只是計算基數,領足139個月後依然可以繼續領。根據前面的數據可以用公式計算得出2600這個大約數,這是個人賬戶可領養老金部分。還有一個基礎養老金部分。這個基礎養老金按照社會平均工資和自己繳納情況平均後,按照繳納年限計算出的數額,同樣假設社會月平均工資和個人月平均工資相同,按數據用公式計算得出基礎養老金為約3800元。個人賬戶和基礎養老金兩部分構成60歲退休後每月領取總數:約6400元。這個金額看起來和你工作萬元的收入相比較差別不是一般的大。雖然計算公式來源都是按照國家頒佈的標準,相當嚴謹,但上面不嚴謹有變數的地方還是不少,且多是負面因素。比如不同時段的那些假設,比如沒有考慮過的貨幣貶值通脹等。按照這些假設,收入萬元的城市,同時普遍社會平均工資水平也是萬元的地域,有人提出了有體面的老年生活起碼需要1.2萬-1.5萬的每月開支。這個結論沒有仔細看過其論據,但還是以為6400元這個金額絕對不能達到你所希望的體面。

通脹其實也是個嚴重問題,十幾年前的一萬元和今天的一萬元差距有多大想必大家都明白,那養老保險靠什麼來抗擊這種通脹?唯一能做的是到時給你更多的錢,但相應的今天你就要交更多的錢來做支撐,實際是一個無解的循環,根本上屬於不是辦法的辦法。隨著第一代獨生子女成家立業,第二代也正跨入婚育行列,一對夫婦要贍養4個老人還有孩子,精力時間且不去說,光是經濟壓力就可想而知。我們的父母靠著並不豐厚的一份養老金生活的同時還需要照顧壓力巨大的兒女,並且不能有房貸,沒有慢性病、大病在身,如此溫飽尚可,體面只怕是顧及不到了。也許我們現在還年輕,但是時候想想自己以後是不是能過上有尊嚴的老年生活,起碼不能是自己父母這般沒有一定水平的生活質量,堪堪過了溫飽線的老年生活吧。

更令人擔憂的是,人口老齡化現象正在呈幾何化狀態持續增長,養老保險制度正陷入繳費者減少,領取者日眾的困境。而越來越多的年輕一代不願繳納社保,或者繳納額度低的的現狀正加劇這一困境發展使其成為危機。國家會任由這個困境最後發展為崩潰麼?當然不會。參看2014年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數據,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21489億,其中保費收入17554億;支出19117億,當期保費收入與支出相減,實際虧空1563億。這是虧空數目並不大的2014年,國家最後財政補助3038億。所以最早傳出虧空的傳聞後各媒體新聞還沒來得及深入討論,財政補助的3038億不但填補了這個窟窿還讓其有了盈餘,也堵住了傳聞這個“嘴”。然而自此以後,社保收支不抵虧空巨大的傳聞話題慢慢走向真實,成為一個令人焦慮又無奈的事實擺在我們面前。據一份來源是否權威不可考的預測,2018年的虧空會達到2500餘億,預測的最遠年份是2022年,虧空為5300多億。財政補助一定會有,虧空越來越多也是無法迴避的現實,尋找一條新的出路勢在必行。看一份16年的數據,也許是很多人都看過的一條新聞,黑龍江平均1.3人供養一個老人,黑龍江全年幾乎要為各類社會保障開支花掉1000億。按照人口數據得出比較可信的預測,到本世紀50年代,中國老年人口將達到4.87億,佔總人口的35%。每3箇中國人中就有1個60歲以上的老年人,養老基金撫養比會演變為1.5:1。今天黑龍江養老保險入不敷出嚴峻現狀必然會是全中國的明天。

養老保險也許能讓你溫飽,卻很可能不給你體面老去的尊嚴

通過一系列的官方養老提倡來看看新的出路的演變。上世紀80年代“計劃生育好,政府來養老”到90年代變化為“計劃生育好,政府幫養老”,一個“幫”字的變化,意義卻完全變了。之後2000年更是直接有了“養老不能全靠政府”的說法。2010開始了“推遲退休好,自己來養老”,直到前幾年興起的“有房就是好,抵押可養老”。2018年的今天,雖然還沒有一個明確提倡的說法誕生,但我們應該看到一種趨勢,商業保險正在興起。仔細留意可以發現,各大媒體宣傳平臺正力主正面宣傳商業保險,讓保險意識深入人心;馬雲的餘額寶和馬化騰的微信理財通都開始進軍主打保險業務;各投資理財平臺兼做保險已經不夠,相當部分的平臺在旗下專開保險業務子平臺;國家更是在允許商業銀行倒閉的今天卻通過立法立規明確保險公司只能重組,不允許倒閉。於是以社會保障養老保險為主,各種商業保險為輔的新發展方向已脈絡清晰。今天我們在考慮是不是能體面的過上有尊嚴的老年生活的時候,需要審視規劃的事項越來越多。焦慮並不能改變什麼,不變的是我們正日漸老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