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古代女性守寡后不能改嫁,如何维持生计?

来不及说再见


其实古代也要分朝代,明清时期对女性再嫁颇有歧见,但像魏晋唐宋时期还算宽容。

比如东汉时期赫赫有名的大才女蔡文姬,第一任丈夫英年早逝后,因婆家辱骂便回了娘家,后来被匈奴掳走做了十几年的胡人王妃后,曹操以重金赎回,后又赐婚再嫁青年才俊董杞。

而汉朝不仅对再嫁没有歧见,有的女性还凭借再嫁走上人生巅峰。比如大名鼎鼎的汉武帝的母亲,在嫁汉景帝刘启前先嫁过平民金王孙,还生有一个女儿,后来被送入宫中才有机会爬到了皇后的位置。



至于明清时期对女性就比较苛刻了,就连乾隆皇帝最宠爱的十公主,在丈夫丰紳殷德去世后只能守寡。不过因其家底丰厚,且公主身份尊贵,十公主的生活质量并未受到很大影响。

如果是平民百姓家,那也要看情况的,如果丈夫死后留下了儿子,而且这个儿子已经懂事,那这个妇人就可以在家族中立足,她的任务就是努力培养儿子成家立业,后半生便依靠儿子度日。至于如何维持生计,大多是跟周围的女性一致,如采桑养蚕,手工针线,浆洗衣裳谋取生计。

如果是家大业大的那便更好过了,像《红楼梦》的的李纨,丈夫贾珠去了以后,一人抚养几岁的儿子兰哥儿,平日里的活动是带领小姑子们读读书,写写字,游游园,打打趣,至于生计,那是不用愁的,王熙凤曾为其算了一笔账:

你一个月十两银子的月钱,比我们多两倍子。老太太、太太还说你,”寡妇失业“的,可怜,不够用,又有个小子,足的又添了十两,和老太太、太太平等。又给你园子地,各人取租子。年终分年例,你又是上上分儿。你娘儿们,主子,奴才共总没十个人,吃的穿的仍旧是官中的。一年通共算起来,也有四五百银子。

当时农户刘姥姥家一年生计才用20两银子,李纨一个寡妇一年就坐着收了四五百两,这种寡妇估计是最让人羡艳的寡妇了。




而如果丈夫死后,只留下妻子或还有女儿,甚至有一个儿子但年幼,那可能面临被吃绝户的风险。这个男人的家族男性或村里人都会把这个寡妇与幼子赶走,然后将男人的家产变卖,用卖得的钱在男人家里吃喝,直到吃光这家财产,就叫吃绝户。可谓是人性中最为丑陋的罪恶的一个风气。

最后,妇人便被赶出家门,娘家亦不要,只能流落街头。

当然,有的寡妇很懂得利用优势,比如《红楼梦》中的尤老娘,第一任丈夫死后,凭借美貌再嫁尤家,当时还带两个拖油瓶女儿。后来尤先生又死后,尤氏年纪已大不能再嫁,但她们娘三倒知道利用美貌获取经济,两个姑娘与贾珍不明不白也吃穿不愁。不过,社会对这种女性大抵是不宽容的,所以,两位国色天姿终究不得善终。


微影悼红


古代女性不改嫁是一种被鼓励,被宣扬,被旌表之事,但并非主流。实际上在平民百姓中,特别是贫苦人家,丧夫之后,为了维持生计,主要还是以改嫁为主的。

至于高门大户的女子,因深受儒家礼教束缚,加之自己本就生活较为宽裕,不必改嫁,所以守节之人颇多。那么女性守寡后,如何维持生计呢?

最初,女性在丈夫去世后,因难以维持生计,所以主要以殉夫为主。后来朝廷念及上有老,下有小,如果妇人也殉夫了,没有人照料,所以勒令不得殉夫。于是贞洁的女性主要以守节为主。

在守节的女性中,小的仅有十几岁。如此一来,在漫长的几十年岁月中,主要便以孤苦无依为主了。对于一些家族势力较大的人而言,尚有家族可以帮衬,甚至通情达理的娘家可以扶持。遇有问题,可由族中耆老拿主意,由家族中管事之人接济帮助,生活不至于如此困窘。

而对于贫苦无依的女子,却又十分坚持守节的,则需要靠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以换取生活费用。上侍奉公婆,下照顾幼子。对于一些有孩子的妇女来说,孩子是她最大的盼头,待孩子长大成人之后,有了出息,自己也便熬出头了。

但是无子的妇女呢?她们既无金钱可以维持生计,又无子嗣以盼,只能苟活于世,终日靠纺织,做工为生,其艰苦难以想象。

不仅如此,寡妇还会遭受来自外界的骚扰,对于一些游手好闲之人,或富家子弟,往往见寡妇貌美,便借以骚扰,在古代对于如此羞于启齿之事,很少妇人可以豁出颜面报官的,所以只能忍气吞声。当然,也不乏一些生活困窘到一定程度之人,靠此项途径来谋生。

古代女性地位本就十分低下,对于丧夫的女人而言,即使再嫁也终究逃不过受人白眼,受丈夫冷遇的处境。所以无论守节与否,女子处境均十分艰难。


夕阳下的晚枫


古代女性守寡后不能改嫁,维持生活是很艰难的。

整个来说,人类社会几千年男尊女卑,封建时代更是如此。所以女人无论在社交和挣钱方面,都比男人要艰难。一个寡妇死了丈夫,家里就是没有顶梁柱,那生活真是相当艰难。

咱们先说几种比较好的情况吧。

情况一,子女成年了,出息了。

这个自然没问题,子女成年出息,可以奉养老母亲;要是儿子当了官或者女儿嫁了贵人,说不定还给弄块贞节牌坊来表彰下母亲守寡几十年的艰辛呢。

情况二,娘家有势力,亲爹妈或者兄弟给帮衬。

这种也好。虽然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但娘家爹妈终究舍不得自己的心头肉。至少出了事还能有个帮忙的。

情况三,夫家有势力,有良心,能保护孤儿寡母。

守节的寡妇,按理说属于夫家的人。如果夫家本身是独苗那可就惨了。要是夫家本身人丁兴旺,死了丈夫,还有伯兄、叔弟,或者公公婆婆还在,还可以让孤儿寡妇有个容身之地。比如红楼梦里面贾珠死了,李纨住在贾府,因为有贾母、王夫人看顾,肯定是吃穿不愁,还能抚养贾兰成就功名。比如三国时候曹文叔死了,他的妻子夏侯令女坚持守节,就得到了曹文叔堂兄、大将军曹爽的庇护。

但是这种大门大户的日子也很难捱。毕竟最亲密的丈夫死了,其他的完全看公公婆婆、伯兄叔弟的良心和脸色。遇上不好相处的小姑子乱嚼舌头,或者丈夫的兄弟想要抢夺财产,分分钟叫你待不下去。

情况四,女子本身特别能干泼辣,或交游广泛,能发家。

比如战国末期的重庆寡妇清。或者历史上出名的那些美女、悍女、才女,她们就算守寡,大致也能过得不错的。

然而上面这各种情况加起来,不会超过百分之十。最后就是广大的一般寡妇。

死时儿女还小(甚至没有儿女),娘家不够给力或不愿帮忙,夫家没什么势力或没什么良心,不但得不到庇护,还要防备丈夫族中的叔伯兄弟来抢夺遗产,还要防备村里无赖来踹门。

这样的寡妇,生活真是比黄连还苦。无非是或者守着一点菲薄的遗产,或者给人缝缝补补,当老妈子做佣人,挣一点辛苦钱,含辛茹苦度日。有子女还好。虽然子女本身是抚养负担,但是子女一点点长大还是有希望,七八岁就能帮家里干活。尤其是男孩,到了十多岁已经可以挣钱超过妈妈,还可以帮忙支撑门户。那种根本没有子女的寡妇才真艰苦,完全没有希望。

所以,旧社会寡妇真是非常不幸的,也因此“踹寡妇门”被称为极为恶劣的一种行为。



‘’


巴山夜雨涮锅


一看还以为维持生理呢!原来是生计,既然说到这就说个古代寡妇怎么控制那颗寂寞难耐的心,可能有点心酸,有个七十岁的老人说她从20岁开始守寡,已逾50多年了。这50年来,她每日度日如年,为了打发时间,索性攒了200枚铜子,每夜里将这些铜子洒在地上,在一枚一枚捡起来,如此反复,直到瞌睡为止。



并不是所有古代女性不能改嫁,而是在程朱理学后,尤其是明朝和清朝,此时的女子丧偶后是不能改嫁的,否则要么浸猪笼要么烧死;但也有感情好的或者跟自己赌气的(立贞洁牌坊),但既然题主问到寡妇生计的问题,其实这要分好几种情况。


一:丈夫家里有钱有势的

这个自然不必说,无论怎么样,这类寡妇都是衣食无忧的,只要自己清心寡欲,不乱生枝节就行。

二:娘家人有钱有势的

这类寡妇一般都是靠娘家人给的钱和衣物度日,但也过得充实。

三:那就是丈夫家和娘家人都是贫穷人家

这样你就得靠自己了,可能重活累活可以让丈夫的兄弟或者村里的一些“雷锋”帮忙,但资金主要来源还是得靠自己,自己可以去富人家做佣人,当然在家也可以挣钱,比如养蚕、纺织、缝补刺绣编织,做当地手工艺品,能吃苦的种田种菜,上山采药打猎,靠水的划船出去捕捞水产品等。也有身体比较强壮的可以去做搬运等重活,反正不会饿死。

四:最后一种就是丧偶时儿女都已经成家的

这种情况基本上就是靠儿女了,因为这个时候自己肯定也一把年纪了,儿女生活质量的好坏也就决定了你的生活质量了。 其实我们忽略了一点,很多女性在丧偶后,因为种种原因不改嫁的,她们难免会有生理需求,所以她们会拼命的干活,累到极致就休息,往往会去创业,这样的女子有很多都成了女强人,最后衣食无忧,只是可怜了自己。


猫眼观史


问题不够严谨哈,严格地说,寡妇不再醮尤以明清为盛,并非历代寡妇都不二嫁;清朝法律也没有明文禁止寡妇再嫁,只不过宋明以来几百年的程朱理学深深影响了社会和人们的心理,“不事二夫”已成为绝大多数女性的自觉要求。 《红楼梦》中贾蓉曾说:“从古至今,连汉朝和唐朝,人还说脏唐臭汉,……。”且不说庶民阶层,汉唐贵族妇女寡后再醮、离异又嫁也比比皆是。

寡妇不改嫁,如何生活?其实《红楼梦》是给了答案的。该书写了几位寡妇的生存状况,她们分别是贵族妇女李纨、乡宦之妻封氏 、再嫁之后的尤老安人、乡村老妪刘姥姥。

一、贵族青年李纨的寡后生活十分富足。对李纨这样诗书家族之女、公侯之后的少奶奶而言,守节已具备了充分条件:除了她的自我道德要求、有子可守外,更重要还有衣食无忧。第四十五回,凤姐彻底披露了李纨的财政状况:李纨十两银子月钱,兰儿十两;又有园子地,可取租子;年中分年例,又是上上份。取之甚多,用之甚少:主子奴才吃的穿的仍是官中的。凤姐掐指一算,李纨一年有四五百两银子。刘姥姥说“二十多两银子,……,够我们庄稼人过一年了。”贾琏偷娶了尤二姐后,每月也只给五两银子的供给。这样比来,李纨的收入殊为可观。

二、甄士隐之妻封氏辛劳度日。乡宦甄士隐原“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便也推他为望族了。”可是世事难料,女儿被拐、家中又罹火难后,忽一日彻悟,便与道人飘然而去,妻子封氏从此与寡妇无异。甄士隐未了红尘之缘时,家中资财已被岳父封肃半哄半赚了去,他的日子,“……,勉强支持了一二年,越觉穷了下去。”甄士隐走后,封氏“少不得依靠着他父母度日。”但封氏并未一味“啃老”,而是勉力自救,与她的两个丫鬟,“日夜作些针线发卖,帮着父亲用度。”明清之时,若无家产,又无外援,为人浣洗、针黹女红之类以糊口度日大概是庶民阶层的守节妇们的生活常态。


三、尤老安人的寄生生活。尤老娘到尤家已是她第二次脱胎换骨——从前夫家嫁过来的(改嫁原因不明,丧夫还是被休?书未明示)。观察尤家母女三人的言行,显然都是羡慕富贵、渴望安享尊荣的寄生虫。如果第六十三回的“尤老安人”为实指的话,尤老娘二嫁的丈夫至少是六品官,可以说尤老娘的改嫁很大程度是为“稻粱谋”。当尤老娘又一次沦为“孤家寡人”后,大概已无再嫁资本,她母女三人没有像封氏那样“ 日夜作些针线发卖”度日,她们靠什么生活?也许有些薄产,但主要生活来源可能就是尤老娘对贾琏说的那样,“不瞒二爷说,我们家里自从先夫去世,家计也着实艰难了,全亏了这里姑爷帮助。”一个“全”字披露了她们家的经济源泉,而这是可信的,尤三姐生活中不是一般的“作”;尤老娘的娘家也是摆谱的,她娘过生日时,不还摆了堂会请了柳湘莲么? 这样的生活仅靠女红是不够的。


四、贫民刘姥姥的乡村生活。刘姥姥是个“积年的寡妇,膝下又无儿女,只靠两亩薄田度日。”后来,又到女婿家,“遂一心一计,帮趁着女儿女婿过活起来”。靠薄产度日、帮趁子女共同生活,这种自食其力的生存方式远比尤老娘“全靠姑爷帮助”值得尊敬,也更有尊严。刘姥姥第二次来荣府时已是75岁老人,听她与贾母的对话,她仍在劳作不辍,听贾母说自己这么大年纪可能动不得呢,她说“我们生来是受苦的人,老太太生来是享福的,若我们也这样,那些庄家活儿也没人作了。”可見,年岁虽高,但还在干着庄稼活儿;而且这次还扛着两袋很沉的新鲜蔬菜瓜果而来。


以上是《红楼梦》里几位寡妇的生存方式,尤以尤老娘的“等靠要”不足取。守节作为被朝廷、社会所倡导的社会规范当然也受到家庭、家族的支持。比如,镇江盛氏家训有如下约定:凡宗族早寡之妇,能守节不二者,时加馈问,其孤贫无依者,赡之终身。宗族的物质馈赠也是守节者的生存方式。


玄真子桑


明清时期的女性守寡后不能改嫁,如何维持生计?如果寡妇的家庭是达官显贵,自然衣食无忧。一般家庭的就需要分情况说明了。


一、最坏的情况,被“吃绝户”。吃绝户就是一旦寡妇没有儿子或者儿子年幼,而且不改嫁,那么其丈夫的男性亲属或者全村村民就会有组织的对寡妇进行抄家,洗劫变卖所有的财物。然后他们在寡妇家中办酒席,直到把变卖所得吃得一干二净,分文不剩。这样一来,寡妇一无所有,只能卖身为奴或者背井离乡自生自灭。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就是被吃绝户的典型代表。

二、如果寡妇的儿子正直青壮年,生活会好一点。明清惯例,妇女没有财产继承权,一旦妇女守寡而不能改嫁,如果家里有儿子,那么儿子会继承父亲的全部财产。这样,寡妇起码有个住处,可以依靠儿子来维持生计,再加上自己打些零活,生活不至于太紧张。


三、如果寡妇娘家或者婆家颇有实力,对寡妇也不错,还可以依靠他们的关照度日,日子过得也不会太差。

四、如果寡妇是个有能力的女强人,还可以自主创业。比如清末陕西富甲一方的女商人周莹就是这样的,她在丈夫和公公相继去世后,独自一人扛起家族,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硬是建立起雄据陕西的商业帝国。孙俪主演的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就讲述了周莹的故事。

总而言之,明清时期绝大多数不改嫁的寡妇,她们不仅遭到歧视,而且生活会很艰难。



石头说历史


古代女性唐宋以前守寡,改嫁并不受限。有时国家为了增丁,还明令年青女性不能守寡,如匈奴等民族的收婚制。

从明清时期盛行程朱礼学,女讲贞操守节从一而终,所谓出嫁从夫,夫死从子。那么寡妇靠什么维持生计呢?

《大明律》只规定,受朝廷封赏的诰命夫人不能改嫁,平民女子则只能净身出户。不能带走赔嫁和夫家的财产。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一无所有回去吃闲饭,哥嫂弟媳脸色可不好看。



若非娘家接纳,再嫁良人的机会并不大,条件好的人家,会觉得寡妇晦气克夫,如果夫家殷实,不若守寡。

古时民间有俗语: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寡妇守节再不再嫁,当然也受经济条件的限制,毕竟生存第一。比如《红楼梦》里宝玉的寡嫂李纨,有儿子贾兰,又有四五百两年收入(刘姥姥一家子一年才二十两)

凤姐儿笑道:“你一个月十两银子的月钱,比我们多两倍银子。…又给你园子地,各人取租子。年终分年例,你又是上上分儿。你娘儿们,主子奴才共总没十个人,吃的穿的仍旧是官中的。一年通共算起来,也有四五百银子。



在贾府倒也衣食无忧。而贾珠原来也有两三个小妾,没有孩子,被李纨打发出去,想必是再嫁了。

明清时官方虽没有规定丧夫必须守节,并且不准寡妇再嫁也是犯法的,但以立牌坊的方式来,鼓励表彰贞节烈妇。洪武元年朱元璋下诏,对三十岁前守寡,至五十岁还未改嫁的寡妇,由官府赏建贞节牌坊,所在家族可免差役。



因此对于平民寡妇,族人是支持的,有名声又有免差役的实惠,家族中兴义学,同族子弟可免费上,而且族中有公田,予以赈济。当然略有薄产,不嫁可守勉强度日,还能受尊重,守寡也就成了无奈的选择了。

因为再嫁带着拖油瓶,孩子小要改姓,也不受待见,为了儿子年岁稍长的妇女心疼孩子,或对前夫有情,宁肯孤独终老也有的。

如果孩子大些,成人成家,靠儿养老名正言顺。倘若老母再嫁,儿女脸上无光觉得失格,定会加以阻止。

电影《菊豆》中,长大的天白,尽管知道了天青是生父,他还是怀着敌视和仇恨将天青赶出了染房,最终不忍母亲与之相好,扔进染池淹死了。
△《寡妇村》剧照

总之有儿子的寡妇,守节比较多,而无子或无儿,往往被族人"吃绝户",逼得嫁人以生存,甚至出家或自尽。

"寡妇门前是非多",眼见青春凋零,又不甘寂寞的年轻寡妇,总不免弄出些动静来,倘被族人发觉,不说沉塘,闲言碎语也令人抬不起头来。

仅管衣食无忧,李纨年轻守寡,也过着心如死灰的日子。作为女人一旦丧偶,也真是不幸了。

像清末周莹马青霞那样的奇女子,又有多少呢?为生存守寡,凭借个人才华纵然富甲一方留名后世,也不过孤单一生,殉葬于旧道德罢了。

一🌸一世界。元元,金沙江边的小鱼🐠儿,期待您的关注点评。

元元的天下


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寡妇有没有财产、子嗣,寡妇的年龄如何,当时朝廷的法律如何规定,地方又有哪些特别习俗,都决定着孀居妇女未来的生计状况。

有些寡妇就可以处置夫家的财产,这种权利保障了她们此后几十年守贞生活的衣食无忧。例如,《清水江文书》中收录了下面这条嘉庆十五年(1810)的记录:

立典田约人文斗寨龙老美同姜氏美凤妻叔二人为因家中缺少费用,自己问到情愿将到补新田中上节大小田二坵当面凭中出典。

寡嫂带着小叔子一起卖地,充分说明当地守寡妇女对于夫家财产拥有处置权。因此,这位姜氏的生活自然有所保障。

当然,寡妇受人欺凌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最好的例子就是《儒林外史》中由妾扶正的赵氏。在严监生死后,他们的幼子也夭折了。赵氏根本无法干涉严监生的哥哥严贡生给他们这一房立嗣的事,严贡生想要吞并二房的财产,故而对赵氏大加欺凌。

总而言之,寡妇的生活如何,要视情况而论。


HuiNanHistory


(我是君笺雅,欢迎关注本人:君笺雅侃红楼)

这是个问题,也不是个问题。因为明清以前寡妇大多可以改嫁。甚至明朝也可以,但是清朝却反而不行了。

《金瓶梅》当中西门庆连续娶了三个寡妇。孟玉楼,潘金莲和李瓶儿。这三个寡妇虽然有特殊性,但都拿了家产嫁给西门庆。虽然是作妾,到底衣食无忧了。


《金瓶梅》成书是在明万历年间,虽然讲的是宋朝故事,却也是明末市井生活真实写照。从中我们看到寡妇嫁人最大的依仗还是有财产。没有财产的寡妇,就需要潘金莲一样有姿色,如果财产和姿色都没有,就只能王婆一样,要么自己有本事,要么有儿子亲戚抚养。

《红楼梦》中贾母也是寡妇。她孙子衣服李纨同样守寡。但二人却有不同。贾母守寡的时候儿子已经成家立业,长大了。所以守寡后的贾母跟着儿子住,地位不降反升,比丈夫活着的时候还自在。李纨就相反。她年纪轻轻死了丈夫,儿子贾兰还小,她只能倚靠丈夫的家族。李纨的幸运在于她嫁给大家族,衣食无忧,但不幸是她不能像小门小户人家改嫁。只能一辈子独守空房,寂寞终老,就算守节获得个诰命和贞节牌坊,到底人生虚度了。



更多的寡妇可能就没李纨的依仗。她们无法嫁人,没有生活能力,只能寄生在丈夫的兄弟家中,或者女儿女婿家中。比方刘姥姥这样的老人,那么大年纪,还跑到荣国府打秋风。不说会受尽白眼,到底也不自在。寡妇总体来说是一种悲哀的境遇。

老人古语:寡妇门前是非多。寡妇一直以来都是非常敏感和特殊的。所有人对寡妇都要持有有色眼镜看他们,寡妇往往比别人更辛苦百倍。无论是孟母三迁,岳母刺字,这些典故都只说母亲,大体他们也都是寡妇。无论在生活或者教养孩子,他们都要付出比常人多百倍的辛苦和艰难。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你的关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非常感谢 !


君笺雅侃红楼


在我国古代,女人地位低下,男人可以三妻四妾,而女人只能从一而终。然而,人生总是充满变故的,有些女人的丈夫因战乱、疾病或者横祸而离世。家里的顶梁柱倒了,生活顿时陷入困境。因此在很多时候,女人也是可以改嫁的。


只是到了宋朝,受到程朱理学“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一女不嫁二夫”的思想毒害,女性改嫁受到了约束,使得大部分寡妇都不敢改嫁。

那么她们守寡后如何维持生计呢?

一、靠丈夫留下的财产过生活

如果她嫁的家庭比较好,而且有儿子且儿子已经长大成人,丈夫死后,儿子会继承全部的遗产,她可以跟着儿子过生活。

如果没有儿子,但婆家或者娘家权势大,生活也无忧。比如乾隆宠爱的十公主,嫁给了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和珅倒台自杀后。丰绅殷德也没过几年就去世了,之后十公主就一直守寡到死,但她守寡后依旧衣食无忧。

如果儿子很小,但婆家家大业大,也可以得到很好的照顾。比如《红楼梦》中的李纨,丈夫贾珠去世后,独自抚养幼小的兰哥儿,平日里就是带领小姑子们读读书,写写字,游游园,打打趣,至于生计,那是根本不用愁的,一年四五百两银子,日子过得相当不错。

然而有些儿子很小或者没有儿子的寡妇,大部分会面临着吃绝户的危险。那个时候女性没有继承权,面对孤儿寡妇或者直接就是一个寡妇,丈夫的族人甚至村里的人就会来争夺财产,直到瓜分干净。

例如:明末秦淮八艳之一的柳如是,她嫁给了钱谦益为妾,钱谦益死后,宗族的人就来抢东西,柳如是气不过,上吊自杀了。

很多被吃绝户的妇女,被迫走上了乞讨的道路,下场十分凄惨。比例: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丈夫死后被家婆当作物品卖掉,换钱为小叔子筹备彩礼。幸亏卖到了一户较好的人家,谁知道过不了几年,丈夫病逝,儿子又被狼吃掉,房屋也被大伯霸占。最终沦落为乞丐,死在野外的雪地里,真是无比凄凉。

二、自力更生过生活

寡妇因为不能改嫁,都会和公婆一起生活。如果丈夫家里有田产房屋的话,这个寡妇就要承担起家里所有的劳务,采桑养蚕,手工针线,浆洗衣裳以谋取生计。还要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整个家庭的重担都压在女人身上,生活虽清苦但总算还有个家。


但是如果丈夫家里没有田产什么的,寡妇就要到大户人家的家里做下人,靠出卖劳力养活自己。

如果寡妇是个有能力的女强人,还可以自主创业。比如清末陕西富甲一方的女商人周莹,她在丈夫和公公相继去世后,独自一人扛起家族,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硬是建立起雄据陕西的商业帝国。这么能干的人毕竟很少,大多数的寡妇只能艰难地活着。

三、靠官府补贴过生活

寡妇家贫且无家族支撑的,又养育有子女的,由村里族老申请贞节牌坊,官府根据守寡年限给予适当的物质补贴,免除相关税赋徭役。寡妇获得的官府补贴,类似于今天的低保户、贫困户补助,可以勉强支撑生活。

四、遵循政府“过继婚制度”改嫁

明清时期,政府出台了“过继婚制度”,贫苦人家的寡妇一般都会改嫁给丈夫的兄弟或者同辈族人。本族没有合适的,可以远嫁他处。这也是寡妇的一种生存方式。


古代的寡妇因为身份特殊,人们总是带着异样的眼光去看待她们。她们不仅要忍受生理上、精神上、物质上的煎熬;还要忍受一些莫须有的风言风语和一些强加的例如“命硬”、“克夫”等封建迷信名号;更要照顾一家老小和面对族人村人的欺负。

真是“寡妇门前是非多”啊!失去了丈夫的寡妇们,生活是多么的不容易,再多的心酸与无奈,也只能咬牙和泪吞。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