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9 晚清此家族出了兩個狀元,遺憾的是一個被革職,一個只做了半年官

在封建時代,一個家族能出一個狀元已足夠光宗耀祖了,若是能考中兩個狀元,那門楣就更光輝燦爛。有清一代,一門兩狀元的據筆者所知的只有江蘇長洲的陸家和江蘇常熟的翁家了。相比較而言,翁家的名氣要比陸家要大。

晚清此家族出了兩個狀元,遺憾的是一個被革職,一個只做了半年官

晚清時期翁同龢在政壇上佔有一定的影響力,他本人就是狀元出身,其侄兒翁曾源也是。叔侄聯魁,一時傳為海內佳話,同時也進一步增高了翁家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和聲望。不過,同翁同龢相比,翁曾源中狀元不全是靠著自己的本事,有許多僥倖的因素讓他一舉奪魁。

翁曾源是翁同書的長子。原本是個監生,而且身患癲癇,幾次考試連個舉人也沒考上。可是他是個地地道道的官二代,爺爺去世時,朝廷眷戀老臣,賜卹蔭及孫輩。長孫翁曾源被特賞給舉人身份,以“貢士”資格准許與新貢士一體參加殿試。結果,他竟然出人意料地大魁天下,同科的探花張之洞也屈居其下。

翁曾源能高中狀元,有許多原因。一是他家學淵源,的確也有些才學;二是時值家中多難,他要為家族爭光,憋足了一股勁,很是用功;三是殿試資格得以恩賜,他沒有心理負擔,能夠盡情揮灑,出色發揮;四是在應考方面,得之於經驗豐富的父親和叔父翁同龢的精心指點。

晚清此家族出了兩個狀元,遺憾的是一個被革職,一個只做了半年官

除此之外,朝廷的偏心也是不容忽視得到因素。翁曾源中狀元是同治二年(1863年),是科殿試讀卷官是大學士倭仁、協辦大學士瑞常及吏部上司寶鋆等人。正如很多學者所指出的那樣,翁曾源奪魁,並不是他們所能決定得了的,顯然是出自恭親王奕訢和兩宮太后的有意安排,可以說是對翁家精神上的一種補償。

在翁同龢看來,其兄翁同書獲罪完全是被冤枉的(被曾國藩彈劾丟城),朝廷法辦也是出於無奈。因此,他以為此次恩點侄兒為狀元,在某種意義上正式朝廷為其兄伸冤的表示。

的確,這兩件事之間無疑有著直接的聯繫。就在翁曾源中狀元的第二月,兩宮太后便諭令從輕發落翁同書。次年一月,又改戌新疆。翁曾源也隨父同行。當時前往送行的人很多,張之洞就是其中一個。

晚清此家族出了兩個狀元,遺憾的是一個被革職,一個只做了半年官

翁曾源中狀元后,按慣例進入翰林院擔任修撰,可不久癲癇病發,稱疾迴歸常熟故里,從此不再出仕。對於翁曾源來說,這的確是一個天大遺憾,因為身患癲癇而不得不退出官場,這在清代100多個狀元中是最不幸的。

翁曾源回到老家常熟後,以書法畫畫為主,以他在書法方面的造詣顯然不如其叔翁同龢,不過他在畫畫上面頗有天賦,勉強也能算得上是個畫家。尤其是善於花卉。如今,蘇州博物館裡就收藏有翁同龢叔侄的作品,因為是兩狀元合作所成,實屬難得。翁曾源在老家度過了20多年的休閒生活後去世。

晚清此家族出了兩個狀元,遺憾的是一個被革職,一個只做了半年官

翁同書一共有三個兒子,除翁曾源外,還有翁曾文,翁曾桂。曾文早逝,曾桂長期任地方官,是翁同龢去世後翁家的頂樑柱。1863年,他在刑部任學習郎中時,因祖父去世,蔭賞舉人,著為候補郎中。1875年,翁同龢署理刑部侍郎,居中主持為“楊乃武與小白菜”冤案平反,當時曾桂正在刑部任職。在這個晚清奇案中,曾桂為平反做了許多貢獻。

1879年,翁曾桂京察一等,外放湖南,任衡州知府,在當時湖南巡撫王文韶的呵護下,官路通暢,很快升任長沙知府、道員。後又調任江西布政使。遺憾的是,終他一生也沒能位列封疆。

晚清此家族出了兩個狀元,遺憾的是一個被革職,一個只做了半年官

1898年,翁同龢被罷官遣送原籍,晚年的翁同龢境況十分淒涼,而且膝下無子女。翁曾桂等侄輩便常陪伴他,安慰他,給他以經濟上的接濟。並時常陪著叔叔下棋,可見翁同龢叔侄間的關係還是十分融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