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据传,鄢陵此地,埋着奸贼严嵩!

据传,鄢陵此地,埋着奸贼严嵩!

据传,鄢陵此地,埋着奸贼严嵩!‖老家许昌

文‖葛国桢

鄢陵县张桥镇阎段村位于县城南13.5公里处,村西北隅有一高大塚子,据传,这就是著名的老奸贼严嵩的坟墓。严嵩是江西人,他的坟墓为什么会在中原腹地的鄢陵呢?

严嵩的老家在江西分宜,明弘治年间进士,后升任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

严嵩这个人心眼特别活络,善于迎合上司,深得嘉靖皇帝宠爱,故此,严嵩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严嵩摈斥夏言,兼武英殿大学士,入阁,嘉靖二十三年任首辅,二十七年(1548年)将前相夏言诬蔑致死,前后横行霸道二十余年。

据传,鄢陵此地,埋着奸贼严嵩!

严嵩在任把持朝纲期间,他的儿子严世蕃和赵文华等一群爪牙,操纵国事,吞没军饷,战备废弛。

朝中文武官员凡与严嵩不合的,像主张收复河套的将领曾铣、抗倭有功的总督张经、指斥严嵩罪行的兵部员外郎杨继盛等,后来都被老奸贼杀害。

严嵩恶贯满盈,晚年渐被人们疏远。后来,严嵩的儿子严世蕃被新任的皇帝处斩,严嵩被革去官职,他贪污受贿弄来的巨额家产也被全部没收,充入国库。

严嵩被革去官职后,朝廷念他为官多年,暂且免除了他的死罪,将他贬为平民,赐他一只金碗,让他讨饭回老家度过残年。

据传,鄢陵此地,埋着奸贼严嵩!

严嵩白发苍苍八十老翁,一身破衣烂衫,满脸污脏,离开了他作威作福几十年的北京城,一步一步向着他的老家江西走去,一路上没有饭吃,只得拿出那只金饭碗乞讨。

世人都知道严嵩是个大奸佞,坏事做绝,提起他,人们都恨不得扒他的皮,喝他的血,谁还会再给他饭吃?因此一路之上即便严嵩手捧金碗,但讨来的饭却很少。

有一天,严嵩走到鄢陵县今阎段村头时,只觉得天旋地转,眼前直冒金星,实在走不动了,便打算躺倒在地上歇息一下,谁知道这一躺倒便再也没有起来,一命呜呼——严嵩活活饿死了。

人们都知道饿死的是老奸贼严嵩,他死后多天,一直没有人埋葬他。

时间长了,严嵩的尸体散发出一阵阵恶臭,村人觉得这样也不是个办法,便挖了个坑,草草地把他埋在了村西北隅。

严嵩给村里的人们托梦说:“我是个大官,死了以后应该埋个大坟!”因为他觉着自己不是凡人,昔日威风凛凛的大宰相,享受荣华富贵一辈子,被人尊崇一辈子,就落了这样一个下场,严嵩心里觉得非常委屈。

众人嗤之以鼻:“老天爷让你当官,是叫你给老百姓办好事的,可是你当了官不干好事,独断专行,陷害忠良,贪污受贿,欺压百姓,无恶不作,死了遗臭万年,有个地方埋就不错了,还想埋大坟,门儿都没有!”

尽管大家没有给严嵩老奸贼留坟头,可是过了几天人们发现老贼的坟头竟然自己会向上长。

众人心里气不过,便成群结队地来到严嵩的坟头上用脚踩,还有人抬着打地基的土夯,一下一下狠狠地向下捶!可即使这样,那坟头还一直在往上长,一直长成了一座又高又大的土塚子。

后来,大家说:“你再长也白搭!为人作恶多端,好做亏心事,手捧金碗也得要饭吃!”这一句话可打中了严嵩老奸贼的要害,那塚子从此再也不长了。

村子附近的老年人都说,这就是“严嵩断命于此”的传说。后人将“严嵩断命”四字简化为‘严断’,又取谐音,叫的时间长了,就演变成了今天的“阎段村”。

据传,鄢陵此地,埋着奸贼严嵩!

(文图无关。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作者简介】葛国桢,常用笔名柯峥、草木、野草等,河南鄢陵人。曾任乡村教师、基层通讯员、企业政工师等,现为许昌人民广播电台编辑、记者,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冷暖人生》、《燕子飞来》等个人文集,主编出版5卷本的《天下庾氏文化之根》丛书,曾获全国报告文学优秀作品奖、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作品奖、首届“茅山杯”全国微型文学大奖赛优秀作品奖、中国乡土文学奖等。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