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2 蒙古大軍西征摧枯拉朽,威風八面,東征卻一敗塗地,如喪家之犬

蒙古大軍的西征和東征 ,為什麼結果迥然不同?

歷史上,蒙古大軍曾經進行三次西征,幾乎每次都是以大獲全勝告終!

蒙古第一次西征,元太祖十四至十九年(1219—1224年)成吉思汗率軍與花剌子模國進行的一場戰爭。

蒙古第二次西征 即蒙古汗國的第二次西征,元太宗八年至十四年(1236—1241年)窩闊臺汗遣拔都等諸王率軍征服伏爾加河以西諸國的戰爭。

蒙古第三次西征( 旭烈兀西征),元憲宗二年至世祖中統元年(1252年一1260年)蒙哥汗派其弟旭烈兀率領10萬大軍攻波斯的戰爭。

蒙古大軍西征摧枯拉朽,威風八面,東征卻一敗塗地,如喪家之犬

這三次西征可謂是取得了豐碩戰果,第一,建立了察合臺汗國,將鹹海(這個湖現在已經快要消失了!)以西里海以北的大片土地收入囊中,包括欽察、花剌子摩和東起阿爾泰山西至阿姆河的西遼、畏兀兒;第二,建立了窩闊臺汗國,收服了鄂畢河上游以西至巴爾喀什湖的乃蠻舊地;第三建立了欽察汗國,吞併了伏爾加河流域的梁贊、弗拉基米爾、莫斯科、基輔等公國;第四,建立伊利汗國,將兩河流域的伊朗、阿富汗、敘利亞收入版圖,最後以蒙哥汗派其弟旭烈兀率領10萬大軍滅掉波斯帝國而結束。

為什麼蒙古打歐洲人這麼容易?

其中主要的原因是當時歐洲各國正處於分裂獨立狀態,如俄國分成了許多小公國,他們之間相互爭鬥,不能一直對外,花剌子摩雖然是一個大國,但卻採取分兵守城,消極防禦的策略,不能集中優勢兵力,犯了兵家之大忌。

蒙古大軍西征摧枯拉朽,威風八面,東征卻一敗塗地,如喪家之犬

與此相反,蒙古大軍兩次渡海東征小日本,兩次皆敗 。

1274年,忽必烈徵集了兩萬大軍,乘著大戰船300艘和500艘小戰船浩浩蕩蕩的往日本列島開去,小日本在強大的蒙古海軍的攻勢下瞬間瓦解,全都退回岸上等死,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一場颶風不約而至,瞬間狂風大作,蒙古船隻損失大半,死傷無數。

蒙古大軍西征摧枯拉朽,威風八面,東征卻一敗塗地,如喪家之犬

經過七年的休養生息,忽必烈已經統一了歐亞大陸,又想起了當年的日本,所以再次組織強大的海軍,分兩路去進攻日本。

第一路從今天的寧波出發,一共四萬五千人,向著日本開去,第二波從高麗出發,將近二十萬人合併一處,進發日本,在日本九州會合後接著開始對日本進行大規模登陸作戰,小日本一看元軍又來了,拼死抵抗,讓元軍吃了很大的苦頭。就在快要勝利的時候,又一陣颶風來了,悲劇再次上演,元軍死傷慘重,南方艦隊基本被滅,北方艦隊也損失大半,最終第二次東征宣告失敗!

蒙古大軍西征摧枯拉朽,威風八面,東征卻一敗塗地,如喪家之犬

兩次颶風的鼎力相助,讓日本人愛上了所謂的神風,直到二戰快要失敗的時候還組織了所謂的“神風特攻隊”,但也是因為這場颶風讓元朝錯過了滅掉小日本的絕佳機會,從此中國軍隊再也沒有踏上日本的領土,這就是歷史!有時是那麼殘酷而滑稽……

大家好,我是歷史系獨生女,一個既有理論深度,又有實踐溫度的知書達理的小女子!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我,和我一起聊聊理論,談談實踐,增長一下姿勢!

蒙古大軍西征摧枯拉朽,威風八面,東征卻一敗塗地,如喪家之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