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古代女性守寡後不能改嫁,如何維持生計?

來不及說再見


其實古代也要分朝代,明清時期對女性再嫁頗有歧見,但像魏晉唐宋時期還算寬容。

比如東漢時期赫赫有名的大才女蔡文姬,第一任丈夫英年早逝後,因婆家辱罵便回了孃家,後來被匈奴擄走做了十幾年的胡人王妃後,曹操以重金贖回,後又賜婚再嫁青年才俊董杞。

而漢朝不僅對再嫁沒有歧見,有的女性還憑藉再嫁走上人生巔峰。比如大名鼎鼎的漢武帝的母親,在嫁漢景帝劉啟前先嫁過平民金王孫,還生有一個女兒,後來被送入宮中才有機會爬到了皇后的位置。



至於明清時期對女性就比較苛刻了,就連乾隆皇帝最寵愛的十公主,在丈夫豐紳殷德去世後只能守寡。不過因其家底豐厚,且公主身份尊貴,十公主的生活質量並未受到很大影響。

如果是平民百姓家,那也要看情況的,如果丈夫死後留下了兒子,而且這個兒子已經懂事,那這個婦人就可以在家族中立足,她的任務就是努力培養兒子成家立業,後半生便依靠兒子度日。至於如何維持生計,大多是跟周圍的女性一致,如採桑養蠶,手工針線,漿洗衣裳謀取生計。

如果是家大業大的那便更好過了,像《紅樓夢》的的李紈,丈夫賈珠去了以後,一人撫養幾歲的兒子蘭哥兒,平日裡的活動是帶領小姑子們讀讀書,寫寫字,遊遊園,打打趣,至於生計,那是不用愁的,王熙鳳曾為其算了一筆賬:

你一個月十兩銀子的月錢,比我們多兩倍子。老太太、太太還說你,”寡婦失業“的,可憐,不夠用,又有個小子,足的又添了十兩,和老太太、太太平等。又給你園子地,各人取租子。年終分年例,你又是上上分兒。你娘兒們,主子,奴才共總沒十個人,吃的穿的仍舊是官中的。一年通共算起來,也有四五百銀子。

當時農戶劉姥姥家一年生計才用20兩銀子,李紈一個寡婦一年就坐著收了四五百兩,這種寡婦估計是最讓人羨豔的寡婦了。




而如果丈夫死後,只留下妻子或還有女兒,甚至有一個兒子但年幼,那可能面臨被吃絕戶的風險。這個男人的家族男性或村裡人都會把這個寡婦與幼子趕走,然後將男人的家產變賣,用賣得的錢在男人家裡吃喝,直到吃光這家財產,就叫吃絕戶。可謂是人性中最為醜陋的罪惡的一個風氣。

最後,婦人便被趕出家門,孃家亦不要,只能流落街頭。

當然,有的寡婦很懂得利用優勢,比如《紅樓夢》中的尤老孃,第一任丈夫死後,憑藉美貌再嫁尤家,當時還帶兩個拖油瓶女兒。後來尤先生又死後,尤氏年紀已大不能再嫁,但她們娘三倒知道利用美貌獲取經濟,兩個姑娘與賈珍不明不白也吃穿不愁。不過,社會對這種女性大抵是不寬容的,所以,兩位國色天姿終究不得善終。


微影悼紅


古代女性不改嫁是一種被鼓勵,被宣揚,被旌表之事,但並非主流。實際上在平民百姓中,特別是貧苦人家,喪夫之後,為了維持生計,主要還是以改嫁為主的。

至於高門大戶的女子,因深受儒家禮教束縛,加之自己本就生活較為寬裕,不必改嫁,所以守節之人頗多。那麼女性守寡後,如何維持生計呢?

最初,女性在丈夫去世後,因難以維持生計,所以主要以殉夫為主。後來朝廷念及上有老,下有小,如果婦人也殉夫了,沒有人照料,所以勒令不得殉夫。於是貞潔的女性主要以守節為主。

在守節的女性中,小的僅有十幾歲。如此一來,在漫長的幾十年歲月中,主要便以孤苦無依為主了。對於一些家族勢力較大的人而言,尚有家族可以幫襯,甚至通情達理的孃家可以扶持。遇有問題,可由族中耆老拿主意,由家族中管事之人接濟幫助,生活不至於如此困窘。

而對於貧苦無依的女子,卻又十分堅持守節的,則需要靠自己的雙手辛勤勞動,以換取生活費用。上侍奉公婆,下照顧幼子。對於一些有孩子的婦女來說,孩子是她最大的盼頭,待孩子長大成人之後,有了出息,自己也便熬出頭了。

但是無子的婦女呢?她們既無金錢可以維持生計,又無子嗣以盼,只能苟活於世,終日靠紡織,做工為生,其艱苦難以想象。

不僅如此,寡婦還會遭受來自外界的騷擾,對於一些遊手好閒之人,或富家子弟,往往見寡婦貌美,便藉以騷擾,在古代對於如此羞於啟齒之事,很少婦人可以豁出顏面報官的,所以只能忍氣吞聲。當然,也不乏一些生活困窘到一定程度之人,靠此項途徑來謀生。

古代女性地位本就十分低下,對於喪夫的女人而言,即使再嫁也終究逃不過受人白眼,受丈夫冷遇的處境。所以無論守節與否,女子處境均十分艱難。


夕陽下的晚楓


古代女性守寡後不能改嫁,維持生活是很艱難的。

整個來說,人類社會幾千年男尊女卑,封建時代更是如此。所以女人無論在社交和掙錢方面,都比男人要艱難。一個寡婦死了丈夫,家裡就是沒有頂樑柱,那生活真是相當艱難。

咱們先說幾種比較好的情況吧。

情況一,子女成年了,出息了。

這個自然沒問題,子女成年出息,可以奉養老母親;要是兒子當了官或者女兒嫁了貴人,說不定還給弄塊貞節牌坊來表彰下母親守寡幾十年的艱辛呢。

情況二,孃家有勢力,親爹媽或者兄弟給幫襯。

這種也好。雖然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但孃家爹媽終究捨不得自己的心頭肉。至少出了事還能有個幫忙的。

情況三,夫家有勢力,有良心,能保護孤兒寡母。

守節的寡婦,按理說屬於夫家的人。如果夫家本身是獨苗那可就慘了。要是夫家本身人丁興旺,死了丈夫,還有伯兄、叔弟,或者公公婆婆還在,還可以讓孤兒寡婦有個容身之地。比如紅樓夢裡面賈珠死了,李紈住在賈府,因為有賈母、王夫人看顧,肯定是吃穿不愁,還能撫養賈蘭成就功名。比如三國時候曹文叔死了,他的妻子夏侯令女堅持守節,就得到了曹文叔堂兄、大將軍曹爽的庇護。

但是這種大門大戶的日子也很難捱。畢竟最親密的丈夫死了,其他的完全看公公婆婆、伯兄叔弟的良心和臉色。遇上不好相處的小姑子亂嚼舌頭,或者丈夫的兄弟想要搶奪財產,分分鐘叫你待不下去。

情況四,女子本身特別能幹潑辣,或交遊廣泛,能發家。

比如戰國末期的重慶寡婦清。或者歷史上出名的那些美女、悍女、才女,她們就算守寡,大致也能過得不錯的。

然而上面這各種情況加起來,不會超過百分之十。最後就是廣大的一般寡婦。

死時兒女還小(甚至沒有兒女),孃家不夠給力或不願幫忙,夫家沒什麼勢力或沒什麼良心,不但得不到庇護,還要防備丈夫族中的叔伯兄弟來搶奪遺產,還要防備村裡無賴來踹門。

這樣的寡婦,生活真是比黃連還苦。無非是或者守著一點菲薄的遺產,或者給人縫縫補補,當老媽子做傭人,掙一點辛苦錢,含辛茹苦度日。有子女還好。雖然子女本身是撫養負擔,但是子女一點點長大還是有希望,七八歲就能幫家裡幹活。尤其是男孩,到了十多歲已經可以掙錢超過媽媽,還可以幫忙支撐門戶。那種根本沒有子女的寡婦才真艱苦,完全沒有希望。

所以,舊社會寡婦真是非常不幸的,也因此“踹寡婦門”被稱為極為惡劣的一種行為。



‘’


巴山夜雨涮鍋


一看還以為維持生理呢!原來是生計,既然說到這就說個古代寡婦怎麼控制那顆寂寞難耐的心,可能有點心酸,有個七十歲的老人說她從20歲開始守寡,已逾50多年了。這50年來,她每日度日如年,為了打發時間,索性攢了200枚銅子,每夜裡將這些銅子灑在地上,在一枚一枚撿起來,如此反覆,直到瞌睡為止。



並不是所有古代女性不能改嫁,而是在程朱理學後,尤其是明朝和清朝,此時的女子喪偶後是不能改嫁的,否則要麼浸豬籠要麼燒死;但也有感情好的或者跟自己賭氣的(立貞潔牌坊),但既然題主問到寡婦生計的問題,其實這要分好幾種情況。


一:丈夫家裡有錢有勢的

這個自然不必說,無論怎麼樣,這類寡婦都是衣食無憂的,只要自己清心寡慾,不亂生枝節就行。

二:孃家人有錢有勢的

這類寡婦一般都是靠孃家人給的錢和衣物度日,但也過得充實。

三:那就是丈夫家和孃家人都是貧窮人家

這樣你就得靠自己了,可能重活累活可以讓丈夫的兄弟或者村裡的一些“雷鋒”幫忙,但資金主要來源還是得靠自己,自己可以去富人家做傭人,當然在家也可以掙錢,比如養蠶、紡織、縫補刺繡編織,做當地手工藝品,能吃苦的種田種菜,上山採藥打獵,靠水的划船出去捕撈水產品等。也有身體比較強壯的可以去做搬運等重活,反正不會餓死。

四:最後一種就是喪偶時兒女都已經成家的

這種情況基本上就是靠兒女了,因為這個時候自己肯定也一把年紀了,兒女生活質量的好壞也就決定了你的生活質量了。 其實我們忽略了一點,很多女性在喪偶後,因為種種原因不改嫁的,她們難免會有生理需求,所以她們會拼命的幹活,累到極致就休息,往往會去創業,這樣的女子有很多都成了女強人,最後衣食無憂,只是可憐了自己。


貓眼觀史


問題不夠嚴謹哈,嚴格地說,寡婦不再醮尤以明清為盛,並非歷代寡婦都不二嫁;清朝法律也沒有明文禁止寡婦再嫁,只不過宋明以來幾百年的程朱理學深深影響了社會和人們的心理,“不事二夫”已成為絕大多數女性的自覺要求。 《紅樓夢》中賈蓉曾說:“從古至今,連漢朝和唐朝,人還說髒唐臭漢,……。”且不說庶民階層,漢唐貴族婦女寡後再醮、離異又嫁也比比皆是。

寡婦不改嫁,如何生活?其實《紅樓夢》是給了答案的。該書寫了幾位寡婦的生存狀況,她們分別是貴族婦女李紈、鄉宦之妻封氏 、再嫁之後的尤老安人、鄉村老嫗劉姥姥。

一、貴族青年李紈的寡後生活十分富足。對李紈這樣詩書家族之女、公侯之後的少奶奶而言,守節已具備了充分條件:除了她的自我道德要求、有子可守外,更重要還有衣食無憂。第四十五回,鳳姐徹底披露了李紈的財政狀況:李紈十兩銀子月錢,蘭兒十兩;又有園子地,可取租子;年中分年例,又是上上份。取之甚多,用之甚少:主子奴才吃的穿的仍是官中的。鳳姐掐指一算,李紈一年有四五百兩銀子。劉姥姥說“二十多兩銀子,……,夠我們莊稼人過一年了。”賈璉偷娶了尤二姐後,每月也只給五兩銀子的供給。這樣比來,李紈的收入殊為可觀。

二、甄士隱之妻封氏辛勞度日。鄉宦甄士隱原“家中雖不甚富貴,然本地便也推他為望族了。”可是世事難料,女兒被拐、家中又罹火難後,忽一日徹悟,便與道人飄然而去,妻子封氏從此與寡婦無異。甄士隱未了紅塵之緣時,家中資財已被岳父封肅半哄半賺了去,他的日子,“……,勉強支持了一二年,越覺窮了下去。”甄士隱走後,封氏“少不得依靠著他父母度日。”但封氏並未一味“啃老”,而是勉力自救,與她的兩個丫鬟,“日夜作些針線發賣,幫著父親用度。”明清之時,若無家產,又無外援,為人浣洗、針黹女紅之類以餬口度日大概是庶民階層的守節婦們的生活常態。


三、尤老安人的寄生生活。尤老孃到尤家已是她第二次脫胎換骨——從前夫家嫁過來的(改嫁原因不明,喪夫還是被休?書未明示)。觀察尤家母女三人的言行,顯然都是羨慕富貴、渴望安享尊榮的寄生蟲。如果第六十三回的“尤老安人”為實指的話,尤老孃二嫁的丈夫至少是六品官,可以說尤老孃的改嫁很大程度是為“稻粱謀”。當尤老孃又一次淪為“孤家寡人”後,大概已無再嫁資本,她母女三人沒有像封氏那樣“ 日夜作些針線發賣”度日,她們靠什麼生活?也許有些薄產,但主要生活來源可能就是尤老孃對賈璉說的那樣,“不瞞二爺說,我們家裡自從先夫去世,家計也著實艱難了,全虧了這裡姑爺幫助。”一個“全”字披露了她們家的經濟源泉,而這是可信的,尤三姐生活中不是一般的“作”;尤老孃的孃家也是擺譜的,她娘過生日時,不還擺了堂會請了柳湘蓮麼? 這樣的生活僅靠女紅是不夠的。


四、貧民劉姥姥的鄉村生活。劉姥姥是個“積年的寡婦,膝下又無兒女,只靠兩畝薄田度日。”後來,又到女婿家,“遂一心一計,幫趁著女兒女婿過活起來”。靠薄產度日、幫趁子女共同生活,這種自食其力的生存方式遠比尤老孃“全靠姑爺幫助”值得尊敬,也更有尊嚴。劉姥姥第二次來榮府時已是75歲老人,聽她與賈母的對話,她仍在勞作不輟,聽賈母說自己這麼大年紀可能動不得呢,她說“我們生來是受苦的人,老太太生來是享福的,若我們也這樣,那些莊家活兒也沒人作了。”可見,年歲雖高,但還在幹著莊稼活兒;而且這次還扛著兩袋很沉的新鮮蔬菜瓜果而來。


以上是《紅樓夢》裡幾位寡婦的生存方式,尤以尤老孃的“等靠要”不足取。守節作為被朝廷、社會所倡導的社會規範當然也受到家庭、家族的支持。比如,鎮江盛氏家訓有如下約定:凡宗族早寡之婦,能守節不二者,時加饋問,其孤貧無依者,贍之終身。宗族的物質饋贈也是守節者的生存方式。


玄真子桑


明清時期的女性守寡後不能改嫁,如何維持生計?如果寡婦的家庭是達官顯貴,自然衣食無憂。一般家庭的就需要分情況說明了。


一、最壞的情況,被“吃絕戶”。吃絕戶就是一旦寡婦沒有兒子或者兒子年幼,而且不改嫁,那麼其丈夫的男性親屬或者全村村民就會有組織的對寡婦進行抄家,洗劫變賣所有的財物。然後他們在寡婦家中辦酒席,直到把變賣所得吃得一乾二淨,分文不剩。這樣一來,寡婦一無所有,只能賣身為奴或者背井離鄉自生自滅。魯迅筆下的祥林嫂就是被吃絕戶的典型代表。

二、如果寡婦的兒子正直青壯年,生活會好一點。明清慣例,婦女沒有財產繼承權,一旦婦女守寡而不能改嫁,如果家裡有兒子,那麼兒子會繼承父親的全部財產。這樣,寡婦起碼有個住處,可以依靠兒子來維持生計,再加上自己打些零活,生活不至於太緊張。


三、如果寡婦孃家或者婆家頗有實力,對寡婦也不錯,還可以依靠他們的關照度日,日子過得也不會太差。

四、如果寡婦是個有能力的女強人,還可以自主創業。比如清末陝西富甲一方的女商人周瑩就是這樣的,她在丈夫和公公相繼去世後,獨自一人扛起家族,通過自己的艱苦努力,硬是建立起雄據陝西的商業帝國。孫儷主演的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就講述了周瑩的故事。

總而言之,明清時期絕大多數不改嫁的寡婦,她們不僅遭到歧視,而且生活會很艱難。



石頭說歷史


古代女性唐宋以前守寡,改嫁並不受限。有時國家為了增丁,還明令年青女性不能守寡,如匈奴等民族的收婚制。

從明清時期盛行程朱禮學,女講貞操守節從一而終,所謂出嫁從夫,夫死從子。那麼寡婦靠什麼維持生計呢?

《大明律》只規定,受朝廷封賞的誥命夫人不能改嫁,平民女子則只能淨身出戶。不能帶走賠嫁和夫家的財產。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一無所有回去吃閒飯,哥嫂弟媳臉色可不好看。



若非孃家接納,再嫁良人的機會並不大,條件好的人家,會覺得寡婦晦氣剋夫,如果夫家殷實,不若守寡。

古時民間有俗語:嫁漢嫁漢,穿衣吃飯。寡婦守節再不再嫁,當然也受經濟條件的限制,畢竟生存第一。比如《紅樓夢》裡寶玉的寡嫂李紈,有兒子賈蘭,又有四五百兩年收入(劉姥姥一家子一年才二十兩)

鳳姐兒笑道:“你一個月十兩銀子的月錢,比我們多兩倍銀子。…又給你園子地,各人取租子。年終分年例,你又是上上分兒。你娘兒們,主子奴才共總沒十個人,吃的穿的仍舊是官中的。一年通共算起來,也有四五百銀子。



在賈府倒也衣食無憂。而賈珠原來也有兩三個小妾,沒有孩子,被李紈打發出去,想必是再嫁了。

明清時官方雖沒有規定喪夫必須守節,並且不準寡婦再嫁也是犯法的,但以立牌坊的方式來,鼓勵表彰貞節烈婦。洪武元年朱元璋下詔,對三十歲前守寡,至五十歲還未改嫁的寡婦,由官府賞建貞節牌坊,所在家族可免差役。



因此對於平民寡婦,族人是支持的,有名聲又有免差役的實惠,家族中興義學,同族子弟可免費上,而且族中有公田,予以賑濟。當然略有薄產,不嫁可守勉強度日,還能受尊重,守寡也就成了無奈的選擇了。

因為再嫁帶著拖油瓶,孩子小要改姓,也不受待見,為了兒子年歲稍長的婦女心疼孩子,或對前夫有情,寧肯孤獨終老也有的。

如果孩子大些,成人成家,靠兒養老名正言順。倘若老母再嫁,兒女臉上無光覺得失格,定會加以阻止。

電影《菊豆》中,長大的天白,儘管知道了天青是生父,他還是懷著敵視和仇恨將天青趕出了染房,最終不忍母親與之相好,扔進染池淹死了。
△《寡婦村》劇照

總之有兒子的寡婦,守節比較多,而無子或無兒,往往被族人"吃絕戶",逼得嫁人以生存,甚至出家或自盡。

"寡婦門前是非多",眼見青春凋零,又不甘寂寞的年輕寡婦,總不免弄出些動靜來,倘被族人發覺,不說沉塘,閒言碎語也令人抬不起頭來。

僅管衣食無憂,李紈年輕守寡,也過著心如死灰的日子。作為女人一旦喪偶,也真是不幸了。

像清末周瑩馬青霞那樣的奇女子,又有多少呢?為生存守寡,憑藉個人才華縱然富甲一方留名後世,也不過孤單一生,殉葬於舊道德罷了。

一🌸一世界。元元,金沙江邊的小魚🐠兒,期待您的關注點評。

元元的天下


這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寡婦有沒有財產、子嗣,寡婦的年齡如何,當時朝廷的法律如何規定,地方又有哪些特別習俗,都決定著孀居婦女未來的生計狀況。

有些寡婦就可以處置夫家的財產,這種權利保障了她們此後幾十年守貞生活的衣食無憂。例如,《清水江文書》中收錄了下面這條嘉慶十五年(1810)的記錄:

立典田約人文鬥寨龍老美同姜氏美鳳妻叔二人為因家中缺少費用,自己問到情願將到補新田中上節大小田二坵當面憑中出典。

寡嫂帶著小叔子一起賣地,充分說明當地守寡婦女對於夫家財產擁有處置權。因此,這位姜氏的生活自然有所保障。

當然,寡婦受人欺凌的情況也時有發生。最好的例子就是《儒林外史》中由妾扶正的趙氏。在嚴監生死後,他們的幼子也夭折了。趙氏根本無法干涉嚴監生的哥哥嚴貢生給他們這一房立嗣的事,嚴貢生想要吞併二房的財產,故而對趙氏大加欺凌。

總而言之,寡婦的生活如何,要視情況而論。


HuiNanHistory


(我是君箋雅,歡迎關注本人:君箋雅侃紅樓)

這是個問題,也不是個問題。因為明清以前寡婦大多可以改嫁。甚至明朝也可以,但是清朝卻反而不行了。

《金瓶梅》當中西門慶連續娶了三個寡婦。孟玉樓,潘金蓮和李瓶兒。這三個寡婦雖然有特殊性,但都拿了家產嫁給西門慶。雖然是作妾,到底衣食無憂了。


《金瓶梅》成書是在明萬曆年間,雖然講的是宋朝故事,卻也是明末市井生活真實寫照。從中我們看到寡婦嫁人最大的依仗還是有財產。沒有財產的寡婦,就需要潘金蓮一樣有姿色,如果財產和姿色都沒有,就只能王婆一樣,要麼自己有本事,要麼有兒子親戚撫養。

《紅樓夢》中賈母也是寡婦。她孫子衣服李紈同樣守寡。但二人卻有不同。賈母守寡的時候兒子已經成家立業,長大了。所以守寡後的賈母跟著兒子住,地位不降反升,比丈夫活著的時候還自在。李紈就相反。她年紀輕輕死了丈夫,兒子賈蘭還小,她只能倚靠丈夫的家族。李紈的幸運在於她嫁給大家族,衣食無憂,但不幸是她不能像小門小戶人家改嫁。只能一輩子獨守空房,寂寞終老,就算守節獲得個誥命和貞節牌坊,到底人生虛度了。



更多的寡婦可能就沒李紈的依仗。她們無法嫁人,沒有生活能力,只能寄生在丈夫的兄弟家中,或者女兒女婿家中。比方劉姥姥這樣的老人,那麼大年紀,還跑到榮國府打秋風。不說會受盡白眼,到底也不自在。寡婦總體來說是一種悲哀的境遇。

老人古語:寡婦門前是非多。寡婦一直以來都是非常敏感和特殊的。所有人對寡婦都要持有有色眼鏡看他們,寡婦往往比別人更辛苦百倍。無論是孟母三遷,岳母刺字,這些典故都只說母親,大體他們也都是寡婦。無論在生活或者教養孩子,他們都要付出比常人多百倍的辛苦和艱難。

君箋雅侃紅樓,多歧為貴。你的關注將是我寫作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關注一下。非常感謝 !


君箋雅侃紅樓


在我國古代,女人地位低下,男人可以三妻四妾,而女人只能從一而終。然而,人生總是充滿變故的,有些女人的丈夫因戰亂、疾病或者橫禍而離世。家裡的頂樑柱倒了,生活頓時陷入困境。因此在很多時候,女人也是可以改嫁的。


只是到了宋朝,受到程朱理學“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一女不嫁二夫”的思想毒害,女性改嫁受到了約束,使得大部分寡婦都不敢改嫁。

那麼她們守寡後如何維持生計呢?

一、靠丈夫留下的財產過生活

如果她嫁的家庭比較好,而且有兒子且兒子已經長大成人,丈夫死後,兒子會繼承全部的遺產,她可以跟著兒子過生活。

如果沒有兒子,但婆家或者孃家權勢大,生活也無憂。比如乾隆寵愛的十公主,嫁給了和珅的兒子豐紳殷德,和珅倒臺自殺後。豐紳殷德也沒過幾年就去世了,之後十公主就一直守寡到死,但她守寡後依舊衣食無憂。

如果兒子很小,但婆家家大業大,也可以得到很好的照顧。比如《紅樓夢》中的李紈,丈夫賈珠去世後,獨自撫養幼小的蘭哥兒,平日裡就是帶領小姑子們讀讀書,寫寫字,遊遊園,打打趣,至於生計,那是根本不用愁的,一年四五百兩銀子,日子過得相當不錯。

然而有些兒子很小或者沒有兒子的寡婦,大部分會面臨著吃絕戶的危險。那個時候女性沒有繼承權,面對孤兒寡婦或者直接就是一個寡婦,丈夫的族人甚至村裡的人就會來爭奪財產,直到瓜分乾淨。

例如:明末秦淮八豔之一的柳如是,她嫁給了錢謙益為妾,錢謙益死後,宗族的人就來搶東西,柳如是氣不過,上吊自殺了。

很多被吃絕戶的婦女,被迫走上了乞討的道路,下場十分悽慘。比例:魯迅先生筆下的祥林嫂,丈夫死後被家婆當作物品賣掉,換錢為小叔子籌備彩禮。幸虧賣到了一戶較好的人家,誰知道過不了幾年,丈夫病逝,兒子又被狼吃掉,房屋也被大伯霸佔。最終淪落為乞丐,死在野外的雪地裡,真是無比淒涼。

二、自力更生過生活

寡婦因為不能改嫁,都會和公婆一起生活。如果丈夫家裡有田產房屋的話,這個寡婦就要承擔起家裡所有的勞務,採桑養蠶,手工針線,漿洗衣裳以謀取生計。還要撫養子女和贍養老人,整個家庭的重擔都壓在女人身上,生活雖清苦但總算還有個家。


但是如果丈夫家裡沒有田產什麼的,寡婦就要到大戶人家的家裡做下人,靠出賣勞力養活自己。

如果寡婦是個有能力的女強人,還可以自主創業。比如清末陝西富甲一方的女商人周瑩,她在丈夫和公公相繼去世後,獨自一人扛起家族,通過自己的艱苦努力,硬是建立起雄據陝西的商業帝國。這麼能幹的人畢竟很少,大多數的寡婦只能艱難地活著。

三、靠官府補貼過生活

寡婦家貧且無家族支撐的,又養育有子女的,由村裡族老申請貞節牌坊,官府根據守寡年限給予適當的物質補貼,免除相關稅賦徭役。寡婦獲得的官府補貼,類似於今天的低保戶、貧困戶補助,可以勉強支撐生活。

四、遵循政府“過繼婚制度”改嫁

明清時期,政府出臺了“過繼婚制度”,貧苦人家的寡婦一般都會改嫁給丈夫的兄弟或者同輩族人。本族沒有合適的,可以遠嫁他處。這也是寡婦的一種生存方式。


古代的寡婦因為身份特殊,人們總是帶著異樣的眼光去看待她們。她們不僅要忍受生理上、精神上、物質上的煎熬;還要忍受一些莫須有的風言風語和一些強加的例如“命硬”、“剋夫”等封建迷信名號;更要照顧一家老小和麵對族人村人的欺負。

真是“寡婦門前是非多”啊!失去了丈夫的寡婦們,生活是多麼的不容易,再多的心酸與無奈,也只能咬牙和淚吞。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