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7 天津市河東區創建文明城區專刊(2018年第40期)

天津市河東區創建文明城區專刊(2018年第40期)

精準普法 文明普法 特色普法

區司法局力助創建文明城區

區司法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突出宣傳憲法、加強宣傳黨規黨紀、普及宣傳各類法律知識,紮實有力地推進全區“七五”普法規劃健康實施,力助創文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採取“三個著力”,推進重點領域精準普法

(一)著力推進普法責任制落實。認真貫徹《河東區關於落實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的實施方案》,進一步細化責任、加強督導。全區各街道、各系統、各單位嚴格落實普法責任制要求,各行政執法部門立足自身職能、發揮專業優勢,邊執法邊普法,切實擔負起普法責任;區審計局創新“四必普法”工作模式,建立了“審計法律法規數據庫”,收集錄入相關法律法規和案例,在完成審計項目的同時宣傳了法律知識;區法院、區檢察院、區法制辦、區司法局分別了建立以案釋法制度,主動開展法官、檢察官、行政執法人員、律師以案釋法活動,推動普法責任制落實落地,積極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

(二)著力推動普法示範點建設。2017年,區委、區政府將“新建8個‘七五’普法區級示範點”列入全區20項民心工程。為建好民心工程,區法建辦加強工作協調、深入調研學訪、積極發揮優勢、打造亮點品牌,著力推進普法示範點建設,如期完成了民心工程建設任務。2017年12月27日,全區召開“七五”普法示範點表彰大會,對評選出的天津市第五十四中學、區審計局、區檢察院等8個“七五”普法示範點進行了表彰。

(三)著力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建設。全區建立校級法治教育基地43個,選派87名普法骨幹擔任全區中小學法治副校長和法治輔導員。不斷充實豐富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活動內容,建立法治教育展室、法治社團活動室、模擬法庭,結合青少年心智特點,組織開展了法律知識競賽、“好習慣全球遊”、“石頭、燕子講安全”、“法治手抄報”、“法治動漫”、“學法律懂規矩”小課表等特色活動,積極打造校園法治文化。2017年底,天津市第五十四中學代表我區申報了天津市“法律進學校”精準普法“十大品牌”評選,得到了市考核組的肯定,今年該校被市法建辦確定為“天津市普法依法治理基層聯繫點”。

二、建好“三個陣地”,實現全區文明普法

(一)進一步鞏固傳統普法陣地。在《天津日報.今日河東》開設了“法治河東”專欄,每週一期,全面介紹法治河東建設、宣傳法治理念、普及法律知識,積極營造濃厚的法治氛圍。現在已刊登19期。區有線電視臺精心打造《政法縱橫——說法講堂》欄目,邀請一線辦案法官、檢察官、行政執法人員、律師等走進直播間,以身邊人說身邊事、身邊事教育身邊人,推動法治宣傳教育更貼近基層、貼近百姓、貼近生活。結合文明城區創建工作,與區文明辦在全區主要街道、過街天橋和地鐵、建築工地臨街圍擋設立近百塊“七五”普法宣傳展牌,不斷增強全區幹部群眾對依法治區和文明城區創建工作的知曉率、支持率和參與率。

天津市河東區創建文明城區專刊(2018年第40期)

(二)積極建設新媒體普法陣地。實施“互聯網+法治宣傳”模式,引入“移動”普法理念,搭建新媒體“指尖”普法平臺,開通法治河東手機客戶端,充分運用“法治河東”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等新媒體、新技術開展法治宣傳。區圖書館創建了“河東區數字圖書館普法學習平臺”,數字普法平臺擁有法律文件3000餘萬份,涵蓋普法宣傳的法律法規、講座視頻、圖書、期刊等各個方面,並與區司法局合作設立了在線法律諮詢服務,為廣大市民在線解答法律諮詢問題。

(三)加大投入盤活基層普法陣地。加大基層普法陣地建設投入,區司法局在全區各街道社區的18186個樓門棟內安裝了“七五”普法宣傳欄,並定期更新內容;以三級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為依託,全面落實“一居一顧問”制度,選派律師到社區值班開展法律諮詢,實現社區律師法律服務全覆蓋;全區各單位、各部門以“12.4”國家憲法日、“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5.15”國際家庭日、“6.26”國際禁毒日等活動為載體,主動深入街道和社區開展“法治宣傳一條街”、“法律進社區”、“法律進家庭”等活動,為居民群眾提供法治宣傳與法律服務。區司法局、河東職大、區社區學院共同開辦河東區“社區法治課堂”,針對社區居民最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組織法律教師、律師、法官、檢察官給社區居民講授法治課。中山門街道以司法所為平臺,建立了“老郝說法”工作室,作為中山門街道居民學法答疑的固定場所。區法建辦、區司法局定期、不定期為各街道社區“法律圖書角”配備各類法律書籍,為社區居民學法用法創造良好條件。

天津市河東區創建文明城區專刊(2018年第40期)

天津市河東區創建文明城區專刊(2018年第40期)

三、實現“五個轉變”,推動我區特色普法

(一)“軟任務”變“硬指標”。組織領導幹部任前法律知識考試19場,186名擬提拔任命的領導幹部參加了考試,全區公務員網上學法用法合格率均達到100%,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進一步增強。

(二)“配合制”變“責任制”。“誰執法誰普法,誰主管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和“以案釋法”等工作有力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和法治創建活動不斷深化,依法行政和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不斷提升。

(三)“老陣地”變“新媒體”。通過“互聯網+法治宣傳”實現傳統普法陣地建設與新媒體技術相融合、共促進,普法工作互聯網創新能力不斷增強,“法治河東”頭條號被評為2017年全國十大最具影響力的司法頭條號。

(四)“課堂內”變“全方位”。運用知識講授、體驗教學、實踐模擬、現場觀摩等多種方式,積極探索學用結合的法治教育方式,不斷豐富教育載體、拓展教學內容,開展了“模擬法庭”等活動,青少年法治教育效果不斷提升。

(五)“抓活動”變“促常態”。充分利用各類節日、

節點組織專項活動和日常宣傳服務、常態化宣傳服務結合起來,不斷增強法治宣傳的輻射力和受眾率,居民群眾法治觀念和法律素質持續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