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9 「五大道名人故事」第20期《“藝兼梅尚”楊榮環》

「五大道名人故事」第20期《“藝兼梅尚”楊榮環》

篇首語

天津五大道,被譽為“萬國建築博覽會”,無數中外歷史名流在中國近代史上風雲際會,在這裡留下了清晰的足跡和歲月的回聲。

天津市和平區文聯與薇電臺聯合制作播出系列有聲文學《五大道名人故事》。敬請關注、點評、轉發!

「五大道名人故事」第20期《“藝兼梅尚”楊榮環》

《“藝兼梅尚”楊榮環》

作者 | 王金萍 · 朗誦 | 孟萱

1958年的一天,五大道安樂邨。晨曦之中,從10號院裡傳出珠落玉盤的琵琶曲調,時聲脆,時弦急。數遍終了,見一人或踢腿,或下腰,或操起胡琴自拉自唱。一時間,京韻悠長,青衣聲嫋,為這座巴洛克風格的建築,塗抹上一層東方神韻。

「五大道名人故事」第20期《“藝兼梅尚”楊榮環》

五大道安樂邨

這一年,“藝兼梅尚”的楊榮環落戶安樂邨,時任天津市戲曲學校副校長。

京劇界有句老話:北京學戲,天津唱紅,上海賺包銀。天津是戲曲大碼頭,凡學戲入行者,只有天津戲迷認可了,才有足夠底氣天南海北地跑碼頭。

「五大道名人故事」第20期《“藝兼梅尚”楊榮環》

楊榮環

楊榮環也不例外。

生於1927年的楊榮環,能夠在文化薈萃的天津佔據一席之地,他憑藉的是什麼?

楊榮環出生在河南安陽,父親在安陽鐵路上工作。受父親喜歡京劇的影響,楊榮環八九歲時,已經能唱好多老生唱段。只是幸福的時光總是短暫。父親失業,榮環輟學,為求生計,經戲曲界名家宋遇春介紹,10歲起,他進入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組建不久的“榮春社”科班。起初,尚小云安排他跟賈多才、於連泉(筱派)學唱花旦。那時,為練出古代女人走路時的婀娜和弱不禁風,兩隻腳穿上硬邦邦的“蹺”(假的三寸金蓮),憑腳趾走路,且冬天在潑水成冰的地面上練習,姿勢稍不正確,捆綁在小腿上的竹籤,扎進肉中,疼痛鑽心……

「五大道名人故事」第20期《“藝兼梅尚”楊榮環》

青年楊榮環

苦嗎?他樂在其中更有新樂趣。在認真學好花旦的同時,楊榮環又暗中學習青衣唱段。花旦以表演為主,青衣以唱功為重,他唱做兼學,天賦超人。一天,人走屋空,他一曲青衣唱腔,被恰好經過的尚小云聽到,真是高清亮潤。尚先生認可,他改學青衣,且親授尚派劇目。學青衣的苦,依舊不可言喻。為學好《漁家女》中的一個“跪步”跑場,尚先生讓他在地上反覆練習,兩個膝蓋磨破了,結痂了。練了又破,結了再練,幾個月時間,終掌技巧要領。

只是常人不知,舞臺上的從容自如、優美輕盈,是那疤在終生伴隨。

「五大道名人故事」第20期《“藝兼梅尚”楊榮環》

青年楊榮環

梅花香自苦寒來。全面而紮實的旦行根基,使他從科班中脫穎而出。科班演出,常是他的大軸,就連恩師尚小云,也在他主演的《四郎探母》中配演蕭太后,一時傳為梨園佳話。

該來的終究會來。

走天津戲曲的碼頭,是他不可逾越的考驗。

「五大道名人故事」第20期《“藝兼梅尚”楊榮環》

出科不久的1946年,他19歲即挑班,接張君秋“秋社”的底,來中國大戲院演出,《龍鳳呈祥》《乾坤福壽鏡》《大探二》《霸王別姬》《玉堂春》《漢明妃》《鳳還巢》等幾部大戲後,好評如潮,一炮打響,更被譽為“具大家風範”“唱做俱佳”,可謂是出師大捷。

藝術路上,沒有見好就收。

順風順水的1947年,他和李宗義並掛頭牌,與王泉奎、江世玉、李金泉、蕭盛萱等再度出演於中國大戲院,高潮再起,座無虛席,由此確立他在天津劇壇的聲譽和影響。

天津唱紅後的1948年春天,他來到上海,卻不是為了賺包銀。他在天津唱紅的劇目中,有許多是梅派戲,比如《霸王別姬》,比如《鳳還巢》。雖然這些劇目他學得雍容華貴、細膩委婉,已得天津戲迷認可,但他更求精進。這次來,就是經齊如山和徐蘭沅介紹,拜梅蘭芳為師。梅蘭芳絕對相信齊、徐二位的鑑別能力,欣然接受楊榮環為弟子且關愛有加。後經梅蘭芳親授,楊榮環對梅派藝術的體驗、理解和認識,陡然躍升到一個新的高度。20世紀50年代初,楊榮環與毛世來再次聯袂來津,在中國大戲院輪流唱大軸。接下來又與毛世來組成楊毛劇團,並同唐韻笙、周信芳等合作,南下演出,轟動一方。一系列的演出,精進了他的表演藝術,由此踏上了後來被譽為“藝兼梅尚”的進取之路。

「五大道名人故事」第20期《“藝兼梅尚”楊榮環》

楊榮環《昭君出塞》劇照

自1958年任天津市戲曲學校副校長後,到1978年的二十年間,為天津京劇團特邀主演。尤其是“文革”結束後,楊榮環恢復演出傳統劇目《漢明妃》,當他在臺上表演昭君彈琵琶時,樂隊演奏戛然而止,觀眾隨之屏氣靜聽,只見楊榮環手指揮動,翻飛如花,如訴如泣的琵琶聲遍佈舞臺上下,一曲終了,臺下掌聲雷動。

楊榮環“藝兼梅尚”的京劇藝術,在天津紮下了根。

1990年,京劇界隆重紀念徽班進京二百週年期間,有關方面擬為“四大名旦”梅、尚、程、荀創立的藝術流派分別確定“領軍人物”,其中,尚派選中的是時在天津的楊榮環。應該說,楊榮環早期的藝術積累和成名,除去自身條件和勤奮努力,與尚派藝術的哺育分不開。不過,他汲取藝術營養,又不止於尚派一家。先是學習於連泉先生的筱派花旦,又到後來尚派、梅派的青衣,他都學習得老老實實、認認真真,並能對師輩的技藝融會貫通,其中不僅有糅合與取捨,更有豐富與創造,從而走向從學到化、提煉個性風格特色的傳承新高度。給人們的印象是尚中有梅、梅中有尚,兼得梅派的婉約雍容、尚派的剛健婀娜,呈現出個人挺秀華美的藝術風韻。此時他上演的梅、尚名劇《宇宙鋒》《霸王別姬》《御碑亭》《乾坤福壽鏡》《昭君出塞》《銀屏公主》等,均可品味出引尚入梅、引梅入尚的跡象,由此適應時代變化,從唱、念、做、舞特別是身段表演精心雕琢,融入了新的處理和創造,使傳統名劇煥發出又一番新的個性化風采。

「五大道名人故事」第20期《“藝兼梅尚”楊榮環》

楊榮環《霸王別姬》劇照

楊榮環婉拒了作為尚派的“領軍人物”。

“藝兼梅尚”,卻實至名歸。

復出後的十幾年間,楊榮環陸續恢復演出了梅、尚兩派的代表劇目《霸王別姬》《宇宙鋒》《乾坤福壽鏡》《漢明妃》《銀屏公主》等,對每出戏的劇本、聲腔、音樂和表演都進行新加工、再整理,銳意求新而又不離傳統規範。在表演藝術上,歷經多年的博採眾長,已經形成了剛柔相濟、清新明麗的個性風格。晚年,他一面參與演出,一面把精力用在培養接班人上,京劇後起之秀李莉、李經文、王豔、李國靜等人,都曾得到楊榮環親傳,且今日都成為京劇界的中堅力量。

楊榮環,正是以他進境無窮的求索精神,走出了一條不雷同、有個性、含梅納尚的京劇藝術之路。如今這種精神,正啟迪著有創新精神的京劇新人,在研習傳統的基礎上,把國之精粹發揚光大。

「五大道名人故事」第20期《“藝兼梅尚”楊榮環》

音頻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MTQ0MDQ0MQ==&mid=2647760560&idx=7&sn=d1bb2b7e97516085f5a49fe9ccec7267&chksm=8708bfe6b07f36f06d573712852a9df73919c014a3d14ef39f4427f0797c1c48a76b9f23418a&mpshare=1&scene=1&srcid=0820UzbFCJKjJ3d4KzxsVgI8&pass_ticket=UYir7mzTEiczExytxmkJva4lpC5LJtYgU9L6ENeeD99KeT%2FJ%2FM6iEwNWBnaCs5m4#r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