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狂犬疫苗是不是超過24小時打了也沒有用?

15916350705


你好,我是訓犬師飛哥。

作為一名訓犬師,我分享我的經驗給大家。

一,十日觀察法。

咬你的狗在十天之內沒有死亡,或者沒有異常,你就不用給打針。

二,我的職業就是和狗打交道。也經常被狗咬,被狗抓。在被抓或者被咬破皮出血的情況下,用肥皂清洗十分鐘。

三,狂犬病毒沒有人們說的那麼可怕。相比較於其他,簡直是弱爆了。

在人們的認知當中,狂犬病就是一個狗傳染的。其實嚴格來說狗,也是一個,載體。也是一個受害者。狂犬病發作的狗,就是那種,瘋狗。 見人就咬。反正就是和平常的狗不一樣

我?除了小時候被狗咬打過,現在還沒有,這一年被狗抓,被狗咬,不下於10次。沒有打過針。當然了,我是我,我對我自己負責,你是你,我的意見作為參考。所以打針不打針還是取決於你。

我是訓犬師飛哥。喜歡我的回答請關注並點贊,謝謝,有訓犬的疑問可以在下方評論留言或者私聊我。


小飛訓萌寵


狂犬病是一種嚴重的人畜共患病,目前還沒有特殊的治療方法,病死率極高,幾乎為100%,人類狂犬病的傳播源主要為犬類的溫血類動物,人們對哪些犬等動物是健康帶毒,哪些是健康不帶毒,哪些是狂犬,分不清楚,並且未對犬等動物進行正規檢疫。

但可致狂犬病的傷人動物81%一87%為犬類。因此。凡是被犬等溫血動物咬傷、抓傷者,為保險起見,應該權臣接種疫苗。

什麼是全程接種

自被犬類咬傷以後,於0、3、7、14、30 天各於臀部或上臂三角肌肉注射1針,全程5針。

目的就是為了接種以後產生抗體,有研究報告,在全程接種完5針以後,45天來檢測抗體產生的情況,抗體產生率為83.55%;其他也有報到是93%,可能是地區差異的問題,導致抗體產生率不一樣,但是都不是100% 。

未全程接種的抗體產生率

在未完成的全程接種的抗體產生率是34.53%。

這就比全程接種的抗體產生率要低很多(83.55%)。

此外,抗體產生率與年齡有關係,年輕的要比年老的容易產生抗體;

但是和性別沒有關係,也就是說男女在抗體產生上是一致的。

24小時內接種,是這樣嗎?

我們再來看看全程接種的時間點,分別是0天、3天、7天、14天、和30天。

從接種時間點上,我們就可以看出,並沒有超過24小時就沒有效果的理論基礎,因為3天和7天也在接種嘛。

但是,第一針確實要求在24小時內接種,這樣是為了儘快的產生抗體,但是如果24小時內沒有接種,有條件接種的時候也要儘快去接種,爭取在2天內接種,這樣保證能夠儘快康盛抗體,對抗病毒。

所以,24狂犬疫苗超過24小時以後接種是沒有理論依據的,也是不可取的。

在被犬類動物咬了之後,要儘快去接種疫苗,即使超過了24小時。

當然了,越早越好。


隨著生活素質的提高。城市的“寵物熱”日漸升溫。據報道由於“健康犬”的帶病毒率為3.92%一17.9%,如故患狂犬病的可能性也隨之增加。

避免或減少犬類等溫血動物傷人,是減少狂犬病發生的重要措施。保護易感人群,加大預防狂犬病的宣傳力度,提高人民群眾自我保護意識,一旦被動物咬傷、抓傷,應及時進行傷口處理,接種狂犬免疫球蛋白和狂犬疫苗。對從事寵物醫治的人員和寵物市場進行監管。並加強對動物的檢疫和免疫。


醫者梅廷芳


10天內有用。

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十日觀察法”是:被可疑的瘋動物咬傷、抓傷後,將動物系留觀察十天(在狂犬病流行的疫區需要先注射疫苗再觀察),如咬人的動物在10天內沒有死亡,則證明咬人的動物沒有狂犬病,被咬的人也就排除被傳播狂犬病的可能。

狂犬病毒從咬傷處侵入人體後,先在傷口處增殖,然後再侵入附近的末梢神經,這段時間是3天或更長(有人說是二週)。然後通過神經侵入中樞神經,速度是3mm/小時,算一下,如果距離是1米,大概要14天。病毒到達背根神經節後大量繁殖,然後侵入脊髓和整個中樞神經系統,最後向各個器官擴散。這就是病發了。

就是說,從被狂犬咬傷到侵入中樞神經,少說也有15天(如果咬傷脖子肩膀,那就可能幾天功夫)。在狗身上也一樣,病毒擴散到唾液中,狂犬才有傳染性,狗不到十天就死,那時人還沒有患病。所以10天內,至少3天內注射疫苗是沒有問題的。

當然,中國屬狂犬病高風險地區,是不可能實施“十日觀察法”的,主要是中國的狗太多,流浪狗也多,免疫接種率很低,流浪狗咬了就跑,怎麼觀察?再說一發病就沒救了,誰敢試試?因此,我國《狂犬病預防控制技術指南(2016版)》要求狂犬病暴露後預防處置應立即開始。就是必須立即處理傷口,注射疫苗,如果被咬的位置離大腦很近,或傷口很大,最好同時注射免疫球蛋白。


吉家凡


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十日觀察法”是:被可疑的瘋動物咬傷、抓傷後,將動物系留觀察十天(在狂犬病流行的疫區需要先注射疫苗再觀察),如咬人的動物在10天內沒有死亡,則證明咬人的動物沒有狂犬病,被咬的人也就排除被傳播狂犬病的可能。

狂犬病毒從咬傷處侵入人體後,先在傷口處增殖,然後再侵入附近的末梢神經,這段時間是3天或更長(有人說是二週)。然後通過神經侵入中樞神經,速度是3mm/小時,算一下,如果距離是1米,大概要14天。病毒到達背根神經節後大量繁殖,然後侵入脊髓和整個中樞神經系統,最後向各個器官擴散。這就是病發了。

就是說,從被狂犬咬傷到侵入中樞神經,少說也有15天(如果咬傷脖子肩膀,那就可能幾天功夫)。在狗身上也一樣,病毒擴散到唾液中,狂犬才有傳染性,狗不到十天就死,那時人還沒有患病。所以10天內,至少3天內注射疫苗是沒有問題的。

當然,中國屬狂犬病高風險地區,是不可能實施“十日觀察法”的,主要是中國的狗太多,流浪狗也多,免疫接種率很低,流浪狗咬了就跑,怎麼觀察?再說一發病就沒救了,誰敢試試?因此,我國《狂犬病預防控制技術指南(2016版)》要求狂犬病暴露後預防處置應立即開始。就是必須立即處理傷口,注射疫苗,如果被咬的位置離大腦很近,或傷口很大,最好同時注射免疫球蛋白。


壹驢當先


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疾病預防中心均推薦了10日觀察法,但並不是發生狂犬病暴露後先觀察10日再決定是否進行預防處置,而是強調應立即進行暴露後處置(沖洗傷口,接種疫苗),而且10日觀察法只限於家養的犬和貓,傷人的動物還要有2次明確的狂犬疫苗免疫接種史,國家衛生部對10日觀察法持有謹慎的態度,關鍵的問題是,10日觀察法在我國的可操作性,我國傷人犬隻多為流浪犬,傷人後不知去向,無法觀察,再有傷人犬隻常被打死丟棄,無法進行實驗室檢測,即使是寵物犬也缺少專人進行觀察,外表健康的犬隻很難辨別是否患有狂犬病,醫生也不敢用10日觀察法作為診斷狂犬病的依據,所以10日觀察法並不適合我國國情。


如果不能保證暴露後立即進行處置,或者暴露時間超過24小時應該怎麼辦?原則上是越早接種越好,只要在疫苗刺激機體產生抗體(或者說免疫力)之前,患者還沒有發病,疫苗就可以發揮療效,也就是說,即使幾周或是幾個月患者仍未發病,那麼這個時候注射疫苗,也是可以獲益的,只要得到疫苗,與剛剛暴露的人一樣,立即注射,爭取在發病之前讓疫苗起效,最好前兩針劑量加倍給予。
參考文獻:

狂犬病預防控制技術指南(2016)


南開孫藥師


沒發作前打針都有機會活命,不限於24小時內打針。

請注意:

第一條:十日觀察法是邊打針邊觀察的,而不是坐以待斃;狂犬病發作最快是兩三天,不要開玩笑。

第二條:狂犬病發作最快是兩三天,最慢六年左右。

第三條:傷口不明顯,肉眼看不到傷口,依然有感染的可能。

第四條:抓傷也會感染。

第五條:除了狗,貓、蝙蝠、豬等溫血動物也可能有病毒。

第六條:送醫前,大量水沖洗傷口,使用肥皂。

第七條:咬傷嚴重,要捨得花錢打免疫蛋白,命比錢重要。

第八條:“健康狗”未必健康。

知識改變命運。


索94m


民間土郎中的方子最靠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