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老舊社區的華麗變身——昆明覆興社區

復興社區有一種愛,上達老人,下至孩童。

老舊社區的華麗變身——昆明覆興社區

丨社區春節系列活動

“陳媽媽今天怎麼樣啊?”每天早上9點,作為復興社區的黨總支書記,李志芸會準時出現在社區,走訪看望獨居老人,而他們的一句“沒事,好著呢”是她開始一天工作的力量源泉。冬日的暖陽,灑滿了復興社區的每一個角落,看完老人後的李志芸走在社區的路上,心裡十分敞亮。

當你走進復興社區,一種濃濃的和諧氣氛貫穿其中。“全國和諧社區”“全國文明社區”“雲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社區”“昆明市黨建五好社區”……一個個耀眼榮譽稱號彙集於復興社區。

大文化,凝心促繁榮

復興社區位於昆明市西山區金碧街道,處在昆明市中心區域,東靠東寺街,西至西昌路,南接柿花橋,北臨金碧路,是一個人員流動量大、老舊居民小區多、少數民族群眾多的社區。

“我們社區有駐區公共單位10家,現有居民4519戶9325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521人,以回族為主。”李志芸介紹,建設團結、文明、和諧的新社區,是城市民族工作的重點,也是復興社區的一項重要工作。

老舊社區的華麗變身——昆明覆興社區

丨社區榮譽展示牆

在復興社區,沒有鄰里間的“陌生面孔,冷漠目光,防範心理,獨往獨行”,到處洋溢著鄰里友好的氛圍。復興社區先後建立少數民族素質教育網絡培訓學校、“大家樂”社區文化廣場、民族文化溝通協會,形成“人在社區、心在社區、服務社區、建設社區”新局面,將民族文化生活體驗區提升到文化產業發展高度,努力打造民間民俗文化特色街區,將社區建設成展示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

據瞭解,為構建團結和諧的氛圍,社區先後利用牆體、宣傳欄和黑板報等渠道,建設了面積達600多平方米的民族團結文化長廊和浮雕,並利用雙休日和各民族節慶日等時機,邀請上級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到社區,集中宣講黨和國家的各項民族宗教政策和相關法律法規,提高社區居民的公民意識、法律意識,激發其參與創建活動的熱情。

老舊社區的華麗變身——昆明覆興社區

丨社區工作人員和居民一起繪畫少數民族文化展示牆

“每隔幾年,我們都會把玉帶河邊上的宣傳內容進行更換。”李志芸告訴記者,目前重新制作了玉帶河邊上的民族團結文化宣傳長廊,同時新增擴建了民族政策宣傳展板,開展民族團結公約上牆活動。

“為創造團結互助關愛的和諧活動場所,我們社區成立了民族工作協調小組和街道、社區少數民族聯誼會,建立社區少數民族權益維護中心,切實維護少數民族群眾的合法權益。並積極完善青少年、城市流動人員、外來務工人員、經商人員和離退休人員、下崗職工等群體中少數民族群眾的權益保障工作機制。”

老舊社區的華麗變身——昆明覆興社區

丨少數民族文化浮雕牆

據瞭解,復興社區為轄區內44名回族困難居民辦理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做到了應保盡保。針對社區少數民族兒童放學和節假日家長無法按時接送和照看的實際,復興社區成立了能夠容納50至100名兒童的“少數民族兒童託管中心”,孩子放學或週末就集中到託管中心照管,並聘請教師幫他們補習功課,適時組織他們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

在此基礎上,復興社區還組織少數民族群眾參與“學習型社區、文明社區、衛生社區”的創建活動,以及社區的文體、教育、慈善等其他各項公益活動,瞭解少數民族居民業餘文化生活情況,加強與少數民族之間的聯繫,維護了社會穩定,實現“民族團結一家親”。

大服務,架起連心橋

“一樓有為民服務站,二樓有‘民族團結之家’‘文化溝通之家’等,三樓有電子閱覽室、圖書閱覽室等,四樓有科普學校、婦女學校、居民素質網絡學校等。”李志芸介紹,復興社區“為民服務站”可謂功能強大。

記者瞭解到,復興社區居民委員會辦公樓裡以前是沒有一站式服務的,各個辦公區域的功能也不明晰。居民們辦事往往要到街道辦事處或區一級的相關部門,居民辦事不太方便。於是,社區重新規劃佈局了辦公區域,現在從週一至週五,每天都有居民到“為民服務站”辦事或繳納水費、電費等,每週都有居民到社區學校學習……

老舊社區的華麗變身——昆明覆興社區

丨社區為民服務站

為構建一個“一站式”為民服務平臺,復興社區以“為民服務站”為載體,進一步完善了社區醫療、交通、文體等基礎設施:將城管、勞動保障、社區教育、老齡等工作納入了為民服務內容;並將社區服務事項內容、程序公開;制定完善了首問首辦責任制、服務承諾制、限時辦結制,全面開展了“一站式”便民利民的服務,使轄區居民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優質、高效、快捷的便民服務。


在復興社區,讓人感受到一種和諧寧靜、井然有序的氛圍。復興社區在文化建設中建立了“大家樂”文化廣場,組建了社區的舞蹈隊、腰鼓隊、晨練隊、合唱團、管絃樂隊等5支娛樂小分隊,吸引各民族群眾積極參與,唱響時代主旋律,繁榮社區文化,發揮了文化樂民的作用。

“今晚社區有書法活動,有沒有人參加?”李志芸告訴記者,為了方便社區工作人員與居民聯繫,復興社區專門成立了一個微信群,用來方便居民及時瞭解社區的一些活動信息。社區也會根據居民的需要定期邀請大學教授、專家學者、社區志願者為居民開設各種講座。

值得一提的是,復興社區專門建立一個文明宣傳志願者服務基地,把志願者隊伍建設、陣地建設和工作常態化建設作為和諧創建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截至目前,社區已經建立了包括黨員志願者、民族團結進步志願者、文明志願者、調解志願者、送溫暖志願者、便民為民志願者等8支100餘人的志願者服務隊伍,廣泛開展扶貧助困、助老助殘、鄰里調解、科學普及等形式多樣的活動。

老舊社區的華麗變身——昆明覆興社區

丨居民自己製作的少數民族手工藝品

“比如我們曾舉辦了社區少數民族‘迎中秋、慶國慶’活動,還在春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期間,對生活困難的少數民族群眾進行了走訪慰問,為他們送上米、油等慰問品,讓他們感受到社區大家庭的溫暖。”李志芸提到。

此外,復興社區以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社區為抓手,依託公共單位資源的活動陣地,加強了與社區內的少數民族同胞的聯繫,每年在“七一”建黨節前夕舉行聯歡會,邀請各民族同胞歡聚一堂。

大格局,創新添活力

在復興社區辦公樓的二樓,一間門口掛有“桂俊文民族宗教工作室”的辦公室特別顯眼。據瞭解,作為第一批省市區三級聯創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社區,復興社區把服務群眾、凝聚民心、優化管理、維護穩定貫穿社區黨建工作的始終,成立了4個以個人姓名命名的群眾工作室。

“我們社區還有趙世忠金屬畫工作室、鍾民心理諮詢工作室、陶密琴黨群談心工作室。”李志芸說道,趙世忠金屬畫工作室主要是對社區的殘疾人、下崗工人以及感興趣的居民進行金屬畫技藝培訓,社區則以工作室為平臺,建立殘疾人、下崗工人幫扶點,幫助他們走上創業或再就業之路。

老舊社區的華麗變身——昆明覆興社區

丨永寧清真寺外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標語

鍾民心理諮詢工作室則是為社區的青少年兒童、空巢老人以及居民提供免費的心理諮詢。探索出專家進社區服務的新路子,社區居民不出社區就能解決生活中的心理健康問題。社區還據此專門建立了青少年、空巢老人心理健康檔案。

作為一名退休的社區書記、主任,居住在復興社區的陶密琴在社區的幫助下成立了“陶密琴黨群談心工作室”,讓她用豐富的工作經驗,發揮多年社區主任蘊積能量,與100餘名年輕黨員交心談心,疏導思想結,鼓舞上進心,走訪轄區20餘名下崗困難女職工,幫扶再就業,探索社區開展群眾工作的新舉措。

“桂俊文民族宗教工作室”則請來了德高望重的永寧清真寺管委會主任桂俊文,面向社區少數民族居民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聯繫服務活動,促進了社區民族團結,維護了社區穩定。

此外,復興社區還整合資源,設立了一個少數民族事務和信訪窗口受理點,運營了一個少數民族網站,開通了一條少數民族群眾服務和維權熱線電話,發放了一張少數民族居民服務聯繫卡,建立了一個有固定活動日、有活動經費、設置了“少數民族之家”的活動場所,通過“四個一”活動,在社區形成了各民族相互尊重、相互關心的良好風氣。

部分圖片由復興社區提供

老舊社區的華麗變身——昆明覆興社區

復興社區留給今日君最深的印象是想法多、行動力足,整個社區有一種能幹事、肯幹事、想幹事的好風氣。有這股好風氣,做事更有條理、更懂得調和、更能抓住關鍵。自然,更能獲得社區成員的認同與肯定。

老舊社區的華麗變身——昆明覆興社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