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感動!這位藏族老師紮根內地教學17年,他的故事打動無數人……

感動!這位藏族老師紮根內地教學17年,他的故事打動無數人……

在濟南西藏中學有這麼一位老師:他既是踏實做事、低調做人、淡泊名利的好同事;又是愧對親情、堅守選擇,架起漢藏聯誼橋樑的優秀黨員;他更是被學生稱為“赳哥”“老丹”,再到“赳爸”的藏族學生貼心人。

他是丹赳,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1997年大學畢業分配到西藏大學語文系任教。2001年,他放棄了待遇優越的西藏大學教師工作,到內地西藏班當一名初中老師。

“黝黑的膚色,俊朗的面容,渾厚的男中音充滿磁性,讓我們大家一下子就喜歡上了他。”級部主任唐宜芝對丹赳到濟南西藏中學報到時的場景還歷歷在目。就這樣,這個新來的藏族老師加入了西藏中學的大家庭,一干就是17年,而且這個數字,隨著一屆屆內地西藏班學生的到來和離去,在不斷增長著。

“我願做一名內地西藏班的老師,

我願把我的愛奉獻給遠離親人的藏族孩子”

丹赳非常開朗健談,很快大家對他有了更深入的瞭解:

他1973年7月生人,是內地西藏班的第二批學生,先後在重慶藏族中學、成都西藏中學完成了初高中學業,並於1993年考入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大學畢業分配到西藏大學任教,成了一名大學教師。

由於自己多年來內地西藏班的學習生活經歷,讓他一直有個心結。後來,他便把想去內地西藏班工作的念頭告訴了妻子。經與妻子商量,他們一同回到了妻子的故鄉山東濟南,兩個人都成了一名初中教師,圓了自己的念想。

“放棄了待遇優越的西藏大學工作,到內地西藏班當一名初中老師,值得嗎?”面對一些同事的惋惜,丹赳總是動情地說:“我特別願意做一名內地西藏班的老師,因為我有在內地西藏班讀書的經歷,特別理解在內地讀書的孩子們的需要,也特別感恩內地老師的關愛,我願把我的愛奉獻給遠離親人的藏族孩子。”

和學生親如兄弟情如父子藏族孩子:“老爸辛苦了!”

也許是相同的民族血脈,年輕的班主任丹赳很快就和學生打成一片,成了孩子們的“赳哥”。除了上課外,每天的課外活動,丹赳就和孩子們一起踢足球,綠茵場上揮汗如雨;歌詠比賽,能歌善舞的丹赳自覺擔任了領唱,和同學們一起載歌載舞,如果比賽成績不理想,孩子們還會調侃說:“這次赳哥發揮失常。”

為每個孩子準備生日禮物,成為孩子心目中的“赳爸”

每到藏曆新年和農曆春節,丹赳都主動要求留在學校,穿上藏袍,帶領孩子們按照藏族習俗佈置教室和宿舍,給全校600多個孩子準備糌粑,做“貓耳朵”和酥油茶,指導食堂工作人員清洗羊頭、做藏式早點等,連續工作到深夜。

大年初一,丹赳第一個來到學校,挨個宿舍給孩子們拜年,同事們看到他滿身糌粑都會忍不住笑。新年初二,丹赳還要帶上幾個家庭條件比較差的孩子到家中,把買的新衣服悄悄地送給他們,他說:“有的孩子自尊心比較強,要尊重他們的意願,保護他們的自尊心。”

調入濟南西藏中學以來,丹赳一直做班主任工作,他幾乎記得每個孩子的生日,每到生日這天,他喜歡以一種特殊的方式給孩子們驚喜,或送上蛋糕,或買學習用具,或送張卡片,或做個遊戲,或組織一次活動,總能讓孩子們快樂無比,這時孩子們又會喊他“赳爸”。

有的孩子生病了,他上完課就往醫院趕,牛奶、水果、點心,大包小包,晚上他一直堅持在醫院陪床。他說:“孩子們的父母不在眼前,我總覺得孩子們挺可憐,陪在他們的身邊我心裡就踏實了。當初我在內地讀書時,我的班主任也是這麼做的,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刻。”

根在青藏雪域,但心屬於這些身在異地他鄉的藏族孩子

在學生心中,丹赳除了面容俊朗,聲音充滿磁性,學識淵博,有滿滿父愛之外,他還是一個有名的“醫生”。在班級中有位女生叫四郎卓嘎,小小年紀的她愛發脾氣,著急之中就會突然暈厥,不省人事。為此,她休學一年四處求醫看病,但病情沒有定論。後來,四郎卓嘎回校來到了丹赳的班級。最初的半年,四郎卓嘎又暈倒五六次,這引起了丹赳老師的注意。

經過反覆觀察,丹赳瞭解到這個孩子脾氣比較急,再加上比較敏感,所以在跟同學相處的時候,難免會出現一些矛盾。性格急躁原因,她容易精神緊張,最後導致暈倒。

找準了病根,丹赳開始從心理輔導、學習幫助、學生之間互相關愛等方法入手,多角度對四郎卓嘎進行幫扶,讓孩子學會了忍耐、自我控制,不再輕易發脾氣。從此之後,四郎卓嘎再也沒有暈倒過,學習也在一點點進步。

“老爸辛苦了”,這往往是畢業生們離別前最後一句留言。丹赳說:“看到那幾個字,我忍不住落淚了。”“每次送畢業生,我心裡總是酸酸的,但一想到這些孩子可以為家鄉將來的發展作出貢獻,心裡又特別自豪。”

他記得每個孩子的家鄉,記得每個孩子的家庭情況,記得每個畢業生升入的高中、參加工作後的單位,甚至是每一次工作的調整。他與學生這種親如兄弟、情如父子的關係讓同事們很受感動,而他卻說:“我的根在青藏雪域,但心卻已經屬於美麗的泉城,屬於這些身在異地他鄉的藏族孩子。”

舍小家顧大家

用實際行動回報國家

丹赳很重視對學生的思想教育,他常說:“國家教育援藏就是要改變西藏落後的面貌,讓我們五十六個民族緊緊團結在一起。”為此,他除了在班級進行教育外,還經常利用值班時間和學生會幹部座談,瞭解孩子們的思想動向,及時解答孩子們的種種困惑。

學校也經常利用班會時間,讓丹赳給學生講講西藏的過去和現在,講講美好的未來,丹赳總是認真準備,聲情並茂,給了學生極大的感染和影響。他說:“我是國家教育援藏的受益者,我更要做民族團結的實施者。”

因為每年過年要給藏族孩子們做藏餐,所以丹赳不能回家和母親團聚,只能暑假補課結束後,匆匆忙忙地回去一趟,母親年齡大了,身體也不好,不適應內地環境,所以也很少來丹赳家住。

2009年,母親病重住院,丹赳回去陪了幾天,母親聽他總是念叨即將畢業的學生,知道他放心不下,就催他趕緊回到了學校。

2010年母親病情惡化,悄悄到上海做手術,直到手術後兩天,家人才告訴他情況,丹赳又匆忙趕到上海見到了母親。此時的母親身體消瘦,氣息微弱,已經沒有了昔日歌舞團演員的風姿,丹赳淚流不止。老人家怕影響丹赳工作,說回西藏用藏藥治療更好,一星期後就出院了,不久病逝。當時丹赳帶的2009級學生正值畢業,他匆匆來回,這成了丹赳永遠的遺憾。

從全能選手到大管家

做自己喜歡的事永不後悔

教學:積極探索藏族學生漢語文學習的有效途徑

丹赳曾承擔了省級課題《提高藏族學生漢語表達和閱讀理解能力》的研究工作,本人也獲得了市中區優秀科研骨幹稱號。在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之餘,他還創辦了濟南西藏中學第一本《雅礱河》校刊,在2009年獲得中國教育學會、教育雜誌社第四屆中小學校內報刊評選最佳編輯一等獎。2011年,還承擔了學校女子足球社團的的指導教練職務,並在當年的濟南市“市長盃”上獲得第二名的成績,為學校爭得了榮譽。

在預科班期間,丹赳還主動進行了課堂教學的改革,所帶的12屆學生參加中考取得了學校歷史上第一次零淘汰的優異成績。之後幾年,他又連續三年堅持在初三畢業班,擔任年級主任、班主任和語文教學工作,面對每次中途接班的各種困難,與同事們通力合作,圓滿完成了幾屆畢業班的教育教學工作,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2005年,在老師們的信任與推薦下,丹赳成為一名中層幹部,分管學校總務工作,他一人身兼數職:任課教師、班主任、總務主任,成了學校的“大管家”。

“管家”:事務繁多又瑣碎,但丹赳依然有條不紊

每天早晨,他早早來到學校,從教學樓、宿舍樓到校園,從消防器材到用電設施,從校園圍牆到教室裡的桌椅板凳,巡查一圈,發現問題,及時告知相關人員檢修;預備鈴響了,他又站在教室裡,開始上課了;回到辦公室,已經有好幾個部門和老師在等待著簽字領取物品了……宿舍電話是孩子們和家長聯繫的重要渠道,一有損壞,丹赳就會及時聯繫電信部門維修。

學校財產,各種教學設備、儀器、教具、圖書,購置體育、文藝、衛生醫療、辦公、生活等方面的器材或用品,從一張紙一支筆的購買到學校所有的項目建設開支,他經手的款項不計其數,但他嚴格財務制度,往來賬目清清楚楚,做到一口清,每年上級進行的財務大檢查,學校從未出過任何問題。

暑假期間,當老師們陪著家人孩子游覽名勝的時候,補完課的丹赳又奔忙於學校的桌椅維修、牆面粉刷等施工的現場了。看到丹赳一天到晚忙忙碌碌,事無鉅細,不厭其煩,老師們敬佩不已。丹赳常說:“我是總務主任,應該管好學校的一草一木、一針一線,領導和老師們信任我,我很願意為大家服務。”

性格:樂觀開朗,只求心安,對名和利淡然視之

妻子生病住院了,丹赳天天奔忙於學校和醫院之間,給妻子送水餵飯,換洗衣服,無微不至。妻子上班後,為了讓妻子少一些辛苦,每天上下班接送,風雨無阻。來到學校,上課,批改作業,和學生座談,還要處理總務主任的一大攤子事情。在丹赳的臉上,看不到疲勞,洋溢的是微笑與樂觀。

丹赳和老師們的關係很融洽,年輕的老師結婚了,他會高興地參加一對新人的婚禮,還要即興高歌一曲,送上藏式的吉祥與祝福;有的老師生病了,他總是不忘買上水果雞蛋等,到病床前噓寒問暖,老師們非常感動,醫院裡的醫護人員也讚歎不已:“這個藏族老師真好,和你們就像一家人。”

丹赳有一顆博大的心胸,對名和利淡然視之,直到現在他還是中級職稱。每到年終考核,評優評先,他總是一推再推,說:“把優秀給別的老師吧,他們做得比我更出色。” 我們不止一次和他說起過“如果你仍在西藏大學工作,現在應該是教授了吧?後悔了吧?”他呵呵笑著說:“你們也可以叫我丹赳教授啊!我就是學生們的教授。做自己喜歡的事業,有後悔的嗎?”

說起丹赳,老師們總是讚不絕口,誇他樸實無華的品質,誇他寬容大度的胸襟,誇他踏踏實實的工作態度,誇他兢兢業業的奉獻精神,誇他低調淡然的處事風格。

丹赳,一名濟南西藏中學的普通藏族老師,一個漢族老師們的摯情兄弟!

素材來源:中國教育報、圖片摘自網絡。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為作者觀點,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