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國字號”給力威海藍色經濟

——寫在國家海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掛牌之際

■中心配置了近300臺套先進設備,檢測精確度達十億分之一

■檢測對象覆蓋海洋食品全部重要產品和關鍵項目,62個項目具備按國際標準檢驗的能力

◎本報記者 連濤

昨日,國家海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正式掛牌成立,這是全國第三個、北方首個國家級海產品質檢中心,對提升我國北方乃至全國海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保障能力,服務全國海洋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伴隨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依海而生、因海而興的威海人,把建設高定位、高標準國家海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定為藍區建設頭號重點工程,最終找到了駛進“藍海”的強力引擎。

“國字號”給力威海藍色經濟

國家海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

海洋漁業第一市

期盼“國字號”質檢中心

作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總體規劃重點項目和威海藍區建設重點項目,中心自2012年10月開工建設至2014年底建成並投入運行,較省委、省政府確定時間提前1年,今年5月通過了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組織的實驗室認可、計量認證和審查驗收“三合一”評審,今年9月通過了國家質檢總局籌建驗收。

從建設到驗收,中心不斷跑出加速度,彰顯著全市上下對擁有一處“國字號”海產品質檢中心的渴望。

在此之前,我國已建成兩個國家級海產品質檢中心,分別在浙江舟山和廣東湛江,均位於我國南方省市。威海海洋和漁業資源非常豐富,漁業經濟主要指標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地級市首位。2014年海洋產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33%,是全國最大的漁業生產基地,遠洋捕撈、海珍品養殖和水產品加工能力全國領先,是中國遠洋水產品加工物流基地和中國海洋食品名城。

然而,作為全國海洋漁業重點市,威海一直缺乏高端海產品檢驗檢測平臺,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海產品養殖和精深加工產業向中高端發展。

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海洋強國,海洋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地位越來越重要,海洋經濟產值佔GDP的比重逐年上升。隨著海洋經濟的發展,海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關注,建立健全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對海洋經濟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保障作用。因此,在威海建設高水平的國家海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是適應我國海洋經濟發展需要的科學佈局和最佳選擇。

“中心的成立對於像我們這樣的企業來說是一大福音。”威海宇王集團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以前他們做樣品檢測要去煙臺、青島等地甚至外省的檢測機構,有時檢測一個樣本就需要1萬塊錢,既費時又費財。國家海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在我市成立後,在自家門口就能搞定。

“國字號”給力威海藍色經濟

工作人員正在檢測二氧化硫含量。

檢測精確度達十億分之一

昨天上午10時許,國家海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揭牌不久,就迎來了首份待檢樣本:榮成市海洋與漁業局送來的海參和蝦。

“我們現在要對這些海產品進行孔雀石綠檢測。”在色譜分析室,威海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總工程師劉新才正在操作液相色譜-質譜/質譜聯用儀,對海參中的孔雀石綠含量進行檢測。十幾分鍾後,系統顯示出檢測結果。

“這是目前中心最精密的設備,哪怕1千克海產品中只含有1微克違禁物,都能檢測出來。”劉新才說,它能夠用於檢測海產品中的農藥殘留、獸藥殘留和添加劑,精確度達到十億分之一。在此之前,他們要先對樣品進行復雜的提取、淨化、濃縮等前期處理。

近年來,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頻頻曝光,海產品的獸藥殘留、農藥殘留和非法添加劑成為市民關注的焦點問題,但由於其種類繁多,含量微小,檢測難度非常大。

為此,中心專門配置了液相色譜串聯三重四級杆質譜儀、氣相色譜串聯三重四級杆質譜儀、液相色譜-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質譜聯用儀等近300臺套先進設備,檢驗檢測能力位居全省前列。104個檢測對象通過CNAS (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的實驗室認可,覆蓋海洋食品全部重要產品和關鍵項目,62個項目具備按國際標準檢驗的能力。

不光檢測海產品,中心還整合了威海市農副產品檢測中心的檢驗資源,設置常規檢測實驗室、微生物實驗室和精密設備實驗室,實現4大類農副產品全覆蓋,在全省同類檢驗檢測機構中檢測項目最全、能力最強。

不僅如此,依託中心實驗室強大的技術能力,在日常檢測中,工作人員能對海產品的致病菌、農藥殘留、獸藥殘留、添加劑和重金屬含量進行準確監測,及時發現潛在的食品安全隱患。

據介紹,中心檢測技術人員均取得了專業技能證書,形成一個人員結構合理、專業搭配協調、檢驗技術過硬的產品檢驗與技術研究團隊。該團隊先後主持完成10項國家質檢總局、山東省質監局科技項目,參與制定4項行業標準、山東省地方標準。

立足威海服務全國

眾所周知,由於國內外檢測標準的差異,導致我國商品在國外時常“碰壁”,長此以往對外貿發展十分不利,因此國內外檢測機構的互認十分關鍵。

“當前中韓自貿協定已經簽署,威海中韓自貿區地方經濟合作示範區加快建設,中心將通過與韓國檢測機構進行互認,幫助威海企業提高通關效率,增強國際競爭力。”市質監局相關負責人說,目前中心已經和國際知名的TUV南德、韓國化學融合試驗研究院、SGS簽訂了互認協議。

不光服務威海本地企業,國家海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還將跳出威海,成為國內領先、國際先進,集海產品檢驗及風險監測、標準制修訂、科技研發與成果轉化、人才培養等功能於一體的專業技術機構和高端技術平臺,服務於我國北方乃至全國海洋經濟發展。

未來,國家海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將承擔山東及周邊省市乃至全國的海產品監督抽查任務,開展全國海產品生產許可證發(換)證檢驗及周邊省市各類社會委託檢驗業務。

同時,國家海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還能為政府科學決策提供參考依據;通過開展海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和分析評估,向政府提供產業質量情況分析報告,有利於政府加強對產業的宏觀指導和科學管理,促進產業健康持續發展。在為企業服務方面,中心能夠為企業提供高水平公共檢測技術服務,這對海產品生產企業健全質量管理體系,改進生產工藝,推行標準化生產,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實現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將發揮引領和推動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