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6 基督教刊|《聖經》其實早已預言了中東形式的發展

以後的形勢到底是戰爭呢?還是籤和平條約呢?我們要從聖經中看看形勢的發展是怎樣的。

基督教刊|《聖經》其實早已預言了中東形式的發展

一、以色列最終的地界

聖經不單說以色列復國後不再被拔出,聖經更把以色列將來的地界劃定了。

1.東界是伯拉大河

"直到伯拉大河之地"(創15:18)。伯拉大河就是幼發拉底河Euphrates,是巴比倫的大河。這就是說,以色列將來的東界,直達巴比倫伯拉大河為止。

2.西界是地中海

"直到非利士海"(出23:31),"又到大海日落之處,都要作你們的境界"(書1:4)。非利士岸是靠地中海,也叫"大海"。

3.南界是埃及河

"從埃及河直到伯拉大河"(創15:18),"從埃及到大河"(彌7:12)。

4.北界是亞述和黎巴嫩

"從曠野,和這利巴嫩"(書1:4),"人必從亞述"(彌7:12)。利巴嫩就是黎巴嫩Lebanon,亞述Assyria包括今日的敘利亞Syria.

無論現在怎樣爭奪土地,但神已經把以色列將來的地界定了:東到巴比倫,西到地中海,南到埃及,北到敘利亞和黎巴嫩。這是一定要應驗的。

二、以土地換和平

自從以色列復國後,阿拉伯國家一直要消滅以色列;當他們消滅不了的時候,就互相爭奪領土,硬把以色列本來的土地說成是阿拉伯國家的。甚至籤和約的條件,是要以色列用土地來換和平。

以色列復國,得回了大部分的土地,但又要送出土地來換取和平。

1.拉賓是第一個用土地換和平的人,所以許多人說他出賣了以色列

伊扎克·拉賓YitzhakRabin:1922年3月1日出生於耶路撒冷,少年生活在特拉維夫。

1968年1月出任以色列駐華盛頓大使5年。他是第一個以色列出生的總理。1984年9月至1990年3月,任國防部長。1992年6月,任總理。

拉賓與拉比rabbi相差一兩個字母。"拉賓",是"許多人的頭目"Theheadofmany的意思("拉",是統治者或"頭頭"的意思;"賓",是許多人many的意思)。但以理9:27說,敵基督將要與"許多"人堅定盟約。敵基督是最後一個立和約,而拉賓是頭一個。"頭目"head,又可解作"第一個"Thefirstofmany.他開始立和約,以土地換和平。本來與外邦人和他們的神立約是不對的:"不可和他們並他們的神立約。他們不可住在你的地上。"(出23:32-33,參閱以賽亞14:31-32)但聖經還是預言了以色列人要與他們立約的。他們與阿拉伯人立約,以此造成中東和平,七年災難才來到。不過,以土地換和平不是神的心意,所以不久(1995年11月4日),拉賓就被刺殺了。"頭目"就是"頭",這個"頭"竟然從他身上掉下來了。創世記15:17"日落天黑,不料有冒煙的爐,並燒著的火把,從那些肉塊中經過。"若按希伯來字母無間地連著,則成了"火、火,壞拉賓",拉賓就如祭肉被分開的一般。他不榮耀神。

2.希蒙·佩雷斯ShimonPeres接拉賓為總理

佩雷斯是"分開"意,他把以色列國土分開了!他也是"飛鷹"意,即更快:當他於1995年11月22日宣誓為總理時,正當這日就有6.2級地震。這是神警告他不要把土地讓出(利25:23),但他連伯利恆、甚至耶路撒冷也要給予巴勒斯坦,他又要把戈蘭高地GolandHeights給敘利亞,所以不久他就落臺了!

飛鷹飛得快:他出讓土地更快,落臺也快!

三、爭奪土地

我們說的土地,是指神給以色列國的領土,但自以色列復國後,阿拉伯人一直不放過以色列。可是他們沒有地契,而以色列有地契——聖經。

1.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是以色列人祖宗遺留的聖土。大衛作王后,至主前1004年,成功地突破耶路撒冷防線,使它成為"一神教"的中心,他以耶路撒冷為首都。1996年是耶路撒冷3000週年紀念。

1967年,以色列奪回耶路撒冷舊城,決心把東、西合一,拆除分界牆。

1980年7月30日,以色列議會通過法案,宣佈東、西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遠不可分割的首都"。

阿拉伯人爭奪耶路撒冷,沒有一點理由,因為這是以色列國的首都。

2.傑里科Jericho,就是聖經所說的耶利哥

耶利哥是"棕櫚樹的城市",市郊附近是寸草不生的石頭荒灘和丘陵。

耶利哥在耶路撒冷的東北。阿拉伯人稱"埃裡哈"。

傑里科省:365平方公里,人口3.5萬。

傑里科鎮:25平方公里,人口1.6萬。

約書亞領以色列人過約但河入迦南,第一個要得的城就是耶利哥(書6:),這當然是屬於以色列的了。

3.希伯倫

位於約但河西岸朱迪亞山區南部,距離耶路撒冷約40公里,面積約是10平方公里。有12萬阿拉伯居民;"希伯倫猶太區"有450人(52家猶太人)。

希伯倫有伊斯蘭教重要聖地易卜拉欣清真寺。

希伯倫是神應許給以色列的。這是亞伯拉罕及其子孫的墓地(創25:7-10,參23:12,19)。大衛先"在希伯倫作猶大王七年零六個月"(撒下5:5)。猶太人說,"它在我們心中像耶路撒冷一樣神聖。"

1950年,希伯倫併入約旦,成為約旦哈利勒省會。

1967年"六日"戰,以色列得回這座城,目前派駐3個營的兵力。猶太移民不願撤出希伯倫。

4.加沙地帶Gaza,聖經譯作"迦薩"

加沙地帶是在以色列西南地區,面積350平方公里,居住著75萬巴勒斯坦人和4000猶太人。

這是神給以色列的:"直到迦薩"(創10:19)。但當時約書亞還未得著(書13:1-2),後來神吩咐猶大攻取(書15:47)

"猶大取了迦薩和迦薩的四境"(士1:18),最後,所羅門終於管理迦薩"全地"(王上4:24)。

1967年,以色列得回了迦薩。1996年底,這裡有100萬巴勒斯坦人。

5.約但河西岸

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過約但河入迦南,先是到約但河西岸。神叫約書亞過河,是要把全地賜給以色列人的(書1:1-4)。

面積5295平方公里。目前居住著100萬巴勒斯坦人、10萬猶太人。

1967年6月5日第三次中東戰爭,以色列從約旦手中得回這一地區。

6.西奈半島,聖經譯作"西乃半島"

以色列人出埃及,到西乃曠野,這就證明西乃不是屬埃及的;以色列人要入迦南,所以當時也是不屬以色列的。

1956年10月29日第二次中東戰爭,以色列得回迦薩地帶和西乃一些要地。1982年以色列撤出西乃。

基督教刊|《聖經》其實早已預言了中東形式的發展

7.黎巴嫩南部

聖經稱"利巴嫩"。這原是個山脈,靠近推羅,是在以色列西北海邊。這原是神應許給以色列的:"凡你們腳掌所踏之地,都必歸你們,從曠野和利巴嫩,並伯拉大河,直到西海,都要作你們的境界。"(申11:22-24)

1978年3月,以色列為了保護北以色列的安全,得回黎巴嫩南部1,100平方公里。

1982年6月,以色列攻黎巴嫩,1985年以色列軍撤離後,仍保留了850平方公里的"安全區"。

8.戈蘭高地GolandHeights

位於敘利亞西南部,為南北走向的狹長山地,海拔約1000米,面積為1150平方公里。這原來是以色列的領土,神把這塊地劃入瑪拿西支派裡:"為瑪拿西人,分定巴珊的哥蘭。"(申4:43,參看約書亞20:8,21:27,代上6:71)。戈蘭在河東瑪拿西半支派,原稱"巴珊的哥蘭"Golan,在"但"的南邊。原來以色列北界是"但"。這當然是屬於以色列的。

戈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居高臨下:西面俯瞰著加利利地區;東面控制著通往大馬士革重要的信道。約旦河發源於戈蘭高地,是乾旱的中東地區的寶貴資源。北部多火山,中部有些高原,多農作物。當時有108個農場,163個村莊,菲克是名城。

以色列復國時,這是被敘利亞佔領的。

以色列在第三次中東戰爭(1967年6月9日)得回1200平方公里。12,000猶太人住在戈蘭高地的32個定居點。第四次中東戰爭,以色列又得回400-510平方公里。在兩次戰爭中,約有15萬敘利亞人離開戈蘭高地。

1974年5月31日,在美國國務卿基辛格倡導下,敘利亞與以色列簽定協議,規定以色列軍撤出東部630多平方公里,並設立2公里寬的援衝區,為了駐聯合國部隊用的。1978年,以色列有28個定居點。

1981年12月14日,以色列議會通過《戈蘭高地法》,決定在戈蘭高地實施以色列律法。

1991年10月30日,敘利亞參加了馬德里召開的中東和會。

1993年8月5日,以色列說,"如果敘利亞同意實現以敘全面和平,兩國建交,並開放邊境和建立貿易往來,以色列就願意遵從1982年撤出西奈半島的方式撤出戈蘭高地。"

1994年12月19日,聯合國安理會497號決議,要以色列從戈蘭高地完全撤軍,但美國投票反對。以色列提出用3年時間分階段從戈蘭高地撤軍。

1995年佩雷斯為總理後,他要把戈蘭高地給敘利亞。

四、實現和平

以色列復國後,當然一直想收復失土,這就很自然地造成阿拉伯人為難民,所以他們一直敵視以色列。以色列要讓出大遍土地,才能實現中東和平。

外邦人宣佈把他們的國家建於以色列的土地上,但他們始終是要失敗的。可是現在他們得到了許多國家承認,更得到聯合國的承認。聯合國338與242法案將以色列地分成許多碎塊,又把耶路撒冷分為東西:東為回教徒,西為以色列的。聯合國大會決定"以土地換和平"的原則。

我們知道,東耶路撒冷是聖殿、錫安山和橄欖山的所在地。

神說,"我要使他們在那地,在以色列山上,成為一國,有一王作他們眾民的王:他們不再成為二國,決不再分為二國。"(結37:22)但聯合國和美國說:"以色列要成為多國"。巴勒斯坦國一直敗而不亡,最終是在以色列國土裡立了國,成了以色列人的"刺"(士3:1-4)。還有其它許多國家仍然是佔領著以色列的領土呢!

1.首尾簽約

拉賓是第一個籤中東和平條約的人;最後一個是假基督要與以色列簽訂七年和平條約,以後就進入七年災難:"人正說平安穩妥的時候,災禍忽然臨到他們。"(帖前5:3)啟示錄也是說,先有和平,才進入災難:第一印是白馬(啟6:2),這是和平,然後第二印是紅馬(啟6:4),這是戰爭。

當我們看見中東和平開始實現,我們就知道主來的日子近了!

2.讓我們看看內塔尼亞胡等

本雅明·內塔尼亞胡BenjaminNetanyahu:本雅明即便雅憫,是"右手之子"意;內塔尼亞胡就是"神所賜"、"統一"或"聯合"意。他要本國統一,按神的旨意而行。

1949年10月21日,他生於以色列的特拉維夫。他曾在美國學習商學和建築學並精通美國的政治方式。1996年5月29日,他當選為以色列的總理,年僅46歲。當他被選後,他立即到耶路撒冷的哭牆禱告。

他維護中東和平,但不以出賣土地為條件。目前他遭到許多國特別是阿拉伯國家的反對。正當這時候,美國和伊拉克又緊張起來了!這是神的安排。

他堅持"大以色列計劃",反對分割耶路撒冷。他不斷地評擊佩雷斯的軟弱。他於1996年7月10日在白宮演講,聲稱整個耶路撒冷都是以色列永久性的首都。他反對建立巴勒斯坦國,反對將戈蘭高地交給敘利亞。

1996年9月15日,他說,"我將堅持我的基本政策"、"像耶路撒冷這樣一些東西才是神聖的"。

1996年11月26日他說,"我將不顧國際社會要求以色列停建猶太人定居點的壓力,在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擴大猶太人定居點。"

這是144個猶太人定居點中的第二大定居點,有1.5萬居民,把約但河西岸的巴勒斯坦自治區分成一個個"小區"。

1996年12月2日,以色列警告阿拉伯國家不要攻擊以色列,並指出阿拉伯國家不可能在舌戰中獲勝。外交部長戴維·利維對埃及進行了最強烈的指責。

1996年12月10日,以色列外交部文件聲稱:"在加沙地帶和約旦河西岸安置猶太移民-不違反國際法-,因為當年的英國委任統治允許和支持這樣做,特別是在-國有土地-上。""安置移民也與1949年通過的關於保護被佔領狀態下居民的《日內瓦公約》並不矛盾,因為以色列絕未承認通過軍事手段佔領了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同時,以色列同意在這些地區堅持尊重人權,就像在其它任何地方一樣,猶太人也有權在西岸和加沙地帶居住"。文件指出,"《奧斯陸協議》規定,在巴勒斯坦自治過渡期的5年內,猶太移民點被允許存在。"

1996年12月11日,以色列政府批准在東耶路撒冷市區新建猶太人住宅。這是以色列在阿拉伯耶路撒冷城區建造的第一個定居點。

但目前以色列還有困難,美國總統克林頓於1996年12月16日說,"以色列向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的以色列定居者提供財政援助的做法只能給中東和平進程製造障礙。"他還呼籲以巴雙方重新會晤,解決以色列從希伯侖撤軍的問題。1996年12月23日,以色列批准在戈蘭高地擴建計劃,美駐埃及大使批評以色列建定居點。

1996年底,以色列表示同意從希伯侖撤軍。1997年1月15日凌晨在以色列與加沙(迦薩)交界的埃雷茲草簽了有關以色列從希伯侖等地區撤軍的協議:於1月17日開始撤軍,市區的80%移交巴勒斯坦國。這是迫於美國、阿拉伯和國際上的壓力。1999年5月18日埃胡德·巴拉克Barak(妥協、和解Compromise意)當選總理,他主張以土地換和平。他57歲,曾在拉賓和佩雷斯政府中任職,有"小拉賓"之稱,中東和平有了曙光。

1998年10月,以、巴在美國簽署了懷伊協議。1999年9月3日,以巴終於達成了和平新協議。以色列停止在巴勒斯坦領土上興建猶太人定居點,並將於近日起撤出約旦河西岸11%的土地,直到2000年1月20日前完成。七年災難之前,中東和平是要實現的。主來的日子實在近了!

3.神揀選以色列

以色列是神的選民,基督降生在以色列。神要成全以色列,使祂在千禧年成為萬國之首。

神給猶太人特別的智能:美國科學發達,大部分都是猶太人發明的。

基督教刊|《聖經》其實早已預言了中東形式的發展

聖經早就預言了以色列和阿拉伯兩個陣營,特別是以色列復國後的形勢。從形勢的發展,我們真知道:神是存在的、聖經是從神而來的、主再來的日子實在是近了。

我們應當特別注意目前中東形勢的發展。中東和平條約是要繼續簽訂,但在基督再來之前是有曲折的。到底還是要用土地換和平,抑或是用戰爭取勝獲得和平,就要看以色列政府是否堅持到底。不管怎樣,七年災難之前是要有和平的(帖前5:3,啟6:1-4)。當敵基督最後與以色列簽訂七年和平條約的時候,以色列“必在其上安然居住”(結38:8)。“他們都沒有城牆,無門無閂,安然居住”(11節)。為什麼以色列會"無門無閂,安然居住。"呢?原來所有阿拉伯國家都與以色列簽了和約,連歐洲的代表敵基督都與以色列簽了七年和平條約,以致他們把城牆拆掉,耶路撒冷也"無門無閂",因為沒有人打他們,所以他們就"安然居住"了。

不過這種和平是假的、暫時的。當“人正說平安穩妥的時候,災禍忽然臨到他們。”(帖前5:3)

俄羅斯和北方國也要在七年災難的前期攻打以色列(結38:-39:)。

埃及(南方王)還要消滅以色列:“埃及像尼羅河漲發,像江河的水翻騰。他說,‘我要漲發遮蓋遍地;我要毀滅城邑,和其中的居民。”(耶46:8)

"城邑",原文是"那城",即耶路撒冷。最後,埃及是南方阿拉伯國家之首,聯合多國同攻耶路撒冷。但以理11:40"南方王"是以埃及為首的,"北方王"是以俄國為首的,他們"又必進入那榮美之地",這是指以色列地。

埃及和多國幾乎被殲滅:“他必伸手攻擊列國;埃及地也不得脫離。”(但11:42,參閱結29:9-12)

敘利亞在1967年,它於加利利高原要用火燒以色列。但它將來是要受刑罰的:“論大馬色的默示:‘看哪,大馬色已被廢棄,不再為城,必作亂堆-”(賽17:1)

大馬色就是敘利亞的首都大馬士革,它是世上最長久的住民城,但它將要敗亡。

約旦是由摩押、亞捫、以東等合成的。約旦已和以色列簽了和約,將來約旦是要得救的:"耶和華說,到末後,我還要使被擄的摩押人歸回。"(耶48:47)

“後來我還要使被擄的亞捫人歸回。”(耶49:6)

“但以東人,和一大半亞捫人,必脫離他的手。”(但11:41)

以色列在七年災難中要逃避敵基督:“於是有大鷹的兩個翅膀賜給婦人,叫她能飛到曠野。”(啟12:14)

這裡的"婦人",就是以色列,她要逃到河東的以東、摩押和亞捫一大半。最後,蒙基督救贖他們(亞13:8-9)。

將來在千禧年國裡,以色列就要實現神所定的疆界,成為萬國之首。

當我們看看中東形勢的發展,我們就知道神操管一切。我們相信,以色列是消滅不了的。

我們在末世,一方面要留意預言,但不要忘記,我們更要儆醒(生命的長大),以迎接基督的再來:

“你們在這預言上留意,直等到天發亮晨星在你們心裡出現的時候,才是好的。”(彼後1:1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