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一場全方位的扶貧攻堅戰——無為縣泉塘鎮青龍村扶貧側記

三年前,坐落於泉塘鎮最東邊的青龍村還是一個貧困村,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共有125戶、415人,曾經“電燈點不亮、螃蟹難養活,娃娃上學難、做田繞遠道”是這裡的常態。

三年後,青龍村的巨大變化讓所有村民看得見、摸得著,村中建起螃蟹養殖示範基地,主要道路裝上了路燈,村裡小學教學設施一應俱全……產業、醫療、教育及基礎建設等各方面的扶貧成果有目共睹,三年來共脫貧108戶、378人。而掀起這場全方位扶貧攻堅戰的,正是市委統戰部駐青龍村扶貧工作隊。

破難點,產業扶貧“造血”先行——螃蟹養殖帶動村民脫貧致富

“過去一年到頭都賺不到錢,現在不一樣了,去年我自己養螃蟹就有兩萬元收入!”走進青龍村貧困戶鄭根讀的家中,今年72歲的鄭老漢為記者現場算起了一筆賬——扶貧工作隊入駐以來,他一方面在技術培訓指導下,自己的螃蟹養殖產量大幅提升;另一方面在村中產業示範基地大戶的帶動下,收入也持續增加。在2017年,鄭根讀收入已達到了2.6萬元。

“青龍村水網密佈,長期以來,螃蟹養殖一直是這裡的特色產業。”市委統戰部駐青龍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張國槐告訴記者,雖然有著養殖天然優勢,但在過去因為村民們普遍缺乏養殖知識,再加上飽受“用電難”等各種困擾,青龍村螃蟹養殖產業一直未成規模,村民們也一直缺乏脫貧保障的持續性收入,“在這樣的情況下,產業扶貧成為了重中之重,成為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

從去年開始,扶貧工作隊持續為村中養殖戶們邀請專家,多次走村入戶提供技術培訓、指導服務,結合村裡具體情況,逐步提高他們的養殖水平。“過去都是靠天收,現在通過培訓,我知道養螃蟹一定要管好水草、調節好水質等等。”鄭根讀就是培訓的受益者之一——過去一畝水塘只能產幾十斤螃蟹,每畝收益不高甚至虧損;如今在科學養殖下,他一畝產量至少可達到100多斤,每畝可收入4000元左右……

“在提高養殖技術的同時,為了讓產業真正形成氣候,更重要的還得積極引導村中螃蟹養殖大戶帶動貧困養殖戶擴大養殖規模。”張國槐告訴記者,今年青龍村還建設了魚塘、螃蟹養殖示範基地,帶動了21戶21人務工就業,人均增收3000元,此外還爭取到產業獎補48戶合計約5.8萬元。“通過產業基地,真正為貧困村實現了‘造血’,為他們特色養殖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加快了‘一村一品’產業形成和壯大。”對此,張國槐滿懷信心,表示下一步他們還將不斷完善產業扶貧工作計劃,力爭將青龍村建成無為縣的螃蟹養殖示範村。

抓重點,精準扶貧各項工作全面開花——教育、醫療、基礎建設等齊頭並進

在抓牢產業扶貧“牛鼻子”的同時,青龍村扶貧工作隊更是“十個指頭彈鋼琴”,統籌推進,做到各項工作齊頭並進。談起如今村中扶貧攻堅各個項目時,隊長張國槐如數家珍。

“青龍村此前集體經濟情況十分糟糕,當時只有幾千元,特別是青龍村集體財產主要來源於集體魚塘的對外承包,但過去村集體魚塘被長期非法侵佔。”張國槐介紹道,針對這一情況,從一入駐開始,扶貧隊就下決心扭轉這一局面——他們帶領村兩委幹部召開村民代表委員會,將之前承包戶未能履行的承包合同廢除,從司法程序和公安機構等多方面著手收回魚塘,挽回集體財產損失,並組織村兩委對500畝水面重新公開掛拍。通過這一系列行動,再加上入股分紅、村級光伏發電站等措施,在2017年,青龍村集體純收入達到105880元,實現村出列的脫貧目標。

記者瞭解到,基礎設施上,張國槐帶領著扶貧隊為青龍村增設20棧路燈,並向建設部門申請11公里的道路改造,而在瞭解到村裡孩子上學、村民進田勞作需要繞行交通主幹道,存在安全隱患後,扶貧隊聯繫愛心企業家出資為村民修建了2公里的砂石路,不僅讓路途一下子近了四分之三,而且行人無需穿行馬路,如今村民都將這條路稱作“統戰路”;教育上,就在四年前,村裡的梅圩小學還是破敗不堪,甚至連下水道都沒有,為此統戰部門聯繫非公企業代表人士和蕪湖海外聯誼會副會長為該校捐助55萬港幣對學校進行改造,如今這裡窗明几淨、書聲琅琅,多媒體教室、塑膠跑道等教學設施一應俱全,和城裡小學並無二致……此外扶貧隊還積極發揮統戰部門自身優勢,廣泛號召社會力量投入到扶貧中來,市民盟多次來到青龍村為貧困戶贈送豬崽,豐富了青龍村的產業,市民建、各地商會多次來到村裡為困難戶贈送米、油等慰問品,召集專家醫師前來義診,為貧困戶免費體檢,改善了村民的生活和醫療水平。

“扶貧註定是一場持久戰,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得直面現實,方方面面一個個地攻堅克難。”張國槐如是說。在他看來,這場全方位的扶貧攻堅戰最終結果只有一個,就是讓群眾滿意,讓村民的日子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