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6 惠民縣1118個行政村合併為109個農村社區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作為惠民縣第一個合村並居的新型農村社區,胡集鎮成官社區7150名居民一提起村改社區的好處,就拍手叫好:“我們住上了嶄新的樓房,社區配套服務也很完善,家門口就能享受便捷的服務,土地流轉了,掙著雙份的錢,這真是村民變居民,幸福來敲門。”

為解決村多村小村弱等問題,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惠民縣按照“組織融合、經濟融合、居住融合”的發展思路,以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為動力,深入推進農村社區建設,全力打造基礎設施健全、服務功能完善、產業發展升級、生態環境優美的新型農村社區。截至目前,全縣1118個行政村整建制調整合併為109個農村社區,平均轄11.7個自然村,實現了“小村”變“大村”。

建立健全配套制度,農村社區走上規範化、制度化軌道

每年春灌,都會發生鄰村之間因為引水灌溉問題的矛盾糾紛。但是今年,胡集鎮成官社區運轉有章可循,群眾心裡格外亮堂。5天時間,轄區全長5000餘米的2條溝渠,清淤完畢,順利實現春灌。“原先各村只顧自己的利益和方便,獨自為戰,現在整個社區一盤棋,有事一塊解決。”成官社區黨總支書記劉福偉說。

今年2月8日,惠民縣在全市率先完成“兩委”換屆選舉,109個社區全部一次性選舉成功,選舉產生村民小組、社區事務監督委員會,各自然村分別選舉產生網格黨支部、股份經濟合作社理事會、監事會,形成了以社區黨總支為領導核心、各類組織團結協作、密切配合的治理體系。同時,建立健全議事決策、坐班值班、財務管理等12項配套制度,將農村社區引入規範化、制度化軌道。截至目前,社區累計協助處理矛盾糾紛189起,為民代辦事項437件。

“在社區建設中,我們始終以黨組織建設為引領,逐步實現‘組織融合’,始終把改善社區民計民生作為富民興村的落腳點,切實完善保障機制,努力形成社區建設強大合力。”惠民縣組織部副部長牛業霞說。

整合資源,加大投入,推動社區服務功能日趨完善

8月7日,惠民縣姜樓鎮聯伍於村村民於士輝早早來到社區扶貧低保窗口,為村裡的孤寡老人辦理低保事宜,不一會兒的工夫,各項手續已經辦理妥當。於士輝高興地說:“成立社區後真是方便多了,以前跑四五趟辦成的事,現在一天就能辦成了。”

在推動社區建設中,惠民縣統籌利用各類資源,“集小錢辦大事”,用於公共設施建設、環境治理等公共服務的資金和資源均可得到整合利用,避免了分散投入、重複投入。同時,縣財政以獎代補,連續三年列支社區服務中心建設專項經費1000萬元,通過新建、改建、租賃等形式建成高標準社區服務中心56處,將醫療衛生、社會救助、幸福院等基本公共服務資源配置到社區,打造“只跑一趟”效能品牌。

抓好集體增收,推動農村產業轉型,拓寬群眾增收路

惠民縣淄角鎮大灣社區焦吳自然村在社區黨總支的統籌協調下,將全村1740畝土地整體流轉給農業龍頭企業,增加集體收入8.7萬元,通過土地流轉累計增加集體收入20.4萬元,成為全縣通過土地流轉增加村集體收入的標杆。

為拓寬群眾增收路,惠民縣充分利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等有利時機,吸引龍頭企業來投,推動產業振興。目前,全縣1281個自然村全部成立經濟合作組織。通過土地流轉、股份合作、大田託管等多種形式加快土地規模化經營步伐,全縣實現土地流轉21.3萬畝,新增集體收入3萬元以上村286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