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5 漢宣帝給予趙充國足夠的信任,西羌之亂得以平定!

歷史很繁,我來把它簡化;歷史很亂,我來把它梳理;歷史很枯燥,我來讓它有趣起來!

漢宣帝給予趙充國足夠的信任,西羌之亂得以平定!

看了趙充國的分析,外加屯田的準備,漢宣帝心裡也是一動,能省事誰願意費事啊!可他心中還是有好多事情沒弄明白,就又給趙充國回了一封信。

問將軍好,我看了你撤退騎兵留一萬人屯田的計劃,寫的很好,就是不知道,如果按照將軍的計策,幾時能消滅敵人?能不能把問題徹底解決,您再好好考慮一下,給我一個答覆。

趙充國看皇帝有支持自己的意思,心中很是欣慰,就再次給皇帝解惑。

臣聽說,軍隊作戰最好的結果,是能以最小的損失得到最終的勝利,所以要多在戰前準備上下功夫。其實打仗這個東西,不一定百戰百勝就是最好的,能不打就不要打了。可既然要打了,最好是要讓自己先立於不敗之地,然後再找機會去戰勝敵人。

羌人的生活習慣雖然和我們不一樣,可他們和我們一樣,也懂得趨利避害,愛護親人害怕死亡。如今他們失去了肥沃的土地和茂盛的草原,寄居他鄉遠離故土,每個人都是心有怨言,不願意打仗的。如果這個時候,您下令撤軍不打了,只留下一萬人屯田,這可是順天時應地利抓人心啊。我們就可以坐等敵人露出破綻,就算他們不會馬上歸降陛下,我想也可以在一年之內解決戰鬥。之前羌人的集合被瓦解之後,前前後後就有一萬零七百多人投降,還有七十多批自動離隊的,這些都是可以坐等羌人瓦解的信息。

為了讓皇帝心裡踏實,趙充國還列舉了屯田的十二點好處,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而後他又情深意切的給漢宣帝寫到,陛下,我們留下來屯田,就能得到這十二種好處;現在就出兵攻打羌人,就會失去這十二種好處。臣趙充國能力有限,又有點老糊塗了,肯定有想不到的地方,希望陛下能召集群臣討論臣的說法,看看哪些能用,您就挑著用吧。

數天之後,趙充國接到了漢宣帝的答覆。

老將軍好,您說的十二點好處我都看到了,依你的說法,就算不能全殲敵人,這戰爭一年之後也可以結束了。就是不知道你說的這個一年,是指到今年冬天,還是什麼別的時間。將軍沒有想過嗎,要是敵人知道我們大規模撤軍,會不會重新集合起來,攻打我們種田的人和守護的士兵。如果那樣的話,我們該如何應對。

我聽說有些歸順我們的羌族部落有這樣的說法,我們歸順了漢軍,還向漢軍報告了先零部的位置,可漢軍一直不採取行動,他們會不會向以前一樣,不分青紅皂白的把我們和先零一起打啊。現在歸順我們的羌人有這樣的想法,如果我們不出兵打先零,他們會不會因為害怕而重新投靠先零?希望將軍把這些事情考慮周全,再給我做個彙報。

趙充國這會明白了,哎,怪我啊,怪我沒有給皇帝分析透徹,這回他就詳細具體的給漢宣帝上了奏摺。

陛下,用兵之道以謀劃為根本,所以多謀者能戰勝少謀者。對待羌人的問題,我是做了詳細謀劃的,現在的情況是這樣的,先零的精銳部隊,現在也就剩下不到七八千人,他們為了這次謀反,丟失了土地,客居他鄉,正忍痛捱餓,面臨崩潰。其他的羌族部落,因為知道了天子之前下過詔令,捕獲斬殺有罪之人可以免罪領賞,所以現在很多部落都去搶先零的弱者和牲畜財產,反叛先零投降我們的人是越來越多。我認為,徹底征服羌人,最遲就在明年春天。

至於撤軍之後的安全問題,我是這樣考慮的,我們大漢北邊從敦煌到遼東有一萬一千多里,守衛邊塞和烽火臺的官兵卻只有幾千人,可敵人多次用大部隊來攻打,都佔不到便宜。現在我們計劃留下一萬多人屯田,這裡地勢很利於防守,又有高山方便瞭望發送報警信號,這樣我們的各個分部就可以互相保衛。

我們會修築壕溝壁壘和瞭望木樓,營寨之間依次相連,再留下充足的兵器劍弩,哪個地方有了情況,只要發出烽火信號,就可以集中兵力以逸待勞。這樣一來,屯田既可以節省軍費開支,又能方便防禦敵人。就算騎兵撤走以後,羌人看到我們有一萬多人屯田,也不敢輕舉妄動,他們歸降的日子,就不會太遠了。

還有就是,從現在起三個月的時間內,敵人正是馬匹瘦弱的時候,他們一定不敢把妻兒老小放在其他部落,跋山涉水的去入侵我們的郡縣。他們知道我們在他們的老家有一萬多士兵屯田,也肯定不敢帶著家人回到這裡,我用的這個屯田之法,就是要他們慢慢的內部瓦解,不用出兵就能打敗他們。當然了,可能會有一小撮的敵人去侵犯邊境,殺戮百姓,可這是羌人造反之前的常態,也的確沒法根除這個問題。

兵書上說,不是必勝之戰,就不要輕易發兵,如果我們現在發兵了,就算不能徹底拿下先零,能讓羌人不再小規模侵犯大漢領土也是可以的。可現在的情況是,就算我們出兵了,非但不能阻止他們的小規模入侵,還會失去坐等取勝的機會,這樣不但得不到好處,還會削減我們的實力,羌人並不會因為這個害怕我們的。

還有的就是,我軍一旦出擊,就等於被牽制住了,如果這樣的話,國家的負擔就要繼續加重。再說我們還有匈奴需要防備,國家要是長期承擔對羌作戰的運費和軍費,國力就會大大受損,我覺得實在不妥。

前些日子承蒙聖恩,校尉們已經帶著錢財去安撫羌人了,而且還對他們宣讀了天子的詔令,羌人再野蠻,也會慢慢領悟的。就算他們說過,漢軍會不會像以前一樣把我們一鍋燴,我想他們也不會有什麼具體舉動的,我們犯不上為這個出兵。

臣私下裡也想過,我奉詔出兵,就算用光了陛下的將士,把車馬武器丟的漫山遍野,雖然得不到功勞,可最少也能避免抗旨不出兵的罪過。但是這樣做只是對不忠於職守的人有利,對皇帝和國家都是沒有半毛錢好處。

臣得陛下信任,率軍討伐不義,卻一直不能解決問題,讓陛下天天擔憂,我已是罪該萬死了。陛下慈悲之心,不忍殺我,幾次都讓我仔細考慮,現在我已經考慮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請陛下明察。

趙充國連續的上奏書,每次他的奏書一到,漢宣帝都會組織大臣分析討論。剛開始的時候,贊同趙充國的也就十分之三,慢慢的變成十分之五,到最後有十分之八的人都贊同趙充國。現在皇帝已經徹底相信趙充國了,他再次給趙充國回信。

老將軍辛苦了,您說的很好很詳細,我同意了。請把需要撤回和留守的人馬數報過來,您要保重身體,多多吃飯,千萬珍重啊。

信雖然是這麼寫,可因為破羌將軍和強弩將軍還是極力要求出擊,又考慮到前方屯田軍隊過於分散,漢宣帝還是同時採用雙方計策,在準備屯田的同時,讓二位將軍出兵攻擊。幾次進攻之後,強弩將軍降服了四千多人,破羌將軍殺敵兩千多人,趙印連殺帶抓的也解決了兩千多人。再看沒出兵的趙充國,投降他的卻有五千多人。

漢宣帝現在覺得心裡踏實了,就下令撤軍,留下趙充國在前方屯田。到了第二年五月,趙充國給皇帝上書。

陛下,羌人原來大概有五萬人的軍隊,被殺的有七千六百人,投降的有三萬一千二百人,淹死和餓死的有五六千人,現在沒有歸順漢朝在外面流竄的,不超過四千人。他們的部落領袖已經說了,一定會把他們抓回來,不給漢朝添麻煩。就是請求我們撤走屯田部隊,好讓他們重返家園。

漢宣帝准奏,就這樣漢軍撤回,羌人之亂得以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