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9 《延禧攻略》为啥妃嫔都有封号而高贵妃没有

《延禧攻略》为啥妃嫔都有封号而高贵妃没有

《延禧攻略》中有很多妃嫔,从皇后、黄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清朝后宫的妃嫔等级都涉及到了。比如:

皇贵妃、高贵妃、娴贵妃、纯贵妃、娴妃、纯妃、令妃、令嫔、舒嫔、陈常在、魏贵人、苏答应等。

以上封号,先说三点:

1.此处的封号,不是死后的谥号;

2.只看封号,所以有重复角色,如娴贵妃、娴妃为一人;

3.“皇后”不算品级,因为她位同帝尊、不设品级;皇贵妃是后宫一品,贵妃是二品……以此类推。

那么问题来了,网上很多人问:

1.为什么皇贵妃没有封号?

2.为什么高贵妃没有封号?

第一个问题比较好解释。

清朝后宫制度中,皇后1人、皇贵妃1人、贵妃2人、妃4人、嫔6人、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既然皇贵妃只有一人,也无需加以区分,称为“皇贵妃娘娘/皇贵妃”即可。所以皇贵妃没有所谓的封号。

第二个问题比较复杂。

上面说皇贵妃只有一人,无需封号区分;但是贵妃有两位,按理说应该赐字加以区分。因此,按常理,高贵妃也应该有封号才是。为什么没有呢?

1.有人说高贵妃有封号,历史上叫做“慧贤皇贵妃”,只是电视剧中叫“高贵妃”而已。

请注意,“慧娴皇贵妃”是高贵妃薨逝后的谥号,所以它并不是高氏生前的封号。她生前就叫“高贵妃”。而高贵妃也不是奴才们能叫的,也就皇上可以叫;其他人还是叫“贵妃娘娘”。

2.高氏是雍正时期被选到弘历身边做使女的;雍正十二年,雍正将高氏破格提拔为弘历的侧福晋;雍正十三年,雍正over了,乾隆即位,诏封高氏为贵妃。

也就是说乾隆登基时,这有这么一位贵妃,其余是妃、嫔等。所以当时不需要对其名号进行区分,奴才们称“贵妃娘娘”大家都知道指的是高贵妃,因为就这么一位贵妃。

而同时册封的娴妃、纯妃等就不同了,一方面要方便皇上对两妃进行区分,因为他不可能叫“辉发那拉妃”、“苏妃”;另一方面,奴才也不可能叫“妃娘娘”,更不敢直呼其姓曰“辉发那拉妃娘娘”、“苏妃娘娘”。

3.我查了一下,高贵妃氏乾隆十年薨逝,在此期间,贵妃名号下只有高氏一人,更无需区分的必要;贵妃去世后,也就是乾隆十年,又同时册立两位贵妃:娴贵妃乌拉纳喇氏和纯贵妃苏氏。

4.第2点说完后,很多人可能会问,纯妃被褫夺封号后,为啥可以叫“苏答应”,包括魏璎珞刚开始为啥可以叫“魏贵人”。

(1)贵人、常在、答应是后宫最低级的侍妾,人无定数,等级不够。贵人一般来说可以有,看皇上心情,因为毕竟已经成功一半了hiahia,比如像纳兰淳雪这种出身名门的人(纳兰就是那拉氏,满洲8大氏族之一),给她个封号舒贵人也不算什么;

(2)贵人五品、常在六品、答应七品,而《延禧攻略》中李玉这样的大总管也至少有四品的品级,也都比贵人、常在、答应品级高,所以叫个姓氏也不算什么;

(3)其他低等奴才们可统称贵人、常在、答应们为“小主”,也不需要唤姓氏加以区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