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平安福保險靠譜嗎?

5156


完全不值得買,你看看才多少倍槓桿?2倍不到到35倍槓桿,有沒有意義?沒有任何意義,而且21萬保額是最極端的情況下才有,基本是千分到萬分的級別。槓桿和發生幾率的差別有多少?兩到三個數量級。我只能表示呵呵呵。這不是騙錢嗎?

17年湖北省平安理賠數據:疾病醫療14.9萬件,件均賠付2880元,意外醫療5.7萬件,件均賠付2180元,這兩類型的理賠數量上佔97%以上,達到20.6萬件,佔總理賠金額的一半左右,5億多。重大疾病4000件,79000元,疾病死亡1600件,64000元,意外殘廢650件,35000元,意外死亡460件,是最多的198500.疾病殘廢只有2件,件均理賠14000元。平均賠付一萬以上的理賠數量只有2%。總理賠金額10個億多一點。

前幾年某安湖北代理人一共有2萬人,保費收入40多個億。17年我算有50個億(其他文章有人指出17年湖北省的保費收入是150個億,如果是這個數,我了個去)。平安17年個人客戶總數在5000萬。我按湖北省人數做折算,可以認為大概有250萬客戶。人均保費支出2000元(6000元),基本符合雙十原則。人均理賠分攤成本在400塊(不變),400%(1500%)的利潤吧。這利潤率大概只有販毒才能比得上了。對了,保險代理人都說保險每個人都要有,就是屬於大眾消費品咯?我也覺得是的,但怎麼大米,汽油,大豆等等其他大眾消費品的利潤就沒這麼高呢?那個質疑說很多行業都這樣的,為什麼我唯獨說保險業呢?這就是我的回應咯。你們不帶這樣雙的啊。還有啊這個只是平均的,具體到一些產品啊,可以有更高的利潤率呢。

這裡其實我是隱含了一個問題,但是不影響定性分析,我會在文中後面說出來。

請看圖一

綜合以上數據,上面事件理賠發生幾率和人數分別是

疾病醫療:5.96% 149000人

意外醫療:2.28% 57000人

重大疾病:0.16% 4000人

疾病死亡:0.064% 1600人

意外殘廢:0.026% 650人

意外死亡:0.0184% 460人

以上數據意味著什麼呢?平安湖北省2017年98%的理賠是沒有意義的,因為理賠比保費少,如果按照保險的真正意義來設計產品,理賠數量太少,太難看了啊。現在把理賠門檻降低,數量提高49倍,理賠成本只翻了一番,但是保費可以以數量級增加啊。

保險真正意義並不是有什麼事都給保,而是在極端的情況下對家庭的最大保障。2017年湖北省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37萬元。我個人可以認為少於這個數1-3倍的理賠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因為這個支出對於家庭來說不會太過沉重,基本每個家庭都會儲備這些現金或者資產,就算沒有保險也不會對生活帶來影響,這種理賠雖然不是小概率,其實也不小了,但是對保費的增加有明顯的促進做用的,你想想,如果一個保險大而全到撲個街擦傷扭傷都給賠,98%以上的理賠沒有意義,但是保險公司卻要養一大群理賠人員(理賠100和理賠10萬人力資源成本上區別沒有數字上大的),而你買的保險所支付的保費其實只有一小部分做為理賠基金,那保費得多高?這保險其實是不值得買的。

另外一方面大部分代理人做所謂的專業保險規劃的前提,都已經違背了保險的根本原則,代理人優先考慮的是投保人最大能承受的保費支出(雙十、標普,其實這也沒錯,錯就錯在後面,錯在產品不合理而已),然後再根據這個預算先做大人,後做小孩,最後老人(扯的,不會給投保的)的妥協而已,再從有限的幾個保險產品裡做預算,其實也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的。結果就是造成了有效保額極度低下,保障大打折扣的現象,這是一份除了代理人之外沒有意義的保險。就是因為重大理賠少,這個缺陷顯得不明顯,就算髮現了也容易以各種理由忽悠過去。

有效保額是我發明的一個概念,因為不幸的事件發生機率本身很小,這些不幸事件之間有些是不可能同時發生的,或者說能同時發生,但是機率是兩者機率再相乘,少到可以忽略的。家庭保險也不只能先考慮大人後做小孩,最後老人。理論上三者發生不幸事件的機率不會有數量級的差別,但是家庭2人甚至3人同時發生的機率也是非常小的。所以我們家庭真正的保額,並不是簡單所有保單的保額總和,那個是理論上的保額,也不可能實現的保額,您見過全家一起患重病,然後全部發生意外的例子嗎?沒有。所以家庭有效的保額只能算成家庭各成員各份保單上各種保額的加權平均,具體算法要有大量數據支持,可以做為大學本科畢業論文了這裡就不說太多了。

這裡問題就來了,家庭要取得全面的保障,保費支出應該是平均有效保費乘以家庭人數再乘以保單數(重疾、意外),各項保險的保額要均等,人與人之間也要相對均等的。這樣才能起到保險的真正作用,不然就會出現有效保額不夠,或者生錯病,病錯人、買了意外險的人,重疾額度不夠(相對也是)這種尷尬局面。這樣看來,湖北省的家庭保費支出應該都要5位數了,你要買的話,家庭保費支出起碼也得大幾萬啊,基本這個你要買就是100%要支出的。但是上面有兩個數字非常尷尬。總理賠裡有98%的理賠,平均理賠金額只比平均保費高一點點,而且理賠金額佔了總理賠的50%。

當然不同險種的發生機率不一樣,槓桿不一樣也就是費率會不一樣。有些大而全的保險甚至意外、重疾共享的保額的費率比其他家分開買同樣保額的費率要高,這裡就不點名了。

到這裡,您看看你手上買了的或者將要買的保險,如果按有效保額的概念來算保障,究竟有多少意義。或者是你按有限保額的概念來重新配置保險,算一下保費得多高。

真正起到保險大槓桿作用的理賠幾率,是少於重大疾病的0.16%,略高於意外死亡的0.0184%。大概在萬分到千分之一的區間以內。而且絕大部分在於重疾,重大疾病的理賠金額,也就是保險公司給的真實平均保障也不高的,以上面數據來看也就10萬不到,完全就是全家人幾年的保費而已,按有效保額的概念來時間更是短。

絕大部分代理人都喜歡說對所有人說如果沒買保險,重疾需要幾十上百萬的時候怎麼辦?或者時不時曬一下過百萬的理賠案例。麻煩大家去看看理財分紅型的重疾險,保額達到幾十上百萬的時候保費是多少吧,再者每個家成員都按這個標準配置後,保費支出還得加倍增多。看看還剩下多少家庭負擔的起吧。買了他們推薦的保險萬一真的發生幾十上百萬的醫療支出,絕大部分人都是覆蓋不住的,他們完全是在詭辯的,廣告詞你也相信?確定你付得起保費再說吧。見過太多的家庭花了大價錢,有效保額只是保費的幾倍,他們卻以為自己有幾百萬的保額,都是幾百萬身價的。

我們再看看圖二:

大家看到沒?重大疾病的4000例裡,top10第十理賠也就50萬左右,都是買了多個保險產品綜合理賠才有這麼多的,不得不說這裡的理賠是有點疑問的。而且還有豁免金額數據很有意思,有空再解剖吧。

再來看圖三,在這個數據裡98%的理賠都是50萬以下,50萬以上的按比例應該有80例左右。但是在前圖裡,top10裡最大不過80多萬,最小的50萬。難道有70個都是個50萬理賠?數據有問題,呵呵。

再分析一下,其實這上面的客戶都是聽了商業保險代理人的建議,按自己家庭收入來配置產品的,雖然可以買多點增強保額,但是不可能加多幾倍保費支出吧?圖上卻充分表明了有71%客戶的理賠都滿足不了需求的,同時也意味著如果一旦發生理賠,總客戶裡有71%保額是不夠的,是屬於無意義的保險,因為一般賠付儲蓄,或者省下來的保費足夠覆蓋了,遇到真正的不幸事情發生,你的有效保額太低了啊。萬一不是投保人發生不幸事件呢?你還沒算上其實老人發生重疾的機率是最高的,但是目前老人肯定是拒保的,就算有,保費也是天價,保費比保額高。就算20年前現在的老人當時還能算是年輕人的時候買了商業保險。您看看他現在那可憐的保額和現金價值?大部分家庭的保險都是有問題的啊。

以上的分析只是死差和費差的另外一種表現形式,利差沒有體現。有些代理人直接跳出來說你懂個屁,保險公司的利潤來自死差費差和利差,他們根本不懂保險,只是死記硬背上線教的東西。同時本文也在不斷的更新當中,剛開始也沒把利差考慮進去。同時也有人提出算法不太公平,因為有些險種是100%理賠的,其實應該說是返還,另外一方面目前保險人群還是相對年輕。往後理賠率會越來越高。

這裡我就增加利差的內容,並針對這一項進行分析。對於大部分非消費型的保險來說,都不是保終身的,這裡是人為的拉低了理賠機率,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保費。有一小部分特別是重疾險是保終身的,有事理賠沒事返還。所以按總保費收入來除理賠是不夠準確的說話我部分認同。首先我不認同返還部分是屬於理賠,這個本身如果是合同里約定的高概率事件。返還的部分是用你交的保費通過幾十年的長期投資所得的部分而已,是屬於利差。你交的保費算入保費收入裡面是沒毛病的,這部分的產品,還是有小概率產生理賠的,和一般的產品沒區別,理賠從保費裡出還是利差部分來出這個我們深究也沒用啦。所以非理財分紅型的利潤率也不低,保費巨大,深受保險公司特別是代理人的歡迎。不信你用非理財型的保費用來做4%的定投算複利,再和保險理賠+返還的總和比較一下?

無論保到60 70還是終身,幾率雖然高一點,但是費率也高啊。而且這類型的保險你有沒有發現讓你出一堆的錢,但是最終算下來保費和保額相差無幾,更大的風險在於你現在年紀輕輕的買了保幾十年甚至終身的產品,費率是低,但是到老了你覺得這些保額會夠?到你年紀大了再買,費率直線上升,甚至拒保,失去意義了。再說一句,所有的保費交到保險公司,都會產生利差的。算上這部分的收益,好過賣軍火、販毒品,這就解釋了為什麼現在的互聯網公司想方設法去往這一塊鑽,萬億市場規模啊。

問題的根源還是在於目前商業保險太貴,利潤太豐厚了啊,保險公司自己賣這些所謂的產品,一方面談保障,另一方面卻給不到大部分客戶足夠的保障,還嫌客戶窮咯。再一次從不同角度來證明我上面的論點。

單純意外死亡的幾率實在太低,單買這個的保費太便宜了而且通常不會被拒保啊,意外是和年齡沒有正相關的。

所以說問題的關鍵就回歸到重疾上面來了,家庭的主要風險就在於這裡。根據公開的數據統計重疾裡有80%的是癌症,根據某互助裡17年的數據啊。我幫助過幾百人裡,他們最高得到30萬幫助,最少也有5萬啊,而我只付出20塊不到去幫助別人。數據是不是很嚇人?

最後結論:對於99.99%的人來說,只要你不要一發工資全花光,至少你把不少於保費或者家庭總收入的10%用於定投抗家庭風險就可以了,並且越多越好,越早越好,你不買任何保險都沒關係的。對於你相信代理人離開數據談風險的忽悠說法:萬一發生就是100%?風險一旦發生怎麼辦?你能保證不是你?…………我也有解決方案的。你買純消費型的重疾加意外就好了啊,一年沒多少錢,代理人說的一旦不給續保, 通常都是你年紀大了啊,你按我用保費來定投,年紀大了後你會發現你所得到的,比你的保額還多啊,我還要你保險公司保障個屁啊,不信拿起你自己的保單算一下咯。還有我能確定20年前辛辛苦苦供的保險,那些人現在再看看他們的保額,現金價值等,他們正在嚎啕大哭呢。

如果你不想成為這萬分之一的其中一個,這個是沒辦法避免的,但是可以人為降低幾率,我們也可以通過最低成本給自己家庭帶來最大的保障,千萬不要相信絕大部分代理人的話,消費型的保險,互助,社保醫保最重要的是家庭定投投資已經夠用了。不幸事情發生也沒辦法,但是他不會因為你買了保險就不會發生,甚至某種意上來說,買了幾率還會高。不信你看看兩部一樣的車,一部只有交強險,一部有200萬第三者,你看誰的事故率高?代理人的營銷都很牛,讓你覺得如果買了他們的產品,錢還是你的,您身價已經是百萬?而且出險還有賺的感覺?對不對?其實都是坑啊。

再套用一下代理人們的邏輯:哪怕是千萬分之一的發生幾率,你能保證不是你?萬一是你怎麼辦?

所以每個人都應該拿收入的10%來買雙色球,要不一年買一次,中頭獎幾率可以達到千分的級別,要不每個月買一次每個月都有萬分價格的幾率,還沒算上其他等獎呢?理論上你中頭獎的幾率和發生重大理賠的幾率是差不多的,甚至更高。





商業保險揭秘


我朋友今年肺炎進了醫院 平安福在醫保免除後賠付了490元 為平安福點贊!為平安點贊!為人民免除了醫療負擔。平安福是每一箇中國人都應該購買的產品,而且只要1年6000!這麼便宜而且全面的保險哪裡找?你告訴我?


昨夜星辰2214


單純的重疾誰家便宜買誰家 中國的壽險公司都是一樣的 買肯定是對的 有些公司的產品可以多次理賠或者返本的會貴一點 目前的情況是投保的時候都嫌貴 理賠的時候都覺的少 家裡沒有病人不會理解那種救命錢的感覺 我在平安做過主任 憑良心說只熟悉平安福 現在在代理公司了 見的公司多了 產品也多了 對客戶來講沒有最好的產品 只有最適合的產品 量力而行就可以 不要過度投保 多選擇就可以


電影往事那一抹憂傷淡淡的


先說結論:平安福靠譜,但是不值得!

平安福分為:成人版和少兒版,是平安人壽的拳頭產品,在整個重疾險類別中銷量極高(畢竟代理人多),也榮獲了一系列的榮譽。

但是也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

一、捆綁銷售

平安福的主險是平安福終身壽險,附加險包括重疾險、長期意外險,以及一系列的一年期短險。

最新版的平安福放開了長期意外險,但是重疾險還是捆綁銷售的;我以50萬保額為例:51萬主險+50萬重疾+癌症多次賠付

舉個例子,如果重疾險已經賠付過50萬了,那你的主險合同等額減少,壽險只有1萬的保額了,也就是身故以後,只能賠付1萬元了,而不是51萬

1萬保額?是的,你沒有看錯!

雖然,你為了平安福支付的是兩份保費,但是其實保額是“二合一”的!

二、保費貴

保費貴,這是平安福一直被詬病的,同樣的保費,購買其他的產品,保額至少可以直接50%以上;業界流行的段子是:做平安的股東性價比超高,但切不能做平安的客戶!

我們還是直接上圖吧:


三、平安福癌症多次賠付是假賠付

平安福癌症多次賠付的間隔期5年,我們已經不吐槽了,畢竟國內癌症多次賠付的間隔期3年的產品比比皆是。

但平安福癌症多次賠付最大的坑是:如果首次確診的重疾不是癌症,這個癌症多次賠付的附加險將會責任終止-首次必須是癌症!首次必須是癌症!首次必須是癌症

如果,首次確診的重疾是急性心肌梗塞,重疾賠付以後。如果不幸後續確診了癌症,癌症多次賠付的保險責任也不會提供理賠的。

四、總結

相比較平安福以前的版本,平安福升級版已經補齊了:高發輕症的缺失、放開捆綁銷售的低性價比長期意外險。多多少少也能看到平安的誠意。

除了平安的死忠粉,比如預算充足且不在意貴出60%以上保費的客戶,奶爸都不建議購買平安福,畢竟誰都不會和錢有仇。

當然也可以有更有的保險方案:

如果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可以和奶爸溝通,私信奶爸或者留言給奶爸!

我是“#悅悅說險#”,我是一個獨立的保險經紀人,不忠於保險公司,只忠於我的客戶!一個客觀、專業、有溫度、有態度的保險自媒體(全網同號)。


悅悅說險


都說平安福貴,確實,平安福確實貴!

但是平安福在保險市場的佔有率很高,難道僅僅是因為平安保險的代理人多?

客戶都不是傻子,好與不好,大多數人自己都會有理性的判斷。

也不說其他公司或者其他保險險種,我只簡單說一下平安福。

1,無論是疾病還是意外,只要被保險人沒有死亡,即使賠付了重疾保額,或者意外保額,合同依然不終止。終止的時候一定是人不在了,賠完錢,然後合同終止!(可以對比一下,懂行的人一看就懂)

2,輕度重疾,很多保險賠了之後,重疾保額隨之扣除!平安福,身價重疾保額不但不減,反而增加20%,可增加三次!累計60%!!!而且保費直接豁免!(生了病才知道保險的作用,但是已經不能買保險了!如果有平安福,不用再買,保額直接上翻!!)

3,平安福不止是一份保險計劃,它更是一份健康管理計劃!!運動漲保額,真生病了,專家預約,海外醫療等等等等,沒生病通過走路增加保額,保費不加一分錢!生病了不但能得到賠償,還能享有高端醫療服務!

還有很多產品特點,不一一陳述。

貴不貴取決於產品的價值!有些人說保險保的都差不多,平安福卻貴的太多!可笑,如果保的真的一樣,保費比別家的貴,保監會是吃素的????


中國平安季耀東


平安福是個好產品,保險界的女神。

保障全,涵蓋壽險,重疾,意外,癌症三次給付。還有平安run,運動就能加保額,不願動買個搖擺器也行。患有輕度重疾後也能增加保額。繳費30歲男,一年兩萬多,繳費30年,就能擁有五十萬終身壽險,49萬重疾,意外身故150萬,惡性腫瘤最高三次賠付的保障。想想就雞凍。

什麼,沒錢,太貴了。我可是女神哦。嫌貴你就找便宜的,小心不安全哦。我們公司不是to be no.1,我們就是no.1。我們家底不大,才幾萬億。我們利潤不多,才上千億。我們很低調,保險就是平安。

所以說女神不是誰都能擁有的。

普通人看看就行,別做夢了。

最後安利一下普通人的居家好姑娘標配。

一份百萬醫療險,解決重大醫療花費。

一份定期重疾險,解決患病後生活,康復之用。

一份意外險,解決意外傷殘和醫療之用。

一份定期壽險,解決家庭經濟支柱身故後的養家責任。

不到一萬元,解決責任最重期的所有保障問題。







保險醫生張志


我認為平安福靠譜,最起碼比那些打著 不賣保險 背地裡給你摔個投保鏈接好好。

我認為,保險得看家庭經濟情況,做好規劃,畢竟不是一錘子買賣,今天交了,以後就不繳納了,對不對。

根據保額,看保障

根據家庭看保費

就先立個flg,30\\50萬保額吧。

平安這款的價格可以接受,就買。相反,接受不了,就不買

不要考慮,我就5000塊錢,買5000的平安福吧,那就失去了你的初衷,你要的是高保額

從保費看保額。

想好了,一年準備多少錢保費,可以接受。

月薪3000塊錢,買個定期重疾險備著。以後有錢了在加保。

凡事都是有兩面性的,不能因為某些鼓吹就造成了投保困難症,那真沒必要。

減少你的時間,用來多賺錢。專業的事情就交給專業人士吧,例如我這樣的,

明亞保險經紀—


明悅怡星


為什麼對於平安福,保險圈子裡又有這麼多的非議呢?

他們非議什麼?無非就是惡性腫瘤輕症中的一拆三和高發的心腦血管疾病中微創手術不在責任範圍。

那他們為什麼要非議平安福呢?

首先,自然是平安福產品有這些槽點。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沒點問題怎麼可能會成為眾矢之的呢?

這說明什麼?這說明平安福作為一款保險計劃產品,是存在缺點的!

但是——哪家的產品沒有缺點呢?想必,哪家的產品都會有缺點或遺憾或現階段沒有達到的某一個高度。

只不過,這些產品可能會更便宜,而且便宜得不少。

保障內容更多、更多樣,賠付次數更多,賠付保額更多......

其次,很多保險人吐槽平安福,可能更多地是為了推銷自己家的產品。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那我認為,可能沒有對比就沒有銷量吧。

有這麼個活靶子,不好好利用,是不是所謂的“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呢?

當然,對於這樣的賣保險的方式,我覺得也沒有錯,是無可厚非的事情。

但——我又認為,賣保險不是做保險的唯一目的。

保險業是一個整體,而如果沒有前30年包括平安在內的各大保險公司的努力與堅持,中國的保險業又怎麼會有今天的成就,又何談未來?!

所以,我覺得保險人與其去借平安福的力上位,不如好好給自己周邊的親朋好友普及商業保險的理念與知識,為自己多賺錢的同時也為【人人都有一份保險】做出自己的貢獻。

跳出產品思維,從需求和社會的持續發展去考慮自己做保險的方式,我覺得應該會更有意義!

就像馬雲說的——賣保險是做善事。

那麼我的重點又是什麼呢?

我難道是在給平安和【平安福】做廣告?又或者是為了給【平安福】正名?

我想,都不是。

我也許想說的只是我們該如何更好地做保險,如何更正常地賣保險。

而不是現在這種“狗咬狗”的場面。

我們互相撕咬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客戶、大眾會怎麼覺得我們這些做保險的人?

魚龍混雜、素質低下、都是騙子......

但事實上,我見過太多的高素質、高學歷的人在做保險,而且做得很體面。

他們從來不會去惡意貶低別家的產品,也從來不會虛假抬高自家的產品。

保險是什麼?【平安福】又是什麼?

是給大眾保障的,是給客戶一種安全感,是讓人們在生活和工作中沒有後顧之憂、能夠更好地區創造社會價值和實現自我價值。

那麼,【平安福】做到了嗎?

事實上,它做到了!

為什麼做到了?

因為十個買保險的中國人裡,有五個買的是【平安福】。

那麼,給大眾帶來最多安全感的保險產品是哪個產品?

我想——是【平安福】。

寫到這裡,肯定很多很多很多的代理人和經紀人會罵我“不要臉!”

那又怎麼樣呢?

我覺得我並沒有說錯什麼,也沒有違揹我當初做保險時候的“初心”。

大家都說【平安福】不好,我卻覺得它——還好。而且在某些產品設計方面,它——非常好。

首先,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保險和健康(安全)哪個更重要?

我想,99%的人會回答:健康(安全)更重要!

那不管是什麼樣的保險產品,不管是哪家的保險產品,不管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的保險產品,不管賠付多還是少的保險產品,不管保障責任多還是少的保險產品......

都是在出了生命或疾病的風險之後才會賠到錢。

那我們的客戶在購買這份保險的時候是奔著一定要得到這筆賠付的錢才購買的嗎?

而保險的目的又是不是為了一定要賠給客戶這些錢呢?

我想,並不是。

所以我們把一個產品做得再漂亮,賠付的保額再高,次數再多,保費再便宜,保障內容再寬泛......

這些都只是修飾!

雖然上述內容在評價一款保險性價比好壞的時候,非常重要!

但——這絕不是保險的本質。

那保險的本質是什麼?

我想——保險的本質或保險更重要的作用應該是鼓勵人們過更健康的生活,過更安全的生活,過更有生活質量的生活......

而保險就是保證這些生活能夠長久持續下去的最後的也是最堅固的防線。

【平安福】和所有的保險產品一樣,都有設計上的缺陷。

但——平安福有不是所有的保險產品都具有的創新的、獨特的設計。

不做保險的人可能不知道;只顧著自己家產品的代理人可能不知道;只想著怎麼把保險賣出去的代理人可能不知道......

國外壽險行業更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已經有很多家保險公司放棄了傳統的壽險業務,轉而做一種更符合未來趨勢的——健康+保險。

目的不是為了賠錢給客戶,目的是為了讓客戶活的更健康、更安全、更長壽......

而平安及【平安福】是國內唯一一家的唯一一款首創的產品,在設計上遵從了這種先進的健康管理理念。

我本無意在文章中插入圖片,但為了讓大家能夠更直觀地理解【平安福】的這種設計,所以我在最後放兩張平安RUN的釋義圖。

保險+健康管理,運動增加保額的獎勵機制,運動返現金的模式。

對於客戶來說,這是在鼓勵客戶做一個更積極和健康的生活狀態;

對於保險公司來說,客戶養成了更好的生活習慣,出險的概率自然會下降,而保費自然會下降;對於國家來說,更多的群眾加入到健康管理的模式中,大病醫療支出自然會降低......

所以,這可能不止是圖片中所展示的“雙贏”,而是三方甚至多方“共贏”。

再說到【平安福】產品設計中的輕症加保額的模式,平安在這個模式上也做到了國內行業首創。

以50萬保額舉例,罹患合同中約定的重大疾病後最高能夠賠付到(50萬*160%)80萬。

很多代理人詬病【平安福】,那我倒要問一問:

平安福合同中的100種重大疾病的定義,有問題嗎?

我想——是沒有的。

有些人又要問了,輕症問題很大啊!

我想說:輕症有像重疾一樣的標準規定嗎?重疾險的發明又是為了什麼?

我想——重疾險是為了彌補失能損失的。

那微創的不開胸的手術會引起失能並造成失能損失嗎?

所以,不是平安福不好,而是其他的產品在這方面的設計上更溫暖一些而已。

而【平安福】在鼓勵健康生活與產品設計創新方面,卻也走在了同業的前列。

我可能還是文章開頭的那句話:我們是在做保險,而不是賣保險。

少一點套路,少一點撕咬,多一點專業,多一點良心。

多普及保險,少抨擊同業,做有尊嚴的保險代理人,不做斤斤計較的生意人。




MT平安


近日,看到頭條有很多抨擊、詆譭平安福的,從來沒放在心上,直到昨天……我決定為平安福說句話。

先集中某個人喜歡說的點吧。

觀點一:平安福線下銷量很好,網上評價很差。

哈哈,其實如果線下客戶好評,通常網上評價也會好的。可是網絡水軍太多了。但是不管網上水軍如何詆譭平安福,她依然被廣大客戶所接受。光2016年就賣出了340多萬件。這句評語應該改為:線下銷售很好,網上同行評價很差。

觀點二:平安福非常複雜,市面上沒找到同類的產品來和她比較,套路太深。

好奇怪的觀點,平安福是13年推出來的,已經有5年了,她就站在那裡,卻因為其他公司沒有產品長得和她一樣,所以覺得套路深。如果這樣的話,是否可以說姚明由於長得太高,中國其他人和他沒有可比性,所以姚爸爸姚媽媽套路太深了,生了這麼一個兒子?產品複雜就不好?這是什麼謬論?想想為何大家都喜歡更先進更多功能的蘋果手機、華為手機?它們肯定比老人機設計複雜啊。沒見你自己用老人機?精密的儀器都是複雜的。但是並不影響你使用它。

觀點三:保費太貴!

這個應該是對平安福最集中的槽點。沒關係的,夏利的銷售人員或許也經常嘲笑路虎太貴。只要貴得值,就能被客戶接受。文章裡列舉了平安福和福祿康瑞(太平)以及康樂e生B款的保費來比較。

當然,這個比較是把平安福的組合拆卸出幾塊來比,而不是整體。上面看到的最便宜的是康樂一生。但是文章裡卻並不推薦康樂一生,而是推薦福祿康瑞。為何?作者應該心知肚明,就是福祿康瑞是自己可以銷售的產品,康樂一生只不過是炮灰罷了。但是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啊。

我們再來比較一 下這款產品的形態。平安福的壽險和重疾險是可以做不等額度的。比方說,人一定會死,但不一定會得大病。所以我可以把買100萬的壽險,50萬的重疾。但是其他兩款卻不能,買50萬重疾,就只能配50萬壽險。沒得選擇。

有些人說,沒得選擇有什麼關係呢?關係大了去了。這關係到豁免保費的大事情。豁免保費是什麼意思?就是當一個人在繳費期發生重大疾病理賠後,保單剩餘一年期以上的條款保費是由保險公司代交的。重疾理賠後,平安福裡的剩下的有壽險和重疾的差額部分的保費,比如剛才的100萬壽險的例子,賠了50萬重疾後,會有50萬保額的壽險保費是由平安代交的。另外平安福不用自己繳費的還有長期意外險和惡性腫瘤條款。如果按20年繳費,客戶又出險得早,那麼後期的豁免掉的保費不是每個保險公司都能承受得起的。其他兩款由於不能附加長期意外和惡性腫瘤條款,所以一旦發生,保費還得自己交啊。

所以寶馬雖然價格高,但是並不貴,所以賣的很好。夏利雖然價格低,但並不便宜,所以就快要倒閉了。每個客戶心中都有一杆秤,不是你可以隨便忽悠的。

另外,我通過第三方軟件,查到福祿康瑞和康樂一生的保費並不是作者寫的那麼便宜,有圖為證。

觀點四:平安福輕症發生後增加保額是雞肋。

平安福的輕症,每次發生可以賠付重疾保額的20%,同時壽險和重疾的保額會增加20%。像剛才的例子,壽險100萬,重疾50萬。當發生一次輕症的時候,重疾會增加10萬,變為60萬,假如以後再發生重疾,就要按60萬來賠。壽險增加了20萬,變成120萬,身故後就要按120萬來賠。

如果你細心一點,會發現30歲的男性,51萬的壽險,保費是9282元(作者圖上有) ,每一萬保額,保費是181元,增加20萬保額,就要3640元,同樣可以算出,重疾增加10萬需要1250元。相當於發生了一次輕症,該客戶就可以每年少交4890元的保費,而保額又可以得到增加。如果發生3次輕症,100萬保額的壽險就要變成160萬了,重疾保額就要變成80萬了。而這並不影響客戶每次輕症獲得的10萬理賠。

文中作者說發生幾次輕症的人可能比較少,但是如果你自己都不認為一個人會得多次輕症,為何要推薦輕症可以賠5次福祿康瑞呢?這種拿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事,作者以後還是少做些吧!畢竟,自殘,保險公司是不賠的。

其次,我個人覺得,發生輕症後增加保額,可不僅僅是省了多少保費這麼簡單。它裡面包含著滿滿的社會責任。是很有溫度的。按目前保險公司的規定,一個人發生了輕症,以後就很難再買到保險了 。你想,當你發生輕症後,你是很痛苦的。當治療結束後,你會第一時間想去加保一份大病保險,但這個時候全天下都會拒絕你。幸好平安福通過曲線救國的方式讓你的保額悄悄的增加了20%—60%。相當於你又得到一份保險,而且還是0保費。畢竟一個人發生過輕症後,身體會不如以前,掙錢能力也會降低,這時免費增加保額,這種溫度,這種人情味,就算不是當事人也能體會得到吧。

這個20%——60%的保額,是真金白銀,如發生輕症,後期客戶一定會得到這個賠償金,因為人總有走的一天,你知道這對一個公司的財務會造成多大的壓力嗎?財力超群的大公司很多,遠不止平安一個,但是如果缺少社會責任,卻不容易做到增加保額這點。

所以平安福推出5年後,很多公司也推出了自己的xx福產品,但沒有一個敢像平安一樣把增加保額這條加進去。希望以後有更多大公司加入。

觀點五:惡性腫瘤條款要相隔5年才再度賠付。

5年確實不短,我個人也認為如果能更短就更好些,最好像平安福輕症一樣,沒有時間間隔。這個是可以根據自己需要添加的。並非強制。但作者推薦的福祿康瑞和康樂一生,連附加的權利都沒有給到客戶,你又有什麼資格去抨擊平安福的5年期長呢?葡萄酸的心態又來了。

觀點六:平安福的長期意外保費太貴了,性價比低。

的確,長期意外的保費不便宜。但是貴卻不見得。文中作者拿了網絡產品眾安的一份意外險來對比。來突出平安福意外險的天價。我說說的個人的觀點。

第一:長期意外不是買一年保一年的產品。你可以只交10年,而且價格每年保持不變。不管你投保後身體情況如何差,確保你能保到70歲。中途退保還有退保金。作者推薦的是買一年保一年的,中途退保沒有現金價值。而且保費每年都不一樣,一般會漲價。因為平安也有同類產品,呵呵。而且由於是網絡投保,沒有人工審核,如果身體出狀況,第二年極大可能不能投保。或者入股這款產品明年停售了,你將需要另投其他產品。人工線下服務就更別談了。

第二:剛才我說過當客戶發生輕症或者重疾後,長期意外的保費是會由平安代交的,但是照樣保你到70歲。這相當於無條件給到客戶擁有意外險的權利。你看,其他意外險產品你都不能購買了,只有平安福的長期意外為你留一條縫。我更覺得這是一種呵護。所以市面上,看著平安福火了這麼多年,還是極少有公司跟隨平安福去設置意外險。

觀點七:平安福輕症極早期輕症、皮膚癌、原位癌分別列出,不像同行三合一,坑大。

我看過很多保險公司的產品,確實是沒見過有像平安福這樣分開列出的。是不是坑,你可以先思考一個問題。你聽到的最多的大病叫什麼名字?癌症對吧?既然是癌症最常發生,那麼平安把極早期惡性病變、皮膚癌和原位癌分列出來,讓最常發生的病種可以理賠三次,是坑還是誠意?想一下你就能明白。

回頭看看福祿康瑞,輕症種類倒是很多,但是卻有很多是三個賠一個,四個賠一個的,發生一個,剩餘其他兩個或者三個疾病就不能賠了。(歡迎去查看福祿康瑞的條款)。

如圖:

天啊,太多了。究竟是因為同組的幾個疾病都是一樣的,發生一個,就不會發生其他兩三個,所以列出來衝下數,嚇唬嚇唬人?還是發生一個後,更可能發生其他兩三個,所以用不能再賠來降低公司運作成本?鬼知道!這就是作者心目中的好產品?

再看看裡面的重疾種類:什麼嚴重哮喘25歲後不保、什麼川崎病、埃博拉病毒,這些要不是小孩的病,要不中國都沒出現過的病種,和作者舉例的30歲的大陸男有關係嗎?

觀點八:平安福自帶的平安RUN增加保額,太難達成。

平安福有個平安RUN,是個2016年下半年平安福增加的運動健康管理項目。老平安福保單不享有。這個項目分階層進行。平臺會由易到難,每週給你一個運動計劃,比如一週內有3天達成1萬步,就獎勵你星巴克咖啡、百果園水果、京東購物兌換券和肯德基早餐券,四中一。達成月度目標,有更好的獎品,之前有蘋果手錶,現在有名牌運動鞋。達成年度目標,獎勵壽險和重疾險10%的額度。比如先前你買了100萬壽險和50萬重疾,那麼你達成了就會變成,壽險110萬,重疾55萬。增加的額度終身有效。不用額外花錢。就是說,只有你運動了,走了這麼多步數,你就獲得這三重獎勵。時間是兩年。說白了是平安希望你運動,希望你健康。

作者說很難達成,還舉了自己的例子,顯得自己很無奈。仔細想想,作者是極端極端嫌棄平安福的,都在勸大家退保了,自己還在參加平安福的平安RUN。這麼奇怪?個人認為只有兩個原因。一是作者自己根本沒有買平安福,為了詆譭所以去搞了個截圖,這樣的步數圖滿大街的平臺都可以截下來。二是作者覺得平安福很好,但不在自己的銷售範圍內,所以自己一邊買平安福,一邊詆譭她來推銷其他產品。是李逵還是李鬼,這個大家打開腦洞去想象就好。

運動增加保額這個事情,平安是首創。現在疾病高發,2017年前11個月中國居然有73億人次去問診,有2.5億人出院。注意,一個是人次,一個是人數。我們國家才不到14億人,去年11個月就有2.5億人出院,可見中國人的健康很堪憂。國家早十年就推行全民健身計劃,小區、公園、綠地都裝了健身器材,但是很多人不能堅持。

如何才能讓一個人動起來呢?平安考慮了很久。平安RUN設置時很有講究,如果要求你每天做100個俯臥撐或者快跑5公里,又或者游泳一小時才給你獎勵,相信很難有人達到。所以最後選擇讓客戶步行,做最低烈度的運動,就可以有獎勵,讓你先動起來,慢慢的讓你的亞健康消失。只要你不是宅男宅女,每天你都要走路的。可能很多人平常上下班一天只走了5000步,那麼就為自己的身體,或者獎勵,晚飯後出去散步半小時吧。當一個人每天習慣走1萬步的時候,她的身體一定會好於常人。就算萬一發生意外或者大病,她的身體也會恢復得比別人更好更快。這是個對個人和社會功德無量的事情。對個人,尤其是一家之主生病少了,家庭會更幸福;對社會,悲劇的家庭少了,社會更穩定,國家會更昌盛。

平安出錢出力弄了個平安RUN,其實對其他保險公司也是個利好。因為很多客戶同時擁有好幾家保險公司產品。現在客戶因為平安RUN的管理,身體好了,疾病少了,所有的保險公司的理賠都會減少。平安一家出錢,同行公司跟著受益,現在你們還要千方百計的詆譭平安福,要消滅她。難道不愧疚嗎?

現在每天參加平臺健康管理的有多少人?這絕對是你見過的最大的運動平臺。

回覆別人那麼多,來說說我心目中的平安福吧。

第一、是一款不會過時的產品。從2013年上市至今,5年裡,版本升級了很多次,每次升級都給到客戶升級的權利,而且不帶任何附加條件。只要增加新增部分的費用,你的老保單就可以煥然一新。比如從13年的30種重疾到後來的45種,再到80種等等。這樣可以避免你又要花錢買一份新版。以前每次舊版停售前新版開售後,都會各有一次熱銷。所以單是這個升級,平安每年就損失了很多新保單,但卻贏得了民心。

第二、平安福是一種生活方式。平安福搭配360就醫服務。會在事前通過平安RUN讓客戶形成健康運動的習慣,讓身體棒棒。在發生重疾或意外的時候,通過360就醫服務,可為客戶在短的時間內找到合適的醫院、醫生和掛上號,安排病床。打破了以往只有達官貴人才能享受到的專家服務。讓客戶不會因為自己沒背景,沒文化,而沒門路找到合適的醫院、合適的醫生。接著通過極速閃賠,給到客戶安心的救命錢。最後,增加的保額,讓客戶對自己的未來更有信心。

這種解決事前事中事後的四位一體的產品加服務,一舉打破了傳統保險公司只有事後理賠的模式。給到客戶極大的安心。

第三、平安福還有別人不知道的條款。

比如壽險和意外險的免責條款裡,絕大多數公司都會有這麼一條是不賠的:(如圖)

但是平安福的是長這樣的:(如圖)

不賠的範圍一樣嗎?

其實細看條款,你就會發現,平安的理賠條件是比較寬鬆的,範圍也大。再舉個例子,就是平安的全殘和同行的全殘或者高殘。平安福投保人豁免條款裡全殘是指一到三級殘疾保障,賠付範圍共計63種。同行的全殘或高殘的賠付範圍,只有一級裡挑出來的8種。範圍只有平安的八分之一。

這些例子太多太多了。

第四、價格≠成本。今天平安的發展越來越好,速度也飛快。除了在投保時通過手機空中刷臉、簽字、交費,讓客戶在千里之外就能投保;在變更資料等眾多的保全服務裡,通過95511熱線、金管家APP自助、業務員上門等多渠道的服務,讓客戶足不出戶就能完成資料變更;最後在業務員上門連接空中櫃員、金管家APP簽名和紙質理賠三管齊下,總有一款方便到你。省事省心,這成本不是計算器能計算出來的。

第五、專業、便利、速度、快捷、安心,是平安給到所有客戶的承諾。從13個人的小公司,30年走來,到現在的百萬大軍,一步一個腳印,緊跟改革開放的進程,銳意進取,網點逐漸滲透到神州個個角落,生根發芽。今天的平安人,每天在公司培訓兩小時,每月有特訓周、每年有進階培訓。日復一日的學習訓練練就了專業服務。相對於那些出勤都不用,基本訓練都沒有的公司,服務都外包的公司,你以為自己出了一款不錯的產品就可以戰勝平安,可以天下無敵?客戶會用腳來投票來回應你。

最後,我想說一句,之所以那麼多同行詆譭平安福、卻沒有人去詆譭康樂一生?個人覺得是因為平安福站在了山峰上,風頭正勁。詆譭她一定會有很多人回應,能博眼球,能蹭熱點。這就好比,你颳了馬雲一巴掌,肯定上頭條;換了你和鄰居打架,消息都傳不出你這棟樓。

期待平安推出更多走心的產品。





平安的小孔


首先聲明我不是平安保險公司的人。你的出發點就不對,重疾險不是考慮回報劃不划算,你應考慮的是保障問題,你考慮到繳費二十年後只有21萬回報,你是否還想到了最後走的時候只留下了21萬?12萬回報21萬,幾十年存在保險公司,吃虧了,可是保險公司是從你承保開始幾十天后就開始承擔你理賠的風險,如果繳費兩年就出險你才交了一萬多,就要賠你21萬,這樣算是否划算?你願意這樣嗎?其實這二十一萬是為了在你出險的時候不讓你以及家人過多的承擔而買的產品。保障型重疾險繳費就是要時間長,如果有三十年繳費建議你做三十年,因為繳費期越長,相對保費越低,而出險就會直接理賠,不承擔以後的繳費,這是有槓桿的,開始繳費時槓桿大一點點減小。應該說你是比較有責任感才為自己買了重疾險,為家人子女減少了負擔,所以不建議退,繼續比較合理,一切讓你退保再換別人家的產品都是不負責任的,所有保險公司的產品都大同小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