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8 李存勖和李存孝有什麼關係?李存勖是誰?始欲識郎時,兩心望如一

李存勖、李存孝都是唐末時期李克用的兒子,只不過李存勖是李克用的親生兒子,而李存孝則是李克用的義子。說到李存勖和李存孝兩人還真有不少相同之處,首先他們兩位都是唐末五代時期著名的猛將,都英勇善戰,膽識過人。李存勖是李克用的長子,也是李克用最寵愛的兒子,而李存孝在眾多義子當中也是最出色的一位,深受李克用的喜愛。

李存勖和李存孝有什麼關係?李存勖是誰?始欲識郎時,兩心望如一

李存勖生於公元885年,卒於公元926年,享年41歲,李存孝生年不詳,卒於公元894年,從兩人的逝世時間來看,李存孝應該比李存勖大得多,李存勖則為李存孝的哥哥。根據歷史資料記載,李存勖和李存孝兩人都非常優秀,兩人都曾任節度使一職。

相對李存勖來說,由於出生背景不同李存孝的成就雖沒有李存勖大,但也非常優秀。李存勖和李存孝可以說是李克用的左手右臂,李存孝是十三太保當中最利害的一個。曾有古人說過這樣一句話“王不過霸,將不過李”這裡的霸是指項羽,而李就是李存孝。曾經還有傳言李存孝帶領十八位騎士攻破了長安,雖然這可能是誇張的說法,但足以看出李存孝確實是一位非常猛將。

李存勖從小就擅長騎成與射箭,膽識過人,是李克用最喜愛的兒子。年輕的時候就跟隨父親作戰,十幾歲時就與父親向唐廷報功,得到了皇帝的誇讚。李存勖於唐光啟元年正月出生於晉陽宮內,正式繼承皇位之後長期對外征戰,都取得了輝煌的成績。所以現在一些愛好歷史的人都喜歡去了解李存勖的相關事蹟,所以李存勖怎麼讀就成了首要問題。

根據一些歷史資料記載,李存勖還可以叫李存勗,那麼李存勗怎麼讀呢?其實勗同勖,其拼音也是xu讀四聲,同樣也是鼓勵,勉勵之意。如果再有朋友問李存勖怎麼讀的時候,相信大夥都應該知道了吧。對於李存勖怎麼讀這個問題,小編今天就先介紹到這裡,如果想要了解更多關於李存勖的事蹟可以查閱相關資料。

後唐莊宗李存勖

後唐莊宗李存勖小名亞子,在家排行老大,從小喜歡騎馬和射箭。李存勖不僅膽識過人,而且英勇善戰,是李克用最寵愛的兒子。後唐莊宗李存勖小時就唐昭宗也特別喜歡他,叫他長後不要忘了大唐,還經常賞賜他一些東西。

後唐莊宗李存勖於公元908年襲晉王位,他一辦完父親李克用的喪事之後,就設計捉拿有奪位野心的叔父李克寧。隨後李存勖又陸續打敗後梁,當時朱溫十分欣賞李存勖,不驚感嘆到生兒子就該要生像李存勖這樣的。李存勖在戰場是一位英勇善戰的名將,他襲位以後,父親李克用雖死猶生。同時李存勖也是一個孝子,他將父親三支箭一直供奉在家中,每次出征都要隨身帶著。

李克用,人稱“獨眼龍”,唐末將領,其性勇猛但過於急躁,但是其戰績不朽,為兒子李存勖建立後唐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被追為後唐太祖。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李克用的簡介和李克用與十三太保的介紹。

李克用與十三太保

相傳李克用有十三位義子:大太保李嗣源、二太保李嗣昭、三太保李存勖、四太保李存信、五太保李存進、六太保李嗣本、七太保李嗣恩、八太保李存璋、九太保符存審、十太保李存賢、十一太保史敬思十二太保康君立、十三太保李存孝。其中李存勖是李克用的親生兒子。

其中《十三太保》故事中,李克用的十三個義子,各個是將相之才,文韜武略各有千秋,但是雖互為義兄義弟,他們卻因利益和權勢相互猜忌。而十三太保中較為出色的詩十三太保李存孝,其出戰能力強大,勇武之力深得李克用重用,但是最後卻被李克用所殺,還有李克用的親生兒子李存勖成為了建立五代時期後唐的君王。

李克用手下的十三太保在歷史上並無準確的說明,只是在戲劇中較為人熟知,於是故事便這樣流傳下來,成為家戶喻曉的故事。

以上便是關於李克用簡介和李克用與十三太保的介紹,李克用將其40年的時光花在政治軍事鬥爭中,但是卻還是沒有完成自己的事業,好在其子李存勖替他完成這一遺願。

名人介紹

李存勖和李存孝有什麼關係?李存勖是誰?始欲識郎時,兩心望如一

後唐莊宗李存勖(xù,一作勗)(885年-926年),小字亞子,代北沙陀人,生於晉陽(今山西太原),五代時期後唐開國皇帝,晉王李克用之子。唐光啟元年正月(885年12月)生於晉陽宮,天佑五年(908年)繼晉國王位,之後經過多年的征戰,北卻契丹、南擊朱梁、東滅桀燕、西服岐秦,一步一步使得晉國逐漸強盛起來,就是死敵梁太祖朱溫都不得不感嘆生子當如李亞子。

同光元年(923年)四月在魏州(河北大名府)稱帝,國號叫大唐,史稱後唐,並於同年十二月滅梁朝,定都洛陽。天成元年(926年)死於興教門之變,廟號莊宗,諡號光聖神閔孝皇帝。李存勖自小長相卓爾不群,成年以後英明神武,素以勇猛善戰聞名,又長於謀略,生前統一大部中國,開啟後唐中興霸業,和後梁血戰十餘年,大小百餘戰,作戰英勇異常。世人論五代諸帝皆以莊宗武功最盛。

李存勖會打天下,卻不懂得治天下,寵幸伶人,重用宦官,又吝嗇錢財,不懂撫卹士兵,三年即兵變被殺,失敗之速,亦是罕見。北宋歐陽修寫《新五代史·伶官傳序》便是討論李存勖沉溺逸樂、寵信樂官而致亡國的史實,說明「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的歷史規律。《舊五代史》則稱讚李存勗是中興之主,是唐朝的合法繼承者。存勖雖武人,但洞曉音律,能度曲,尤善二字疊,曾自制詞譜,後人為之驚豔。存詞四首,載《尊前集》。

李存勖和李存孝有什麼關係?李存勖是誰?始欲識郎時,兩心望如一

《一葉落·一葉落》原文翻譯及賞析

始欲識郎時,兩心望如一。

理絲入殘機,何悟不成匹。

李存勖和李存孝有什麼關係?李存勖是誰?始欲識郎時,兩心望如一

【譯文及註釋】

譯文

透過珠簾,看窗外一葉飄零;掀起珠簾,看簾外蕭條的景象。

月光照到畫樓使人感到寒意;秋風吹起了簾幕,觸景懷人,不能不勾起往事的回憶。

註釋

①褰(qiān):揭起。朱箔:紅色的簾子。

②蕭索:蕭條、冷落。

李存勖和李存孝有什麼關係?李存勖是誰?始欲識郎時,兩心望如一

【作品鑑賞】

《一葉落·一葉落》通過描寫秋風落葉,景物蕭索,來借景抒情,睹物思人,表現主人公的觸景懷人,勾起往事的回憶

秋風落葉,景物蕭索。觸景懷人,能不勾起往事的回憶!思量著,餘味無限,耐人尋思。這首小詞借景抒情,睹物思人。畫樓月影,落葉西風,意境優美,情韻綿長。這首詞的作年、本事均無考。從詞中所寫的景物來看,當屬悲秋懷舊之作。首句一葉落被用作調名,可見在全詞中地位之重要。《淮南子·說山訓》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原是,見微知著、以近論遠之意。

由此而來的一葉知秋的成語,則包含著人們對於時序變換的特殊敏感。李存勖是武夫,對哲理未必有興趣,但對時序的變換是有感觸的。透過珠簾,他看到一葉飄零,立即引起了嚴重的關注,以至要掀起珠簾,看看簾外的蕭索景象。戎昱《宿桂州江亭》詩露滴千家靜,年流一葉催,也許可以借來概括此句的第一層意思。一年的好光景即將逝去,怎能不感惜時光易逝呢?

李存勖和李存孝有什麼關係?李存勖是誰?始欲識郎時,兩心望如一

不過,一葉落的意象在唐代的詩詞中也時常與離情別緒聯繫在一起。韋應物《送榆次林明府》:別思方蕭索,新秋一葉飛。韓翃妻柳氏《楊柳枝》詞:一葉隨風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都是顯例。尤其是韋詩,此詞的前三句可能是從它化出來的,蕭索、一葉等詞不象是偶然的巧合。因而有理由認為,李存勖由一葉落所引起的感懷,與離情別緒的關係更密切。儘管他意中的離人是誰,已無從考索,但從此時景物正蕭索的感慨中,可以窺見他的心境是相當蒼涼落寞的;又從畫樓月影寒,西風吹羅幕兩句,可以看出他確有所思。

對月懷人,臨風思遠,原是人之常情。雖然史稱李存勖其心豁如也,但置身於此境,也不能無動於衷。古樂府雲:秋風入窗裡,羅帳起飄揚。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子夜秋歌》)相比較而言,畫樓兩句思致稍顯深沉,而託物興懷則同,因此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

《一葉落·一葉落》作者故意留下的這點模糊性,不僅有助於詞境的渾成,而且還使全詞增添了幾分朦朧的美,讀來愈覺悠然神遠

結末兩句:吹羅幕,往事思量著。隱約點到了全詞的主旨,而往事究竟指什麼,則始終不肯說破。作者故意留下的這點模糊性,不僅有助於詞境的渾成,而且還使全詞增添了幾分朦朧的美,讀來愈覺悠然神遠。難怪俞陛雲激賞地說:莊宗《一葉落》詞,其佳處在結句,與《如夢令》同一機局、‘殘月落花’句,寓情於景,用興體也。‘往事思量’句,直抒己意,用賦體也。

因悲秋而懷舊,情耶?怨耶?在‘思量’兩字中索之。(《唐詞選釋》)李存勖的詞作大都寫於作公子時期。其後用兵,前後隊伍皆以所撰詞授之,使揭聲而唱,謂之御製。至於入陣,不論勝負,馬頭才轉,則眾歌齊作。故凡所鬥戰,人忘其死,斯亦用軍之一奇也。(《五代史補》)應該說,像李存勖這樣的詞家,在詞史上也數得上是一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