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6 陸家嘴綠金專報|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解析中國經濟的生態之計

陸家嘴綠金專報|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解析中國經濟的生態之計

陸家嘴綠金專報|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解析中國經濟的生態之計

要聞回顧

美新規擬為火電廠排放“鬆綁”引爭議

美國環保局近日公佈了一項擬放鬆對火電廠進行汙染物排放管制的新法規,引發極大爭議。美環保局承認,如果這一法規生效,汙染物排放增加將造成每年最多新增1400例過早死亡。

美環保局21日提出的這項名為“平價清潔能源”的新法規,旨在取代奧巴馬政府時期推出的《清潔電力計劃》,將火電廠汙染標準決定權下放給州政府,間接為火電廠“鬆綁”。

美環保局代理局長安德魯·惠勒發表聲明稱,這個議程的基石是促進國內能源消費、創造就業和推動經濟增長,美國總統特朗普指示聯邦各機構取代或取締阻礙這些目標的過時法規。

不過,這項新法規要想生效,也面臨很多挑戰,首先需要有60天的徵求公眾意見期,其次也可能會面臨來自多方的反對意見。

美環保局前局長吉娜·麥卡錫對媒體表示,該提議是煤炭業旨在“拆除管制的劇本中的最新一步”,而這些管制對公眾健康和兒童未來至關重要。美加利福尼亞州州長傑瑞·布朗在社交媒體上稱提議是“對美國和全人類公然宣戰”。

美環保局當天發佈的報告引用一份研究承認,如果實施了新法規,到2030年,汙染物排放增加將造成每年新增470到1400例過早死亡,還可能導致每年多達9.6萬人哮喘加重,造成每年4.8萬天工作者病假和14萬天學生病假損失。

《清潔電力計劃》是奧巴馬政府時期主推的氣候政策,要求美國發電廠到2030年在2005年基礎上把二氧化碳排放量削減32%。美國最高法院2016年2月下令暫緩執行該計劃。

(2018年08月23日)

中企為埃塞俄比亞建設第一座垃圾發電廠完工

由中國企業修建的埃塞俄比亞第一座垃圾發電廠19日正式完工,埃塞俄比亞總統穆拉圖和中國駐埃塞俄比亞大使談踐出席了完工儀式。

位於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的雷皮垃圾發電廠由中國電力工程有限公司承建,是埃塞俄比亞第一座垃圾發電廠,使用中國標準和設備,日城市垃圾處理量可達1400噸,年發電量185吉瓦時。

據中國電力工程有限公司總裁張燕飛介紹,該垃圾發電廠建成投產後不僅可解決垃圾處理問題,而且能夠變廢為寶,將垃圾轉化為電能,為亞的斯亞貝巴提供穩定可靠的電力供應。

穆拉圖表示,這是一個重要的垃圾處理、回收和環境保護項目,埃塞俄比亞政府希望這一項目的啟用能夠將日益增加的城市垃圾轉變為經濟福利。

中國駐埃塞俄比亞大使談踐表示,9月初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即將召開,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將會是中非合作的重要方面,中國將支持非洲的綠色、低碳和可持續發展。

(2018年08月20日)

新方法可快速製造“固碳”礦物

電菱鎂礦是一種可有效吸收二氧化碳的礦物,但自然形成過程十分緩慢。加拿大科研人員日前找到了一種在室溫下72天形成菱鎂礦的方法。該技術一旦成熟並實現工業化生產,將有望用於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緩解導致全球變暖的溫室效應。

近日在美國波士頓舉行的國際地球化學界重要學術盛會——戈爾德施密特會議上,主導這一研究的加拿大特倫特大學提交了相關報告。

菱鎂礦是一種能大量吸收並儲存二氧化碳的碳酸鹽礦物。研究數據顯示,一噸天然菱鎂礦可從大氣中去除約半噸二氧化碳。

研究人員發現,通過使用聚苯乙烯微球作為催化劑,以碳酸鎂為主成分的菱鎂礦可在72天內快速形成。聚苯乙烯微球是一種用途廣泛的常見材料,而且在生產菱鎂礦過程中不會發生改變,可以重複使用。

研究負責人、特倫特大學教授伊恩·鮑爾說:“我們的工作展示了兩件事。首先,我們解釋了菱鎂礦自然形成的方式和速度。這是一個在地球表面需要數百到數千年的自然過程。我們所做的第二件事是展示一種顯著加快這一過程的途徑。”

鮑爾說:“使用聚苯乙烯微球能將菱鎂礦的形成速度提高几個數量級。這一過程可以在室溫下進行,意味著菱鎂礦的生產非常節能。”

他同時表示,研究工作目前仍處於實驗階段。最終能否將菱鎂礦用於碳封存,即永久儲存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還需考慮碳交易價格、碳封存技術改進等因素。

(2018年08月20日)

中企承建汙水處理廠在孟加拉國開工

採用中國設計標準並由中國企業承建的孟加拉國達舍爾甘地汙水處理廠項目開工儀式19日在孟首都達卡舉行,孟加拉國總理哈西娜、中國駐孟加拉國大使張佐、孟方政府高官、議員等數百位嘉賓參加了開工儀式。

據介紹,達舍爾甘地汙水處理廠項目由中國水電工程顧問集團公司負責設計和施工。項目業主方為達卡市水務局,建設資金是來自中國的優惠貸款,合同金額約2.8億美元。

該項目位於達卡市郊,汙水處理規模為每天50萬立方米。項目建成後將成為孟加拉國乃至南亞地區最大規模的汙水處理廠,也是孟加拉國第一座使用中國援外優惠貸款、採用中國先進技術並由中國公司建設的汙水處理廠,對孟加拉國改善民生、提高基礎設施水平具有積極意義。

(2018年08月20日)

地方動態

天津:今後3年將新增新能源汽車6萬輛

天津市人民政府近日印發了《天津市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八個作戰計劃的通知》,其中《天津市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作戰計劃(2018-2020年)》中提到,2018至2020年,全市每年新增新能源汽車2萬輛,佔全市汽車保有量比例到2020年提高至4.5%。

根據該計劃,天津將加快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以公交車、物流車、出租車(網約車)、公務用車和租賃用車為重點領域,持續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力度。加快推進城市建成區新增和更新的公交、環衛、郵政、出租、通勤、輕型物流配送車輛使用新能源或清潔能源汽車,2020年底前使用比例達到80%;港口、機場、鐵路貨場等新增或更換作業車輛主要使用新能源或清潔能源汽車;2020年底前,建成區公交車全部更換為新能源汽車。

同時,大力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在物流園、產業園、工業園、大型商業購物中心、農貿批發市場等物流集散地建設集中式充電樁和快速充電樁,為承擔物流配送的新能源車輛在城市通行提供便利,2018年新增公共充電樁3000臺,到2020年全市公共充電樁保有量達到2萬臺。

記者瞭解到,自2013年11月被國家批覆為全國首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示範城市以來,天津市截至目前已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近9萬輛,公共充電樁逾1萬臺。

西安設立渭河生態區 禁建汙染工業項目及房地產項目

陝西西安市政府21日發佈通告,設立西安市渭河生態區,禁止在該生態區內建設有汙染的工業項目及房地產項目。

通告指出,西安市渭河生態區重點發展生態保護、生態旅遊、文化休閒、農業觀光、灘地溼地治理等項目,禁止建設有汙染的工業項目及房地產項目,限制開發類建設項目,嚴格項目審批。渭河生態區沿岸城市建設規劃要服從生態區規劃,已建成區段要逐步改造,滿足生態區要求。對生態區內的准入項目,要嚴格控制濱水天際線建築高度,保證低強度、低密度建設要求。

據瞭解,西安市渭河生態區位於渭河西安段。縱向範圍為:南岸西起周(周至)—眉(眉縣)交界,東至臨(臨潼)—渭(渭南)交界(不含咸陽段);北岸西起秦(秦漢新城)—高(高陵)交界,東至臨(臨潼)—渭(渭南)交界。橫向範圍包括:沿渭河兩岸堤防向外按照城市核心區200米、城區段1000米、農村段1500米進行控制。

河北將對174家重點企業實施超低排放改造和深度治理

記者從河北省環保廳瞭解到,河北將在今後三年對全省鋼鐵、焦化、燃煤電廠等重點行業實施超低排放改造和深度治理,目前初步確定174家企業。

記者瞭解到,河北對全省鋼鐵、焦化、電力等企業先後組織開展3輪排查,基本摸清重點行業治理設施底數和排汙現狀,初步確定今後三年超低排放改造項目,涉及鋼鐵企業77家、焦化企業46家。河北燃煤電廠已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今年起將進一步展開深度治理,共涉及燃煤電廠51家。

同時,河北還將對鋼鐵、焦化和燃煤電廠石膏雨和有色煙羽開展治理,全方位加強精細化管理,減少無組織排放。共涉及鋼鐵企業186個改造項目,焦化企業39個改造項目,電力企業107個改造項目。

河北將謀劃對實施超低排放改造和深度治理的企業實施投資抵免稅、環境保護稅減免、排汙權抵押貸款、差別化電價、錯峰生產差異化管理等支持政策。

綠政動態

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解析中國經濟的生態之計

藍天、碧水、淨土,是人們對生態環境的美好追求,也是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內容。

今年5月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對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作出重要部署。一段時間以來,各地區各部門不斷加大環保投入,推動全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綠色轉型。

雷霆舉措,把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作為民生優先領域

近日,北京通州區、河北曲陽縣、河北趙縣、山西晉城城區、河南輝縣市政府主要負責人坐上生態環境部的約談席。原因是大氣汙染防治強化督查組在這些地區發現的問題較多,有的小鍋爐拆除不徹底、有的揚塵汙染突出,還有的“散亂汙”企業整治不到位。

督查、約談僅是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其中“一招”。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提出,要把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作為民生優先領域。

國務院印發《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部署改善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用地結構,並實施柴油貨車汙染治理等重大專項行動。生態環境部啟動強化督查,計劃動用約1.8萬人次,覆蓋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汾渭平原等重點區域,通過一個個具體問題的整治,實現精準治汙。

今年我國啟動了多項水環境治理的專項行動。為保障群眾“水缸子”的安全,長江經濟帶縣級、其他地區地市級水源地要完成清理整治任務,共涉及1586個水源地的3991個環境問題。有關部門對70個城市進行黑臭水體整治專項督查,上報任務已有九成完成整改。

生態環境部在全國開展固體廢物大排查,嚴厲打擊固體廢物非法轉移傾倒違法犯罪行為。同時,我國繼續收緊固體廢物進口,堅決對“洋垃圾”說“不”,上半年固體廢物進口量持續下降。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印發,各地以“廁所革命”、垃圾汙水處理等為抓手,持續改善村容村貌。

今年上半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優良天數比例同比上升1.2個百分點,PM2.5濃度同比下降8.3%;全國水質優良斷面比例同比上升,劣Ⅴ類斷面比例下降。

持續發力,以汙染治理推動經濟綠色轉型

化工產業曾是湖北宜昌市工業的重要支柱。為破解長江“化工圍江”難題,一年多來,宜昌已累計依法關停25家化工企業,其中不少企業產值過億元,當地財政收入一度下降超10%。

抓問題短板,持續發力治汙。中國化學工程集團與宜昌枝江市政府近日簽署合作協議,將就化工產業綠色轉型、產城融合方面展開探索。如今,宜昌化工產值佔工業總產值比重已下降至19.8%,新材料、生物醫藥、電子信息、先進裝備製造業產值比重則達到近50%。與此同時,城市優良天數比例同比提高,長江干流出境斷面水質好轉。

長期以來,“環境汙染治理影響經濟發展”的聲音不絕於耳。但經濟發展最終是為了人的全面發展,良好生態環境是必不可少的。多地實踐已經證明,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可以相得益彰。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表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要努力實現“三個有利於”,即有利於減少汙染物排放,改善環境質量;有利於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有利於解決老百姓身邊的突出環境問題,實現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多贏。

在國家不斷加大環境汙染治理力度、各地下大氣力進行環保投入的情況下,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7.2%,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2%,發展質量繼續提高,經濟更加綠色。

全力攻堅,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把握新形勢,解決新問題,完成新任務,方能回應百姓關切,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再上新臺階。

生態環境部提出,將聚焦大氣、水、土等重點領域,推動打贏藍天保衛戰和打好柴油貨車汙染治理、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渤海綜合治理、長江保護修復、水源地保護、農業農村汙染治理攻堅戰等7場標誌性重大戰役,組織開展落實《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打擊固體廢物及危險廢物非法轉移和傾倒、垃圾焚燒發電行業達標排放、“綠盾”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等4個專項行動,著力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加快補齊生態環境短板,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近期,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農業農村部也啟動督導調研,進一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

汙染防治攻堅戰還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今年六五環境日,多部門聯合發佈《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規範(試行)》,提出節約能源資源、踐行綠色消費、選擇低碳出行、分類投放垃圾等十條行為規範。從合理設定空調溫度到適度點餐不浪費,從綠色出行到舉報汙染行為,每個人都可以為汙染防治攻堅戰出一份力。

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是一場大仗、硬仗、苦仗,只有發動政府部門、企業、公眾的力量全力攻堅,才能實現到2020年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的目標。

專家視點

王會芝:綠色金融助推經濟綠色轉型升級

作者:王會芝 作者單位:天津社科院經濟分析與預測研究所

金融是經濟的血液,綠色金融是在投融資過程中注重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注重自然資源的有效利用,綠色金融是我國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

黨的十九大報告把“發展綠色金融”作為推進綠色發展的重要力量。綠色金融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包含兩個層面,一是推動綠色產業發展,包括對節能環保、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建築等領域的投融資支持,二是推動傳統產業的優化升級,限制淘汰落後產能,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步伐,引導資金流向高端產能。

推進綠色金融發展,應以綠色產業高質量增長為目標,以大數據和互聯網技術為支撐,以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為動力,構建政策支持有力、產品服務豐富、市場體系成熟、基礎設施完善、人才結構合理的綠色金融體系。

一是提高政策剛性支持。綠色金融的深入推進有賴於完善的政策支持體系,包括綠色金融體系建設、監管機制、責任追究機制、財政補貼政策、風險評估體系等。針對當前綠色金融政策缺失等問題,一要加快制定綠色金融相關政策規章,明確發展綠色金融的工作目標和任務,對綠色金融的認定標準、運作流程、管理方式、風險控制、政策支持等給予明確規定,引導金融機構資金向節能環保、清潔能源、生態製造等綠色領域尤其是綠色高技術領域集中;二要健全綠色金融財稅支持體系和激勵機制,設立綠色信貸貼息基金和綠色信貸風險準備金,通過財政貼息、融資擔保、風險準備金補償等激勵方式,鼓勵金融機構積極投入到綠色金融建設中。

二是推進綠色金融服務和產品的創新。一方面充分發揮綠色債券、綠色信貸、綠色租賃、綠色保險、綠色股權、碳金融等金融產品的作用,推廣排汙權抵押貸款、合同能源管理融資等創新性信貸產品,實現綠色金融產品的創新性多元化發展;另一方面,鼓勵引導更多社會資金支持綠色產業,促進綠色金融健康發展。此外,利用“一帶一路”的發展契機,搭建聯合發展平臺,將綠色金融與大數據、雲計算等信息技術結合起來,實現綠色金融與互聯網的有效融合,提高融資水平和效率。

三是完善綠色金融市場體系。一要發揮綠色金融市場在投融資過程中、環境風險管理以及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打造高水平的綠色金融產業鏈條,重點是調動證券、保險等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積極性。二要加大對循環經濟、萬企轉型和生態環保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強金融機構與綠色企業的對接,促使綠色金融更好地服務於實體經濟。三要培育和扶持綠色金融第三方認證機構和評估機構,建立綠色投融資評價體系。

四是健全綠色金融基礎設施,完善風險防範機制。健全綠色金融的環境信息系統,完善企業綠色信息數據庫,建立綠色金融環境信息公共共享平臺,強化金融機構的環境信息披露,加強行業環境信息、環保管理、金融機構信息的互通共享。制定綠色投融資審查和考核體系,對綠色資金的使用去向和效果進行監督,建立綠色企業和投融資項目的綠色評價體系,提高其核心競爭力。

五是建立綠色金融標準體系。綠色金融的核心在於實現資金要素的綠色配置,關鍵在於確保資金能夠流向綠色產業,要建立綠色金融標準體系,有效界定綠色產業和綠色項目,加快推進綠色債券、綠色信貸、綠色保險、環境權益等各類綠色金融產品標準制定。

六是培育和引進綠色金融專業人才。當前,我國綠色金融人才需求急劇增加,高層次懂管理、懂金融、懂環保的複合型人才較為缺乏。一方面,加強金融機構間的業務交流合作,開展綠色金融相關知識和技術的分享與學習,推廣先進的理念。另一方面,要大力培育引進綠色金融團隊和人才。因此應加強與國外金融機構、專業機構的合作,加強開展綠色金融管理培訓和技術培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