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有人說糧價提高農民就會富起來,你怎麼看?

東陽木雕紅木傢俱


有人說糧價提高農民就會富起來,你怎麼看?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即便是糧價提高農民也不會富起來,簡直就是痴人說夢!因為這個社會不允許讓農民富起來,如果農民富起來了,其他人那就全部是富翁,相比之下農民還是窮人。為什麼說糧價提高農民還是富起來的呢,簡單的解釋一下原因。

一、即便糧食價格上漲,緊接著出現了物價的上漲,農資產品的價格上漲,而且他們的漲幅比糧食的價格漲幅還要高,所以糧食的價格,即便是在上漲也漲不過其他農資等產品的價格上漲的幅度,農民能富起來嗎?種地的成本增加了。



二、農民人均一畝三分地兒,靠著一畝三分地能富起來嗎?不能!一畝地產糧食就目前袁隆平的高產水稻,一畝,地產2000斤,按南方的畝產量來說,一年兩季的4000斤的大米,能賣多少錢?5塊錢一斤的稻穀,毛收入不才2萬塊錢嗎?農民能富起來嗎?城市人的工資至少是這個價的幾倍。

三、再說糧食是人類生存的最基礎的東西。如果糧食價格上漲得過快,像近期的香菜價格出現了暴漲,最高達到了40元1斤的價格。如果糧食出現這種現象,會影響到很多人的生存,尤其是城裡人,他們買不起糧食,這就引起了社會的不安,甚至恐慌。所以任何國家會對糧食價格進行宏觀調控,不會讓糧食的價格出現大幅度的浮動。



總之,糧價的提高也不會讓農民富起來,這是社會現實決定的。畢竟農民的土地資源有限,而且糧食的價格也不是有農民說的算,儘管是由市場規律決定的,但是是由上層基礎進行干預控制的,所以糧價也不會出現大幅度的上漲,農民也不會富裕。


三農一姐


糧食提價農民是不會富起來,但會平衡種植結構。糧價提高以後,會使以前不願意種植糧食作物的部分農民增加糧食種植面積。這樣主糧種植面積就會擴大,而主糧種植面積擴大以後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就會相對減少,那麼以前大家靠一窩風種植某種經濟作物賺錢的現象就會相對減少。那麼種糧食既省人工,成本又低。而經濟作物成本高,收入又不穩定的狀況就會相對改善。現在糧食價格低,大家都不種糧食,看那種蔬菜賺錢就一窩蜂根著種,結果大家都賠錢。如果糧食價格提高,那麼肯定有一大部分農民會選擇種植糧食,那麼蔬菜的種植面積必然下降,那麼蔬菜種植面積減少價格自然就上去了,那麼農民自然也就賺錢了。





隨緣198769237


有人說糧食價提高農民就會富起來了,你怎麼看?

如今的社會國家政策好了,農民種地不用交公糧了,反而還補貼種植戶,也包括現在的醫療保險,新農村建設,危房改造補貼,國家都再想方設法改善農民生活條件。



我是一個地地道道南方農民,專科畢業後直接回家種地和養豬,也算是接爸媽手豬養。我父輩種糧食為了生活,我們這代相對好些,可是也沒有達到致富,即使糧食價提高也不可能的。這又是為什麼呢?說說我們目前現狀大家就知道啦!



1、農田承包到戶發展到現在,我們農民人均種植面積變少了(慢慢壯大家庭經過幾代人的土地均分)。限制了大規模機械化種植,產量上不來價格再好,農民也沒有多少糧食可賣,自然就不會富裕。

2、國家城鎮化發展促使種植土地流失,工廠、企業、城鎮擴大使得部分農民土地被國家徵用,當然是有償徵用,至於價格那就是五花八門啦!國家的補貼政策沒有幾個農民能享受到,這樣子農民會富嗎?

3、種植成本的增加,人工、化肥、農藥、油價導致了種植戶成本隨著水漲船高,小面積的種植形成不了產量化,根本無法降低種植成本,讓農民怎樣富裕。



4、老話說:“農民是看天吃飯”,遇到乾旱和洪災那都是不小的損失,大家都聽說過北方的乾旱絕收,南方的洪澇絕收,也危害到養殖業。特別現在社會汙染嚴重,環境氣候的差,生態的破壞,不知的未來誰也無法想象。

5、糧食價格提高雖然對農民是好事,可消費者呢,每天的生活必須品,如果是昂貴的價格有錢人倒是無所謂,可生存在社會底層的人能怎麼辦,辛苦付出工資又低,如果還遇到個沒有誠信的老闆,這個日子怎麼過。所以糧油價格是由國家控管的,不可能出現壟斷或者物以稀為貴的現象發生。

6、還有一個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價格是漲了,但為什麼種植戶的農產品滯銷了,而城裡或者某地區價格卻很高,是種植戶的錯嗎?不是,是消費者錯了嗎?也不是。種了賣不掉農民怎麼富裕。



農民種植致富的也有,要麼是靠產量,要麼時候種出了特色,要麼就是大棚返節種植,這就是我們這農村現狀,大家有什麼看法留評指正,謝謝。



關注三農養豬、相互交流學習。


三農養豬


關於這個問題,鍾情三農以為,農民富不富,不是看糧食價格高不高,而是種植收益好不好。

所以我並不認同糧食價格一旦提高,農民就會富裕起來這種說法。大家環顧一下週邊那些通過種地就實現發家致富的人,哪一個是完全依靠糧食價格上漲所帶來的?

糧價過高,並非絕對完美。

說實話,我並不認為糧食價格提高,農民就會自然而然的富裕起來這個說法。在我國目前的農業種植現狀下,糧食價格過高對於農民來說並非完全是一件好事。

因為這種情況的看似讓農民收益直接增加了,但是它肯定會引起一系列社會性問題,造成比糧價上漲所帶來的福利更嚴重和惡劣的後果,可以算的上是得不償失。



糧食價格上漲一毛錢一斤,社會物價肯定明顯上漲,化肥種子地租的價格我會有一定漲幅,用人支出也會有所提高……或許種植收益還不如漲價以前。

那麼,如何才能讓農民真正實現富裕呢? 個人以為主要有兩個途徑。

農民要想致富——一靠精,二靠多。

一個是儘可能的提高糧食的附加值,這個算是以精取勝,比如說把小麥加工成食品然後出售,價格和收益要比單純賣原糧高的多,畢竟一個算是工業產品,一個只是基礎的農產品,前者價格自然要更高一些。

另一個就是在保證糧食收益穩定的前提下,擴大糧食種植面積,比如說一畝玉米能夠實現收益300元,十畝地的收益不過是3000元,但是一百畝地的話就能夠達到3萬元,而有條件通過流轉等途徑種植一千畝玉米,收益可能就能達到30萬元以上嘍。


在我國目前的農業種植成本高居不下,糧食價格卻沒有明顯改善,甚至還有走低的前提下,如何提高農業種植效益就是所有農民必須要面臨的抉擇。

就我個人建議,如果沒有條件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也沒有幾乎進行大規模土地流轉,想靠種植少量土地就實現發家致富是不可能的,與其這樣,真的不如外出打工。


鍾情三農


桂農通認為,農民富不富,與糧價高不高,關係是有的,但並非是主因。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首先,種糧已經不是農民唯一的謀生路子。在過去,農民大多是種糧為主。特別是分田到戶之前,一般的農民家庭除了參加生產隊裡的集體種糧,自己再種點青菜,基本上沒有什麼好的謀生手段。

那個時候,不能搞家庭養殖,說是資本主義尾巴,不搞種經濟作物去賣,否則也會被說成搞資本主義。因此,以前的農民都是很老實,也只能老老實實地參加村集體的種糧。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現在的農村已經和以前大不一樣了。現在很多農民已經不再種糧食或少種糧食了,部分種糧的農戶也只是種夠吃,更多的時間與精力是到第二、第三產業去賺錢。

在廣西農村裡,有很多家庭的青壯年勞動力都願意到廣東等地去打工掙錢去了,至於糧價提高不提高,真的與農村家庭富不富關聯不太大。

其次,農民能不能富起來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資本,物流,市場銷售等等。農民要致富,需要各種因素支撐,而非僅僅一個糧價提高就解決得了。

比如市場信息,如果信息不通,不懂市場需求,農村太閉塞肯定難以致富;比如深山裡的農村,農民辛苦生產出來的農產品再優質,因為交通不便,甚至路也不通、電也不通,要想富起來也非常難;

再比如,村裡有很好的條件,種出來的東西很好吃,交通也好,但沒有一定的資本資金投入,農產品生產形成不了規模,銀行也不願貸款,農民想富也不容易。

現在的農村裡,農民種糧面積不大,特別是南方,人多地少,種幾畝田的糧食,價格再高也賺不到多少錢。目前,在我們廣西種一畝地一年收入,還不如外出打工一個月收入那麼高呢?

第三,減少農民提高勞動效率才能讓農民富起來。中國實在太大了,農民佔比也非常大,保守估計農民身份的有8億多。

這麼大的一個群體,要想全部都造在農村務農富起來,幾乎是不可能的。中國的農民要想富,必須要有一部分農民從農業中解脫出來,從事商業、加工業、服務業等二三產業。

不再從事農業的農民,雖然身份還是農民,但實際已經不是傳統意義的農民了,有很多農民通過經商、農產品購銷、運輸等渠道富了起來,基本都進城賣房住下來了。

這部分農民,實際上只是戶口農民,不是以前的農民了。而留在農村裡的農民,必須搞規模種養,實行規模經營,才有可能富。

所以,桂農通認為,一方面減少在農村務農的農民,一方面規模種養提高生產效率,農民才有可能慢慢富起來;而提高糧價,雖然也增加農民的些少收入,但無法讓更多的農民真正富起來。

想了解更多三農問題分析交流,請點擊關注“桂農通”,我非常樂意與你一起分享。


桂農通


實話實說,有人說糧價提高,農民就會富起來。我不這樣認為!我想,國家無需提高糧價,國家只要足夠的重視農業,把購買國外轉基因食品的資金逐步撤回,並把資金作為專項扶農資金,大力投入給我國農村農業的建設!為了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為了減少農田單幹農戶濫用農藥對土地及糧食的汙染,國家就要統籌規劃合理整合農戶手中的有機良田、化零為整,消滅個體單幹小農作坊,積極推動單幹小農將良田入股參入農莊集體種植雜交水稻,大力開辦中國農莊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種植產業,為了提高農村耕種、收割稻穀的生產效率,國家也要加大農村土地耕種機械化、農藥噴灑機械化、農田澆灌機械化作業;除此之外,國家還要給袁隆平院士專家團隊加大資金的投入,今年在農村全方位的普及、推廣種植袁隆平院士專家團隊去年成功研究開發出來的綠色環保超級雜交水稻品種,這樣即提高了國家糧食安全產量,又帶動了農村多項產業鏈經濟的發展,這樣一來,雜家水稻附屬產品的秸稈給造紙行業提供了充足的綠色環保原料,農民還可把秸稈加工成牲口的飼料,這樣就減少了人類對樹木的砍伐,保持了國家松林資源,綠化了祖國,松林茂密釋放出足夠的氧氣,給人類提供了良好的空氣,減少人類患癌症風險,這種農村經濟發展的新模式還會大大的提高了農村農民的人均收入,除此之外,超級雜家水稻的另一附帶產品泥鰍漁業也會大大增加農村村民的經濟效益,綠色的泥鰍漁業食品更豐富了城市居民的餐桌;種植超級雜交水稻之後,它還可吸收更多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迴歸農村去搞好產業結構調整的副業生產,徹底地扭轉農村過去那種留守兒童無人照顧的局面,使城市能騰出更多的產業就業崗位,讓城市青年不再失業,這也為穩定國家長治久安提供有力保障!還有袁隆平院士專家團隊去年研究開發出來的雜交海水稻也會大大的為國家增添糧食生產,我們國家的糧食富足了,國家就可用餘下的綠色環保雜交水稻榨出可口可樂的、純環保系列新產品的稻穀油,它不僅可以徹底的解決國內傳統大豆油供給不足的問題,而且還能開拓國際綠色環保食品油的市場,為祖國創收外匯!國家應該把袁隆平院士專家團隊的雜家水稻作為一把多刃劍,即可解決國家糧食油類短板的問題,又帶動了農村經濟發展!這是皆大歡喜的事情,又何樂不為呢!?





口無遮攔信口開河


有人說糧價提高農民就會富起來,你怎麼看? 雖然說糧賤傷農,但實際上我們從歷史的發展就可以知道,糧貴也傷農!所以說提高農民收入並不能依靠糧食的價格,這樣只會讓農民的生活越來越困難,以至於物價全面上漲。對於富人們來說並沒有影響,但對於窮人們來說生活開支只會增加。


當然現在我國的經濟體系中,農業佔有總產業的7%,雖然相比美國的0.3%還有很大的差距,但比起我國過去依靠農業養活工業已經改變太多。現在的農業不再以種植土地作為收入的主要來源,大家都會另外選擇新的致富之路。如果說依靠一家幾畝地保證生活所需,讓家庭的收入提高,自然是不現實的。就算糧食價格漲到2元一斤,一畝地的收入2000元,農民的收入並沒有因此提高太多,反而生活開支將會大大增加。

現在的糧食價格逐年降低,但農資產品的價格卻一直在不斷的提高,近年來的天氣也一直飄忽不定,這樣一來只會影響到農民的收入。以至於農民一直都是投入多回報少的群體,同時農民還要承擔著巨大的農業風險。但糧食價格的上漲只會讓農業的現代化發展之路受到影響,畢竟現在的國際糧價一直都比較低,我國的糧食價格只能被迫降低。



如果刻意提高糧食的價格,自然不利於農業的現代化發展,也不利於糧食的國際競爭力。如果糧食的價格提高,那隻會讓糧食的進口量大大增加。我國本身就是糧食進口大國,糧食價格提升還會增加進口量。這樣就會產生很多的矛盾,農民生活只會越來越難。


惠農圈


說實話,我並不認為糧食價格提高,農民就會自然而然的富裕起來這個說法。事實證明,農民富不富並不是有糧食價格來決定的,而是由糧食的種植收益來決定。

更況且,有事實可以證明,糧食價格過高,對於農民來說並非是絕對的好事,對於整個社會來說更是如此。

糧食價格越高,農民不一定過的更好?

看到這裡,想必很多農民都會怨聲載道,為什麼物價可以上漲勢頭很大,甚至短短兩年時間就翻一番,為何糧食價格這些年不但沒有上漲的跡象,反而是越來越低了?

其實這主要還是因為糧食太重要了,它的重要不僅僅只體現在它能夠成為人們果腹,提供能量的來源,更體現在它是決定社會整體物價的基石,它的價格一旦大幅度上漲起來,幾乎所有的勞動產品的價格都會出現飛翔,小麥價格上漲一毛,拉麵價格上漲一塊並不是危言聳聽,糧食價格的上漲會引起很多產業以及商品價格上漲的連鎖反應,是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應。

比如說,小麥價格如果一下子從現在的一塊二一斤漲到五塊錢一斤,目前的社會物價體系就會崩潰,農民確實可以畝產收益幾千元,但是農資成本也會暴漲,人體成本也會翻幾番,更別提油價,農機價格了……

那麼,農民如何才能富起來?

個人以為,要想農民真正富起來,單純依靠傳統種幾畝耕地,什麼時候也富不起來。

要麼,依託種植進行糧食的深加工,一改此前賣糧的傳統方式,變成賣商品,這樣一來,糧食的附加值也就提高上來了,溢價率自然也就更高。

要麼就依託土地流轉進行大規模土地種植,種植一畝地可能淨收入幾百元,真的算是微薄,但是如果能夠在降低種植成本的基礎上種植幾百畝地,再加上國家給予的農業補貼,那麼收益就變得客觀起來,靠種地富裕就不再是夢。


糧油市場報


有人說,提高了糧價農民就會富起來。這句話是正確的嗎?可以說是完全的錯誤,如果糧價一旦提高很多,很有可能造成通貨膨脹,如果是在合理範圍之內,也是情理之中。價格真的提高了農民也未必恢復起來。下面我們可以舉幾個例子。

連鎖反應

①物價上漲:物價上漲是必須的,如果小麥價格提升到五元1斤,那麼豬肉的價格會不會上升到25元1斤呢,因為目前的料肉比還是在2.8-3:1左右,也就是說吃3斤糧食才長1斤肉。我們日常生活中難道不需要吃肉嗎?及時不吃肉,由於生活成本提高,那我們的消費水準也要提高,例如上街普通理髮,有可能需要50塊錢,甚至更高。

這個也可以說是一種通貨膨脹,我國食品原料,也就是說,我們的糧食作物佔全國總GDP的10%,轉化為食品的最終消費和服務的銷售總額,則要超過30%,也就是說,我們的糧食作物在生產總值當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當然了,在這裡所說的通貨膨脹,也是非常難引起的。

現實例子:剛剛我們舉例子說的是漲價特別明顯,現在我們說一下全國小麥的事實,由於減少了近三成左右,小麥的價格稍稍的上漲。有的甚至達到了1.3左右,但是老百姓真的賺錢了嗎?並沒有。

因此我們制訂了相關的規定以及制度,抑制食品價格過度上漲,將他們的總需求控制在合理的範圍之內,宏觀的調控市場等,這些目前都是我們所採用的手段,就是為了防止出現通過膨脹。


聚焦三農瞭解事實


糧食價格國家不會直接提價,涉及千家萬戶,即使漲幾分錢也會被其他涉農企業瓜分掉。反而會引起連鎖反應,目前是通過調整種植結構來實現增收,不過也有毛病,就算大家種了大豆,但是大豆價格也不盡如人意,畝產在那放著呢,價格也放在那,誰敢保證種植大豆能增加收入?而提高大豆價格又回到了老路上。相關加工企業必然選擇進口低價國外大豆。我覺得最當務之急是利用國外都是轉基因大豆玉米這個事實,堅決禁止進口,完全可以強制執行。要有國內糧食長期遠高於進口糧食價格的打算,你是選擇高價的國內糧,還是選擇低價的進口糧,由個人決定,同時轉基因食品及其加工品必須標註,為了增加收購國內非轉基因糧食的積極性,對加工企業稅收上給予優惠,對進口加工轉基因糧食的企業多收稅。環保上也嚴格要求,趕走最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