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1 兗州新兗鎮:產業振興支撐“美麗鄉村”走得更遠

濟寧新聞網訊(通訊員 李嵐)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的一項重點工作就是打造美麗鄉村,那麼,美麗鄉村應該如何打造呢?有人認為要整治環境,改善村容村貌;也有人說要挖掘文化,打造“鄉愁”情懷;還有人認為美麗鄉村村民要富裕,就得抓產業興農。新兗鎮的實踐卻從另外一個角度揭示,美麗外表背後的產業基礎,恐怕才是“美麗鄉村”創建最有生命力的支撐。

背靠企業,發展不一樣的小馬青

新兗鎮小馬青村是遠近聞名的全國文明村,2017年小馬青村集體經濟總收入就達到600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達3萬餘元。可是村裡大部分土地都流轉給企業發展,那村民的收入為什麼這麼多呢?原來小馬青村臨近大型企業,藉助企業優勢,積極發展項目、配套服務,發展產業,為村民提供就業。“2009年,我們就開始建設苗木基地、商業街,採取農戶以土地承包經營權自願入股的形式,成立合作社,發展苗木種植、旅遊服務,解決村民就業,村集體收入也實現持續增長。”小馬青村黨支部書記、主任牛宜棟對記者說。“合作社2017年的總收入達到500多萬元,平均到每戶都能分不少錢。再加上在商業街上做點小生意,收入比起外出打工甚至還要多。”

村民收入穩定了,對精神文化的需求就更加強烈了。村裡就順應需求,投資建設鄉村動植物園,園內種植了成片的觀賞植物,還有可供大家採摘的葡萄大棚,除此之外,夏季還有應景的水上樂園和全年不休的兒童樂園為村民和遊客提供休閒玩樂的場所,園區裡還飼養了羊駝、鴕鳥、孔雀、波爾山羊等十餘種動物,不僅成為鄉村旅遊亮點,還為市民們提供了一個放鬆身心、享受自然的舒適地點。

農業創新,打造牛樓樣板

新兗鎮牛樓社區是兗州區率先啟動建設的新型農村社區之一,2015年底成立了區第一個農村社區黨委牛樓社區黨委。社區黨委的成立,為整合社區資源,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組織保障。成立社區的目的就是帶領大家一起致富,社區黨委把目光放在發展鄉村旅遊、建設生態農莊這條路上。社區利用現有資源以及舊村拆除的50畝土地,建設了“牛樓味道”生態農莊,不僅可以為市民們提供一個餐飲、休閒、採摘、觀光、娛樂的生態遊玩農家樂,還解決了100餘名村民的就業。社區還建設了花鳥魚蟲市場、鋼材大市場,吸引了100餘家客戶落戶,吸納了牛樓社區400餘名農民就業,形成了產業集群,輻射帶動了周邊地區經濟發展。

“牛樓社區還要向更加長遠的方向發展,我們的規劃是以崇文大道為軸線,以牛樓味道為中心,沿河打造2000畝的景觀林,種植油菜花、向日葵,建設農事體驗、城郊休閒等旅遊點,讓荒廢的河灘變成花海。”牛樓社區黨委書記郭振江對記者說。“此外,我們還會建設特色民宿、主題客棧、田園農莊,讓遊客們來了能玩兒、能吃,還能留下來感受田園風光。”

轉型發展,爭做新型職業農民

6、7月份,地處新兗鎮大南鋪村的“向陽花家庭農場”迎來了大豐收,18個大棚的哈密瓜、甜瓜,還有水果玉米正等待著食客的採摘品嚐。每年向陽花農場都要舉辦自己的吃瓜大賽,吸引了無數的“吃貨”前來品嚐。“一次吃瓜大賽我們就能銷售出幾千斤的哈密瓜。”農場負責人馬兆文對記者說。“我承包土地開辦家庭農場的想法也是受到區裡舉辦的新型農民培訓的啟發,在經營過程中也在不斷調整農場的種植結構,向精準化、休閒化方向發展。我這裡有40畝的綠色菜園,完全物理防病蟲,保證安全健康。我們還向市民們出租菜地,把種植方式分為全託管或者半托管,讓市民們能享受種菜的樂趣。”

馬兆文的家庭農場不只是她自己受益。她主動與村裡的6個貧困戶聯繫,給他們提供幫助。農場不僅租賃了他們的土地還給他們提供了就業機會,讓他們能通過自己勞動脫貧。建設美麗鄉村,就需要發展美麗經濟,既要有鄉土記憶,更要有鄉土活力,而實現這一轉變,需要培育更多有知識、有技能、會經營、懂管理的新型農民,讓他們成長起來成為推動美麗鄉村建設的主力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