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9 寧夏那麼富,為啥沒有出現像西安那樣的大古都呢?

寧夏那麼富,為啥沒有出現像西安那樣的大古都呢?

今天的寧夏是名副其實的富庶之地:在銀川市永寧縣有著碧波盪漾的萬畝魚塘,魚塘間的空地上套種著小麥,麥田向著遠處延伸又和連綿的水稻田接在一起,現在這裡是寧夏平原上最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之一,黃河從發源到入海,流經的省區多達9個,唯獨寧夏最得天然灌溉之利,這並不是平白無故得來的!

寧夏那麼富,為啥沒有出現像西安那樣的大古都呢?

今天的寧夏最適合水利灌溉:黃河寧夏段自中衛縣南長灘翠柳溝入境,流經中衛、中寧、青銅峽、吳忠、靈武、永寧、銀川等10個縣市,到石嘴山頭道坎麻黃溝出境,在寧夏境內的河段約佔黃河全長的十四分之一,其中流經引黃灌區的就有318公里,都屬於“地下河”。

寧夏那麼富,為啥沒有出現像西安那樣的大古都呢?

寧夏紅寺堡揚水工程是為了探索在我國西部實施生態移民、幫助寧夏貧困山區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而實施的一項是大型水利扶貧項目,系寧夏扶貧揚黃灌溉工程之一,被群眾形象地譽為寧夏中部乾旱帶上的“生命工程”。

工程地跨寧夏中部吳忠、中衛兩市的紅寺堡區、利通區、同心縣、中寧縣4縣(區),共建設14座泵站,總裝機容量14.25萬千瓦,總揚程305.8米,乾渠和支渠總長149.67公里,承擔著30多萬人口近30萬家畜飲水、70多萬畝灌區灌溉和生態用水等供水任務。

寧夏那麼富,為啥沒有出現像西安那樣的大古都呢?

據寧夏紅寺堡揚水管理處介紹, 1998年3月,這項大型水利扶貧工程正式開工建設,灌區開發和生態移民工作也同步進行。到2017年,寧夏紅寺堡揚水灌區累計開發水澆地約80萬畝,區域內常住人口由最初的6000餘人增至30餘萬人。

黃河在寧夏形成了由西南向東北而行的馬蹄形大拐彎,至今還流傳著“黃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說法。這裡所說的一套,包括寧夏平原和內蒙古河套平原,即西到賀蘭山,東到呼和浩特,北到狼山、大青山,南到鄂爾多斯高原的地方,黃河在此形成了由西南向東北而行的馬蹄形大拐彎。

寧夏那麼富,為啥沒有出現像西安那樣的大古都呢?

也就是說,在揚黃水利工程沒有展開的年代,寧夏的遊牧民族並不習慣於建設大型的都城定居點,而水利的貫通也是近代以來的事情,你覺得在未來,寧夏的銀川會成為世界級的大都市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