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美國有沒有能力讓俄羅斯從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地區撤軍?

香堂風子


這個問題的答案只有兩個字:不能。美國雖然是世界第一強國,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力量,但是要想讓俄羅斯從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地區撤軍,美國目前還沒這個能力。或者說是,只要俄羅斯不倒,美國就做不到。



很多人說“只要美國出兵,烏克蘭收復克里米亞,就變得很容易”,在這些人眼裡美國似乎變得無所不能,恨不得美國大兵所到之處,全世界都得跪下。美國真這麼厲害嗎?以前的越南戰爭、朝鮮戰爭就不用說了,就拿伊拉克來說,打了那麼多年,美國扶持的親美政府在今年的伊拉克大選中還不是照樣輸了,美國視為眼中釘的伊拉克什葉派照樣控制了伊拉克的大部分。還有就是阿富汗,到現在還沒打完不說,美國還與塔利班準備談判。阿富汗有什麼先進的武器裝備?抱歉,沒有。


不可否認,美國確實強大,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與之相提並論。但強大不代表著無敵,更不代表著能夠為所欲為。把美國捧上天,把俄羅斯貶到地底,也改變不了現實——美國不敢、不會與俄羅斯發生軍事衝突。在敘利亞戰場上,美國也沒敢對俄羅斯動手,恰恰相反,美軍對敘利亞的空襲有意無意的避開了俄羅斯軍隊的防禦範圍。美國打壓俄羅斯這麼多年,也沒見美國對俄羅斯發生軍事衝突。

俄羅斯的綜合國力排名世界第二位,儘管其經濟上差的太遠,但是俄羅斯的軍事實力不容小視——俄羅斯是唯一一個能夠毀滅美國的國家。僅憑這一點,就能確保美國不敢對俄羅斯動武。常規作戰力量方面,美國能夠打死俄羅斯,俄羅斯能讓美國變成殘廢。至於兩國的軍事實力對比,網上多的是,不提。最重要的一點是,戰爭看的可不光是紙面上的數據、武器裝備的性能。只看這些東西的話,地球早就姓“美”了。



格魯吉亞、烏克蘭都一樣,北約對其提供的保護承諾,在俄羅斯採取軍事行動面前隨風飄散——俄格戰爭,北約無動於衷;烏克蘭爆發克里米亞危機,北約袖手旁觀。美國能夠碾壓這個、滅了那個,那麼它領導的北約,怎麼就沒出兵呢?格魯吉亞、烏克蘭指望著北約出兵對抗俄羅斯,那不過就是一廂情願而已——北約要的是打壓俄羅斯,而不是打俄羅斯。打俄羅斯?還是先考慮一下自己的國家還能不能有人活下來吧。制裁俄羅斯、為格、烏提供部分武器裝備,算是北約對格魯吉亞、烏克蘭能夠提供的最大幫助,僅此而已。



實際上,最能說明問題的就是敘利亞:由敘利亞內戰衍變成了美俄博弈。目前來看,俄羅斯已經明顯佔據了上風,在這場較量中,美國已經是輸了。美國如果真的有讓俄羅斯吐出克里米亞的能力,敘利亞就不會成為今天這個模樣,克里米亞也不會併入俄羅斯——美國連克里米亞併入俄羅斯都沒能阻止,還想讓俄羅斯吐出來?想多了。克里米亞想要重回烏克蘭,只有一個可能:俄羅斯解體。


儒道之主


完全不可預測未來,俄羅斯會不會撤出克里米亞。誰也無法知道,但如果新冷戰已經形成,俄羅斯國運呈下降趨勢,面對被排斥出世界經濟格局下,隨著時間的推移,俄羅斯也呈現出來的越來越邊緣化格局,封鎖線無法突破,俄羅斯越來越多的成為農業國家,人口是下降趨勢,國家實力正日落西山狀態。在百年工業化經濟競爭中將無法避免淘汰出局。

世界經濟在變革中,新世界格局正在形成過程中,亞洲龍、象正在逐漸形成超級大國格局趨勢中,俄羅斯早晚將被逐出世界經濟舞臺中。

工業技術革命性創新,是嚴重依賴消費市場為終端來發展,在先進技術,也靠市場來轉化,也靠消費市場份額來支撐與生存,由於逆全球化趨勢下,外需市場由於壁壘,內需市場份額重要性完全突顯出來。任何產業沒有需求方,將變得毫無動力去驅使。

市場是決定一切技術創新的動力,也是決定一切技術生存發展的重要力量,這不以人的意志轉移。不然產能過剩,企業呈現出負債累累,無法避免倒閉的危險。




隨雨飄渺


美國雖然是世界第一的霸主,但是讓他幫助烏克蘭從俄羅斯那裡“虎口奪食”,基本就只能意淫一下了,目前美國對外已經改變策略,不會輕易出兵,減少自己士兵損失,避免國內反對情緒,穩定自家後院,特別是對於俄羅斯這個老對手,也只能用經濟制裁和扶植傀儡政權的方式來壓制對方,但是俄羅斯戰鬥民族根本沒在怕的,已經熬過了那個最艱難的時期,對於北約的壓制度過的還算平穩。



對於俄羅斯來說,克里米亞的戰略地位不言而喻,是亞歐貿易的樞紐,光是收過路費,就是穩賺不賠的買賣,而且控制住了這裡,就能控制整個黑海,這對有點四面楚歌的俄羅斯來說,當然是一個非常好的反擊機會。

俄羅斯國土面積世界第一,但是因為其地理位置原因,非常靠近北極,難得有一個不凍港,摩爾曼斯克,但是太遠了,想要從北邊進入大西洋,就要繞過整個斯堪的那維亞半島,非常的遠,就算是海參崴,仍然會有幾個月會上凍,所以當克里米亞公投結果出來,有百分之九十五的人同意進入俄羅斯的時候,俄羅斯簡直就是樂開了花,但是仍然“含蓄”的表示,你只要來,我就接受。



這樣極大的刺激了美國和歐洲,他們想盡一切辦法阻止俄羅斯勢力做大,同時烏克蘭也在這裡下了大本,烏克蘭在這裡修建了運河,克里米亞人的工資比烏克蘭平均工資高,烏克蘭目前經濟形勢也比較嚴峻,丟了克里米亞,對烏克蘭也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如果不是實在沒辦法,克里米亞很多都是俄羅斯人,說俄羅斯語,過俄羅斯習俗,他們自己想要離開,烏克蘭也沒辦法,美國也不敢明著去和俄羅斯搶,畢竟克里米亞也是主動要求入俄,難道美國還要拿一管洗衣粉去糊弄嗎?


風雲一點通


顯而易見,普京時代的俄羅斯重振雄風,大國國際地位凸顯,強硬指數絕對百分百!就算是後普京時代也幾乎沒有可能,因為這是俄羅斯的歷史傳統。比如說,即使是在最弱的葉利欽時代,日本都無法收回北方四島。

眾所周知,克里米亞半島公投後已併入俄羅斯的領土範圍之內,試問一下,當今世界誰可以從俄羅斯手上奪回領土。舉個例子,日俄之間有關北方四島的領土歸屬問題,近半個世紀以來歷經日本多屆政府,換了多少首相也同樣無濟於事。直至安倍晉三時代,與普京進行多次談判後仍舊於事無補,每次看到安倍“覲見”普京時的那份虔誠,甚至都讓人覺得有些“低三下四”。那又怎麼樣,普京總統軟硬不吃!普京有一句話“領土問題不是談出來的,不服來戰!”



現如今,美俄博弈大勢所趨,大家只要看看美國近日發佈的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案,就一目瞭然了,美國軍費預算創下歷史最高,達到了7160億美元,是俄羅斯2017年軍費開支的15倍左右。美國意欲何為呢?很明顯劍指俄羅斯,不僅激增軍費,更是下令組建太空軍,這是要保持其絕對領先的戰略威懾力。俄羅斯當前正經受著美國的最強制裁,雙方“經濟戰一觸即發”的時刻,軍備競賽陡然又起!就目前美俄關係看,幾乎沒有迴旋餘地。那麼,克里米亞半島今後將對俄羅斯的地緣戰略至關重要,當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極限施壓之時,俄羅斯又怎麼能放棄如此重要的戰略位置。



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尼基黑利曾在接受美國媒體專訪時說,“美國不相信俄羅斯,也不相信普京,從來都不信。另外,俄羅斯也永遠都不會成為美國的朋友”結合美國近期的一系列對俄製裁行為來看,美俄關係已經陷入冰山谷底!


但可以肯定地說,美國無論如何制裁俄羅斯,都不可能讓其速屈服,更不可能讓俄羅斯“吐出”克里米亞半島。就連伊朗、土耳其都敢於向美國說“NO”,何況他們的“大哥”呢!如果美國能夠讓俄羅斯讓步,那在敘利亞問題上早就讓了,如果美國有能力讓俄羅斯撤出克里米亞,那也就不會爆發烏克蘭危機。


東震木


1.克里米亞問題由來。烏克蘭與俄羅斯都曾經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克里米亞屬於俄羅斯。1954年,為了紀念烏克蘭與俄羅斯合併300週年,蘇聯最高領導人赫魯曉夫將克里米亞劃給了烏克蘭。1991年,蘇聯解體,俄羅斯與烏克蘭分家。此後,俄羅斯內部有一股強大的勢力,要求收回克里米亞。而克里米亞在烏克蘭的統治下,經濟發展遇到困難,再加上俄羅斯人占人口總量的62%以上,脫離烏克蘭、加入俄羅斯的聲音也越來越大。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亞舉行了全民公投,96%的民眾支持加入俄羅斯,俄羅斯也順勢接受了克里米亞。不過,烏克蘭和西方國家一直不承認。美國和歐盟也因此開啟了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

2.美國不敢對俄羅斯動武。在克里米亞問題上,美國是堅定地站在烏克蘭一邊,要求俄羅斯歸還克里米亞。但是,美國不敢因為克里米亞問題對俄羅斯動武。首先,克里米亞問題跟美國的國家利益沒有一毛錢關係,美國人民和國會不可能因為克里米亞與俄羅斯動武;其次,俄羅斯依舊擁有7000多枚核武器,美國也沒有膽量對美國動武;最後,美國打完阿富汗與伊拉克已經打怕了,在敘利亞眼睜睜看著俄羅斯軍隊攻城拔寨,對伊朗也遲遲不敢動武,豈會對擁有110萬正規軍的俄羅斯動武?

3.美國的外交打壓與經濟制裁對俄羅斯無效。既然不能動用軍事手段,美國只能對俄羅斯動用外交手段和經濟手段。在2015年與2016年,在歐美的制裁之下,俄羅斯經濟出現-2.83%與-0.22%的增長。但是,到了2017年,俄羅斯經濟已經恢復了1.5%的增長,成功的扛住了美國的制裁。不僅如此,俄羅斯通過介入敘利亞內戰,在中東和地中海沿岸站穩了腳跟,打破了美國的戰略圍堵。隨著美國總統特朗普不斷恢復制裁大棒,又將伊朗與土耳其推到了俄羅斯的懷抱。現在,美國最擔心的應該是俄羅斯在中東做大,哪裡還有能力或心思去管克里米亞的事情?

歡迎大家討論,美國最終會不會承認克里米亞屬於俄羅斯?


美國觀察室


對於克里米亞如今還有很多爭議,有些人和國家堅持克里米亞是烏克蘭的領土,是被俄羅斯非法侵吞的土地,另有一部分人和國家從克里米亞半島的歷史淵源、人口構成和如今的實際所屬狀態,認為它已經就是俄羅斯的的領土了!



那麼作為如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對於克里米亞的所屬問題又是一個什麼狀態呢?是克里米亞剛剛發生所屬更迭時的強烈反對還是如今特朗普政府的態度曖昧呢?很顯然後者成了如今國際社會逐步認同的態度,那就是基本認同克里米亞屬於俄羅斯的這個事實!



那麼美國有沒有能力將俄羅斯控制能力驅逐出克里米亞呢?很顯然這不是能不能的問題,也不是有沒有能力的問題,這是美俄博弈的代價問題,美國能否將俄羅斯驅逐出克里米亞關鍵是美國計劃從這個行動中獲得什麼樣的戰略利益,又計劃付出多大的損失呢?



若美國真的幫助烏克蘭爭奪克里米亞的控制權而驅逐俄羅斯,這意味著美國將直接和俄羅斯發生軍事衝突,這也意味著兩國進入全面戰爭,也意味著有可能動用核武器,那麼意味著地球的毀滅,這種結果遠非美國想要的,但是卻是俄羅斯打算付出的,孰輕孰重?還不如借這個機會加大封鎖俄羅斯的力度,繼續從根上削弱俄羅斯!


涇水書生


從目前的形勢來看,克里米亞重回烏克蘭的可能性很小。蘇聯解體之後,烏克蘭政府只要親俄,俄羅斯不會冒險拿回克里米亞。但現在的烏克蘭已經全面倒向美歐,甚至在追求加入北約。在這種情況下,鑑於克里米亞半島及黑海對俄羅斯的重要性北約對俄羅斯的敵意、美國對俄羅斯的制裁等因素,對於到手的肥肉,俄羅斯不可能再吐出來。

美歐因為烏克蘭的克里米亞、東部動盪等問題正在對俄進行制裁,目前來看,這一手段不足以讓俄羅斯放棄克里米亞。除了制裁,美國還可以動用武力迫使俄羅斯讓步,但美國暫時還不會為了烏克蘭而與俄羅斯開戰,而且開戰後的後果也不可預料,雖然美國要比俄羅斯強大得多,但穿鞋的光腳的顧慮更多。



當然,也不能完全排除米里米亞回烏克蘭的可能性。比如俄羅斯徹底沒落或再解體,烏克蘭重回親俄立場,美歐完全滿足俄羅斯的條件等等。但以上情況發生的可能性都不大。


姜運倉



關於克里米亞歸屬問題,由於各方立場不同而見仁見智,老鐵對此不指立場。而做為第三方地位的美國人肯定希望俄羅斯從克里米亞撤軍,但到目前為止它還沒有這種能力,即使有意以某種利益做為交換,它也沒有這個籌碼。

首先,儘管美國海軍戰力逆天,放在遠海大洋它絕對有實力,力戰全球海軍,11支航母戰鬥群的艦載戰機機群規模超過全世界,所屬艦艇遠程一個波次的攻擊火力,就是3千多發精確打擊彈藥,絕不是一般對手能扛得住的;更有空軍的隱身三劍客,在遍佈俄羅斯周邊基地支撐下,除俄羅斯和另一個相鄰大國之外世界上任何空域都是它們的天下。這種軍事實力相比俄羅斯強大的太多了。當然16倍於俄羅斯的軍費投資幾十年,它也必須如此,但這是在遠海大洋上的對比結果,在黑海及距所有俄羅斯控制的兩千公里範圍以內,沒有這些傢伙發揮戰力的空間。



強大的航母編隊一旦進入黑海,就全成了堡壘俱樂部等岸基反導彈、伊斯坎德爾K/M巡航/彈道導彈、蘇系圖系戰機的活靶子,強大的火力網會讓美軍航母編隊變成查干湖冬捕網裡的魚,沒有任何生存的希望;而其空軍三劍客中只有幽靈腿夠長,但讓它裸奔對俄軍目標發動攻擊就等於讓它自殺,拋去俄國家體系的態勢感知系統不提,只要它打開艙門投彈,就成了俄空天軍圍獵的大火雞,它才不幹呢!所以儘管美國軍力強大,這裡卻不是它撒野的地方,軍事手段無法讓俄軍撤出克里米亞。



政治和外交手段,就美國當前所處的國際地位而言,它早就失去了就此與俄羅斯談判與搏弈的資本,自從普京大帝執掌俄羅斯之後,任何人也別想用之前連蒙帶騙的手段從俄羅斯身上再下一塊肉去,這一點恐怕未來的俄羅斯再也不會上當了!


那麼利益交換是否可行呢?就克里米亞的地緣位置對俄羅斯來說,相當於其國家生死存亡的七寸,有它在,俄羅斯可以做為一個強大國家成為當今世界關鍵一極,憑此出海口,未來俄羅斯經濟發展也可前途無量;但如果這裡姓了美,強大的俄羅斯立即變成美國鳥的玩物,掐住俄羅斯的這處七寸,俄羅斯就成了只面向北冰洋偏闢角落內陸國家,別說做有影響力的世界一極,連做個正常的中等國家的資本都沒了,命運掌握美國人手裡,說要肢解它就解宰只關在籠子裡的雞一樣容易!克里米亞對俄羅斯的意義如此重大,美國沒有與其交換的籌碼,它還是做不到。


因此,美國不具備任何能力和條件讓俄羅斯從克里米亞撤軍。


鐵嶺鋒


嚴格的說,現在已經不能稱為“烏克蘭的克里米亞”了,克里米亞是波羅申科自作自受的結果——他忘記了蘇聯也是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不應該向北約和美國投懷送抱,美國怎麼做都不虧,送烏克蘭一點武器就能看著哥倆窩裡鬥,美國利益更希望看到現在殘破不堪、恨極了俄羅斯的烏克蘭。

克里米亞獨立公投之後就宣佈願意自願加入俄羅斯,這一點是美國沒有想到的,克里米亞併入俄羅斯,這足以讓俄羅斯的軍事戰略版圖向前主動推進,冷戰結束之後,北約東擴咄咄逼人,這次要嘗苦頭了。

作為“旁觀者清”的美國,看著俄羅斯和烏克蘭鬧得不可開交,美國不需要改變現在的形勢。俄羅斯在收復克里米亞之後,內部財政也面臨大量赤子,現在的克里米亞局勢俄羅斯也是在拿老本在拼 。

美國從軍事實力上完全有能力讓烏克蘭快速提升,但這和烏克蘭能否加入北約並不能掛鉤,北約東擴也是要選擇國家的,烏克蘭不像波蘭這樣的國家,美國深刻的知道,現在的烏克蘭就是俄羅斯給北約的最後底線,如果烏克蘭加入北約那必然遭到俄羅斯的報復,就像當年的格魯吉亞戰爭。

美國不會傻到去幫助烏克蘭收復克里米亞,提供一些武器裝備援助就夠了,至少特朗普政府不會在烏克蘭問題上過多的停留。


迷彩先生-軍事科普和時評,用專業易懂的語言解讀最新軍事資訊,期待能夠在評論區和大家積極討論,歡迎大家關注和訂閱。


迷彩先生


真正值得考慮的問題其實是美國有沒有必要逼迫俄羅斯從克里米亞撤軍。若論軍事能力,美軍的優勢海空軍實力要戰勝俄羅斯軍隊並非沒有把握。關鍵是美國為什麼要這麼做。

美國和烏克蘭之間的關係。

烏克蘭似乎命中註定就是大國博弈的犧牲品。第一次世界大戰終結了沙皇俄國,同時也給了烏克蘭獨立的機會。但是隨之而來的卻是波蘭、英國、法國、蘇俄等十幾個國家軍隊在烏克蘭群雄逐鹿。直到列寧將烏克蘭拉進蘇聯陣營,烏克蘭才像個“國家”一樣得以重生。二戰爆發後,烏克蘭又成為了蘇德戰爭的第一個戰場,損失慘烈。1954年,赫魯曉夫又將原屬俄羅斯的克里米亞劃給烏克蘭,為今天的美俄博弈留下辮子。蘇聯解體之後,烏克蘭又成為了北約集團重點削弱的對象,連哄帶騙的把烏克蘭的核武器給銷燬了,使得烏克蘭走上了被大國擺佈而無力還手的道路。2014年,西方和俄羅斯在烏克蘭的互搏讓烏克蘭危機爆發,克里米亞公投入俄,東西烏克蘭至今處於分裂之中。不管是英法和蘇俄之間,納粹德國和蘇俄之間,還有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和俄羅斯之間,烏克蘭始終處於被無情擺佈的位置。美國和烏克蘭之間的關係,是棋手和過河卒子之間的關係。美國不會為了一個過河卒子就冒險和俄羅斯互相將軍,將老帥至於危險境地。

美國和歐盟之間的關係。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大戰勝國是美國。最大的戰敗國不光是德國,而是全部歐洲傳統強國英法德。尤其是英國。因為英國再也和霸主地位無緣。蘇聯雖然也是戰勝國之一,但是硝煙未散的時候,美蘇就已經開始了為新一輪的世界博弈而佈局,在東西德,在朝鮮半島,以及之後的越南戰場。被二戰摧毀的歐洲,面對蘇聯巨獸可謂惶惶不安,這才加入到了美國的陣營中。美國深知蘇聯巨獸的威脅,所以通過北約軍事聯盟,馬歇爾經濟計劃等手段將歐洲牢牢幫在了自己的戰車之上。經濟上,美國用大把的經濟援助和美元貨幣金融體系將歐洲綁架;軍事上,歐洲變成了美蘇對抗的前沿陣地。美國人的聰明之處,就在於他永遠都不用直接出手,就可以利用盟國去消耗自己最大的戰略對手蘇聯(現在變成了俄羅斯,未來會是另外一個大國),從中的都最大的利益。而盟國甘願被利用的唯一前提就是,俄羅斯這個外部威脅永遠存在。所以,讓俄羅斯始終露出獠牙,美國才可以將歐洲綁在自己的戰車上。所以,美國當然不會用軍事手段去打敗俄羅斯。而俄羅斯普京念念不忘強調核打擊能力的國防態度,也成為了美國不和俄羅斯交戰的絕好理由。

對美國來說,最好的狀態就是“危而不亂”——俄羅斯的威脅始終在,但是美國又可以通過經濟外交等手段,讓俄羅斯始終沒無法形成足以破壞美國所建立的世界秩序的能力。所謂“養敵自重”是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