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漢武帝一定要奪取河西走廊?從西藏走不行嗎?

周心大好


張騫鑿空西域:河西走廊與青海道

公元前139年,漢使張騫帶領100多名隨行人員,以匈奴人堂邑父為嚮導,從長安出發前往西域。張騫此行的目的是要聯絡大月氏人,從東西兩方對匈奴發起反擊作戰。在這之前,漢朝已經在匈奴的鐵蹄下隱忍了60多年了。

張騫踏上了行程,可是等待他們的卻是匈奴的遊騎兵。在河西走廊,自月氏人西遷後,已完全為匈奴人所控制。匈奴的右部諸王將立即把張騫等人押送到匈奴王庭(今內蒙古呼和浩特附近),見當時的軍臣單于。張騫說自己是漢使,要出事大月氏,盟好通商之事。軍臣單于對張騫說:“月氏在吾北,漢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漢肯聽我乎?“張騫一行,因此被扣留和軟禁起來。

公元前129年,匈奴監視張騫等人漸有鬆弛,畢竟已經10年過去了,張騫也在匈奴娶妻生子。張騫趁匈奴人不備帶領其隨從,逃出了匈奴人的控制區,繼續西行,來到了中亞,見到了大月氏女王。在此地停留約一年後,公元前128年,張騫啟程回國。為避開匈奴人控制的河西走廊,張騫改行南道,依傍南山,經于闐(今新疆和田)、且末、鄯善,向東南經阿爾金山,進入柴達木盆地,欲從羌中道返回長安。可是讓張騫沒有想到的是,羌人此時也淪為了匈奴的附庸。張騫再次被匈奴俘獲。直到2年後,因為匈奴內亂,張騫得以趁機和堂邑父逃回長安。

張騫此次鑿空西行,分別走了當時為人熟知的兩個通道:河西走廊、羌中道。這兩個通道,都被匈奴人控制,因此張騫等人一年左右的使者行程,變成了13年出使。漢武帝每次發起對匈奴作戰時,不得不從東打到西。遼闊的戰線,使得強盛的武帝朝也感到壓力頗大,漢武帝因此常常喃喃自語:“張騫,你們走到哪裡去了?”

(西漢反擊匈奴)

青藏高原號稱世界屋脊,海拔最高,是有名的水塔。從青藏高原向東、向北,海拔高度都呈現出逐次降低的趨勢。在青海湖附近的湟水流域,已經可以支持大面積的畜牧經濟。羌中道,即是以此湟水流域為核心發散出來的絲綢之路南道。在羌中道往北,則是深處亞歐大陸內部的蒙古高原地區。在副熱帶高氣壓帶的影響下,降水稀少,植被稀疏,是沙漠、戈壁地形為主的漠北荒漠地帶。

可是青藏高原與蒙古高原並不是連在一起的,中間有一條寬約幾十公里,長約1000多公里的狹長的凹陷地帶。這一地區,南邊是祁連山、阿爾金山,北邊是馬鬃山、合黎山和龍首山,猶如一條常常的峽谷。兩邊的高山上的雪水順著山勢流到低處,形成了疏勒河、黑河、石羊河三條水系,灌溉了萬畝良田,在西漢時期一處天然的牧場,是西北內陸地區風景、氣候都堪稱上佳之所在。

河西走廊:匈奴帝國的經濟核心之一

匈奴是一個遊牧帝國,帝國的經濟支柱是畜牧業,經濟結構單一,原本不足以構成龐大帝國的經濟基礎。匈奴人能夠點石成金,成為中原王朝60多年來揮之不去的夢魘,其所依靠的就是河套地區、河西走廊提供的豐富物產以及鐵器資源。

(從空中俯瞰河西走廊)

公元前127年,衛青帶領漢軍騎士擊敗了匈奴河套地區的守軍,佔據了匈奴進攻漢地的橋頭堡,一次擄掠牲畜百萬頭。漢武帝在河套地區設置朔方郡,從內地移民10萬,屯墾塞外,匈奴的經濟實力受到重大打擊。此後,匈奴賴以維持與西漢王朝對峙的,就只有河西走廊提供的物產了。同時,匈奴加緊了對西域各國的搜刮力度,西域諸國叫苦不迭。

公元前121年3月,漢武帝決心發起河西戰役,令霍去病率領1萬騎兵,從隴西出發,在皋蘭山腳下和匈奴騎兵交戰,越過焉支山追擊500多公里。到了同年夏天,霍去病再次率幾萬騎兵,行軍1000多公里,一直打到祁連山麓,給匈奴貴族以沉重的打擊。兩次奇襲作戰,漢朝騎兵損失很大,史載傷亡者有十分之七。漢軍最終獲得勝利,徹底將匈奴實力驅逐出了河西走廊。隨後,漢武帝在河西地區先後設置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移民10萬定居農墾。

張掖郡:張漢家之掖,斷匈奴之臂

漢朝佔據河西走廊之後,不僅打掉了匈奴最為重要的經濟基地,讓匈奴人痛苦不迭:“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繁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更為重要的是,還斬斷了匈奴伸向羌中道的觸手,使得匈奴構建的對漢朝的包圍圈被擊潰了。同時,漢朝還攔腰截斷了匈奴向西域地區投射影響力的通道,匈奴對西域地區的影響力因此大受影響。漢朝藉著河西走廊,西出星星峽,逐步經營西域,與匈奴爭奪西域。

(河西之戰)

匈奴失去河西走廊之後,就只能通過漠北地區的荒漠地帶來與西域各國建立聯繫。漢朝則可以步步為營,逐漸蠶食匈奴在西域的附屬地區。經過60多年的作戰(公元前121年-公元前60年),漢朝成功地將匈奴勢力排擠出了西域,建立了西域都護府,漢朝自此完成了對匈奴的戰略反包圍。

不斷加深的戰爭危機,使得匈奴內部紛爭不斷,最終出現了五王爭立的局面。最終以呼韓邪單于內附為標誌,漢匈戰爭第一階段的作戰宣告尾聲。

匈奴作為漢朝鐵血軍團的超級陪練,幫助漢朝打造了一支強大的軍隊,以至於有“一漢抵五胡”的說法,漢人的自信心大漲,民族共同體最終塑化成型。河西走廊作為戰略勝負手,是漢匈戰爭中的戰略天平。掌握在匈奴手中,漢朝就會被匈奴包圍;掌握在漢朝手中,匈奴則會被漢朝包圍。

(西漢對匈奴實現了反包圍)

河西走廊的重要性,在以後朝代的歷史發展中,也在不斷驗證。一個王朝掌握了河西走廊,則在與北方遊牧民族的對抗中則佔據優勢;如果失去了河西走廊,則在對抗中處於劣勢。這一方面是戰略的原因,也有一方面是河西走廊出產戰馬等眾多軍事物資的原因。一直到了近代,火器成為戰場主角後,河西走廊的在軍事物資生產的重要性開始下降,可是在戰略上卻更加重要了。如左宗棠所說:“新疆不固,則蒙部不安,匪特陝、甘、山西各邊時虞侵軼,防不勝防,即直北關山,亦將無晏眠之日。”


而知而行的歷史


西漢時期,河西地區是漢朝和匈奴激烈爭奪的軍事要地。從漢武帝元狩二年霍去病兩進河西,擊敗匈奴休屠王、渾邪王奪取河西起,到漢桓帝元嘉元年止,發生在河西地區的大中型戰事就達23次之多。漢朝和匈奴圍繞著河西展開了一次又一次的廝殺,河西之得失關乎漢匈戰爭之成敗。河西地區的軍事戰略價值為何如此之高?

河西的地理位置及軍事價值

河西地區以河西走廊為主體,其南面為祁連山,北面是龍首山、合黎山和馬鬃山,東部直達黃河,西部至庫木塔格沙漠。漢朝於武帝時期在此設立酒泉、張掖、敦煌、武威等河西四郡,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軍政管理機構使,使這一地區在對匈奴作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河西東連關隴,西通西域,南接河湟,北達蒙古,被稱為“天下要衝,國家藩衛”。這裡的關中道由姑藏、張掖、揟次、媼圍過黃河,沿涇河河谷便可直趨長安。從河西西去,踰蔥嶺、出大月氏、安息,自車師可至疏勒而達西域。武帝太初三年,匈奴便是由此道攻入酒泉的,河西走廊沿線是匈奴南下河西地區的重要通道。

河西地區地處高山大河、荒漠高原之間,為四塞之地,易守難攻。南部的祁連山脈是一道難以逾越的天然屏障,如在北麓的河谷地帶修築塞桓派兵把守,便可達到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有效遏制敵人的北進。河西地區的的北部山脈雖較平緩,但多戈壁和荒漠,也有著天然的防禦條件。河西地區東部的峽谷眾多,水流湍急,只須把守沿岸的幾個重要渡口,便足以自守。由河西西去西域,途經的是大片無人區,形成極難跨越的隔離帶。

河西走廊氣候溫和,水源充足,土質肥沃,有利於發展農牧業。漢朝政府通過不斷的移民,同時充分利用河西豐富的水資源修築溝渠,興修水利,大大提高了河西地區的農業生產,張掖——酒泉盆地、 居延盆地成為糧食產區,可以保證河西地區的戰爭所需。漢朝又不斷將犯罪人員及其家屬充邊屯田,補充勞動力,實現了河西地區的以耕養戰的目的。

河西地區有養馬的傳統,漢朝政府在此派專人養殖馬匹,形成了漢朝的騎兵基地。另外,河西走廊還有豐富的鹽、硝、石油、金等資源,都是重要的軍事物資。整個河西地區地形險要、農牧業發達,誰佔領此地,誰就有了對外征伐的物質基礎,因而漢匈雙方圍繞此地開展了百年爭奪。

河西走廊對匈奴的意義

河西走廊是匈奴右賢王的駐地 。《史記· 匈奴列傳》記載,匈奴“右賢王居西方,直上郡 、以西,接月氏、氏、羌”從冒頓單于控制河西走廊起,河西走廊一直是匈奴政權中權勢最大 的右賢王管轄的政治中心 。西漢元狩二年,匈奴渾邪王殺休屠王,率部眾4萬餘人附漢後,漢朝在河西走廊設武威 、張掖 、酒泉 、敦煌四郡,匈奴犁汙王為攻復失地,率兵攻入張掖郡。 犁汙王死後,這一帶又被匈奴溫偶磅王佔領。

河西走廊還活動著其他匈奴人,匈奴折蘭王、單桓王、稽旦王、呼於曹王等都曾先後佔據過河西地區的一部。匈奴人以遊牧為主,河西走廊地區水草茂盛,是天然的牧場,地廣人稀,水草豐富,所以“涼州大馬”才能成為天下最良的戰馬。這個地區對以騎兵為主的匈奴軍隊來說,是源源不斷補充戰馬的根據地,是匈奴軍隊戰鬥力的保證。 公元前124 年,衛青擊敗匈奴右賢王,在河西地區便俘獲馬、牛、羊等牲畜數百萬頭。正因為河西走廊是匈奴畜牧業的重要基地,所以匈奴與漢朝圍繞河西走廊進行了長期的戰爭。

河西走廊還是匈奴手工業的中心。 弓箭是匈奴人作戰的主要武器,每次戰爭對弓箭的消耗 量巨大,河西走廊為匈奴弓箭製造提供了豐富的木材原料 。《漢書》中說:“冒頓單于依阻其中(河西走廊),治作弓矢,來出為寇,是其苑囿也”。匈奴人佔據河西走廊,使匈奴 “兵馬精強,食庫有畜,民庶殷富 ”,加之河西優越的走廊地理條件,為匈奴的軍事行動提供了便利條件,使之成為“中國之堅敵”。

匈奴佔據河西走廊後,向北可以通過額濟納河流域與單于庭聯絡,向南可以聯合氏、 羌等族結成同盟;向東可向漢朝發動軍事行動,劫奪財物人口 ;向西可阻止西域諸國與漢朝的聯繫,建立西域霸權。

河西走廊是漢朝通往西域的必經之路 ,爭奪河西走廊的控制權就成了兩漢時期對外政策的重點 。漢武帝時,匈奴人不斷侵入漢地,佔據河西走廊,阻斷中西交通,嚴重影響漢朝對西域的來往。 漢武帝即位後,國力強盛,一改過去消圾和親政策,以積極防禦與進攻相結合 ,對匈奴發動了數次大規模的進攻,將匈奴勢力逐出河南,並佔領了河西走廊主要地區, 設立“河西四郡” ,移民戍邊進行屯戍,控制了通往西域的咽喉。

兩漢時期漢匈兩國為爭奪控制河西走廊的鬥爭以漢朝勝利收官,代表先進文明的漢朝控制了河西走廊地區,有利於促進中西經濟、文化交流,推進民族融合。但對匈奴來說,被逐出河西走廊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匈奴人唱道:“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 。”這首民歌唱出的不僅是匈奴對失去河西走廊的惋惜,也是匈奴人領地喪失、 軍事受挫 、政治衰落的惋惜 。

匈奴對河西走廊控制權的喪失,加速了匈奴的分裂與奴隸制的消亡,客觀上有利於北方民族融合的進程。

河西走廊對漢朝的意義

河西地區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也是個漢匈爭雄的競技場。漢朝佔領河西走廊後,充分利用這裡的地理特點,採取了一系列政治、經濟和軍事措施,極大地增強了河西的軍事防禦能力, 終兩漢之世,河西地直在漢朝掌控之中。

漢武帝元狩二年,霍去病擊敗焉支山以東的匈奴休屠王部後,漢武帝即派兵到黃河南岸修築金城要津,建立起奪取河西的橋頭堡。 針對匈奴騎兵機動性強的特點,漢朝依託河西的地形修築要塞,元鼎六年築令居塞,元封四年修建酒泉、玉門塞防,自東而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卅裡一堡、百里一城”的軍事防禦設施,有效隔絕了匈羌之間的聯繫,使其成為漢朝向河西輸送兵力和物資的交通快線。 隨著塞防的逐步西延,漢軍得以“擊破姑師,虜樓蘭王,酒泉列亭障至玉門矣”。

為改變河西地廣人稀的局面,漢朝將移民實邊作為迅速增強該地人口力量、發展農業生產的重要手段,並從內地徵發大批戍卒,集中到河西直言開展軍事屯田。 這些人身兼農、 兵兩種身份,是自帶糧秣的戰士,保證了漢朝對匈奴長期軍事鬥爭的需要。隨著河西路建設步伐的推進,漢朝將處於交通樞紐的酒泉建成為河西政治、經濟、軍事中心,將河西地區正式納入國家軍事安全管理體系。

武帝太初三年,“匈奴右賢王入酒泉、張掖,略數千人而去”,漢朝開始在河西走廊增建北部塞防,在敦煌玉門安置屯兵,修建河西溝通西域的交通道路,“發戍甲卒十八萬,酒泉、張掖北,至居延、 休屠以衛酒泉”,將防禦前沿推進到匈奴所在的蒙古高原,有力地加強了河西的戰略防禦縱深。

漢朝攻取大宛後,匈奴人只得將戰線收縮至天山以北至蒙古高原區,併力爭與漢朝爭奪河西,以圖東山再起。漢朝在河西建四郡、設屬國、增關隘,“羌胡犯塞,融輒自將與諸郡相救,皆如符要,每輒破之”。 漢軍主力屯於敦煌、酒泉、居延等地以逸待勞,形成一種多層次的武裝力量防禦體系。當匈奴來攻時,即使突破防線或趁隙而入,也能利用河西有利的地形打退敵人的進。

漢武帝元狩四年漠北之戰後,匈奴主力遠退至浚稽山、涿邪山地區,河西與關中軍事重鎮朔方、五原、定襄等郡一起,對匈奴所在區域 形成東西夾擊之勢,使得匈奴不得不分散兵力應付。 河西軍的作用主要是牽制匈奴軍,對穩定整個防線起重要的支撐作用。漢朝在河西牽制匈奴,等於斬斷匈奴一隻右臂,使匈奴人的戰鬥力難以得到充分發揮,削弱了匈奴與漢朝對抗的能力。

河西的地緣優勢及日趨完善的攻防能力,使得東漢時的河西軍具備了可以獨自作戰的基礎,逐步扭轉了漢朝在西域的困境。漢武帝元狩二年至漢宣帝時,是漢匈戰爭全面爆發時段,也是河西軍事戰略價值最大的時期。漢朝在手握戰略要地河西的基礎上,多次從河西出兵匈奴,或與其他方向兵力配合夾擊匈奴,取得了極大的成果。

河西走廊的政治、經濟、軍事價值極高,作為漢匈對峙的軍事前沿,歷代均為中國東部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對於漢朝和匈奴來說,誰佔領了這一地區,誰就掌握了主動權。正是漢朝統治者審時度勢,推行了正確的外交和軍事,才將漢匈矛盾的主動權控制手,保證了漢朝統治的穩固。


大白夢古


因為當時的甘肅地區有著河西走廊,是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也是漢朝與西域各個國家溝通的橋樑,所以漢武帝必須要把這塊地方打下來。河西走廊,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在中國以後的幾年,甘肅一直是西北重要的省份,尤其是清代,甘肅還控制著青海和新疆,是西北的第一要地。

漢武帝上臺之後,漢朝的國力十分強盛,他再也不想忍受匈奴的騷擾,於是決定攻擊匈奴。為了與匈奴開戰,漢武帝派遣張騫率領使團,試圖找到當年被匈奴趕走的大月氏人,與漢朝一同夾擊匈奴。

張騫出使西域必須經過一道狹長的通道,這個通道連著戈壁沙漠,南邊靠著祁連山,非常狹長。由於該通道位於黃河以西,於是被稱為河西走廊,但是張騫第1次出使西域的時候,這塊地方是匈奴佔領的。通過領地時不幸被匈奴人抓獲,為了消磨張騫的意志,匈奴人為他取了一名匈奴的妻子,並且還生了一個孩子。

不過作為個大漢的使者,怎麼可能就被一個女人給留住呢?張騫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在扣押的第10年張騫找機會逃跑。因為在匈奴那邊生活了很久,偽裝成匈奴人,躲過了盤查,最終到達大月氏地盤。

但是大月氏並沒有回覆聯合攻擊匈奴,一年後張騫只得返回。張騫回國後不久,漢武帝就命令霍去病率兵攻打匈奴,奪取了甘肅的河西走廊,並在這裡設立了河西四郡。這裡也就成為了中原前往新疆的必經之路,歷代中原政權,想要前往西域都必須經過河西走廊。





東莞胡哥


河西走廊的重要性在於勾通了中原與西域,既是貿易的紐帶,又是抵禦外族的防線,還是養馬的好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