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9 「中國紀實九江行」第四站:袁隆平院士故里——德安縣袁家山科普教育基地

「中國紀實九江行」第四站:袁隆平院士故里——德安縣袁家山科普教育基地

新朋友】點擊標題下面藍字「九江發佈」關注

老朋友】點擊右上角,分享或收藏本頁精彩內容

「中国纪实九江行」第四站:袁隆平院士故里——德安县袁家山科普教育基地

應省委外宣辦邀請,由中宣部支持、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策劃並組織實施的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中國紀實∙2018”中外媒體代表團於7月16日下午,來到了採訪的第四站:袁隆平院士故里——德縣河東鄉袁家山。

「中国纪实九江行」第四站:袁隆平院士故里——德安县袁家山科普教育基地

袁隆平院士

他出生於1930年9月7日,是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人,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被譽為當代神農。50多年來,始終在農業科研第一線辛勤耕耘、不懈探索,為人類運用科技手段戰勝飢餓帶來綠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穫。

「中国纪实九江行」第四站:袁隆平院士故里——德安县袁家山科普教育基地「中国纪实九江行」第四站:袁隆平院士故里——德安县袁家山科普教育基地

袁家山科普教育基地全景(圖片:傅建斌)

水稻,一直以來就是中華農耕文明的重要象徵。袁隆平院士的科研成果——雜交水稻,每年增產的糧食可以多養活7000萬人,解決中國人民的溫飽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貢獻。前不久,袁隆平團隊又將水稻種到了“熱帶沙漠”,取得了很好的收成,為解答世界性糧食短缺的“中國答案”再添一分。

「中国纪实九江行」第四站:袁隆平院士故里——德安县袁家山科普教育基地

基地大事記

德安縣袁家山科普教育基地位於德安縣河東鄉後田村,處在德安縣、星子、九江三縣交界處,是德安縣的東大門,距縣城2.5公里,交通便利。

基地成立於2012年3月,佔地面積400餘畝,主要由隆平科普教育展覽館、科普教育接待中心、超級稻示範基地、生態植物園實踐基地四個部分組成。

2015年9月13日,世界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來到袁家山,為江西省科普教育基地、院士工作站和江西農業大學實踐教育基地揭牌。

2016年10月21日,袁隆平院士再次回鄉為雜交水稻科技教育示範園區揭牌並主持隆平超稻測產。

「中国纪实九江行」第四站:袁隆平院士故里——德安县袁家山科普教育基地
「中国纪实九江行」第四站:袁隆平院士故里——德安县袁家山科普教育基地

2015年袁隆平院士來到袁家山為基地揭牌

「中国纪实九江行」第四站:袁隆平院士故里——德安县袁家山科普教育基地

基地百畝超級稻試驗田

稻米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中外記者團一行來到基地稻米文化長廊,中國農民早已司空見慣的農具在兩位外籍記者看來卻是稀奇玩意,烏斯曼和奧利弗饒有興趣的上前體驗了石磨和脫穀機的操作方法,當了一回“洋農民”。

「中国纪实九江行」第四站:袁隆平院士故里——德安县袁家山科普教育基地「中国纪实九江行」第四站:袁隆平院士故里——德安县袁家山科普教育基地

科普教育基地的主館面積1320平方米,基地有讀書室、書畫室、放映室、展廳等。分上下兩層,第一層為袁隆平院士成就展和他的經歷一覽,第二層為雜交水稻的發展歷程和相關科普知識。

「中国纪实九江行」第四站:袁隆平院士故里——德安县袁家山科普教育基地「中国纪实九江行」第四站:袁隆平院士故里——德安县袁家山科普教育基地
「中国纪实九江行」第四站:袁隆平院士故里——德安县袁家山科普教育基地

專心瞭解袁老生平和雜交水稻相關知識

「中国纪实九江行」第四站:袁隆平院士故里——德安县袁家山科普教育基地

正門“頤園”二字由袁老親題

「中国纪实九江行」第四站:袁隆平院士故里——德安县袁家山科普教育基地「中国纪实九江行」第四站:袁隆平院士故里——德安县袁家山科普教育基地
「中国纪实九江行」第四站:袁隆平院士故里——德安县袁家山科普教育基地

一層展示袁隆平院士科研成果與經歷一覽

「中国纪实九江行」第四站:袁隆平院士故里——德安县袁家山科普教育基地

二層展示雜交水稻科研歷程

袁隆平院士的科學成果不僅僅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也被認為是解決世界性飢餓問題的法寶。來自非洲塞內加爾的記者烏斯曼臨別時寫下留言:“袁隆平院士我們感謝您!”並留下了自己與故鄉的名字。

「中国纪实九江行」第四站:袁隆平院士故里——德安县袁家山科普教育基地「中国纪实九江行」第四站:袁隆平院士故里——德安县袁家山科普教育基地
「中国纪实九江行」第四站:袁隆平院士故里——德安县袁家山科普教育基地

兩名外籍記者臨別時留下感言

「中国纪实九江行」第四站:袁隆平院士故里——德安县袁家山科普教育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