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6 产检正常却生出畸形宝宝,夫妻一怒之下将医院告上法院

产检正常却生出畸形宝宝,夫妻一怒之下将医院告上法院

来源:好孕妈妈(ID:haoyunmom)

最近广西南宁市的一起判决引起了许多人注意。一对夫妻认为由于医院产检时的疏漏导致生下了患有染色体异常的宝宝,因此决定将其告上法院,并索赔130余万,这其中究竟谁对谁错呢?

产检正常却生出畸形宝宝,夫妻一怒之下将医院告上法院

产检正常却出现畸形儿

2012年12月初开始,吴某带着妻子张某到广西某医院进行孕期检查,不料在第二年1月初却检测到了妻子的唐氏综合征风险很高。因此接下来两人专门前去某妇幼保健院检查,发现宝宝的21号染色体、18染色体、13号染色体并无异常,但是妻子只做了这三种染色体的检测。

随后医生在医嘱中强调说,这份检测只针对这三种染色体,无法保证其他染色体是否正常,因此如果要确保万无一失最好做羊穿或者脐带血穿刺检测等。不过妻子张某还是选择回到原来医院进行常规产检,没有做羊穿。

接下来到了13年6月份,夫妻两人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女宝宝,然而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是,自己的宝宝不仅患上了先天性马蹄足。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女宝宝发育明显迟缓,头控不稳,连翻身也做不到。检查结果显示,宝宝因为同时有两个染色体末端交异,使其智力发育落后,面部畸形,耳力损害等。

夫妻俩一怒之下将医院告上了法院,结果一审和二审法院全部判决了医院无需担责。法院认为,医院已经在之前的医嘱中告诉了夫妻俩,这份检测结果并不能排出其他的染色体异常所导致的胎儿智力障碍隐患,需要进一步通过羊穿来确诊,然而之后夫妻只是做了常规检测,由此医院已经完全做到了告知义务,责任并不在医院上。

事已至此,比较令人遗憾的地方在于,一方面夫妻俩对于可能存在的胎儿染色体风险没有认识到位,另一方面则是医院和夫妻之间沟通不够顺畅,导致了之后的纠纷。由此可见产检时双方有效沟通的重要性。

如何和产检医生顺利沟通?

>>>>

不要用「正不正常」看检查结果

针对各项检查结果,很多孕妈妈习惯用「正不正常?」询问产科医师,台湾嘉义基督教医院妇产部主任王培中医师指出,检查结果有分两大类:一种是二分法,「有」或「没有」,如B肝带原检验、怀孕初期的胎儿心跳,这种可以「正不正常」的标准答案回答;但是另一种则是机率问题,例如唐氏症筛检、胎儿体重,有订出标准,只要在误差范围之内就算「合理」,除非差很多,否则会不会有问题则是机率问题。

他用「红绿灯」来比喻,红灯亮起,有人闯红灯,如果不是车水马龙处,冲过去虽不一定有事,但还是存在较高的肇事风险;绿灯时,可以走,却未必能够完全保证没事;至于黄灯,就要看车多车少决定风险。对照唐氏症筛检结果,高于1/270是红灯,1/270~1/500是黄灯(1/280与1/490属于黄灯附近),低于1/500则是绿灯,在不同的范围内,生出唐氏儿与否各有不同的风险,这就是机率问题,无法用「正常」或「不正常」说明筛检结果。

>>>>

不要针对特定问题穷追猛问

往往医师云淡风轻的一句话,却被孕妈妈一直追问「你确定吗?」王培中医师表示,「这代表对方很在意这个问题,因此,回答时要更小心」,他的处理方式是,「愈是追问,就讲得愈模糊」,避免把话说得过于绝对,而埋下日后纠纷的导火线。

王培中医师说,「很多时候真的没有标准答案,而绝对肯定的答案不会出自认真负责的医师之口」,如孕妈妈常问「自己好不好生?」他以「机会不错」回答;若问「我一定要剖腹吗?」则回以「可能有这样的机会」,他强调「临床医学所做的不是有标准的事」。

下次,如果听到医师用感觉「模糊」的答案回复你的提问时,千万不要认为医师在敷衍你,实在是临床上的「瞬息万变」真的很难在事前「一言以蔽之」。

>>>>

当医师千叮咛万交待下次的产检时间或提醒要注意哪些事项时,请孕妈妈一定要尊重医师的专业,不要当成耳边风。王培中医师指出,有时候根据孕妈妈当时的状况判断未来可能容易发生哪些问题,最后并未发生时,有的产妇及家属会认为「医师吓人」,他无奈的说,「不能因为最后没事就说医师吓人」,理由是「如果别人出事的机会是千分之一,您因为有病情,危险上升到十分之一,要不要提醒您呢?危险可是增加了百倍呢!」王培中医师强调,「我们的提醒是有迹可循,真的希望孕妈妈多注意一些,担心的事没有发生当然是最好的状况,而且不管怎样,还是没事发生的机会高」。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