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8 獨角獸上市防止陷入三大誤區

今年堪稱中國資本市場的獨角獸元年。從富士康、藥明康德、寧德時代快速過會與掛牌,到出臺《關於開展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託憑證試點的若干意見》(下稱《若干意見》),以及日前發佈《存託憑證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等9份規章及規範性文件,都體現出證監會呵護獨角獸企業上市的態度。

獨角獸上市防止陷入三大誤區

近幾年來,全球資本市場掀起一股爭搶新經濟企業的熱潮。如美國市場,為了吸引更多的新經濟企業或獨角獸企業來掛牌,不惜一再降低上市門檻,像VIE股權架構、AB股制度、虧損企業等,在美國市場掛牌都不存在障礙,這也是當年阿里巴巴能夠在美國上市的原因。再如我國香港市場,今年4月份發佈了IPO新規,允許雙重股權結構的公司,以及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在此背景下,A股市場也加快了迎接新經濟企業上市的步伐。

迎接新經濟企業上市,也存在滿足國內投資者分享其經營成果方面的需求。像BATJ以及網易等獨角獸企業,其經營主體在國內,市場主要在國內,盈利也主要來自國內,但國內投資者卻無法分享其經營成果,這顯然又是非常不公平的。而在證監會為獨角獸企業發行股票或CDR掃清障礙之後,這一不公平的格局將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迎接像BATJ等獨角獸企業上市,不僅有利於改善A股上市公司的結構,也有利於為市場提供更多優質的投資標的。不過,在市場以超高的熱情迎接獨角獸企業掛牌的同時,也要防止陷入誤區之中。

獨角獸上市防止陷入三大誤區

獨角獸企業無論是發行股票也好,還是發行CDR也好,都需要從市場中進行融資。而融資功能正是資本市場三大功能之一。然而,在獨角獸企業上市問題上,市場似乎正在陷入為了獨角獸而迎接獨角獸的誤區。這不僅體現在證監會短短半年時間內密集推出相關規章制度上,也體現在獨角獸企業的融資上。比如工業富聯,其首發融資規模高達272億元,不像藥明康德與寧德時代那樣縮股發行,對疲弱下的市場形成的壓力是可想而知的。

在《若干意見》出臺後,像京東、阿里巴巴、網易等獨角獸企業都表達了迴歸A股掛牌的願望。這些獨角獸的迴歸,雖然有利於國內投資者分享其經營成果,但這些企業是否有必要在A股進行融資卻需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事實上,上述獨角獸中,並不乏頻頻啟動併購的企業,這類企業其實也並不差錢。如果市場寶貴的資源不去支持那些急需資金的企業,而是向這類獨角獸企業傾斜,無形中會扭曲資本市場的優化資源配置功能。

其次,獨角獸企業掛牌,也容易導致投資者陷入估值泡沫中,這是獨角獸企業產生的另一個誤區。A股市場向來都有炒“新”情結,獨角獸作為A股市場的新生事物,遭到投資者的爆炒早在市場的預期之中。像獨角獸上市第一股的藥明康德,能夠在行情如此低迷的狀況下連續上演16個漲停板的故事,正是市場瘋狂炒“新”的體現。但市場瘋狂炒作的結果,必然導致獨角獸估值產生泡沫。而對於市場而言,認為獨角獸企業應該享受更高估值者大有人在。但估值泡沫的產生,卻也隱藏著更大的風險。

其三,為迎接獨角獸上市,市場公平原則被打破。富士康、藥明康德、寧德時代IPO所走的綠色通道,實際上也是一條“特殊”的通道,更是一條對其他排隊企業不公平的通道。而且,為迎接獨角獸企業掛牌,同股不同權的障礙被“跨越”了,未盈利企業不能上市的門檻也被跨過了,實際上等於邁過了《證券法》、《公司法》相關規定。資本市場賴以生存的基礎即是公平,但A股市場卻陷入了無視公平原則的誤區,這顯然是值得警惕的。

獨角獸上市防止陷入三大誤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