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 20多岁的你,明白这一点,至少可以少奋斗五年

“我很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您能给我一点人生建议吗?”其实在20多岁,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实在太正常了。

我曾经喜欢唱歌,但他们说我五音不全,从此我就告别歌坛,即使在KTV里,我也仅仅是一位“看客”;

我曾经想学画画,但母亲说画画很难有出路,除非有天赋以及殷实的家境背景,好好学习才是正道;

我曾经热爱写作,但杂志社说我的文笔很烂,投稿多次都被无情打回,只能默默欣赏别人的激扬文字;

我曾经想让父母给我报个舞蹈班,但他们说我身体协调性差,天生不是跳舞的料......

上学、放学、学习、做题,成为了我学生时代的唯一旋律,而就是这样的发展模式还被冠以“别人家的孩子”称呼,亲戚朋友都在夸赞。

直到我考上了县重点高中,才发现我和班里同学的差距,是被甩了好几条街。

他们当中有些人很早就有了一个人生目标和奋斗方向。

我的同桌L,是个大美女,从小就在班级活动,主持学校晚会,有过人的天赋,她的职业目标是成为一名媒体策划;

坐在我后排的W,她特别喜欢英文,她妈妈是大学教师,他在高中时候就背完了大学六级的英语词汇,可以跟外国人自由交流;他的目标是出国留学,学习先进的技术;

我前排的同学X,特别喜欢经济,她的父亲是浙大的一名教授,她的目标就是考到人大的金融系,今后能在普华、德勤这样的单位工作......

20多岁的你,明白这一点,至少可以少奋斗五年

职业选择方向

而我,一直不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成功的人生并不是在行动之前就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恰恰相反,只有行动、实践、质疑、再次行动,你才能发现自己是谁。”——思想者

雷军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说的是选择比努力的重要性。而你在做出选择的时候不要为眼前的利益所羁绊,比如:

“如果分手了,那我之前的付出不就白费了吗?”

“我学了四年的专业,如果没找到对口的工作,四年不就白学了吗?”

“我都做到主管了,如果转行的话,之前的努力不就白费了吗?”

等等。

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金融现象——“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定义: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简单说就是已经发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

机会成本定义: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也可以理解为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

比如:你花五十元钱去看电影,看了二十分钟觉得实在无聊,中途离开又觉得“花了五十块钱却没有看一场完整的电影很不划算,况且已经花费了来看电影的时间”,于是选择忍受着继续看下去。

分析:

沉没成本:五十块钱,为了本场电影花费的时间。

你觉得花了五十块钱,就要看五十块钱的电影,即使电影很无聊。花钱看电影,属于娱乐活动,然而在整场电影中,你并没有得到任何愉悦感,相反很无趣,这已经是负效益了。但是【过于执着“有付出必有收获,有成本必有效益”】,即使效益为负,依然盲目追求。甚至因此追加成本,花时间继续看下去。

此外,你【忽略了机会成本】。当他选择继续看下去,就放弃了用这些时间进行其他活动的机会。

这个问题就是:“如果不作出这个改变,你会后悔吗?”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既然生命无法重来,那为什么不去改变?!

20多岁的你,明白这一点,至少可以少奋斗五年

职场技巧-努力争取

我要你做的不是去放弃努力,而是去放弃在无数的纠结中浪费自己的生命,放下包袱,你才可以走的更加轻松,时间过得很快,白天你依旧在跟老同事谈笑风生,晚上回到家里说,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然而第二天依旧如此,周而复始,一年、两年、等你结婚生子,你又在感叹要是年轻的时候去做自己喜欢的那个事情,说不定现在也有所成就了,人生没有彩排,不去努力争取,你连失败的资格都没有。

结束:

如果你在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公司工作,一眼可以看到自己60岁的生活,一边还有家庭,孩子;你会怎么办?你想跳出来,但是万一又跳在另一个坑呢?还是在这个公司忍气吞声,孤独终老呢?可以在下面留言,谈一下你自己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