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3 微學堂|民族之聲:最愛草原上那一縷悠揚婉轉

微學堂|民族之聲:最愛草原上那一縷悠揚婉轉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地域廣闊、人口眾多的東方文明古國。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各族人民留下了豐富寶貴的文化遺產,中國民族聲樂藝術便是其中光輝燦爛的精神財富之一。本週微學堂為大家帶來充滿民族特色的民族之聲課。

“人聲馬頭琴”——呼麥

微學堂|民族之聲:最愛草原上那一縷悠揚婉轉

呼麥是阿爾泰山原住民族創造的一種神奇的歌唱藝術,早在12世紀蒙古形成民族之前就已在廣袤的地域上流傳。呼麥聲部關係的基本結構為一個持續低音和它上面流動的旋律相結合。又可以分為“泛音呼麥”、“震音呼麥”、“複合呼麥”等。在中國各民族民歌中,它是獨一無二的。

呼麥唱法是在特殊的地域條件和生產、生活方式下產生的,其發聲方法、聲音特色比較罕見,不同於舉世聞名的蒙古族長調的唱法,聲樂專家形容這種唱法是“高如登蒼穹之顛,低如下瀚海之底,寬如於大地之邊”,蒙古族人形象地稱之為“人聲馬頭琴”。

微學堂|民族之聲:最愛草原上那一縷悠揚婉轉

演唱者運用閉氣技巧,使氣息猛烈衝擊聲帶,發出粗壯的氣泡音,形成低音聲部。在此基礎上,巧妙調節口腔共鳴,強化和集中泛音,唱出透明清亮、帶有金屬聲的高音聲部,獲得無比美妙的聲音效果。

老年開放大學視頻微課程——《呼麥》

“草原音樂活化石”——長調

微學堂|民族之聲:最愛草原上那一縷悠揚婉轉

蒙古族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自己輝煌的文明,尤以遊牧文化最為燦爛。而蒙古長調可稱為遊牧文化的一朵永不凋謝的花朵。哪裡有草原,哪裡就有長調,哪裡有牧人,哪裡就有長調。長調是草原上的歌,是馬背上的歌。

長調尤其值得稱道的是悠揚的旋律、繁複的波折音和只可意會的內在節律。長調在音樂上的主要特徵是歌腔舒展,節奏自如,高亢奔放,字少腔長,不少樂句都有一個長長的拖音,再加上起伏的顫音,唱起來豪放不羈,一瀉千里。

微學堂|民族之聲:最愛草原上那一縷悠揚婉轉

長調的歌詞絕大多數內容都是描寫草原、駿馬、駱駝、牛羊、藍天、白雲、江河、湖泊等。而對這些草原特有的景色,只有悠遠的長調才能絕妙地加以表現。蒙古長調的唱法以真聲為主,它感嘆自然、謳歌母愛、讚美生命、訴說愛情,它把蒙古民族的智慧及其心靈深處的感受表現得淋漓盡致。

微學堂|民族之聲:最愛草原上那一縷悠揚婉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