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據傳,鄢陵此地,埋著奸賊嚴嵩!

據傳,鄢陵此地,埋著奸賊嚴嵩!

據傳,鄢陵此地,埋著奸賊嚴嵩!‖老家許昌

文‖葛國楨

鄢陵縣張橋鎮閻段村位於縣城南13.5公里處,村西北隅有一高大塚子,據傳,這就是著名的老奸賊嚴嵩的墳墓。嚴嵩是江西人,他的墳墓為什麼會在中原腹地的鄢陵呢?

嚴嵩的老家在江西分宜,明弘治年間進士,後升任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

嚴嵩這個人心眼特別活絡,善於迎合上司,深得嘉靖皇帝寵愛,故此,嚴嵩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嚴嵩擯斥夏言,兼武英殿大學士,入閣,嘉靖二十三年任首輔,二十七年(1548年)將前相夏言誣衊致死,前後橫行霸道二十餘年。

據傳,鄢陵此地,埋著奸賊嚴嵩!

嚴嵩在任把持朝綱期間,他的兒子嚴世蕃和趙文華等一群爪牙,操縱國事,吞沒軍餉,戰備廢弛。

朝中文武官員凡與嚴嵩不合的,像主張收復河套的將領曾銑、抗倭有功的總督張經、指斥嚴嵩罪行的兵部員外郎楊繼盛等,後來都被老奸賊殺害。

嚴嵩惡貫滿盈,晚年漸被人們疏遠。後來,嚴嵩的兒子嚴世蕃被新任的皇帝處斬,嚴嵩被革去官職,他貪汙受賄弄來的鉅額家產也被全部沒收,充入國庫。

嚴嵩被革去官職後,朝廷念他為官多年,暫且免除了他的死罪,將他貶為平民,賜他一隻金碗,讓他討飯回老家度過殘年。

據傳,鄢陵此地,埋著奸賊嚴嵩!

嚴嵩白髮蒼蒼八十老翁,一身破衣爛衫,滿臉汙髒,離開了他作威作福幾十年的北京城,一步一步向著他的老家江西走去,一路上沒有飯吃,只得拿出那隻金飯碗乞討。

世人都知道嚴嵩是個大奸佞,壞事做絕,提起他,人們都恨不得扒他的皮,喝他的血,誰還會再給他飯吃?因此一路之上即便嚴嵩手捧金碗,但討來的飯卻很少。

有一天,嚴嵩走到鄢陵縣今閻段村頭時,只覺得天旋地轉,眼前直冒金星,實在走不動了,便打算躺倒在地上歇息一下,誰知道這一躺倒便再也沒有起來,一命嗚呼——嚴嵩活活餓死了。

人們都知道餓死的是老奸賊嚴嵩,他死後多天,一直沒有人埋葬他。

時間長了,嚴嵩的屍體散發出一陣陣惡臭,村人覺得這樣也不是個辦法,便挖了個坑,草草地把他埋在了村西北隅。

嚴嵩給村裡的人們託夢說:“我是個大官,死了以後應該埋個大墳!”因為他覺著自己不是凡人,昔日威風凜凜的大宰相,享受榮華富貴一輩子,被人尊崇一輩子,就落了這樣一個下場,嚴嵩心裡覺得非常委屈。

眾人嗤之以鼻:“老天爺讓你當官,是叫你給老百姓辦好事的,可是你當了官不幹好事,獨斷專行,陷害忠良,貪汙受賄,欺壓百姓,無惡不作,死了遺臭萬年,有個地方埋就不錯了,還想埋大墳,門兒都沒有!”

儘管大家沒有給嚴嵩老奸賊留墳頭,可是過了幾天人們發現老賊的墳頭竟然自己會向上長。

眾人心裡氣不過,便成群結隊地來到嚴嵩的墳頭上用腳踩,還有人抬著打地基的土夯,一下一下狠狠地向下捶!可即使這樣,那墳頭還一直在往上長,一直長成了一座又高又大的土塚子。

後來,大家說:“你再長也白搭!為人作惡多端,好做虧心事,手捧金碗也得要飯吃!”這一句話可打中了嚴嵩老奸賊的要害,那塚子從此再也不長了。

村子附近的老年人都說,這就是“嚴嵩斷命於此”的傳說。後人將“嚴嵩斷命”四字簡化為‘嚴斷’,又取諧音,叫的時間長了,就演變成了今天的“閻段村”。

據傳,鄢陵此地,埋著奸賊嚴嵩!

(文圖無關。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攝影者或原製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

【作者簡介】葛國楨,常用筆名柯崢、草木、野草等,河南鄢陵人。曾任鄉村教師、基層通訊員、企業政工師等,現為許昌人民廣播電臺編輯、記者,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出版有《冷暖人生》、《燕子飛來》等個人文集,主編出版5卷本的《天下庾氏文化之根》叢書,曾獲全國報告文學優秀作品獎、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作品獎、首屆“茅山杯”全國微型文學大獎賽優秀作品獎、中國鄉土文學獎等。

愛許昌老家,看“老家許昌”。 老家許昌,情懷、溫度、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