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6 有些贷款,套路太深坚决不要拿!

学生们想要额外的生活费、打工者想要更多的收入、职业妇女想要更多的家用……这些需要钱的人,贷款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拿自己未来的钱,提前消费。但是,有几类贷款,是千万不能碰的,它们不会让你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反而会让你越陷越深,最后永不翻身。

校园贷

有些贷款,套路太深坚决不要拿!

校园贷,是近年来互联网延伸的一种针对学生群体旅游、考驾照、做生意、生活费等的贷款产品。

网贷平台之所以选择大学生群体作为重点对象,主要是看中了他们的旺盛消费需求和前卫时尚的消费观念,信用消费意愿强烈,倾向于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由于在校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缺乏消费自制力,更没有社会经济经验,一旦消费欲望膨胀,就可能陷入连环债务之中。据了解,“校园贷”的一年息通常超过20%,学生没有还款能力,陷入恐慌,不敢和家人沟通,于是利滚利,窟窿变得越来越大,学生要不就是拆东墙补西墙,要不就是做出轻生的举动逃避如此庞大的债务。

这一类事情在这两年的新闻里,屡见不鲜。所以学生党们千万不要因为缺少生活费而介入校园贷款的深渊,有经济困难可以向父母商量。千万不要做超出能力范围的事,也不要碰校园贷。

套路贷

所谓“套路贷”,绝不是什么小贷、普惠金融,甚至恶性远超传统意义的“高利贷”(“高利贷”本身只是超过法定的利率,其债权、债务关系还是受法律保护的)。而这种

“套路贷”,犯罪分子从一开始就是处心积虑地以非法占有借贷人的财产、房产为目的,利用借贷人社会经验不足的弱点,通过“双倍借条”、“平账”等手段,将原来不过几万元的借款,在“证据”上飙升到几百万元,进而逼着当事人抵押房产、签订“20年的租房合同”,或者勾结黑心中心直接“网签”,一环套着一环,不把一家人的房子骗光,就不死心。

有些贷款,套路太深坚决不要拿!

“套路贷”的最大问题在于,法律似乎不站在受害者一边。“套路贷”的作案手法相当专业,处处披着合法外衣,在民事诉讼证据上做得“天衣无缝”:要欠条,有欠条;要转账记录,有转账记录……所以,这些“套路贷”甚至敢去打官司,而且往往能胜诉。

高利贷

有些贷款,套路太深坚决不要拿!

在我国,法律对高利贷的定义是这样的: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就是说年利息在24%之内,出借人的利息是受保护的,超过36%借款的利息是受保护的,还有一个是介于24%-36%之间的自然债务区,在这个居间内,如果借款人愿意给,法律是不支持也不反对,由双方自己协商。

高利贷不仅利息高的离谱,超出了正常人的还款能力范围,其利滚利的机制,也让很多人为此倾家荡产,家破人亡。再穷,也不要借高利贷。前面已经有活生生的例子,血淋淋的教训,借高利贷是不可能翻身的。

无论再穷,再缺钱,作为学生千万不能碰校园贷,作为学生的家长应该负起监管人的责任,看管好孩子,同时也要管理好自己,不要让自己的财务陷入僵局,最后要投靠高利贷,甚至是被套路贷有机可乘。

想要贷款,一定要找正规机构

正规机构不会提前收费

不管银行还是机构服务商,只要正规的贷款平台,都不会在贷款下放之前收取申请人的任何费用。因为,就算需要手续费或者是利息,也会在后续的分期还款之中被平摊掉。所以,只有在下款前提到先要交钱,那你就可以立马抽身不办了。

正规机构利率有比较

正规的银行贷款机构服务商的贷款利率都会是根据银行的基准利率做出调整的,由于机构与银行之间的合作关系,一般会稍低于银行基准贷款利率;也不会超过这些贷款利率的4倍。如果高过这个数,那么可以认定为高利贷。

正规机构需要面签

根据银监会的要求,不管是银行还是其它的正规贷款机构,都必须要实行面签合同制度。并且,面签的地点都要在银行或者是贷款机构的公司内部。

所以,如果你找的贷款公司没有面签这个环节,而是直接通过电子合同,或者是采用传真、电子邮件的方式跟你签约,你就要小心了(网贷除外)。

因为,非正规的贷款机构都会通过各种方式来逃避面签事宜,尽量不申请盖公章的贷款合同,以此来逃避刑事责任。所以,如果你遇到这样的贷款机构,还是别借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