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6 產檢正常卻生出畸形寶寶,夫妻一怒之下將醫院告上法院

產檢正常卻生出畸形寶寶,夫妻一怒之下將醫院告上法院

來源:好孕媽媽(ID:haoyunmom)

最近廣西南寧市的一起判決引起了許多人注意。一對夫妻認為由於醫院產檢時的疏漏導致生下了患有染色體異常的寶寶,因此決定將其告上法院,並索賠130餘萬,這其中究竟誰對誰錯呢?

產檢正常卻生出畸形寶寶,夫妻一怒之下將醫院告上法院

產檢正常卻出現畸形兒

2012年12月初開始,吳某帶著妻子張某到廣西某醫院進行孕期檢查,不料在第二年1月初卻檢測到了妻子的唐氏綜合徵風險很高。因此接下來兩人專門前去某婦幼保健院檢查,發現寶寶的21號染色體、18染色體、13號染色體並無異常,但是妻子只做了這三種染色體的檢測。

隨後醫生在醫囑中強調說,這份檢測只針對這三種染色體,無法保證其他染色體是否正常,因此如果要確保萬無一失最好做羊穿或者臍帶血穿刺檢測等。不過妻子張某還是選擇回到原來醫院進行常規產檢,沒有做羊穿。

接下來到了13年6月份,夫妻兩人終於迎來了自己的女寶寶,然而令他們意想不到的是,自己的寶寶不僅患上了先天性馬蹄足。而且更為嚴重的是,女寶寶發育明顯遲緩,頭控不穩,連翻身也做不到。檢查結果顯示,寶寶因為同時有兩個染色體末端交異,使其智力發育落後,面部畸形,耳力損害等。

夫妻倆一怒之下將醫院告上了法院,結果一審和二審法院全部判決了醫院無需擔責。法院認為,醫院已經在之前的醫囑中告訴了夫妻倆,這份檢測結果並不能排出其他的染色體異常所導致的胎兒智力障礙隱患,需要進一步通過羊穿來確診,然而之後夫妻只是做了常規檢測,由此醫院已經完全做到了告知義務,責任並不在醫院上。

事已至此,比較令人遺憾的地方在於,一方面夫妻倆對於可能存在的胎兒染色體風險沒有認識到位,另一方面則是醫院和夫妻之間溝通不夠順暢,導致了之後的糾紛。由此可見產檢時雙方有效溝通的重要性。

如何和產檢醫生順利溝通?

>>>>

不要用「正不正常」看檢查結果

針對各項檢查結果,很多孕媽媽習慣用「正不正常?」詢問產科醫師,臺灣嘉義基督教醫院婦產部主任王培中醫師指出,檢查結果有分兩大類:一種是二分法,「有」或「沒有」,如B肝帶原檢驗、懷孕初期的胎兒心跳,這種可以「正不正常」的標準答案回答;但是另一種則是機率問題,例如唐氏症篩檢、胎兒體重,有訂出標準,只要在誤差範圍之內就算「合理」,除非差很多,否則會不會有問題則是機率問題。

他用「紅綠燈」來比喻,紅燈亮起,有人闖紅燈,如果不是車水馬龍處,衝過去雖不一定有事,但還是存在較高的肇事風險;綠燈時,可以走,卻未必能夠完全保證沒事;至於黃燈,就要看車多車少決定風險。對照唐氏症篩檢結果,高於1/270是紅燈,1/270~1/500是黃燈(1/280與1/490屬於黃燈附近),低於1/500則是綠燈,在不同的範圍內,生出唐氏兒與否各有不同的風險,這就是機率問題,無法用「正常」或「不正常」說明篩檢結果。

>>>>

不要針對特定問題窮追猛問

往往醫師雲淡風輕的一句話,卻被孕媽媽一直追問「你確定嗎?」王培中醫師表示,「這代表對方很在意這個問題,因此,回答時要更小心」,他的處理方式是,「愈是追問,就講得愈模糊」,避免把話說得過於絕對,而埋下日後糾紛的導火線。

王培中醫師說,「很多時候真的沒有標準答案,而絕對肯定的答案不會出自認真負責的醫師之口」,如孕媽媽常問「自己好不好生?」他以「機會不錯」回答;若問「我一定要剖腹嗎?」則回以「可能有這樣的機會」,他強調「臨床醫學所做的不是有標準的事」。

下次,如果聽到醫師用感覺「模糊」的答案回覆你的提問時,千萬不要認為醫師在敷衍你,實在是臨床上的「瞬息萬變」真的很難在事前「一言以蔽之」。

>>>>

當醫師千叮嚀萬交待下次的產檢時間或提醒要注意哪些事項時,請孕媽媽一定要尊重醫師的專業,不要當成耳邊風。王培中醫師指出,有時候根據孕媽媽當時的狀況判斷未來可能容易發生哪些問題,最後並未發生時,有的產婦及家屬會認為「醫師嚇人」,他無奈的說,「不能因為最後沒事就說醫師嚇人」,理由是「如果別人出事的機會是千分之一,您因為有病情,危險上升到十分之一,要不要提醒您呢?危險可是增加了百倍呢!」王培中醫師強調,「我們的提醒是有跡可循,真的希望孕媽媽多注意一些,擔心的事沒有發生當然是最好的狀況,而且不管怎樣,還是沒事發生的機會高」。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