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撒馬爾罕城在歷史上是什麼樣的存在?與明朝之間有怎樣的關係?

青史家


位於中亞的內陸國烏茲別克斯坦,面積44萬平方公里,人口3185萬,首都是著名的塔什干。那麼,烏茲別克斯坦的第二大城市在哪呢?烏茲別克斯坦的地圖就像一隻頭朝西的恐龍,在“恐龍”的大腿根部,有一座大城市,這裡就是撒馬爾罕。

撒馬爾罕的歷史非常悠久,距今二千三百多年前,在歐洲折騰夠了的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準備去東方冒險。馬其頓軍隊攻打撒馬爾罕的時候,亞歷山大就站在城外,望著金光閃閃的撒馬爾罕城,感慨地說:我早就說撒馬爾罕美的讓人目瞪口呆,但親臨此境,撒馬爾罕的美還是讓我震驚了。

現在的中國人對撒馬爾罕不是很熟悉,但撒馬爾罕可是中國史書的老熟人。早在南北朝時期的《魏書》,就稱撒馬爾罕為“悉萬斤”,而《隋書》、《舊唐書》、《新唐書》都記載了一個西域古國的國名,很有名——康國,而康國就在撒馬爾罕。知道安史之亂的罪魁禍首之一的安祿山吧,另一禍首就是唐明皇李隆基本人,楊玉環都是背鍋的。安祿山本就姓康,冒姓安,祖先來自康國的粟特人。

如果你研究過蒙元史,更應該對撒馬爾罕不陌生。在被所向披靡的蒙古大軍征服的各國中,有一個國家的知名度特別響,就是著名的花刺子模。花刺子模盤踞在中亞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一帶,號稱是太陽的土地。而處在“太陽的土地”中心的,也就是花刺子模國都,就是撒馬爾罕。

公元1231年,蒙古窩闊臺汗發兵攻陷撒馬爾罕,花刺子模的歷史遂成絕響。

不過因為撒馬爾罕的地理位置太優越,又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在花刺子模被滅亡後,又有一位梟雄人物在此定都。

這位梟雄和中國的淵源非常深,誰呢?在明成祖朱棣時,有個西域大國的皇帝叫囂要征服明朝,讓中國人放棄自己的信仰。他甚至借用明朝皇帝的朱姓,當著明朝使節的面羞辱朱棣,搖頭晃腦、之乎者也的大罵朱棣篡奪侄子的皇位,聲稱要替朱允炆討還公道。地處西域的他怎麼會對明朝這麼熟悉,因為他會漢語……

公元1404年11月,這位梟雄率20萬大軍東征。朱棣也想和這位西域傳奇人物較量一番,看看你是嘴功厲害,還是老子的大明鐵騎厲害!可這位西域皇帝在東征過程中,公元1405年2月,死在了行軍途中。這一點倒和朱棣有些相似,朱棣也是死在親征北元回國的路上。

他在明史圈的名聲非常大——帖木兒帝國皇帝帖木兒。帖木兒帝國的首都就在撒馬爾罕,而人稱“跛子帖木兒”的帖木兒本人,就出生在撒馬爾罕以南幾十公里的沙赫裡沙布茲。直到現在,史學界還在為一個假想而爭論不休——如果帖木兒和朱棣交手,誰會笑到最後。支持明朝勝利的居多,但也有人認為朱棣不是帖木兒的對手。

風雲際會早成荒涼,一切的榮耀與恥辱,都已是過眼煙雲。現在的撒馬爾罕並沒有被歷史的黃沙淹沒,反而活的非常精彩。

烏茲別克斯坦像恐龍,而首都塔什干位於恐龍尾巴上,相對有些偏遠。撒馬爾罕位於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阿富汗的交界處。地位雖然不如塔什干,但撒馬爾罕卻是烏茲別克斯坦的鐵路、公路樞紐,還在上世紀二十年代,當過幾年(蘇聯)烏茲別克的首都。這些國家的如果互相串門,基本上都要經過撒馬爾罕,除非你不心疼油錢。


地圖帝


撒馬爾罕城是絲綢之路上非常重要的一座城市,是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關鍵點,也是中亞地區非常重要的城市。在這裡,各類不同的人類文明進行交匯和融合,對於人類文明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撒馬爾罕現址

早在公元前70萬年的時候,在撒馬爾罕地區就已經出現了原始村落。隨後,隨著時間的發展,經過大流士改革、絲綢之路的開闢等等,撒馬爾罕逐漸成為了中亞地區非常繁榮的城市之一。《明史·西域傳》中記載撒馬爾罕“其國東西三千餘里,地寬平,土壤膏腴。王所居城,廣十餘里,民居稠密。西南諸蕃之貨皆聚於此,號為富饒。城東北有土屋,為拜天之所,規制精巧,柱皆青石,雕為花文。”從中足可以看出當時撒馬爾罕經濟發展的繁榮。

撒馬爾罕遺址

在明朝時期,撒馬爾罕與明王朝的交往較為密切。通過絲綢之路這一載體,二者經常互派使臣,也時常進行經濟貿易活動。《明史》載:“元時回回遍天下,及是居甘肅者尚多,詔守臣悉遣之,於是歸撒馬爾罕者千二百餘人。”由此可見,當時撒馬爾罕與明王朝不僅僅在官方上交往頗多,民間的交往更是頻繁。這種大規模的商貿活動,使得中國大量的絲綢、瓷器出現在了異國的市場中,中國的市場上也出現了許多的外來物,這樣一來極大的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生活,拓展了人們的視野,促進了中國與外國的文化溝通、交流。

撒馬爾罕遺址

撒馬爾罕與明朝之間一直存在著朝貢貿易的關係。早在明太祖朱元璋的時候,撒馬爾罕的駙馬就派遣使臣嚮明朝進貢了十五匹馬以及駱駝,這樣一來就正式確立了明朝與撒馬爾罕之間的藩屬關係。撒馬爾罕按時嚮明王朝進行朝貢,而明朝則對撒馬爾罕進行封賞和回賜。

總的來看,撒馬爾罕嚮明王朝進行朝貢主要就是為了經濟利益,另外一方面還可以依靠著強大的明王朝以“遠交近攻”的姿態成為中亞眾多城市中屹立不倒的一座。而明朝與撒馬爾罕結好也不僅僅是看中了兩者之間溝通、交往所產生的經濟利益,更多的是出於對於西域經營的需要。明王朝需要通過與中亞城市締結友好來對付強大的北元蒙古勢力。

參考文獻:

《明史》

楊鷹,《撒馬爾罕城市歷史發展研究》,《隴東學院學報》,2016年第6期

潘勇勇、王曉霞,《洪武年間明朝與撒馬爾罕的朝貢關係述論》,2014年第1期


回答者:浙江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蕭宸軒

個人簡介:

蕭宸軒,浙江大學中國近現代史碩士在讀,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曾主持國家級重點(校籌)“抗戰老人口述歷史收集整理”項目。曾參加南京大學舉辦的“抗戰記憶”口述歷史工作坊、中國傳媒大學崔永元口述歷史研究中心舉辦的第三屆“口述歷史在中國”國際研討會。在《南通鐵軍》、《抗戰記憶(第一輯)》中發表整理口述文稿近二十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