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埃及軍方能推翻穆爾西,而土耳其軍隊就無法推翻埃爾多安?

巴哈利亞精英馬穆魯克


這個事情也沒有什麼神秘的,穆爾西雖然是通過民選上臺的,但他在臺上的時間很短,還沒有來得及徹底摧毀埃及軍方對於埃及社會的影響,雖然處置了幾個埃及軍方大佬,但基本的盤子沒有被徹底觸動,導致當穆爾西急於的進行伊斯蘭化改革以後,得罪了很多世俗勢力,被埃及軍方抓住機會一舉摧毀了,同時也是因為穆爾西上臺以後,時間短而且政績也不是非常漂亮,在埃及,普通民眾心中的威望並不高,在軍方突然發動政變的時候,民眾也沒有特別支持他,大多數是冷眼旁觀。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穆巴拉克被推翻的時候,美國沒有支持穆巴拉克,而穆爾西上臺以後的伊斯蘭化政策,讓美國人覺得有點後悔,也沒有支持穆爾西政權,導致穆爾西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被軍方輕易的幹掉!埃爾多安和穆爾西完全不一樣,他所代表的正發黨已經在土耳其執政十幾年,政績也算不錯,在土耳其那裡威望很高,黨羽非常多,而且經過十幾年的博弈,軍方的勢力已經被清洗的差不多了,軍方已經很難再組織起什麼力量來反對他。埃爾多安最後說是居倫策劃這次政變,這個有可能,但是因為居倫是的主要政敵,抹黑的概率也很大!


帝國曆史


1、軍隊的地位完全不同。埃及是美國最大的軍事援助對象,而埃及軍隊長期以來控制了美國援助的絕大多數物質,特別是麵粉。埃及是個糧食無法自給自足的國家,誰控制了麵粉,誰就是國家實際上的主人。埃及人吃的麵條、大餅等主食,都是軍方工廠生產的。埃及的其他主要命脈行業,如電力、基建等,也都被軍隊所控制。而土耳其軍隊,則更接近於專業軍隊,完全不具備這樣的壟斷性資源,無法爭取民眾支持。

而土耳其不同。埃爾多安在前些年很能扮演“北約馬前卒”的角色,很得西方支持,直到逐步清洗了軍方、司法部門等親美勢力,鞏固了權力,才跟西方撕破臉。

2、執政效果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穆爾西的執政能力差,在經濟、民生上都缺乏建樹。而埃爾多安則是近三十年以來最受土耳其下層民眾擁護的領導人,他利用基建、扶貧等手段,讓內陸的下層群眾和貧苦階層得到了很多實惠。

3、外部政治環境完全不同。穆爾西的穆斯林兄弟會的政治理想,是建立“伊斯蘭掌管的民主”,說白了,就是一個遜尼派的伊朗。一個宗教化的埃及,必然會重回激進的對外政策,這是美國、沙特、以色列三方都不願接受的。三方都更希望延續埃及的強人+世俗化道路,防止出現地緣政治上的變數。而埃及軍方長期以來就是美國在埃及的最大代理人,也是以色列和沙特的盟友,利用軍方幹掉穆爾西,當然是輕而易舉。


萊茵的黃金


埃及和土耳其都是中東國家,歷史是不一樣的,埃及是軍隊起家,納賽爾時期就是軍人當政,而且埃及靠著以色列,和以色列打了多年戰爭,這都需要軍人來控制國家,可以說沒有軍人就沒有埃及這些年的歷史。

土耳其則是在凱末爾時期就實行軍政分離,軍隊名義上受政府指揮。在土耳其軍人在政壇上沒有自己的代表,這就保證了軍隊只能是軍隊的附庸,接受政府的領導,而且軍隊不像埃及有比較有名的人物。所以軍隊的號召力就比埃及軍隊差遠了。

埃及軍人能發動政變且成功,除了上面說的原因,還有就是穆爾西是沒有軍隊支持的當選領導人,所推出的政策又損害了軍隊的利益,加上穆爾西的政策因為沒有軍隊的支持,制定出的政策往往是大打折扣,又和民眾的期待差的太遠,這就註定穆爾西是沒有軍隊和民眾支持的短命政府,埃及的軍隊的強大可以說是中東最厲害的,沒有之一。

土耳其的軍隊則恰恰相反,軍隊的高層和民眾是有距離的,雖然凱末爾時期制定了世俗的政策,但隨著凱末爾的離世,世俗化政策一年不如一年,其實關於國家穩定和是不是世俗化無關,只要你制定的政策有利於老百姓的錢袋子,世俗話還是不世俗話老百姓是不關心的。再加上軍隊在土耳其不佔據主導地位,所以土耳其的政變必然是失敗的,國情不同註定命運也會不同。

以上兩點是埃及和土耳其的最大不同。軍隊的地位決定了這兩個國家走向也不同。這才是根源。


春風踢碎鬼門關


【我是頭條號作者、國際問題專家高尚濤,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我來回答這個問題,謝謝您的閱讀和評論】

埃及的穆爾西和土耳其的埃爾多安,兩個人不可同日而語。

首先,埃爾多安在土耳其是政治強人,也是軍事強人,他在軍隊上有鐵桿的支持者,他對土耳其的正發黨也有強有力的控制。穆爾西在埃及軍方沒有支持者,對埃及軍隊沒有有效的控制力,他想提拔依靠的人恰恰是想借他上位的篡逆者。再者,穆爾西的穆兄會在埃及的支持度不夠高,勉強過半,留下了重大隱患。



其次,穆爾西和他的穆兄會跟以色列和沙特等國都沒有搞好關係,美國也不喜歡他的原教旨主義傾向。所以,在美國的默許下,在以色列和沙特的合力推動下,埃及軍方首領塞西推翻了穆爾西政權。與此相反,埃爾多安對土耳其執政黨和軍方都具有絕對的控制力。對美國同情和支持的反對勢力居倫運動堅決打擊。對軍隊內和警察系統內同情和支持居倫運動的人堅決剷除,保證了他的權力不倒。



埃及的穆爾西和土耳其的埃爾多安相比較,再次證明了一個顛撲不破的道理,即毛澤東的名言,槍桿子裡面出政權。


高尚濤


雖然土耳其和埃及同樣是伊斯蘭國家、同樣在中東地區發揮重要作用,然而兩國國內的情況完全不同。相比於埃及,土耳其更像是一個一人獨攬大權的國家,這與埃爾多安的所作所為不無關係。

2003年,埃爾多安創立的正義與發展黨在大選中獲勝,埃爾多安本人就任土耳其總理。自上臺之日起,埃爾多安就一直積極對土耳其的國家機器進行改造。通過積極的經濟政策,埃爾多安在國內實現了很高的支持率,而他在外交上重視同中東和阿拉伯之間的關係、並積極“脫亞入歐”、同時也儘量避免同美俄僵化關係,通過在國內和國際社會的運作,埃爾多安實現了在土耳其國內地位穩固,在國際上也有著迴旋餘地的目的,因此土耳其軍隊動搖埃爾多安地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相比之下,穆爾西在埃及的地位遠不如埃爾多安在土耳其的地位。雖然穆爾西同樣曾執掌埃及總統大權,但相比於埃爾多安,穆爾西更像是在穆巴拉克被推翻後被穆斯林兄弟會推到臺前的代理人。在擔任總統之前,穆爾西在埃及的政治圖譜中地位並不高。

這個出身工程學技術專家的政客,在穆巴拉克時代僅僅是一名人民議會議員。如果不是他同時還有穆兄會指導局成員這重身份,或許他根本沒機會成為埃及總統。說得更明確一點,穆爾西只能說是穆斯林兄弟會的一顆棋子,他自身並沒有什麼“政治資源”、自然也缺乏維持地位的基礎,而他出身平民而非軍隊這一點更使他容易成為埃及軍隊針對的對象。可以說,穆爾西相比於埃爾多安來說,本來就存在著“棋子”與“棋手”的區別,兩者有著不同的命運也是在所難免。


軍機圖


埃及和土耳其雖然都是軍人集團尾大不掉的國家,但他們面對的環境卻並不一樣。

第一,埃及軍方在國內的實力比土耳其在國內的實力強大。埃及的軍人集團是無意間的形勢造成的。埃及共和國是納賽爾這批人領導“自由軍官組織”創建的。可以說,是軍人締造了埃及。埃及獨立不久又連續打了幾次中東戰爭,國家需要軍人來領導,也需要發展一支強大的軍隊來保障安全。軍方領導人納賽爾,薩達特,穆巴拉克往往就當了總統。都已經幾十年了,在埃及國內樹大根深。

土耳其的這種軍事體系是凱末爾有意留下的遺產。土耳其實行軍政分離,軍隊在名義上還是要受政府的指揮。雖然土耳其歷史上有過多次軍事政變,但軍方從來沒有執政,推選自己人當領導人。加上2016年政變之前土耳其是個議會制國家,軍方也不可能隨便生事。
(埃及軍隊)


第二,所面臨的形勢不同。

埃及擁有九千萬人口,卻是一個半貧窮人口占多數的國家。土耳其則是經濟發展迅速,相對發達的國家。自然條件也比埃及好很多。

埃及軍隊發動政變前夕,穆爾西政府已經因為執政無能,經濟發展,收入水平的落後而被民眾所拋棄。埃及人對穆爾西缺少信心,除了穆兄會,都不怎麼支持他。所以,塞西此時發動政變,是順應潮流,得心應手。

而土耳其不一樣。土耳其人並不關心是否過世俗化生活。埃爾多安執政以來,土耳其的經濟發展取得了進步,這些都是土耳其人看在眼裡的。土耳其人擁護埃爾多安。而埃爾多安積極推行民族主義觀念,也讓土耳其人將他看做大救星。這一點比起來,穆爾西差埃爾多安十萬八千里。
(埃爾多安)


第三,穆爾西手腕不如埃爾多安

穆爾西在2011年埃及動亂之前一直是埃及的大學教授,對於執政是零經驗。上臺之前許諾太多,上臺之後兌現太少,執政不到一年就急不可耐搞教法化。在埃爾多安面前,還是太嫩了。

埃爾多安當過伊斯坦布爾市長,鬧過繁榮黨的輝煌期,正發黨元老。又從2003年擔任總理,後來擔任總統,身經百戰,屬於老油條級別。人家埃爾多安也想玩教法,但他懂得慢慢來,還懂得用民族主義包裝。

埃及面對的,是一個什麼都不懂的穆爾西,而土耳其面對的,卻是老油條,難易程度可見而知。
(埃爾多安)


第三,埃及軍隊有錢有勢,土耳其軍隊沒錢。

土耳其軍隊的錢,是完全要依靠議會和政府的把控才能拿到手裡。而埃及軍隊,可以經商。埃及軍隊有自己的工廠,農田。在各大城市和鄉村,埃及軍隊通過販賣低價肉,生活用品,家電發了財。埃軍的工廠不僅能造坦克,飛機和火炮,還能造冰箱,鍋碗瓢盆。每天在開羅市場看見大兵賣雞腿,是很正常的情況。此外,埃及軍方企業還享有不交增值稅的特權。

美國,沙特也會給埃及軍隊每年充錢,土耳其就慘多了。

第四,行動操作不同。

都是擒賊先擒王,塞西在兵變後很快就攻入總統府,抓住了穆爾西。而土耳其軍隊政變時,埃爾多安在國外訪問,叛軍進攻總統府被擊退,埃爾多安還能活蹦亂跳,這就給了他反擊的機會。埃爾多安隨後向民眾發佈講話內容,要民眾上街,許多土耳其人確實也願意為埃爾多安一戰,所以,政變失敗了。
(埃軍經商)


第五,力量問題不平衡。

埃及政變,埃及的軍人集團都以塞西為首領,上下團結一心。塞西實力強大,有前大佬坦塔維等人支持,一起兵一呼百應。

而土軍就不同了。土耳其軍方在2012年與埃爾多安發生矛盾,埃爾多安用各種手段解除了許多高官的職務,讓他們退休(當然,政變失敗後又拉出來坐牢)。2016年的政變,實際上是一批中下級軍官發動,他們兵少力弱,無法對政府形成絕對優勢。土耳其海軍和空軍第一時間表態支持埃爾多安,陸軍最精銳的幾個部隊也支持埃爾多安,這就導致了叛軍孤掌難鳴。
(埃爾多安和沙特國王)


如今,土耳其軍方因為這次政變失敗付出了慘重代價。自凱末爾以來勢力強大的軍人集團被埃爾多安一網打盡,實際上已經再也無法抵抗埃爾多安。

而埃及,則迴歸了軍人執掌大權的老路。


朱興子


很多人沒搞清楚一個事實,2016年在土耳其發起政變的並不是軍方,而是居倫勢力。

2016年之前,居倫勢力在土耳其國內的確很有勢力,在警察、司法等領域都進行了長時間的滲透。在土耳其政府挫敗政變陰謀後的頭一個星期裡,遭到開除的軍人、警察和司法人員就有3.5萬人。到目前為止,土耳其政府已拘捕16萬人,其中的5萬多人已經被控及監禁。另有近16萬名公務員被革職。

居倫勢力在土耳其做到這樣的規模,不算小了。但是由於居倫勢力都是伊斯蘭教人士,而土耳其軍隊的世俗化相當成功,因此居倫在軍隊中的勢力並不大。所以不能說是軍方發動了政變,只能說軍中的居倫勢力參與了政變。

參與政變的軍中勢力嚴重不足。

總參謀長、海陸空三軍的總司令都沒有參與政變。最高級別的將領是伊斯坦布爾軍區的司令,導致能調動的資源很有限。我在政變後走訪了政變的幾處關鍵事發地。其中包括安全總局大樓,這座大樓是警察系統的通訊中心。政變軍人因為人手不足,打了兩個小時連大門都沒進去。由此可以知道,政變明顯準備不足。

另外,捉拿埃爾多安和總理比納利的小分隊最後也都無功而返。政變勢力雖然綁架了軍隊總參謀長,但是也沒有取得什麼效果,總參謀長也沒有出來號召政變。

民眾不支持政變

埃爾多安在政變當晚僥倖逃脫後,迅速通過媒體闡明立場,呼籲民眾上街抵制政變。果然成千上萬的民眾著被打死的危險,毅然走上街頭,反抗政變的坦克和持槍的士兵,最終挫敗了政變陰謀。 事實上,走上街頭的不僅僅是埃爾多安的支持者,還有左翼的世俗派人士。土耳其歷史上先後經歷了四次政變,每次政變都能給社會帶來暫時的安定,但是過一段時間後,老問題會變本加厲地湧出來,造成更大的創傷。現在的土耳其中年人大都經歷過一次,甚至兩次政變,對政變的造成傷痛對此刻骨銘心。可以說反對政變是大多數土耳其人都有的共識。

埃及軍隊的成功

歷史上,埃及軍隊的形象都是正面的。比如50年代推翻了腐朽的王朝,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70年代收復了被以色列佔領的國土。埃及軍隊始終維護國家穩定,推動現代化改革,並且從未脫離宗教而存在。因此受到了了大多數民眾的擁護。埃及軍隊是一股順應民心的力量。

埃及政變前,穆兄會的穆爾西執政期間,表現出了強烈宗教傾向,才招致老百姓的反對。老百姓已經習慣了世俗的生活,穆爾西的統治才不受人待見。軍方這時候出手,不過是恢復了原先的世俗生活的秩序,自然得到了民眾的支持。


莫聞初


這就是政治菜鳥和政治老鳥的本質區別。


穆爾西和他的政黨在趕走穆巴拉克後在埃及搞伊斯蘭的極端保守主義,經濟上無所作為但在政治上大費周章,利用敘利亞戰爭挑動境內的遜尼派攻擊什葉派,大搞宗派鬥爭卻無法解決吃飯餬口問題,這顯然引起民眾不滿,這直接導致穆爾西的民意基礎嚴重下降而且加重了同世俗派埃及軍方的對立,而且還沒有之前納薩爾和穆巴拉克那樣的強權或武裝力量撐腰,被埃及軍方搞下去輕而易舉。(下圖為埃及失業率,請注意2011年開始到2015年前一直居高不下)

而埃爾多安不一樣,埃爾多安同樣是伊斯蘭保守主義者,世俗化的土耳其軍方打他一上來就兩眼緊盯著他的“正義與發展黨”,但他依靠解決經濟問題獲得了大量的民意,在2003年到2012年期間,土耳其國內生產總值從2000多億美元上升到8000多億美元,就業率也從不足40%上升到47.6%,此舉遭到大量土耳其民眾的擁護。


正是依託這種民意,埃爾多安和他的黨派開始利用政治推動制約軍隊的發展,2001年立法將軍方的土耳其安全委員會從職能部門轉變為文職的諮詢部門,2003年推動了《公共財政管理法》修訂,開始削減國防開支,2006年又推動軍刑修正案,允許民事法庭審判土耳其部隊人員,削減了土耳其軍方法庭的職能。


而且最關鍵的是在2001-2007年埃爾多安羽翼未豐的時候,土耳其軍方在是否推翻的問題上沒有統一,導致最佳時間過去。於是2010年羽翼豐滿的埃爾多安利用軍方試圖以藉助外部力量試圖推翻自己的“大錘”計劃,結合控制司法領域的盟友居倫對軍方進行了第一次大規模清算,新任總參謀長科沙內爾面對清算並沒有選擇武力解決而是採取辭職的溫和方式,這直接導致土耳其軍方的大換血。之後的歷任軍方總參謀長都由埃爾多安指派,土耳其軍方維護世俗化名存實亡。


隨著埃爾多安將憲兵劃歸政府的內務部和修改土耳其軍隊綱領,已經對土耳其軍隊實質控制,所以2016年的土耳其軍方世俗派已成為強弩之末,最終隨著土耳其軍隊世俗派中層的換血和高層的全軍覆沒而告終。


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土耳其軍隊未能夠推翻埃爾多安的原因。


馬克觀察


埃及和土耳其,從前被看做都是難兄難弟,不過從現在來看“中東之光”還是強過了“法老”。


埃及軍方勢力要遠勝於埃土耳其的軍方勢力。埃及共和國的誕生,軍人居功至偉,這也導致埃及軍方勢力遠遠超過正常範圍內。再加上埃及獨立後不久,幾次中東戰爭又打起來,使得埃及不得不依靠軍隊,這也讓埃及政治一直都不是怎麼正常的發展。軍方領導人往往也成為了埃及總統,比如納賽爾,薩達特等,可以說軍方勢力是埃及的主導者。

土耳其則不一樣,土耳其的軍政還算是比較健康的軍政,土耳其的軍隊無論從法律還是政治都必須服從政府指揮。雖然土耳其則幾次發生軍方政變,但軍方始終沒有直接執政。再加上土耳其國家體制的限制,軍隊勢力也受到制約,不會像埃及軍方那樣肆無忌憚。


面對的對手不一樣。從結果個手段來看,埃爾多安都強過穆爾西。土耳其軍隊發動政變的時候,即使軍隊通過電視臺宣佈政變成功,但無論是議會還是總理都宣佈對在外的埃爾多安效忠,並且希望民眾能夠明辨是非,從這一點來看,埃爾多安就強過穆爾西。

十二郎分析比較了埃及成功的軍事政變和土耳其失敗的軍事政變,前者的背景是埃及經濟局勢惡劣,因為穆爾西的無能,埃及人民其實已經拋棄了他。在土耳其軍事政變中,土耳其穩定的經濟環境則有助於埃爾多安政權統治的穩固。

不過,無論是埃及還是土耳其,國家總是發生政變總不是一件好事。今天的土耳其雖然解決了當年的政變問題,但其實還是面臨著世俗和宗教的矛盾,政府處置不當,內戰仍然不是遙不可及的。

我是頭條作者歷史十二郎,每天帶你瞭解不一樣的歷史,希望大家給我點個贊,關注一下,路轉粉,不迷路,謝謝各位啦。


是阿維啊


穆斯林兄弟會與凱末爾主義

兩個穆斯林國家有著共同的信仰,卻走向兩條截然不同的道路,這一切都源自於國家創立者的理念設計,納賽爾是一個職業軍人,他的學習歷程和從軍經歷都貫穿著民族主義,這種民族主義是對英國殖民統治的反抗謀求國家獨立建立成共和國整體,納賽爾是一個強權的領導人自始至終他都設計的很流暢。凱末爾則不同,他面對的是一個半殖民地的奧斯曼帝國,地域廣闊並且具備發動一次世界大戰的實力,這個古老的帝國裡實行教法統治,人民生活在神權社會與毗鄰的現代文明歐洲是兩個世界,凱末爾除了軍事上需要救國救民,政治上需要根據社會契約論原理設計出一個現代的,民主的,世俗的社會治理體制,當然還需要結合國情設立民粹主義的民族認同和評價體系,總之土耳其的國家改造是半神權半世俗的,主要理念和思想總結為凱末爾主義。

納賽爾的奮鬥

埃及的自由軍官組織在納賽爾的領導下發動了政變推翻了法魯克王朝,法魯克國王在位時期可謂是荒唐跟明朝的正德皇帝是一路貨色,除了好色就是好吃,還有一個怪癖就是喜歡當小偷,最出名的事件是偷了英國首相丘吉爾的懷錶,這位食色性也的國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也作出了貢獻,可是埃及人實在無法忍受一個對英國人卑躬屈膝的國王,於是納賽爾的自由軍官組織走上歷史舞臺發動政變逼迫法魯克簽署退位協議,法魯克被容許流亡希臘和意大利,最後在尋花問柳中英年早逝。納賽爾接盤的埃及局面比土耳其好多了,沒有生死存亡的危機,更多的是改革內政,一心一意搞建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歐洲,英法實力不如從前,殖民地獨立成為時代趨勢。



納賽爾領導下的埃及,軍人們忠實履行保家衛國的職責不必為國家宗教信仰而迷茫,9不存在納賽爾主義的紛擾,他們與土耳其不同,埃及軍官沒有必要走出軍營。埃及軍隊在國家中的作用大概被描述成這樣:1952年,軍隊推翻了外來的腐朽王朝;4年後,武裝部隊英勇維護了國家獨立,擊退了以色列、英國和法國入侵者;1967年丟失西奈半島要歸咎於以色列的侵略行徑;埃及官兵的英勇作戰使1973年10月的橫渡蘇伊士運河行動成為可能,他們重新樹立了民族榮譽感,並最終收復國土;埃及軍隊是國家穩定的維護者,是一支推進現代化的力量,始終與宗教理想保持一致。



凱末爾的革命

凱末爾是奧斯曼帝國的英雄,數次保衛伊斯坦布爾和安卡拉讓他獲得了帕夏的稱號,面對英法希臘意大利的入侵,奧斯曼帝國土崩瓦解,按照巴黎和會的體系劃分奧斯曼帝國被肢解成若干個獨立國家,凱末爾身為政府高層精英承擔了挽救民族危亡的重任,於是召開國民議會組建軍隊,他的革命是自上而下的思想輸出,他面對的是一個神權森嚴的王國,他需要重新構建民族的信仰,將政教進行分立,將社會契約論植入國家政治基因中創立民主的,世俗的,現代的共和國體制,這種理念和思想綜合歸為凱末爾主義。



凱末爾主義經歷時代的進化,演變為複雜的社會實踐更新的信仰,導致土耳其國家信仰與宗教主義和民族主義及民粹主義之間出現失衡的局面,在土耳其濃厚的伊斯蘭教法國度,宗教始終是家庭和國家信仰的基石,發展起來的利益集團開始兜售帝國主義和民族主義企圖恢復奧斯曼帝國的輝煌,因此產生了土耳其政權更替總是伴著政變,凱末爾主義的忠實信徒土耳其軍隊成為國家體制的推波助瀾者和總策劃者,一旦民選的總統不符合軍隊凱末爾主義的信仰設計,就會面臨著政變,軍隊屢試不爽。

土耳其軍方為什麼在1960年、1971年、1980年和1997年推翻政府?

所有這4次軍事幹預的理由都是維護政治體制的共和性質,維護作為政治體制基礎的、由開國元勳凱末爾定下的各項原則。1960年,時任總理阿德南·門德列斯及其領導的民主黨(按照罷黜總理的軍官們的說法)偏離了社會價值觀,而且詆譭武裝部隊。1971年的“備忘錄政變”要求民選領導人修改部分憲法條款(1960年軍事幹預後制定的憲法),因為總參謀部認為這些條款“太過自由”。通過1980年9月12日政變上臺並執政3年的那屆軍政府則下令制定了全新的憲法,在賦予土耳其民眾一系列個人自由的同時,著重保護國家不受一些民選政治人士的所謂破壞。軍方認為,這些政治人士不屬於值得信賴的凱末爾主義支持者——即支持世俗主義、共和主義、民族主義、國家主義、改革主義和民粹主義。1997年,軍方迫使政府同意一系列要求(主要與世俗主義有關),但相關要求未能落實。於是總參謀部展開動員,在市民社會組織、媒體、大公司、學者和政界人士的幫助下推翻了政府。 但隨著時光的流逝,越來越多的土耳其人拒絕受到凱末爾主義(及軍方)所要求的那種政治體制的約束。



埃及軍人被賦予國家保衛者的形象,推翻塞西代表的穆斯林兄弟會政權捍衛了埃及共和體制,同時也有民眾對塞西國家經濟和政治管理失誤及腐敗的不滿,軍隊在民眾支持下發動政變,奪回國家政權重新返還給人民。埃及軍人作為凱末爾主義的捍衛者,參謀部不滿埃爾多安推行真正總統制改革和經濟革新,認為埃爾多安背棄了凱末爾主義制定的代議制整體,於是發動軍事政變,軍事政變是軍隊單邊主義策劃和實施的並沒有得到民眾的理解和支持,況且人民對於複雜的凱末爾主義失去了信心,人民只希望國家穩定,經濟繁榮。軍人政變失敗,民眾發揮巨大作用,埃爾多安身處國外,秘密回國後在民眾支持下將叛亂軍人繳械,重新控制了政局。



綜合而言,一切都是人民的利益為主導,埃及和土耳其的軍人不同結局就是如此,各有國情各有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