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在小學一年級進行聲律啟蒙的可行性如何?

天天向上OK


  1. 《聲律啟蒙》是康熙年間三甲進士車萬育所著,主要是用於古代教小孩學習吟詩作對的啟蒙讀物,按照韻律編排,讀起來朗朗上口,辭藻豐富華美,全書僅8270多個字,內容卻包含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讀《聲律啟蒙》不僅能瞭解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知識,還能訓練孩子的音律、節奏,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國學啟蒙好書。
  2. 個人認為,用《聲律啟蒙》給一年級小孩作啟蒙是可以的,但應該抓住重點,主要讓孩子感受古詩的美,各種詩詞描述場景的美,給他們開闊視野,增加情商,提升想像力,而不能被書中的教條思維固化,比如說一東的“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來鴻對去燕,宿鳥對鳴蟲”,感受美景及描述美景的技巧可以,但不能讓小孩有云就一定要對雨,雪就一定要對風,來鴻一定要對去燕,宿鳥一定要對鳴蟲,難道雪就不能對雨?宿鳥就不能對走獸?

一凡


“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來鴻對去燕,宿鳥對鳴蟲。三尺劍,六鈞弓,嶺北對江東。”我記得我孩子一年級的時候也背過,由於我小時候沒學過,所以聽到後就被吸引了,特地上網去查了下,覺得挺不錯的。等上了二年級,她們就開始背《三字經》,三年級背《增廣賢文》等等。

她們學校每一個年級都會背一本這樣的國學書,隨著年級的增高,等小學畢業時,差不多就可以背四五本了。但學校並不強迫每個學生都要背,感興趣的就多背些,不感興趣就少背些,完全自願。我覺得這樣挺好的,即使以後不去搞專業研究,這種方式也可以潛移默化地使學生受到薰陶。


《聲律啟蒙》的作者是康熙年間的進士車萬育,主要是訓練兒童應對,掌握聲韻格律的啟蒙讀物。今天的語文教學沒有寫詩的要求,也沒有韻律的內容,在小學一年級進行聲律啟蒙教育,我覺得既然是啟蒙教育,還是稍微學一點比較好。畢竟語文這門課和其他學科是不一樣的,需要知識的長期和廣泛積累。

我覺得《聲律啟蒙》挺適合孩子特點的,讀起來如唱歌般朗朗上口,裡面提到的知識內容也相當豐富,包羅萬象,或許現在只是死記硬背,不知所云,但對他以後的學習肯定是有幫助的。


依窗看風景


當然可以

當然這裡僅僅說的是啟蒙,不建議進行專業的講解。學前班或者說幼兒園已經對拼音進行了學習,所以這個時候適當的引導對孩子也不是很過分,對於達到何種程度應該不要做太多的要求,因為小學一年級很多字學生還不認識。

就拿你上傳的兩張照片說道說道,裡面是各種對對子的詞,有押韻的,有修辭的,這個時候適合做成順口溜讓學生傳唱。



千萬不要小看這種傳唱,這種傳唱會影響你一輩子,即使到了現在我還能記起小時候的句句傳唱的: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雷隱隱,霧濛濛。

這是一種積澱,不要要求孩子一定可以懂裡面的含義,只要順口溜一樣脫口而出就可以了,總有一天他會體會到其中的韻律之美的,很多東西我們都是後知後覺的,所以對於孩子也應該同樣的要求,而不是什麼都要求當時理解。



現在我們好像被什麼教育專家的言論弄怕了,什麼都害怕是孩子的一種負擔,其實這根本就不是一種負擔,因為如果我們沒有對孩子有理解方面的要求的話,基本孩子只要一股腦的背就可以了。就如同兒歌一樣,幼兒園的孩子不也背兒歌嗎?難道是一種負擔嗎?他們反而很享受這樣的一個過程。

文化這種東西抓的早還是比較好,從小就對中國文化有很深的認同感,對於培養其文化素養絕對有很好的效果!



以上!


一隻物理老師


一、這是一本不可多得識字啟蒙書。《聲律啟蒙》是古代教小孩子學習吟詩作對的啟蒙讀物,按照韻律編排,讀起來朗朗上口,全書共8270多個字,不重複的單字(不二字)2118個,以背誦、識字而言,最多一年就可以完成。

二、朗朗上口。《聲律啟蒙》體例上按韻編排,讀起來如唱歌般朗朗上口,內容上包含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的虛實應對,字數上有單字對、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十一字對等,從單字到多字的層層組對,讓孩子對基本的壓韻和對仗有所瞭解。


當然,《聲律啟蒙》的意義在於啟蒙,而這並不僅僅是讓孩子機械的背誦下來就完成啟蒙,而更重要是通過背誦去了解詩詞背後的韻味,產生對中國古典詩詞的興趣。這一部分需要老師有文化底蘊去講解其中的典故。如果只是把它作為一項背誦任務,反而打壓了孩子的學習興趣。


問道無餘說


《聲律啟蒙》是清朝康熙年間車萬育所作,它按近體詩所循平水韻三十平聲韻部編成,每個韻部有三段韻文, 從單字對到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以及十一字對,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虛實應對。我們學習《聲律啟蒙》要用吟誦的方式來讀,要學習平仄,練習對對子,記韻部,識典故,明意象,因為《聲律啟蒙》是為作詩做準備的蒙學讀物。

學習作詩,這部讀物是應該讀的,懂得平仄格律,會用《平水韻》,心中有詞藻的積累,有典故,這樣才能作近體詩。

就拿一東來舉例子,下面是平仄和韻。

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

平對仄,仄對平(韻),仄仄對平平(韻)。

來鴻對去雁,宿鳥對鳴蟲。

平平(韻)對仄仄,仄仄對平平(韻)。

三尺劍,六鈞弓,嶺北對江東。

平仄仄,仄平平(韻),仄仄對平平(韻)。

人間清暑殿,天上廣寒宮。

×平×仄仄,×仄×平平(韻)。

兩岸曉煙楊柳綠,滿園春雨杏花紅。

×仄×平×仄仄,×平×仄×平韻(平)。

兩鬢風霜,途次早行之客。

×仄×平,×仄×平×仄。

一蓑煙雨,溪邊晚釣之翁。

×平×仄,×平×仄×韻(平)


大橘子侃古詩


當然可以,幼兒園大班,學前班有的都開始進行啟蒙了。

聲律啟蒙,三字經,弟子規還有一些帶童趣的古詩,在孩子5歲到8歲時期,把他們變成兒歌背誦,熟悉韻律對應,體會押韻之美,雖然他們當時並不很明白其中寓意,但內容會深深刻在他們腦海裡,變成終身記憶,隨著年齡增長慢慢領會其中深意。

作為啟蒙,千萬不可專業講解,讓人感到枯燥厭煩,也不要逼他們背誦,讓孩子們多讀多聽就行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的多聽得多了自然達到了啟蒙目的。最重要的是,小孩子記憶力是非常驚人的,他們的知識接觸吸收,就像一個圓,接觸的東西越多,圓的周長越大,面積也隨之變大,知識儲備量也會越來越多的。


Epochsl


我個人認為在小學一年級進行聲律啟蒙是可行的,注意只是啟蒙而已,沒必要專業指導。理由有兩點:

一、聲律是我國漢語特有的一種文化,需要後人的不斷繼承與發揚。聲律具有對稱美、韻律美的特點,讀起來朗朗上口,容易記憶。但聲律同時也是複雜的,講究平仄規律,古漢語有些也發生了變化,跟現在的漢語甚至相差甚遠,因此理解起來難度大。對於一年級的孩子,適當地進行聲律的啟蒙就可以的了。

二、一年級的孩子最主要的學習內容是拼音和識字,部編版的課本里出現過有關聲律的課文,比如《對韻歌》、《古對今》,但他們的認知水平有限,教學大綱也只是要求學生了解對子的特點就可以了。隨著後面學的知識越來越多,積累的詞彙量越來越豐富,孩子們會更容易理解聲律的韻律美。所以,在一年級階段進行啟蒙就可以了,不做過多的解釋。


風吹蓮動ll


其實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先弄清楚什麼是聲律啟蒙,我也在網上查了一下,聲律啟蒙的本意就是訓練兒童應對,掌握聲韻格律的啟蒙讀物,按韻分編,包羅萬象,包括花草,蟲魚,鳥獸等,對於格式等有很高的要求,在這方面主要表現在唐詩,對聯中,講究對仗工整,而且通過這種方法做出的詩,或者寫出來的對聯,讀起來朗朗上口,一定程度上可以培養孩子的語音,詞彙,修辭的能力。對小孩子進行這方面的有助於培養孩子的應對能力,並且這也是中國幾千年古文學的源泉,一直薪火相傳,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劍指天下997


我覺得越早越好,畢竟音樂🎵是可以幫助開發孩子的大腦的,而且從一年級就開始學的話,會有一種啟蒙的效果。

但是,不能強求孩子學父母喜歡的,要讓孩子自己選擇才是最好的,而且每天學的時間不能太長,這樣會適得其反,總得來說要規劃好自己孩子在一天中的時間,什麼時間玩,什麼時間學,不要讓孩子反感是很重要的,還有,在孩子學的時候要給於一定的鼓勵哦⊙∀⊙!

最後,祝你成功



西瓜悟空君


俗話說的好,孩子的教育要從小時候抓,現如今許多祖國的花朵 孩子的英語學習問題是個很嚴峻的問題,有多少孩子為了學習英語費勁了力,還學不好,這就是因為他們從小沒在英語的環境中成長,這就很外國人英語好,但學習中文很難是一個道理。所以從小給予孩子一個適當的聲律啟蒙很重要,也可實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