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5 闖關東陳年往事

來源:樂亭文化研究會《讀樂亭》雜誌/樂亭故鄉人網站(www.guxiangren.com)

題圖來自網絡,和本文無關

闖關東陳年往事

闖關東陳年往事

闖關東陳年往事

1934年我出生在河北樂亭,從小就失去了父母,只好寄居在親戚家生活。小時候,總打仗,社會再秩序很亂。共產黨的工作人員進駐村莊裡後,總給我們村的老百姓開會,講革命道理,講工作農民受壓迫受剝削,有時說的大家直哭,很受教育。有時候清鄉團來了,我們大人小孩就跑苞米地裡睡。清鄉團走了,再回家。

因關裡的生活艱難,親戚們就商量著讓我去哈爾濱做小生意姨媽那生活。1948年,我15歲時,就跟著姨坐著膠皮軲轆的馬車到昌黎縣,然後從昌黎坐火車到山海關。那時候遼瀋戰役剛剛結束,車不好坐,時走時停。我們從山海關又轉坐火車到的錦州,從錦州坐火車到的瀋陽,又從瀋陽坐火車,經梅河口到的哈爾濱。1000多公里的路,我跟著姨一路顛簸整整走了一個禮拜。因路不暢,還經常倒車,有時需要在旅店暫住。記得一次住店,遇到一個十幾歲的四川娃娃兵,我們叫他“小四川”。小四川在旅店裡養了幾隻小雞仔,部隊撤走時,囑咐我幫著喂,說自己過幾天還回來。我餵了兩天,小四川也沒回來,不知道小四川最後回沒回去找自己的小雞。

我姨媽家住在哈爾濱道外十六道街,摩電車終點那。她家靠做燒餅、賣燒餅生活,一家人平時卻吃橡子麵(橡樹籽磨成的面,熱量極低,吃時一般要摻著苞米麵,否則粗糙難以下口),穿更生布(破舊麻袋等回收後重新紡織做成的粗劣織物)。闖關東的,大都是困難人。

姨媽對我不錯。來到哈爾濱後,先讓我在正陽北小學甲班唸書,畢業後又考到道外的哈爾濱四中。為了早點上班掙錢養活自己。在四中我念了兩年半(初三隻上了半年)就託人去找工作。通過姨家在同記商場工作的親戚,於1953年臘月初八那天,我進了同記上班,做營業員。

那時候同記商場是哈爾濱數一數二的大商場,顧客多,效益好,對營業員的素質要求很高。新店員必須有高小文化,要求五官端正,口齒伶俐。新店員必須在店內做三年練習生或到同記專門的學校學習六個月。畢業見習一年,考試合格,再分配工作。

同記商場的老闆武百祥是河北樂亭人,他一直喜歡用家鄉人,所以同記商場的樂亭人以及樂亭周邊的昌黎、灤縣、撫寧、臨榆縣的人很多。除了河北省人外,還有少數山西人、上海人、北京人、天津人。老店員中,山東人與東北人很少。

進了同記商場之後,我就搬離了姨媽家,住進同記的員工宿舍。那時候同記商場有職員宿舍與員工宿舍。職員,一般都是老員工、部門主任,他們住的是磚房,房間大,每個月交五或者六元的房錢。一般的員工住的房間小些,每個月交兩元房錢。到了年底,商場會給職員發放一百元、給員工發放三十元的住房補貼,我們實際上住房不花錢。商場設有自己的醫院,有專職的醫生護士,職工醫療免費。還有體育場、理髮室遊藝室,待遇很好。

我剛參加工作時,月工資是36.5元,在單位吃住都不花錢。我把全部工資都交到姨媽手裡,因為住了幾十年的老房子裡,在人家白吃白喝這麼多年,自己必須回報人家。老人收到錢,很高興,在她的語調中 還帶著少許的樂亭味兒。

同記商場效益好,員工們工作非常緊張,最忙的時候,連喝口水的時間都沒有。

1953年開始,我在同記商場的呢絨布品部做營業員,平常,同記商場門前都是人,顧客擁擠,擠得大門吱嘎直響。那時候,商場的是月初進貨,一般進的貨,要求月底賣完。如果貨好賣,月中就補貨。要求我們營業員,規矩多,紀律嚴格。進櫃檯後,不準揣錢。

聽店內老營業員講,他們以前每天要站72個小時的欄櫃(即櫃檯),站欄櫃,不準坐凳子,無論有事沒事,必須站著。來了顧客要熱情接待,店內有專人給顧客端茶、點菸、讓座、問好。一個營業員如果連續接待3個顧客,沒賣出一樣東西,那就開除。一般是正月十五,在店裡吃完元宵之後,店裡通知他離開。營業員在沒有顧客的時候,也不能閒著,要擦櫃檯搞衛生、擺貨物,不能離開欄櫃。商場員工都有自己的工資袋,每人的工資並非固定,根據表現,每人不同。工資袋,就是讓彼此不知道開多少錢。在我進入同記之後,這些老規矩逐漸消失了。

商場伙食也很好,春節吃八盤八碗席,正月十五吃元宵,二月二吃春餅、雞子肉菜,清明節後吃開江魚。端午節早飯吃粽子,午飯吃包子,還吃八盤八碗的海參席,飯後吃涼糕。中秋節早晨吃大米飯,兩盤菜,中午吃海參席,每人分月餅、水果或者給水果錢。

每逢年關,顧客多,我們最忙。開店前,店門前就擠滿了人。一開店,每個櫃檯前都是人,店內可真是人山人海。我清楚記得,化妝品櫃檯的大玻璃被擠打過。大年三十,店裡的規矩是中午12點閉店,買貨的顧客多,經理們怎麼勸也不走,我們就得跟著忙活,忙活到下午兩三點鐘才能回家吃團圓飯。那些天,真是喝口水的時間都沒有,我們這些老營業員私底下總開玩笑說:進了同記商場,少活10年。

同記商場的老員工各個身揣絕活。店經理劉實秋,當年負責在日本大阪採購布料,對布料熟悉到用手一摸,就知道是多少支紗紡出來的。我們呢絨布品組的職工,有時候就問他:劉經理,你看看這布是多少支紗啊。他一摸,張口即出:40支、50支,從未錯過。

老闆武百祥來店的時候少,我印象中只見過他一次。全體員工的合影照,他坐在中間,小個兒,留著一撮鬍子的老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