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7 《我不是藥神》:中國需要這樣的電影!

通過程勇的幾年代理賣藥的故事,揭開了21世紀以來我國慢粒白血病患者面臨著的“尋醫、買藥、救命難”這一問題,並在第三幕進一步上升到人情與法律的探討之上。

黑色幽默的喜劇外殼之下,包裹了複雜的社會議題和對生命的關懷與敬意。

由徐崢飾演的程勇本是一個窮困潦倒的神油店老闆,身無分文的他面臨著兒子撫養權即將被奪、父親身患絕症奄奄一息的悲慘境遇。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認識了慢粒白血病患者呂受益,從此“賣藥五人組”開始了從印度走私仿製藥(“印度格列寧”)的生意。

他的初衷不過是從中賺取鉅額的差價,但也因此而救了不少人命。

在國內售賣未經得許可的藥會面臨巨大的風險,正版藥廠與警方的追查、競爭對手的誣告,太多“毀掉一生”的轉折點在等著程勇。

當他為了自保而放棄代理權之時,眾人命運開始漸漸轉變。

“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病,窮病。”是片中另一個藥販子對程勇說的話,也是影片對現實投射最為見血的地方。

高價藥,有形之中是救人的途徑,無形之中卻是殺人的利器。

救富人的命,交錢、拿藥、住病房,是天經地義。

救窮人的命,違法、走私、吃牢飯,是無可奈何。

作為新人導演的文牧野,在首部獨立處女長片中,就選擇這麼一個擁有巨大話題度與爭議性的社會題材,無異於行走在獨木橋上。

如何拿捏權衡生與死之間的情、理、法三者之間的角力?如何在限制之中創作出儘可能保有突破的態度?

作為電影的核心人物,主人公程勇的形象在電影的前後半部中大相徑庭。

這絕對是徐崢近年來在大銀幕上完成度最高的一次表演,舉手投足間一個市儈幽默、重情重義的活生生的小人物被塑造出來。

身為大腹便便、前途茫然的中年男子,面對慢粒白血病的病人們,他從單純想賺錢的利己主義者,到不顧一切來救命的“藥神”。

他大起大落的人生態度與情感改變,將影片的核心之一展現出來——何為小人物的“英雄主義”?

徐崢以令人信服的表演給出了鮮明的答案。

《我不是藥神》:中國需要這樣的電影!

《我不是藥神》:中國需要這樣的電影!

《我不是藥神》:中國需要這樣的電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