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物理學習滿分攻略之必殺技——三多學習法

在學習物理一段時間後,我曾問過我的學生這樣一個問題:"接觸物理後有什麼樣的感覺?"答案有很多,有的同學說有害怕的感覺,覺得物理太難了,常常是遇到題目不知道如何下手;有的同學有抽象的感覺,覺得物理似乎就是由許多概念和公式組成的;有的同學說物理太沒感情了,投入了那麼多的時間與精力,卻一點回報也沒有;有的同學....

這些都是非常普遍的問題。事實上,這些同學之所以對物理有諸多的"不滿",主要原因在於沒有找對正確的學習方法。作為中學課程中重點、難點的物理,初學時確實有點吃力,但要是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就不會學得那麼痛苦了。

對於此,我有一個非常好的學習物理的點子,叫做"三多"學習法。

"三多法"是上海一位初中生總結的一種學習方法。所謂"三多",是指"多記憶、多練習,多總結"。

什麼是多記憶呢? 就是要熟記物理課本中的概念、規律和--些基本理論。

什麼是多練習呢? 很簡單,就是在學習知識的基礎上,多加以練習,以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

什麼是多總結呢? 這主要分為三個部分:一是每做一次題、每考次試,都要把錯題挑出來,記在專門的本子上,過一段時間就拿出來看一看,看看自己還有沒有犯類似的錯誤;二是階段總結,就是每過一個月就做一次小總結,看看自己的得與失; 三是學期總結,就是當一個學期即將結束時,總結一下自己的學習經驗與得失。

在我看來,這個方法很能概括初中階段的物理學習要領。下面,我們就來具體展開分析這種學習方法一"三多"學習法。

(1)如何掌握概念、規律一多記憶

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我們將會接觸到大量的概念、規律,而這些概念、規律,往往是解決各類問題的基礎。然而,不少同學常常忽視這些基本概念、規律的記憶,認為學習物理不用死記硬背這些文字性的東西。結果,到了總複習時,有的同學

就會犯糊塗,混淆概念、規律,不是把這個弄錯了,就是把那個放錯了位置。

因此,作為初中生的我們必須要牢記一點:學習物理必須熟記基本概念和規律 ,這是學好物理的最先決條件,是學好物理的基本要求,沒有這一步,下面的學習無從談起。

看到這裡,有的同學可能會說:"不是我們不想記,而是物理課本上需要掌握的概念、規律太多了,並且都非常抽象,記起來相當費勁。"其實,有一個很好的技巧,掌握了這個技巧,記憶起來就不覺得困難了。

那麼,這個技巧是什麼呢? 非常簡單,就是將概念、規律編成口訣。就像我們小學時候學過的乘法口訣一樣,背起來非常順口,也很容易就記住了。

我們所學習的物理知識,有些定律、分析方法的內容,可以簡化成幾個字的口訣記憶。例如光學的反射定律,可編成"三線其面,法線居中,兩角相等"十二個字的口訣;二力平衡條件可編成"同物、同線、等大、反向"八個字的口訣;混聯電路分析法,可歸結為"一竿子到底,錦上添花"。

此外,要做到既能記住大量的概念、規律,又不至於混淆不清,還有一種好的記憶方法,即諧音記憶法。它是一種巧妙的、用途廣泛的記憶方法,其特點是可以化"難"為" 易"、變" 死"為"活", 把晦澀分散、枯燥無味的材料,變得詼諧幽默、流暢易記、輕鬆有趣。

在這裡,可以舉幾個例子。例如左手定則和右手定則,有的同學經常摸不著頭腦,分不清何時用右手定則,何時用左手定則,這時候諧音法就派上用場了。我們可以將之編成諧音口訣"機油(右)電阻(左)",即當題設條件是機械能轉化成電能,也就是發電機原理,那麼運用右手定則一"機油(右)";如果題中條件是電動機原理,即電能轉化為機械能,那就是"電阻( 左)一一用左手定則來判斷。"

還有,一些物理公式,用諧音法來記憶效果也很好。如電功的公式W=UIt,用諧音法可記作:"大不了,又挨踢";電流強度公式I=Q/t,可記作:"愛神丘比特"。

總而言之,在記憶一些難記的概念和規律時,同學們一定首先要做到仔細琢磨,找到其中的記憶規律。思考之後再記憶,往往就會事半功倍。

(2)既要"看"也要" 練"

曾有一位同學來辦公室找我,說出了自己的困惑:"大多數情況下,常常是上課聽得懂,聽得明白,就是在課下做題時不會。"為什麼會發生這 種狀況呢?要我說,這是因為缺少了一個重要的環節一練習。

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切身感受:讀到一篇好的文章時,總會拍案叫絕,但若是讓自己提起筆來寫,就感覺怎麼寫都不順口。只有多練多寫,才有小成。

學習也是同樣的道理,尤其是理科學習,更離不開大量習題的積累。俗話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強調的就是練習的重要性。如果我們僅僅以為能聽懂老師的課,課後多看看書就已足夠,那就大錯特錯了。只有通過練習才能掌握其中的奧妙和規律,從真正意義上把知識變成自己的東西。

下面,我們就拿兩個同學對做題的不同態度來分析:

同學甲:

同學甲學習資料買了一大堆,但從來都是隻看卻不動手練習。有一次老師問他:"我發現你看書挺認真的,但為什麼不嘗試著動一 下 手 呢?"沒想到他卻毫不在乎地說:"那些題我一眼掃過去就會了,還有必要花費時間做嗎?"最後的結果是:在老師和同學眼裡看書較多較認真的甲同學,成績卻一直不理想。

同學乙:

同學乙的學習資料不多,加上課本也就兩三本的樣子,他的做法和甲有點差異。他也看書,但更注重動手練習。每當學完一個知識點,他就及時把後面涉及的習題給解決掉。最後的結果是:同學乙的學習一直不錯,每次考試都在班上遙遙領先。

同樣是看書,同樣是勤奮,但為什麼同學甲和同學乙在學習效果方面卻有著大的差異呢?

實際上,將他們的學習成績拉開距離的關鍵之處就在是否動手練習上。同學甲認為掌握知識只需要看書即可,練習不重要;而同學乙則認為,知識的獲取除了看書理解之外,還必須通過練習來鞏固。這樣一對比,相信大家已經清楚誰才能夠成為高分得主。

其實,不僅僅是物理,任何一個學科都一樣,在我們還沒有建立起完備的知識結構之前,光看不練必然無法知曉自己的不足之處在哪裡,也就不能做到及時補足自己的不足。而且,我們之所以要去解題,最根本的目的是要把整個知識通過題目加深理解並有機地串聯起來,如果光看不練,就很難做到這點。

需要強調的是,我們雖提倡在理解課本知識的基礎上還應該到"練兵場"上鍛鍊一下,但我們卻不鼓勵同學們大搞"題海戰術"。這種過度練習的方法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我們強調的是"善於練習"。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這是因為物理題型的侷限性,大多是換湯不換藥。也就是說,學習資料上的題目雖然鋪天蓋地,但是從實質上來講大多數題是相同的。因此也就沒有必要花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在題海里遨遊了。

而且,心理學研究表明,過度練習的效率非常有限。一定限度之內的練習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習,但超過某個限度後的過度練習對於改善學習並沒有多大作用,只會導致腦力的疲乏。

因此,我們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一定要牢牢記住一點:光看不練要不得,這樣的知識掌握得不牢固。但練也要有個限度,絕不能"學海無邊苦作舟",這樣做,只會造成時間的浪費以及腦力的疲乏。

(3)多總結,這比學習過程還重要

我曾教過的一個學生,學習非常刻苦。在對他進行觀察的過程中,我發現他總是第一個走進教室,又是最後一個離開教室,其間都在認真地學習。然而奇怪的是,儘管已經付出了諸多的努力,他的學習成績卻一直無法進步。

作為他的任課老師,我嘗試著分析他成績不理想的原因,最終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這主要在於他不善於總結。他只知道埋頭學習,而什麼地方做錯了,什麼地方做對了,怎樣學習效率會高,怎樣學習效率會低,這些他從來都沒有總結過。經驗與得失都沒有。結果呢,這

一次在這個題目上栽跟頭,下一次繼續在這個題目上栽跟頭,如此,怎麼會有進步呢?於是有一天,我把他喊到辦公室,想私下與他交流一下。我微笑著對他說:"假如學習上遇到了什麼困難可以跟我說,說不定我能幫上你點忙。"他嘆了一口氣說:"我也不知道怎麼搞的,我已經很盡力在學習了,可是成績總是上不去。"說著說著,他的眼圈都紅了,聲音還有點哽咽。"呦,千嘛? 男子漢還想掉眼淚是不是? 其實,你的努力老師都看見了,也知道你盡力了,至於成績沒上去,那並不是最重要的,你認為呢? 不過,假如你還希望自己的成績有所進步的話,老師這裡倒有一個比較簡單的辦法,不知道你愛不愛聽?"他聽到我這樣說,連忙抬起頭,欣喜而堅定地點了點頭。

我告訴他,我的方法就是經常做總結:建立一個總結本,這個總結

本上的內容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錯題,以及不會的部分。首先,把自己做錯的題目記在本子上,並在旁邊註明自己錯在哪裡,然後在下面寫上正確的解題過程,力爭以後碰到了同樣的題不再出錯。其次,把自己不會做的題也記下來,標明自己的思路是在哪裡被阻斷的。記下這些內容後,每過一段時間,就把它們拿出來通通看一遍,看看自己有沒有犯類似的錯誤。這樣,可以總結一下經驗教訓。

第二部分是階段總結。就是每過一個月做一次小總結,主要目的是看看自己在這一個月內有什麼收穫,又有什麼失誤,哪一點做得比較好,哪一點做得不好等等。這樣,可以對每個月的學習過程做一次小小的反思。

第三部分是學期總結。就是總結自己一個學期以來的學習經驗與得失,當一個學期即將結束的時候,回過頭來看看自己是怎樣度過的, 哪 裡進步了,哪裡退步了,把握了哪些學習方法等。此後,這位同學按照我教給他的辦法做了一個總結本,經常總結自己的經驗得失,成績果然從原先的勉強及格提到了優秀。

事實上,我們每一個人,在學校裡每天接受的大都是填鴨式的教育,對於知識理論又往往是囫圇吞棗,在這種情況下,難免就會有知識混亂,脈絡不清,越學越糟糕的現象發生。這時候,我們就要學會總結。這樣,經常總結自己的得失,就會更清楚地知道自己哪一方面做對了,哪一方面做錯了,哪一方面做得好,哪一方面做得不好,這對學習的進步是十分有利的。

物理學習滿分攻略之必殺技——三多學習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