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有人说粮价提高农民就会富起来,你怎么看?

东阳木雕红木家具


有人说粮价提高农民就会富起来,你怎么看?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即便是粮价提高农民也不会富起来,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因为这个社会不允许让农民富起来,如果农民富起来了,其他人那就全部是富翁,相比之下农民还是穷人。为什么说粮价提高农民还是富起来的呢,简单的解释一下原因。

一、即便粮食价格上涨,紧接着出现了物价的上涨,农资产品的价格上涨,而且他们的涨幅比粮食的价格涨幅还要高,所以粮食的价格,即便是在上涨也涨不过其他农资等产品的价格上涨的幅度,农民能富起来吗?种地的成本增加了。



二、农民人均一亩三分地儿,靠着一亩三分地能富起来吗?不能!一亩地产粮食就目前袁隆平的高产水稻,一亩,地产2000斤,按南方的亩产量来说,一年两季的4000斤的大米,能卖多少钱?5块钱一斤的稻谷,毛收入不才2万块钱吗?农民能富起来吗?城市人的工资至少是这个价的几倍。

三、再说粮食是人类生存的最基础的东西。如果粮食价格上涨得过快,像近期的香菜价格出现了暴涨,最高达到了40元1斤的价格。如果粮食出现这种现象,会影响到很多人的生存,尤其是城里人,他们买不起粮食,这就引起了社会的不安,甚至恐慌。所以任何国家会对粮食价格进行宏观调控,不会让粮食的价格出现大幅度的浮动。



总之,粮价的提高也不会让农民富起来,这是社会现实决定的。毕竟农民的土地资源有限,而且粮食的价格也不是有农民说的算,尽管是由市场规律决定的,但是是由上层基础进行干预控制的,所以粮价也不会出现大幅度的上涨,农民也不会富裕。


三农一姐


粮食提价农民是不会富起来,但会平衡种植结构。粮价提高以后,会使以前不愿意种植粮食作物的部分农民增加粮食种植面积。这样主粮种植面积就会扩大,而主粮种植面积扩大以后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就会相对减少,那么以前大家靠一窝风种植某种经济作物赚钱的现象就会相对减少。那么种粮食既省人工,成本又低。而经济作物成本高,收入又不稳定的状况就会相对改善。现在粮食价格低,大家都不种粮食,看那种蔬菜赚钱就一窝蜂根着种,结果大家都赔钱。如果粮食价格提高,那么肯定有一大部分农民会选择种植粮食,那么蔬菜的种植面积必然下降,那么蔬菜种植面积减少价格自然就上去了,那么农民自然也就赚钱了。





随缘198769237


有人说粮食价提高农民就会富起来了,你怎么看?

如今的社会国家政策好了,农民种地不用交公粮了,反而还补贴种植户,也包括现在的医疗保险,新农村建设,危房改造补贴,国家都再想方设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南方农民,专科毕业后直接回家种地和养猪,也算是接爸妈手猪养。我父辈种粮食为了生活,我们这代相对好些,可是也没有达到致富,即使粮食价提高也不可能的。这又是为什么呢?说说我们目前现状大家就知道啦!



1、农田承包到户发展到现在,我们农民人均种植面积变少了(慢慢壮大家庭经过几代人的土地均分)。限制了大规模机械化种植,产量上不来价格再好,农民也没有多少粮食可卖,自然就不会富裕。

2、国家城镇化发展促使种植土地流失,工厂、企业、城镇扩大使得部分农民土地被国家征用,当然是有偿征用,至于价格那就是五花八门啦!国家的补贴政策没有几个农民能享受到,这样子农民会富吗?

3、种植成本的增加,人工、化肥、农药、油价导致了种植户成本随着水涨船高,小面积的种植形成不了产量化,根本无法降低种植成本,让农民怎样富裕。



4、老话说:“农民是看天吃饭”,遇到干旱和洪灾那都是不小的损失,大家都听说过北方的干旱绝收,南方的洪涝绝收,也危害到养殖业。特别现在社会污染严重,环境气候的差,生态的破坏,不知的未来谁也无法想象。

5、粮食价格提高虽然对农民是好事,可消费者呢,每天的生活必须品,如果是昂贵的价格有钱人倒是无所谓,可生存在社会底层的人能怎么办,辛苦付出工资又低,如果还遇到个没有诚信的老板,这个日子怎么过。所以粮油价格是由国家控管的,不可能出现垄断或者物以稀为贵的现象发生。

6、还有一个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价格是涨了,但为什么种植户的农产品滞销了,而城里或者某地区价格却很高,是种植户的错吗?不是,是消费者错了吗?也不是。种了卖不掉农民怎么富裕。



农民种植致富的也有,要么是靠产量,要么时候种出了特色,要么就是大棚返节种植,这就是我们这农村现状,大家有什么看法留评指正,谢谢。



关注三农养猪、相互交流学习。


三农养猪


关于这个问题,钟情三农以为,农民富不富,不是看粮食价格高不高,而是种植收益好不好。

所以我并不认同粮食价格一旦提高,农民就会富裕起来这种说法。大家环顾一下周边那些通过种地就实现发家致富的人,哪一个是完全依靠粮食价格上涨所带来的?

粮价过高,并非绝对完美。

说实话,我并不认为粮食价格提高,农民就会自然而然的富裕起来这个说法。在我国目前的农业种植现状下,粮食价格过高对于农民来说并非完全是一件好事。

因为这种情况的看似让农民收益直接增加了,但是它肯定会引起一系列社会性问题,造成比粮价上涨所带来的福利更严重和恶劣的后果,可以算的上是得不偿失。



粮食价格上涨一毛钱一斤,社会物价肯定明显上涨,化肥种子地租的价格我会有一定涨幅,用人支出也会有所提高……或许种植收益还不如涨价以前。

那么,如何才能让农民真正实现富裕呢? 个人以为主要有两个途径。

农民要想致富——一靠精,二靠多。

一个是尽可能的提高粮食的附加值,这个算是以精取胜,比如说把小麦加工成食品然后出售,价格和收益要比单纯卖原粮高的多,毕竟一个算是工业产品,一个只是基础的农产品,前者价格自然要更高一些。

另一个就是在保证粮食收益稳定的前提下,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比如说一亩玉米能够实现收益300元,十亩地的收益不过是3000元,但是一百亩地的话就能够达到3万元,而有条件通过流转等途径种植一千亩玉米,收益可能就能达到30万元以上喽。


在我国目前的农业种植成本高居不下,粮食价格却没有明显改善,甚至还有走低的前提下,如何提高农业种植效益就是所有农民必须要面临的抉择。

就我个人建议,如果没有条件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也没有几乎进行大规模土地流转,想靠种植少量土地就实现发家致富是不可能的,与其这样,真的不如外出打工。


钟情三农


桂农通认为,农民富不富,与粮价高不高,关系是有的,但并非是主因。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首先,种粮已经不是农民唯一的谋生路子。在过去,农民大多是种粮为主。特别是分田到户之前,一般的农民家庭除了参加生产队里的集体种粮,自己再种点青菜,基本上没有什么好的谋生手段。

那个时候,不能搞家庭养殖,说是资本主义尾巴,不搞种经济作物去卖,否则也会被说成搞资本主义。因此,以前的农民都是很老实,也只能老老实实地参加村集体的种粮。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在的农村已经和以前大不一样了。现在很多农民已经不再种粮食或少种粮食了,部分种粮的农户也只是种够吃,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是到第二、第三产业去赚钱。

在广西农村里,有很多家庭的青壮年劳动力都愿意到广东等地去打工挣钱去了,至于粮价提高不提高,真的与农村家庭富不富关联不太大。

其次,农民能不能富起来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资本,物流,市场销售等等。农民要致富,需要各种因素支撑,而非仅仅一个粮价提高就解决得了。

比如市场信息,如果信息不通,不懂市场需求,农村太闭塞肯定难以致富;比如深山里的农村,农民辛苦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再优质,因为交通不便,甚至路也不通、电也不通,要想富起来也非常难;

再比如,村里有很好的条件,种出来的东西很好吃,交通也好,但没有一定的资本资金投入,农产品生产形成不了规模,银行也不愿贷款,农民想富也不容易。

现在的农村里,农民种粮面积不大,特别是南方,人多地少,种几亩田的粮食,价格再高也赚不到多少钱。目前,在我们广西种一亩地一年收入,还不如外出打工一个月收入那么高呢?

第三,减少农民提高劳动效率才能让农民富起来。中国实在太大了,农民占比也非常大,保守估计农民身份的有8亿多。

这么大的一个群体,要想全部都造在农村务农富起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农民要想富,必须要有一部分农民从农业中解脱出来,从事商业、加工业、服务业等二三产业。

不再从事农业的农民,虽然身份还是农民,但实际已经不是传统意义的农民了,有很多农民通过经商、农产品购销、运输等渠道富了起来,基本都进城卖房住下来了。

这部分农民,实际上只是户口农民,不是以前的农民了。而留在农村里的农民,必须搞规模种养,实行规模经营,才有可能富。

所以,桂农通认为,一方面减少在农村务农的农民,一方面规模种养提高生产效率,农民才有可能慢慢富起来;而提高粮价,虽然也增加农民的些少收入,但无法让更多的农民真正富起来。

想了解更多三农问题分析交流,请点击关注“桂农通”,我非常乐意与你一起分享。


桂农通


实话实说,有人说粮价提高,农民就会富起来。我不这样认为!我想,国家无需提高粮价,国家只要足够的重视农业,把购买国外转基因食品的资金逐步撤回,并把资金作为专项扶农资金,大力投入给我国农村农业的建设!为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了减少农田单干农户滥用农药对土地及粮食的污染,国家就要统筹规划合理整合农户手中的有机良田、化零为整,消灭个体单干小农作坊,积极推动单干小农将良田入股参入农庄集体种植杂交水稻,大力开办中国农庄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种植产业,为了提高农村耕种、收割稻谷的生产效率,国家也要加大农村土地耕种机械化、农药喷洒机械化、农田浇灌机械化作业;除此之外,国家还要给袁隆平院士专家团队加大资金的投入,今年在农村全方位的普及、推广种植袁隆平院士专家团队去年成功研究开发出来的绿色环保超级杂交水稻品种,这样即提高了国家粮食安全产量,又带动了农村多项产业链经济的发展,这样一来,杂家水稻附属产品的秸秆给造纸行业提供了充足的绿色环保原料,农民还可把秸秆加工成牲口的饲料,这样就减少了人类对树木的砍伐,保持了国家松林资源,绿化了祖国,松林茂密释放出足够的氧气,给人类提供了良好的空气,减少人类患癌症风险,这种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还会大大的提高了农村农民的人均收入,除此之外,超级杂家水稻的另一附带产品泥鳅渔业也会大大增加农村村民的经济效益,绿色的泥鳅渔业食品更丰富了城市居民的餐桌;种植超级杂交水稻之后,它还可吸收更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回归农村去搞好产业结构调整的副业生产,彻底地扭转农村过去那种留守儿童无人照顾的局面,使城市能腾出更多的产业就业岗位,让城市青年不再失业,这也为稳定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有力保障!还有袁隆平院士专家团队去年研究开发出来的杂交海水稻也会大大的为国家增添粮食生产,我们国家的粮食富足了,国家就可用余下的绿色环保杂交水稻榨出可口可乐的、纯环保系列新产品的稻谷油,它不仅可以彻底的解决国内传统大豆油供给不足的问题,而且还能开拓国际绿色环保食品油的市场,为祖国创收外汇!国家应该把袁隆平院士专家团队的杂家水稻作为一把多刃剑,即可解决国家粮食油类短板的问题,又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这是皆大欢喜的事情,又何乐不为呢!?





口无遮拦信口开河


有人说粮价提高农民就会富起来,你怎么看? 虽然说粮贱伤农,但实际上我们从历史的发展就可以知道,粮贵也伤农!所以说提高农民收入并不能依靠粮食的价格,这样只会让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困难,以至于物价全面上涨。对于富人们来说并没有影响,但对于穷人们来说生活开支只会增加。


当然现在我国的经济体系中,农业占有总产业的7%,虽然相比美国的0.3%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比起我国过去依靠农业养活工业已经改变太多。现在的农业不再以种植土地作为收入的主要来源,大家都会另外选择新的致富之路。如果说依靠一家几亩地保证生活所需,让家庭的收入提高,自然是不现实的。就算粮食价格涨到2元一斤,一亩地的收入2000元,农民的收入并没有因此提高太多,反而生活开支将会大大增加。

现在的粮食价格逐年降低,但农资产品的价格却一直在不断的提高,近年来的天气也一直飘忽不定,这样一来只会影响到农民的收入。以至于农民一直都是投入多回报少的群体,同时农民还要承担着巨大的农业风险。但粮食价格的上涨只会让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之路受到影响,毕竟现在的国际粮价一直都比较低,我国的粮食价格只能被迫降低。



如果刻意提高粮食的价格,自然不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也不利于粮食的国际竞争力。如果粮食的价格提高,那只会让粮食的进口量大大增加。我国本身就是粮食进口大国,粮食价格提升还会增加进口量。这样就会产生很多的矛盾,农民生活只会越来越难。


惠农圈


说实话,我并不认为粮食价格提高,农民就会自然而然的富裕起来这个说法。事实证明,农民富不富并不是有粮食价格来决定的,而是由粮食的种植收益来决定。

更况且,有事实可以证明,粮食价格过高,对于农民来说并非是绝对的好事,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更是如此。

粮食价格越高,农民不一定过的更好?

看到这里,想必很多农民都会怨声载道,为什么物价可以上涨势头很大,甚至短短两年时间就翻一番,为何粮食价格这些年不但没有上涨的迹象,反而是越来越低了?

其实这主要还是因为粮食太重要了,它的重要不仅仅只体现在它能够成为人们果腹,提供能量的来源,更体现在它是决定社会整体物价的基石,它的价格一旦大幅度上涨起来,几乎所有的劳动产品的价格都会出现飞翔,小麦价格上涨一毛,拉面价格上涨一块并不是危言耸听,粮食价格的上涨会引起很多产业以及商品价格上涨的连锁反应,是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

比如说,小麦价格如果一下子从现在的一块二一斤涨到五块钱一斤,目前的社会物价体系就会崩溃,农民确实可以亩产收益几千元,但是农资成本也会暴涨,人体成本也会翻几番,更别提油价,农机价格了……

那么,农民如何才能富起来?

个人以为,要想农民真正富起来,单纯依靠传统种几亩耕地,什么时候也富不起来。

要么,依托种植进行粮食的深加工,一改此前卖粮的传统方式,变成卖商品,这样一来,粮食的附加值也就提高上来了,溢价率自然也就更高。

要么就依托土地流转进行大规模土地种植,种植一亩地可能净收入几百元,真的算是微薄,但是如果能够在降低种植成本的基础上种植几百亩地,再加上国家给予的农业补贴,那么收益就变得客观起来,靠种地富裕就不再是梦。


粮油市场报


有人说,提高了粮价农民就会富起来。这句话是正确的吗?可以说是完全的错误,如果粮价一旦提高很多,很有可能造成通货膨胀,如果是在合理范围之内,也是情理之中。价格真的提高了农民也未必恢复起来。下面我们可以举几个例子。

连锁反应

①物价上涨:物价上涨是必须的,如果小麦价格提升到五元1斤,那么猪肉的价格会不会上升到25元1斤呢,因为目前的料肉比还是在2.8-3:1左右,也就是说吃3斤粮食才长1斤肉。我们日常生活中难道不需要吃肉吗?及时不吃肉,由于生活成本提高,那我们的消费水准也要提高,例如上街普通理发,有可能需要50块钱,甚至更高。

这个也可以说是一种通货膨胀,我国食品原料,也就是说,我们的粮食作物占全国总GDP的10%,转化为食品的最终消费和服务的销售总额,则要超过30%,也就是说,我们的粮食作物在生产总值当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了,在这里所说的通货膨胀,也是非常难引起的。

现实例子:刚刚我们举例子说的是涨价特别明显,现在我们说一下全国小麦的事实,由于减少了近三成左右,小麦的价格稍稍的上涨。有的甚至达到了1.3左右,但是老百姓真的赚钱了吗?并没有。

因此我们制订了相关的规定以及制度,抑制食品价格过度上涨,将他们的总需求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宏观的调控市场等,这些目前都是我们所采用的手段,就是为了防止出现通过膨胀。


聚焦三农了解事实


粮食价格国家不会直接提价,涉及千家万户,即使涨几分钱也会被其他涉农企业瓜分掉。反而会引起连锁反应,目前是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来实现增收,不过也有毛病,就算大家种了大豆,但是大豆价格也不尽如人意,亩产在那放着呢,价格也放在那,谁敢保证种植大豆能增加收入?而提高大豆价格又回到了老路上。相关加工企业必然选择进口低价国外大豆。我觉得最当务之急是利用国外都是转基因大豆玉米这个事实,坚决禁止进口,完全可以强制执行。要有国内粮食长期远高于进口粮食价格的打算,你是选择高价的国内粮,还是选择低价的进口粮,由个人决定,同时转基因食品及其加工品必须标注,为了增加收购国内非转基因粮食的积极性,对加工企业税收上给予优惠,对进口加工转基因粮食的企业多收税。环保上也严格要求,赶走最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