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股市:你不殺死我,我就會更強大

到目前為止,業績雷一顆沒有踩。消費股全部賣在高點,但走到今天整個業績做的很差。我沒有料到,明星股隕落會巨大地傷害市場信心,而缺乏信心的市場任何業績優良的股票也無法倖免,再低的估值也不是底線。但已經這樣了,唯有直面淋漓的鮮血,思考如何繼續下去。

其實,投資組合的危機處理和企業管理是一樣的。概括而言就是有退,有進,適當負債。

退,就是要砍掉一些標的,市場動盪的時候,市場對企業的確定性要求特別高,喝酒吃藥這樣的長牛股會備受青睞。他們的防禦性,在熊市中後期反倒成為了風險,正如我們所看到的那樣,以為它們能避險,所以資金都往上集中,反而漲出了風險。

進,就是在退的同時,要對下一階段,最有預期差,最能爆發出反彈力的領域擴大投資。

適當負債,就是在考慮比較極端的狀況下,適當和市場風險偏好做出相反的動作。這也是標題,殺不死我的,必將使我更強大的意思。

這裡面,最難的是在這個風雨飄搖的時刻,往何處勇敢進取。我談談自己的思路,大家批評指正。

鉅債——所有問題的源頭

對中國經濟的擔憂,本質就是對中國巨大債務的擔憂,但凡有經濟危機,幾乎都是債務問題引起的。但中國和土耳其這種國家的債務問題,有本質的區別,土耳其是巨大的外債,貨幣一貶值,債務負擔就加重,要是本幣崩潰,那麼外債就會令企業不堪重負。中國外貿沒有逆差,外匯儲備世界第一,實際上中國也沒有太高的外貿依存度,人民幣匯率波動,對中國的基本面影響其實不大。那中國的債務是個什麼問題呢?

國內債務,本質是個分配問題。以國有企業為例,2017年國有企業總債務94萬億,所有者權益49萬億,總利潤2.8萬億。企業在經營,但是營業利潤還不到利息支出的一半,所有者權益也將將超過總負債的一半。一年的收成,大部分的果子被金融企業摘走了,分配上出了大問題,這還是在國企三年利潤最好水平下實現的。這對銀行也不見得是好事,誠如笑話說的,你惦記人家的利息,人家惦記你的本金。債務負擔越來越重,最後把企業壓垮了,最後銀行就是壞賬飆升死路一條,銀行要是出了事情,那就是不得了的大事情了。這個危險的鏈條其實已經在銀行的壞賬率上開始啟動,因此才有了痛下決心的去槓桿。

去槓桿,邪路與正道

要去槓桿,我們首先要知道,債務負擔為什麼會成為債務負擔。不賺錢的事情,企業肯定不會貸款來幹,問題在於企業一開始預期的能大賺的業務,產能起來以後,發現盈利能力遠不及預期,然後慢慢的就滑向了債務的深淵。

股市:你不殺死我,我就會更強大

我們注意到07年以後,中國企業盈利能力,特別是國企(紅線)下降的特別厲害。利潤減少,但是利息不會減少,於是負擔企業的負擔就越來越重。

去槓桿,正道就是還本付息,其它的債轉股,企業破產,債務重組,那都是不得已而為之的邪路。要想正經還本付息,必須要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有了盈利能力既可以自己賺錢還本付息,也可以用合理的價格增發股票,用股權融資置換掉債券融資。但歸根到底要企業能賺錢。所以,有了供給側改革,供給側改革,是讓高負債企業能賺錢的改革。但是怎麼改,這是非常考驗智慧和決心的地方。從短期看,經濟不可能快速提高效率,或者說做大蛋糕,那就只有在分蛋糕上想辦法。一動別人的蛋糕,那就是比觸動靈魂還要難的觸動利益。

市場三個分蛋糕的主體,居民,企業,政府。企業是生產者,政府和居民都是消費者。供給側改革要調動居民和政府,幫助企業調整收入分配關係,從而實現經濟的再平衡。具體如何調動,如何調整分配,這裡面涉及面廣,問題複雜,利益深刻,我不敢妄議。

但我們知道,去槓桿攸關整個經濟安全,去槓桿的關鍵是讓高負債的核心企業有利潤。同時,核心企業需要去槓桿,非核心企業要被去產能。知道了這些,我們如何進取就清楚了。

最後還要加上一個信念,國運在我,必定成功!(作者:非典型偽價值投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