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7 天津市河东区创建文明城区专刊(2018年第40期)

天津市河东区创建文明城区专刊(2018年第40期)

精准普法 文明普法 特色普法

区司法局力助创建文明城区

区司法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突出宣传宪法、加强宣传党规党纪、普及宣传各类法律知识,扎实有力地推进全区“七五”普法规划健康实施,力助创文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采取“三个着力”,推进重点领域精准普法

(一)着力推进普法责任制落实。认真贯彻《河东区关于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责任、加强督导。全区各街道、各系统、各单位严格落实普法责任制要求,各行政执法部门立足自身职能、发挥专业优势,边执法边普法,切实担负起普法责任;区审计局创新“四必普法”工作模式,建立了“审计法律法规数据库”,收集录入相关法律法规和案例,在完成审计项目的同时宣传了法律知识;区法院、区检察院、区法制办、区司法局分别了建立以案释法制度,主动开展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以案释法活动,推动普法责任制落实落地,积极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二)着力推动普法示范点建设。2017年,区委、区政府将“新建8个‘七五’普法区级示范点”列入全区20项民心工程。为建好民心工程,区法建办加强工作协调、深入调研学访、积极发挥优势、打造亮点品牌,着力推进普法示范点建设,如期完成了民心工程建设任务。2017年12月27日,全区召开“七五”普法示范点表彰大会,对评选出的天津市第五十四中学、区审计局、区检察院等8个“七五”普法示范点进行了表彰。

(三)着力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建设。全区建立校级法治教育基地43个,选派87名普法骨干担任全区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和法治辅导员。不断充实丰富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活动内容,建立法治教育展室、法治社团活动室、模拟法庭,结合青少年心智特点,组织开展了法律知识竞赛、“好习惯全球游”、“石头、燕子讲安全”、“法治手抄报”、“法治动漫”、“学法律懂规矩”小课表等特色活动,积极打造校园法治文化。2017年底,天津市第五十四中学代表我区申报了天津市“法律进学校”精准普法“十大品牌”评选,得到了市考核组的肯定,今年该校被市法建办确定为“天津市普法依法治理基层联系点”。

二、建好“三个阵地”,实现全区文明普法

(一)进一步巩固传统普法阵地。在《天津日报.今日河东》开设了“法治河东”专栏,每周一期,全面介绍法治河东建设、宣传法治理念、普及法律知识,积极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现在已刊登19期。区有线电视台精心打造《政法纵横——说法讲堂》栏目,邀请一线办案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走进直播间,以身边人说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推动法治宣传教育更贴近基层、贴近百姓、贴近生活。结合文明城区创建工作,与区文明办在全区主要街道、过街天桥和地铁、建筑工地临街围挡设立近百块“七五”普法宣传展牌,不断增强全区干部群众对依法治区和文明城区创建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率。

天津市河东区创建文明城区专刊(2018年第40期)

(二)积极建设新媒体普法阵地。实施“互联网+法治宣传”模式,引入“移动”普法理念,搭建新媒体“指尖”普法平台,开通法治河东手机客户端,充分运用“法治河东”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等新媒体、新技术开展法治宣传。区图书馆创建了“河东区数字图书馆普法学习平台”,数字普法平台拥有法律文件3000余万份,涵盖普法宣传的法律法规、讲座视频、图书、期刊等各个方面,并与区司法局合作设立了在线法律咨询服务,为广大市民在线解答法律咨询问题。

(三)加大投入盘活基层普法阵地。加大基层普法阵地建设投入,区司法局在全区各街道社区的18186个楼门栋内安装了“七五”普法宣传栏,并定期更新内容;以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依托,全面落实“一居一顾问”制度,选派律师到社区值班开展法律咨询,实现社区律师法律服务全覆盖;全区各单位、各部门以“12.4”国家宪法日、“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5.15”国际家庭日、“6.26”国际禁毒日等活动为载体,主动深入街道和社区开展“法治宣传一条街”、“法律进社区”、“法律进家庭”等活动,为居民群众提供法治宣传与法律服务。区司法局、河东职大、区社区学院共同开办河东区“社区法治课堂”,针对社区居民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法律教师、律师、法官、检察官给社区居民讲授法治课。中山门街道以司法所为平台,建立了“老郝说法”工作室,作为中山门街道居民学法答疑的固定场所。区法建办、区司法局定期、不定期为各街道社区“法律图书角”配备各类法律书籍,为社区居民学法用法创造良好条件。

天津市河东区创建文明城区专刊(2018年第40期)

天津市河东区创建文明城区专刊(2018年第40期)

三、实现“五个转变”,推动我区特色普法

(一)“软任务”变“硬指标”。组织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19场,186名拟提拔任命的领导干部参加了考试,全区公务员网上学法用法合格率均达到100%,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配合制”变“责任制”。“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和“以案释法”等工作有力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和法治创建活动不断深化,依法行政和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

(三)“老阵地”变“新媒体”。通过“互联网+法治宣传”实现传统普法阵地建设与新媒体技术相融合、共促进,普法工作互联网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法治河东”头条号被评为2017年全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的司法头条号。

(四)“课堂内”变“全方位”。运用知识讲授、体验教学、实践模拟、现场观摩等多种方式,积极探索学用结合的法治教育方式,不断丰富教育载体、拓展教学内容,开展了“模拟法庭”等活动,青少年法治教育效果不断提升。

(五)“抓活动”变“促常态”。充分利用各类节日、

节点组织专项活动和日常宣传服务、常态化宣传服务结合起来,不断增强法治宣传的辐射力和受众率,居民群众法治观念和法律素质持续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