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9 《延禧攻略》為啥妃嬪都有封號而高貴妃沒有

《延禧攻略》為啥妃嬪都有封號而高貴妃沒有

《延禧攻略》中有很多妃嬪,從皇后、黃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清朝後宮的妃嬪等級都涉及到了。比如:

皇貴妃、高貴妃、嫻貴妃、純貴妃、嫻妃、純妃、令妃、令嬪、舒嬪、陳常在、魏貴人、蘇答應等。

以上封號,先說三點:

1.此處的封號,不是死後的諡號;

2.只看封號,所以有重複角色,如嫻貴妃、嫻妃為一人;

3.“皇后”不算品級,因為她位同帝尊、不設品級;皇貴妃是後宮一品,貴妃是二品……以此類推。

那麼問題來了,網上很多人問:

1.為什麼皇貴妃沒有封號?

2.為什麼高貴妃沒有封號?

第一個問題比較好解釋。

清朝後宮制度中,皇后1人、皇貴妃1人、貴妃2人、妃4人、嬪6人、貴人/常在/答應無定數。既然皇貴妃只有一人,也無需加以區分,稱為“皇貴妃娘娘/皇貴妃”即可。所以皇貴妃沒有所謂的封號。

第二個問題比較複雜。

上面說皇貴妃只有一人,無需封號區分;但是貴妃有兩位,按理說應該賜字加以區分。因此,按常理,高貴妃也應該有封號才是。為什麼沒有呢?

1.有人說高貴妃有封號,歷史上叫做“慧賢皇貴妃”,只是電視劇中叫“高貴妃”而已。

請注意,“慧嫻皇貴妃”是高貴妃薨逝後的諡號,所以它並不是高氏生前的封號。她生前就叫“高貴妃”。而高貴妃也不是奴才們能叫的,也就皇上可以叫;其他人還是叫“貴妃娘娘”。

2.高氏是雍正時期被選到弘曆身邊做使女的;雍正十二年,雍正將高氏破格提拔為弘曆的側福晉;雍正十三年,雍正over了,乾隆即位,詔封高氏為貴妃。

也就是說乾隆登基時,這有這麼一位貴妃,其餘是妃、嬪等。所以當時不需要對其名號進行區分,奴才們稱“貴妃娘娘”大家都知道指的是高貴妃,因為就這麼一位貴妃。

而同時冊封的嫻妃、純妃等就不同了,一方面要方便皇上對兩妃進行區分,因為他不可能叫“輝發那拉妃”、“蘇妃”;另一方面,奴才也不可能叫“妃娘娘”,更不敢直呼其姓曰“輝發那拉妃娘娘”、“蘇妃娘娘”。

3.我查了一下,高貴妃氏乾隆十年薨逝,在此期間,貴妃名號下只有高氏一人,更無需區分的必要;貴妃去世後,也就是乾隆十年,又同時冊立兩位貴妃:嫻貴妃烏拉納喇氏和純貴妃蘇氏。

4.第2點說完後,很多人可能會問,純妃被褫奪封號後,為啥可以叫“蘇答應”,包括魏瓔珞剛開始為啥可以叫“魏貴人”。

(1)貴人、常在、答應是後宮最低級的侍妾,人無定數,等級不夠。貴人一般來說可以有,看皇上心情,因為畢竟已經成功一半了hiahia,比如像納蘭淳雪這種出身名門的人(納蘭就是那拉氏,滿洲8大氏族之一),給她個封號舒貴人也不算什麼;

(2)貴人五品、常在六品、答應七品,而《延禧攻略》中李玉這樣的大總管也至少有四品的品級,也都比貴人、常在、答應品級高,所以叫個姓氏也不算什麼;

(3)其他低等奴才們可統稱貴人、常在、答應們為“小主”,也不需要喚姓氏加以區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