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一場虛假繁榮的資本盛宴來襲!這應該是史上最真摯的解釋了!

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距離夢想終結的5178點,過去整整三週年!

與其是紀念,不如說是祭奠!

三年過去,大盤仍下跌40%;十年一輪迴,而如今,大盤指數仍在3000點附近。

A股,就是一場割不完的韭菜!

近日,“獨角獸”基金火爆開售,刷屏朋友圈。有消息稱某隻基金半天就賣了100億。

火爆程度可想而知!

但也或許,這只是一場虛假繁榮的資本盛宴,無數的人正在跳入一個精心包裝的陷阱之中。

CDR發行,“獨角獸”迴歸

一場虛假繁榮的資本盛宴來襲!這應該是史上最真摯的解釋了!

“獨角獸”這個詞,如今已經耳熟能詳了,但是我相信大部分人對其中的含義,仍舊是一知半解。

“獨角獸”企業一詞最早在2013年提出,指那些發展速度極快、並且很稀少的創業公司。

參考的標準是:創業十年左右,企業估值超過10億美金;而所謂的超級獨角獸企業,估值在100億美金以上!

今年2月底,監管層發文件稱:對符合規定的生物科技、雲計算高端製造、人工智能四個行業在內的“獨角獸”企業實行“即報即審”。

這是監管層眼中的“獨角獸”,不僅要大,還要是高科技!

隨著六隻國家型“獨角獸”基金的發行,CDR這個晦澀的詞語變得耳熟能詳起來。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簡單的說,就是已經在境外上市的國內企業,將已發行的一部分股票交由當地保管銀行託管起來,再在國內發行相同數量的股票,以實現兩個市場可以同時交易買賣該公司的股票。

一場虛假繁榮的資本盛宴來襲!這應該是史上最真摯的解釋了!

這也是目前最大的政策妥協!

對政府來說,可以彌補過去十多年國內高科技企業紛紛遠赴美國上市的過錯,優化國內上市公司結構;

對於投資者來說,從此在國內就可以買到那些“獨角獸”企業,享受優質企業帶來的發展紅利;

對於公司來說,可以圈到更多的錢,何樂而不為,誰會跟錢過不去呢?

三方都皆大歡喜!

但實際上,對於投資者來說,迴歸的“獨角獸”企業,只是看上去很美!

“獨角獸”企業都是好企業嗎?

一場虛假繁榮的資本盛宴來襲!這應該是史上最真摯的解釋了!

不以賺錢為目的的投資都是甩流氓!投資者最關心的,就是能不能賺錢。

因為6只“獨角獸”基金的封閉期均為三年,不考慮短期資金炒作因素,用價值投資的理念去思考,這筆投資究竟值不值?

首先要回答的,是“獨角獸”企業都是好公司嗎?

首批迴歸的無論是BAT,還是小米、京東、網易,都是好公司,這點不容懷疑。可問題在於,除了上述六家,還有25家獨角獸企業即將上市。

以藥明康德為例,在連續16個漲停之後,掀起了市場對獨角獸企業的強烈追捧,但另一方面,工業富聯只持續了三個漲停便開板了,全天換手率高達56%。

2017年,在科技部公佈的164家獨角獸企業中,有我們熟知的螞蟻金服、滴滴出行、美團點評,阿里雲、今日頭條、菜鳥網絡等企業;

也有像北汽新能源、自如、金融壹貳賬通等我們沒有聽過的企業;

當然,也有已經赴境外上市的趣店、眾安保險、閱文集團、拍拍貸等互聯網新貴。但從實際的結果來看,眾多股票均上演了破發的行情。

這對於投資者來說,無意潑了盆冷水!

但是,也要看到另一點,那就是已經證明足夠成功的騰訊,在剛上市之初,也沒有任何牛股的跡象;

又或者阿里巴巴,在上市初期也遭遇了破發,股價最低的時候跌破了60元。當然,如今兩年過去,我們那個牛逼的阿里巴巴,已經重新漲回到了200元!

所以,是不是好公司其實與“獨角獸”概念無關,“獨角獸”概念絕不是賺錢的保證!

我們應要認識到,6只國家型基金,是站在國家層面服務於國家總體戰略的,並不是以盈利為首要目的。

所以,我的結論是:

“獨角獸”並不都是好企業,買6只“獨角獸”基金,別幻想會大賺特賺,不存在的;

投資還企業絕不是投機,需要你陪伴它一起成長,幻想撿大便宜的,到頭來都是被別人薅了羊毛;

如果自己投資“獨角獸”企業,無論長期還是短期投資,都取決於你的眼光。

當然,這裡還涉及到估值是否偏高的問題!

“獨角獸”企業到底貴不貴?

一場虛假繁榮的資本盛宴來襲!這應該是史上最真摯的解釋了!

就拿最近赤手可熱的小米舉例說明。

作為第一家即將發行CDR的公司,短短8年時間,無論最後市場的估值是700億還是1000億美金,沒有誰會否認小米的巨大成功。

五年前那場與董明珠的世紀賭約,如果按淨利潤看,格力贏了;如果按市值看,小米贏了;如果按營業收入看,則還有待時間驗證!

於是,便拋出這樣一個疑問,那就是:不同的對比方式得出不同的結論,那麼小米到底貴不貴?

從增長速度來看,2015年小米的營業收入只有668億元,到了2017年增長至1146億元。高成長性,是給予小米高估值最大的砝碼。

但這顯然是不夠的!

如果你以為只有垃圾公司才玩概念,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小米也玩概念!從財務報表中來看,小米營收的70%均來自於智能手機,當然在此之前,這一比例更高。

在雷軍眼裡,小米不是一家硬件公司,而是一家“互聯網公司”、“國內第三大電商平臺”、“全球最大的消費物聯網”。

是不是瞬間蒙圈了?是的,沒錯,不同的概念就意味著不同的估值體系。像拿走智能手機86%利潤的蘋果,目前的市盈率只有14倍!

而最大的網絡電子商務公司亞馬遜,最新的市盈率也高達130倍。

看明白了吧?對於小米來說,要的就是亞馬遜這樣的高估值!即使小米的收入70%以上都來源於智能手機,即使它目前連2%的淨利率也難以實現。

只要市場相信,蛋糕做大了,潛在的營業收入便可以落地變現,高估值便是可以接受的。

可問題就在於,對於已經飽和的智能手機市場,在雷軍描繪的發展前景面前,給予小米超過100倍市盈率,是否可以接受?

同樣的,再看其他幾家超級獨角獸企業!

阿里巴巴,市盈率52.49倍;

騰訊控股,市盈率40.14倍;

京東,市盈率60.86倍;

網易,市盈率70.51倍;

而目前上交所平均的市盈率只有15.17倍!

別忘了,2001年美國科技股破滅後的哀鴻遍野,你是否能夠承受如此般的疼痛!

我想說到這裡,你對這場狂熱的“獨角獸”資本盛宴,應該心裡有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