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6 從“祖”看族譜

從“祖”看族譜

在族譜中經常出現的名詞性文字主要有:祖、宗、譜、族等。眾所周知,多數族譜世系部分內容佔據族譜內容近五分之四,乃至更多,"世"這個字要遠遠超越以上這些字,為什麼不把"世"這個字放入名詞中呢?實際上"世"最初本義即《詩·下武》載有"繩其祖武",《傳》載有"武,跡也"。其最為根本的在於上下代相接這一意義,原始先民在祭祀祖先的時候,多以懸掛繩結的多少來記載其世系的傳承。徐中舒認為"子之世即繫於父之足趾之下"來探析世與系之間的相通之處。錢杭在同意徐中舒對"世"界定為動詞的同時進一步分析認為:"將'世'字本意理解為動詞,亦即通過'結繩'的行為和形成的連續性的'繩結'數量,來象徵父—子世代前後'相繼'的'事實之錄',也就是'繩其祖武'。"[8]所以,"世"這個字是一個動詞,並非名詞。從而,作為名詞性的"祖"字出現率要遠遠超越其他名詞性字。在族譜中,"祖"字具有四個基礎含義:一是指崇拜,二是指宗廟,三是指祖宗或族人,四是指祭祀。其常以始祖、先祖、祖先、祖宗、始遷祖、本祖、家祖、祖廟、祖墳等詞彙出現在族譜中,其中隱含著特定的豐富的文化內涵。

在族譜中,"祖"字的文化內涵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崇拜文化;二是宗廟文化;三是族人文化。

崇拜作為中國宗族的一個情結,最初是以敬畏的方式揣測和打量自然,進一步產生了想要表達的意願,這種想要表達的心理機制經過長久的積累便從深層轉化為表層行為,就以宗族所特有的形式表現出來,從氏族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族譜經歷近萬年的歷史。"祖"在族譜中所表現的崇拜文化主要從祖宗崇拜考察。

從“祖”看族譜

在族譜中,"祖"字的文化內涵充斥著每個空間,世系的傳承正是祖宗崇拜意識的呈示,同時也在回答人是從哪裡來的問題。祖宗崇拜意識是私修譜牒敘事中潛含的其他一切意識的基礎,卡西爾認為:"在很多情況下祖宗崇拜具有滲透於一切的特徵,這種特徵充分地反映並規定了全部的宗教和社會生活。"[15]他進一步認為中國人擁有的唯一宗教就是這種祖宗崇拜。族譜是中國宗族的宗族史,祖宗崇拜意識存在於裡面的各個方面。修撰者在編纂宗族世系時普遍對始祖有崇拜感,並且本宗族成員對始祖亦是如此,具有祖宗崇拜的性質,祖宗崇拜是本宗族對生命來源、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深入反思的結果,是本宗族家園意識和歸屬情感的重要體現,反映了本宗族跨越時間維度與空間維度的價值觀念與自我精神的確定。隨便翻閱一套族譜,無論是在宗法、譜序、傳記、宗祠、墳塋還是大事記中,對祖宗的崇拜感充斥其中,這也是宗族收宗睦族的必要方式。族譜是一種關於本宗族的歷史載體,"宗族"這一詞本身就具有濃厚的祖宗崇拜意識,常建華認為:"宗族即同一父系祖先若干分支結成的同姓集團……宗族已成為一種制度,即它是宗族活動有組織的系統,以祖先崇拜把族人結合在一起,強調共同體意識和互助精神,並有相應的規範。"[16]從中可以看出祖先崇拜意識在宗族中是根深蒂固的,之所以宗族成員可以在一起相安無事,祖先崇拜意識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從“祖”看族譜

在譜序中,對於本宗族始祖、始遷祖、遷祖等事蹟敘述詳細,本宗族的傳承具有祖宗崇拜的性質,如《白居易族譜》載有《香山傳譜人》對始祖白居易的描繪:"詩人白居易是我白氏遷洛始祖……白居易官高二品,著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五卷。詩人為官清正,剛正不阿,不畏權貴,中立不倚。主張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一生光明磊落,功業間出天地。忠國愛民,流芳千秋。"[17]從敘述文字中流露出對始祖白居易的崇拜感,祖宗崇拜並非某一私修譜牒所特有,而是所有族譜所共有。尤其是始祖具有功業或是歷史名人,這樣的私修譜牒都顯示出強烈的對始祖的崇拜,形成一種祖宗崇拜的文化內涵。白氏族譜的譜序中多次用"高節懿行"來讚美白居易,顯示本宗族成員對始祖白居易的極度敬仰。此外這種始祖崇拜還有道德教化意義,以先祖的為人處世來規勸本宗族成員。

綜上所述,族譜的文化內涵豐厚,在族譜中,"祖"字是族譜文化內涵最具代表性文字之一。其蘊含著崇拜、宗廟、祖宗或族人、祭祀等含義。其常以始祖、先祖、祖先、世祖、祖宗、始遷祖、本祖、家祖、祖廟、祖墳等詞彙出現在族譜中。"祖"字文化內涵主要包括崇拜文化、宗廟文化、族人文化等。通過對"祖"字的論析,這些集體無意識作為宗族發展的產物,雖然具有封建等級的痕跡,但在加強宗族凝聚力乃至民族認同感上具有不可替代性,同時具有積極的發展意義,為進一步探索族譜文化內涵的演變與傳承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