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3 處暑,暑去秋來,養生從“每天多睡一小時”開始

處暑,暑去秋來,養生從“每天多睡一小時”開始

點擊上方↑“健康杭州” 可以訂閱哦!

。。。

处暑,暑去秋来,养生从“每天多睡一小时”开始

“處暑”是秋季的第二個節氣,“處”含有躲藏、終止的意思,炎熱的暑天即將過去,天氣逐漸轉涼,預示著真正的秋天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雲:“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

我國古代將處暑分為三候:

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

处暑,暑去秋来,养生从“每天多睡一小时”开始

處暑三候

意思是說,大暑節氣中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是黍、稷、稻、粱類農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的意思。到了處暑以後,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已不再暑氣逼人。

處暑時節,白天氣溫仍會很高,早晚溫差大,人們的氣色、體質都欠佳,抵抗力變差,患感冒、中暑的不在少數;且入秋後“秋老虎”常發作,容易造成人體秋乏和秋燥。所以處暑後應注意調理身體,養生保健。

01

適當“秋凍”、預防“秋燥”

处暑,暑去秋来,养生从“每天多睡一小时”开始

處暑時節,暑氣逐漸散去,涼意漸生,民間自古有“春捂秋凍,不生雜病”之說

。此時不宜過多過早地添加衣服,以自身感覺不過寒為準,以便使機體逐漸適應涼爽的氣候,以提高機體對低溫環境的適應能力。

當然,“秋凍”還要因人而異,老人和孩子的抵抗力弱,代謝功能下降,血液循環減慢,既怕冷又怕熱,對天氣變化非常敏感,更應及時增減衣服。

处暑,暑去秋来,养生从“每天多睡一小时”开始

處暑時節,由於氣候漸乾燥,很多人會感到早晨起床時嗓子發乾,皮膚乾燥,即使飲用一大杯水,也難以解渴。這種現象就是人們常說的“秋燥”。“秋燥”分溫燥和涼燥兩種。

處暑期間的“秋燥”屬溫燥,病症多表現為頭疼、少汗、口渴、乾咳少痰、咽乾不適、手腳心熱等。

“秋燥”原因很多,而飲食不當是一個重要的誘發因素,因此初秋時節飲食應突出“清潤”,即養陰清燥,潤肺生津。同時,注意調節生活節奏和生活環境,防止過度疲勞和無節制的夜生活。 預防“秋燥”的另外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重視精神調養,要儘可能地以平和的心態對待一切事物,以適應秋季收斂之性。

02

早睡早起,每天多睡1小時

处暑,暑去秋来,养生从“每天多睡一小时”开始

處暑時節正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起居作息也要相應調整。此時節,公眾要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早睡可以避免秋天肅殺之氣,早起有助於肺氣的舒展。

一般而言,秋季睡眠以晚上9點至10點入睡,早晨5點至6點起床為宜,中午時分應注意午休,有利於保養精氣。除了做到早睡早起,還應儘量爭取每天多睡一個小時,每天午睡半個小時至一個小時。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有利於化解困頓情緒。

03

飲食做到“燥則潤之”

处暑,暑去秋来,养生从“每天多睡一小时”开始

秋季應多吃味甘性平的食物,以增強脾胃功能。同時,多吃具有滋潤作用的食物。秋季容易出現口唇乾燥,根據“燥則潤之”的原則,應以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的食品為主,可選用芝麻、蜂蜜、銀耳、乳品、百合等具有滋潤作用的食物;此外,魚類是去秋燥的最佳動物食品,如:草魚、鯉魚、帶魚等,脂肪低、精蛋白高、礦物質多且性溫益氣、潤燥。

处暑,暑去秋来,养生从“每天多睡一小时”开始
处暑,暑去秋来,养生从“每天多睡一小时”开始

處暑飲食

處暑過後,還應充分攝入維生素和水分。多喝水、淡湯、菜湯、豆漿、牛奶等,而生蔥、胡椒、烈酒等燥烈食品應少吃,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多數蔬菜和水果性寒涼,有生津潤燥、清熱通便的功效,且含大量水分,果蔬還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及無機鹽、纖維素,可以改善燥氣對人體造成的不良影響。

另外,胃弱者要多喝粥,如紅棗糯米粥、百合粥、蓮子粥等。

处暑,暑去秋来,养生从“每天多睡一小时”开始

04

適當運動排溼熱

处暑,暑去秋来,养生从“每天多睡一小时”开始

處暑時節可選擇爬山、健身操、散步、太極拳等運動方式進行鍛鍊,以排除夏季鬱積在體內的溼熱,對人體安然度夏大有幫助。但運動時要注意強度不可過大,避免大量汗出而損傷陽氣。

處暑習俗

处暑,暑去秋来,养生从“每天多睡一小时”开始

處暑吃鴨

處暑吃鴨子 :民間有處暑吃鴨子的傳統,做法五花八門,有白切鴨、檸檬鴨、子姜鴨、烤鴨、荷葉鴨、核桃鴨等。

处暑,暑去秋来,养生从“每天多睡一小时”开始

開漁節

開漁節 :處暑以後是漁業收穫時節,每年處暑期間,浙江省沿海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開漁節,舉行盛大的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開船出海。

处暑,暑去秋来,养生从“每天多睡一小时”开始

處暑秋凍適增衣,重在養陰護陽氣,

早睡早起調情緒,氣候變數溼熱雨,

登高練操除濁氣,清熱安神銀耳蜜。

处暑,暑去秋来,养生从“每天多睡一小时”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