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兩個人之間的關係,破裂起來是很容易的,但是想要重歸於好,卻總是難很多。只不過,國家之間就不一樣的,兩國之間更講求利益,只有利益才是最長久的,所以,儘管關係破裂,如果能夠有共同的利益存在,修復起來也不是什麼難事。三國時期,吳國和蜀國就是如此,夷陵之戰是兩國之間的戰役,但是此後,蜀國鄧芝被派往吳國修復關係,那麼鄧芝是否能夠完成使命呢?
鄧芝,是東漢時期,跟隨劉秀恢復漢室的大將之一鄧禹的後人,這個鄧禹不僅是東漢大將,更是雲臺二十八將之首,可見在劉秀創立東漢之時,鄧禹的功勞和能力,都可以說是無人能及的。而到了三國時期,鄧芝身為蜀漢重臣,能力自然也是不凡,他有一個很重要的成就,那就是修復了蜀國與吳國之間的關係。
我們知道,蜀國劉備還在的時候,因為自己的兄弟關羽被吳國孫權所殺,原本的吳蜀聯盟被劉備撕毀,他都殺了自己的兄弟,不光是兄弟,還是一員大將,這口氣誰能咽得下去,簡直就是背叛,於是發動了對吳國的夷陵之戰。然而在戰前,張飛也被手下所殺,劉備雖然把恨意全都轉到了吳國頭上,但是還是沒能戰勝,反而是慘敗而歸,自己也病逝。
劉備死後,諸葛亮算是最能說得上話的人,在此之前孫權雖然是戰勝方,但是曾經派人前來求和,現在劉備死了,諸葛亮深知必須重新修復與吳國的關係,這樣才能有一線生機,於是派遣鄧芝出使吳國。孫權一開始當然會感到疑慮,沒有立即接見鄧芝,鄧芝表明自己並不只是為了蜀國而來,更是為了吳國,孫權於是見了他。
孫權告訴鄧芝,自己擔心蜀國新君年幼,國勢難以抵擋曹魏的進攻,鄧芝結合地勢、人力等方面對孫權進行勸告,並且說明,如果孫權要與魏國站在一起,魏國實力強大,必然會要求孫權前去朝拜,或者要求吳國太子前往做質子,這樣一來意味著什麼,孫權不會不明白,不管是自己還是太子,到了魏國手裡,吳國不管做什麼都必須要考慮清楚,不可能再對魏國出兵,而且一旦有動作,魏國還有理由討伐。
孫權深知鄧芝所說,正是自己最擔心的問題,於是斷絕與魏國的來往,重新與蜀國修好。孫權也十分賞識鄧芝,再給諸葛亮的信中也對鄧芝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閱讀更多 火炮歷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